【17173特約專稿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17173北鬥靈劍
2007年是遊戲業的分水嶺,這一年歐美遊戲業歷經多年積累,終於崛起,出現了多個著名品牌,並且影響至今,而歐美遊戲音樂也逐漸地位和影響力得到提升,並且不少此前就有一定名氣的作曲家在此之後具有了更廣泛的影響力,例如Jeremy Soule和Jack Wall,無論是北美地區還是歐洲地區,名家都不在少數,本文提及的這十位作曲家均為美國國籍,但是他們作曲的遊戲則來自於世界各地,並且風格也涵蓋了世界多地特色,這就像美國這個國家一樣,顯得十分的多元化。
Austin Wintory
Austin Wintory是一位曾獲得葛萊美獎提名的遊戲作曲家。作為首位因遊戲音樂而獲得葛萊美獎提名的作曲家,他因此創造了歷史!他獲得提名的遊戲是索尼PS3作品:《旅途》,提名類別是格萊美最佳視覺媒體原聲類。他的這一優秀作品同時打破了美國音樂排行榜媒體原聲音樂類別從來都是電影音樂壟斷的歷史。此作品還於最近獲得了Spike電視遊戲獎最高獎。在此之前他的另一部作品《flOw》贏得了英國學院獎的提名。Austin亦在電影配樂方面頗有建樹,由他創作的電影音樂超過40部,特別是《Sundance hit Grace》以及《Sundance Audience Award winning Captain Abu Raed》兩部作品,為他贏得了好萊塢音樂獎最佳新人作曲家的榮譽,併入圍2009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頒獎典禮。
Austin Wintory早在童年時便迷上了音樂,他在高中開始自學管弦樂作曲,並在之後的Jerry Goldsmith工作室兼職工作的時候激發了他的才華,於是他說父母到紐約大學及南加州大學正式學習音樂,正是在校期間,他的才華吸引了索尼的影音部負責人的注意,於是邀請他為遊戲《flOw》作曲,Austin便從此走上專業遊戲音樂的道路。後來除了《旅途》的配樂之外,他還曾為《旗幟的傳說》和《教團1886》譜寫配樂。
在2015年,Austin Wintory因為接手了育碧的年度大作《刺客信條:梟雄》的音樂而再度名聲大噪,引起了廣泛關注。Austin Wintory有著獨特且不尋常的音樂風格,他追求的不只是用音樂呈現《刺客信條》系列的戲劇張力與精彩刺激,還能讓人聯想到遊戲主角雅各•弗萊和伊薇•弗萊的英勇。刺客拼死作戰的畫面,有如女獵人與她的獵物跳一支死亡之舞,他用圓舞曲音樂反映了這股俏皮又狂暴的能量。這些配樂由一流樂手組成的室內樂團來演出,帶來最原始、撼動人心的聽覺盛宴,且偶然穿插著管樂器和小號聲響,還有著名樂器演奏家姍蒂•卡麥隆(Sandy Cameron)和郭婷(Tina Guo)的精湛獨奏。Austin Wintory刻意不參考當代的大型管弦樂、而選擇了19世紀中葉的音樂作為創作靈感,19世紀中葉正好就是該作的時代背景。《London Is Waiting》是遊戲中最能代表他的風格的一曲。
Bill Brown
Bill Brown是當今世界最炙手可熱的遊戲音樂作曲家,作為Hollywood首席遊戲音樂家,Bill使用恢弘的交響樂,和極具衝擊力的電子樂,為幾十部具有重大影響的遊戲創作了音樂,其中就有中國玩家非常熟悉的《雷神》、《天堂2》等。Bill才能十分廣泛,不僅負責作曲、MIDI製作,還能勝任樂團指揮和一部分樂器的演奏。他除了在遊戲界名聲顯赫外,在其它諸多領域也頗有建樹。例如多次格萊美頒獎典禮音樂以及我們使用的Windows XP開關機音樂等等都是出自這位大師之手。
Bill Brown的功勞和Jeremy Soule類似,都是定義了歐美奇幻網路遊戲音樂風格的人,他為《天堂2》寫的《The Call of Destiny》一曲堪稱是網遊音樂的標準範本,用到的女聲吟唱和富有自然氣息的豎琴以及宏大的管弦樂等元素,這些在後來的很多類似網遊音樂中都能尋覓得見。
Jeremy Soule
Jeremy Soule是美國一位屢獲殊榮的電子遊戲音樂作曲家。他經常被認為是歐美最好的遊戲配樂家之一,其音樂的品質可以與許多電影的管弦配樂相媲美。他的音樂中有很大比例是電子合成的,而又能很好地模仿真實的管弦樂,以至於經常無法與真正的管弦樂相區分。
他參與過配樂的名作數不勝數,例如《橫掃千軍》和《地牢圍攻》,再如上古捲軸系列和《英雄連》,當然了還有《激戰》系列,他為《激戰》這款網遊的本篇以及一系列資料片譜寫了數百首配樂,推出了多張相關專輯,也使得他的名字更加廣為人知。而他也為《激戰》的續作《激戰2》打造了多達78首的經典音樂,原聲專輯有4CD之多。
《激戰2》的登陸界面音樂也即主題曲《Tyrian Overture》最能代表Jeremy Soule的音樂水準和成就,該曲在《激戰》主題曲旋律的基礎上,加入了豐富的管弦和更有說服力的演奏。此外號角旋律飛揚以及其它的各種元素組成了一首宏偉而壯大的主題曲。
Jack Wall
Jack Wall和Tommy Tallarico共同創立了VGL音樂會並且長期擔任過指揮,他是知名遊戲音樂製作人、樂隊指揮。1996年開始, Jack Wall成為了電玩業內公認的作曲大師,並曾榮獲多項國際大獎。曾為超過30個遊戲創作過音樂,在互動娛樂領域成績輝煌,並躋身世界一流作曲家和製作人行列,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他所創作的電玩音樂作品有:《神秘島3》、《神秘島4》、《細胞分裂2:明日的潘多拉》、《翡翠帝國》、質量效應系列、《地牢圍攻》、《使命召喚9黑色行動2》、《使命召喚12黑色行動3》。
Jack Wall的音樂具有一種宇宙般的神秘感,這也是他的音樂最為典型的特徵,在《使命召喚9黑色行動2》中,《Theme from 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一曲採用了詭異迷離的電子樂和細碎的節奏感表現出了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Marty O『Donnell
Martin O'Donnell出生於1955年5月1日,是一個曾經為Bungie系列視頻遊戲工作而屢獲殊榮的著名美國作曲家,作品包括如神話系列、《奧妮》和光環系列。O'Donnell與他的音樂同事Michael Salvatori在很多項目上合作。他也專門進行Halo三部曲的配音演員和音頻設計,一度領導著Bungie的音頻工作。
O'Donnell由製作電視和電臺的廣告以及為電臺和電影評分開始他的音樂生涯。1997年他的公司Total Audio負責為Riven設計音頻,O'Donnell同時轉向創作視頻遊戲音樂。在製作了《神話2》以後,Bungie和O'Donnell籤約為他們的項目工作,包括《奧妮》和一個代號項目,這就是後來的光環系列初代作品。當Bungie被微軟收購時O'Donnell成為其職員只有十天,並成為了音頻主管負責Bungie所有的項目。O'Donnell設計的光環系列三部曲被稱為經典,並且《光環2》的原聲碟成為了史上最暢銷的音頻遊戲原聲。
後來他還繼續為《光環3:地獄傘兵》、《光環:致遠星》等作品作曲,後來Bungie打造了《命運》這款耗資巨大的遊戲,O'Donnell也參與了作曲,然而奇怪的是,後來Bungie在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下突然解僱了O'Donnell,並且拖欠了他應得的部分報酬,這件事情在當時鬧出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後來O'Donnell為此事將Bungie告上法庭並且獲勝,拿回了自己應得的價值約142500美元的股票。
值得說明的是,在Martin O'Donnell離開Bungie之前,他已經為《命運》製作好了幾乎所有的音樂,此外因為光環系列從4代開始開發權從Bungie移交到了343工作室的手上後,Martin O'Donnell不再為光環系列作曲,這也使得不少玩家認為失去了Martin O'Donnell的光環系列在音樂方面不再那麼富有魅力和感染力了。
出自《光環2》原聲中的《Halo Theme Mjolnir Mix》這一曲已經成為了光環系列音樂的標誌,並且這首曲子的影響力已經擴散到了更大範圍,很多不玩遊戲的人也都從各種史詩音樂集合貼裡面聽到過這一曲。
Tommy Tallarico
Tommy Tallarico是近20年來全球遊戲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人物,也是歷史上被公認最為成功的遊戲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和音效設計為遊戲世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聲音景觀,極大地增強了遊戲體驗。他被業界認為是第一位真正把遊戲音樂從機械而簡單的"嗶嗶聲",過渡到與電影音樂同等標準的人,讓遊戲音樂成為一項新的的高水準藝術。
Tommy在遊戲行業的身份遊走於作曲家、音效師、產品經理、製片人、作家、遊戲測試等多個類別,是一位才華十分全面的藝術家。
在過去的23年裡。Tommy從未停止過為遊戲作曲,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贏得了50項遊戲音樂大獎,參與超過500個的遊戲,他的音樂幫助遊戲行業帶來四十億美元的收入!單從作品數量一項就無人能及。2008年,吉尼斯對他進行採訪,用兩頁的專題文章進行介紹,在遊戲音樂的領域,他目前擁有3金氏世界紀錄,這其中就包括所製作遊戲音樂的數量。在2012年遊戲開發者大會期間,史密森學院為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這是遊戲音樂界至高無上的榮譽。
Tommy Tallarico的另外一大功績是和Jack Wall一起創辦了VGL音樂會,使得遊戲音樂的影響範圍更為大眾化,引發了主流媒體和大眾的關注,可謂居功至偉,對於遊戲音樂的推廣和普及,Tommy Tallarico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VGL音樂會現在已經在全球近百個國家的數百座城市進行了演出,
VGL音樂會致力於將遊戲和音樂兩大藝術體相融合,並通過現代多媒體手段,賦予音樂會互動性、娛樂性和趣味性。在現場,玩家可以自帶掌機邊玩邊聽,以此更好地融入到VGL的表演氣氛中;在現場,全球最知名的電子遊戲,經過世界級大師編曲,超一流國際表演團隊的頂級演出,伴隨著獨家遊戲影像播放,讓音樂和遊戲一起奏響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正是因為這些特徵,使得VGL音樂會是所有遊戲音樂會中影響力最廣泛受眾最多的。
Tommy Tallarico最著名的遊戲配樂是《Advent Rising 救世主降臨》,他動用了70件樂器組成的好萊塢交響樂團和世界級合唱團,並由艾美獎獲得者Mark Watters指揮。音樂呈現出了好萊塢史詩大片的特色。
Garry Schyman
作為一位橫跨電影配樂和遊戲配樂多個領域的作曲家,Garry Schyman的遊戲配樂作品其實並不算多,但是他為生化奇兵系列所寫的配樂具有大膽的實驗性,在遊戲配樂領域實屬罕見,他在作曲中以"巨大災難和淡淡的憂傷"這兩種看起來對立的風格為主,並在其中中融入恐怖元素,並且他嘗試使用不同時代的各種流派, 比如20世紀早期斯特拉文斯基,勳伯格,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風格; 20世紀中期的偶然音樂(用隨機的管弦聲製造出恐怖的氛圍)與具體音樂(運用來自自然界,器具與環境的聲音)。
不是每一位作曲家都能遇上生化奇兵系列這樣的曠世神作,也不是每一位作曲家都能駕馭這些複雜的風格,所以Garry Schyman在作曲功力這方面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諸多同仁們。
仔細聆聽《生化奇兵3》中的《AD》這一曲,不難發現他的音樂和我們慣常聽到的那種旋律為主的音樂大為不同。
Michael Giacchino
Michael Giacchino出生於1967年10月10日,身為美籍作曲家的他為很多的電影,電視劇集和視頻遊戲配樂。一些電視劇集諸如《迷失》,《雙面女間諜》和《危機邊緣》;遊戲諸如《榮譽勳章》系列和《使命召喚》系列以及電影《碟中諜3》,《碟中諜4》,《星際迷航》,《超人總動員》,《科洛弗檔案》,《料理鼠王》,《飛屋環遊記》,《超級8》和《汽車總動員2》等等的配樂,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吉亞奇諾已經收穫了包括一座艾美獎,多個格萊美以及一座奧斯卡獎在內的諸多獎盃。
Michael Giacchino在近些年已經成為了好萊塢炙手可熱的一線作曲家,他憑藉《飛屋環遊記》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在2015年他有《侏羅紀世界》和《頭腦特工隊》以及《明日世界》等電影配樂為大眾熟知。
但是在涉足影視配樂之前,Michael Giacchino是一位遊戲配樂者,並且他正是憑藉在遊戲配樂方面的優異表現後來才得以進入影視配樂領域,這種經歷非常獨特,幾乎難以複製,我們很少可以再看到一位優秀的遊戲配樂者成功轉型為電影配樂者。
Michael Giacchino在遊戲配樂領域最出名的系列當屬榮譽勳章系列,雖然EA的這個著名系列已經衰落,並且續作遙遙無期,但是在榮譽勳章系列如日中天的那個時代,幾乎就是射擊遊戲的代名詞,這個系列能夠在那個年代如此成功,Michael Giacchino的音樂功不可沒,主題曲深受廣大玩家喜愛。
1999年發售的榮譽勳章系列初代主題曲《Medal of Honor》就已經展現出了好萊塢戰爭大片配樂式的水準了,並且也是遊戲史上最為著名的主題曲之一。
Mark Morgan
Mark Morgan這個美國作曲家的名字對於很多新時代玩家而言也許比較陌生,但是我們只要知道他配樂過的作品就知道他的成就有多麼大了:《異域鎮魂曲》、《輻射》、《輻射2》。
Mark Morgan是一位跨界音樂家,為電影電視和遊戲作曲,雖然他在電影配樂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力並不如他在遊戲配樂領域那麼優異,但是毫無疑問,他那三部代表性遊戲作品配樂便足以說明他的成就了。更為重要的是,他為輻射系列最初兩作所寫的配樂奠定了遊戲界廢土式音樂的模式,啟發了後來者,在這個廢土式遊戲極為熱門的當下,Mark Morgan在當年的探索看起來尤為珍貴。末日大戰後陰暗、荒涼的場景氛圍通過他的音樂被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出來。並且樂曲具有電子氛圍的實驗特色。《輻射2》中新加州共和國的主題曲《A Trader's Life》是他的代表作。
Cris Velasco
Cris Velasco在最近這些年參與了很多遊戲的配樂,例如《暗黑血統》和《無主之地2》以及《質量效應3》,還有《刀魂5》,另外他曾為《星際爭霸2:蟲群之心》譜寫過主題曲,但是這位出生於1974年的美國作曲家真正成名的配樂作品則是戰神系列。
早期他從UCLA(洛杉磯加州大學)的音樂作曲系畢業,馬上著手於他的專業,做起了管弦樂相關的作曲,而也被迪士尼賞識,做了一部分動畫的配樂。由於他實力越來越受肯定,2003年他參與了《太空堡壘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的電玩版部分配樂,這之後他成為獨當一面的配樂家,然後戰神系列的配樂更是讓他聲名大噪。
Cris Velasco的音樂極富力量感和衝擊感,並且具有一種原始野性,《戰神》中大戰牛頭人BOSS的音樂《MINOTAUR BOSS BATTLE》是最能代表他這種風格特色的一曲。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