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調查、風險評估與修復工作流程!

2020-12-16 北極星環保網

場地調查、風險評估與修復工作流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語:場地汙染往往是「看不見的汙染」,一旦汙染,其修復既費時間又耗費大量資金。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戰鬥核心依然是汙染修復。

現階段,我國正在全面開展土壤環境詳查工作,2020年將逐步建立疑似汙染地塊和汙染地塊清單,為我國大規模汙染地塊修復鋪墊基礎。這可是「十四五」環保產業的重要熱點哦!

我國土壤修復的難點在於開發符合我國國情的調查和修復技術體系,重點在於場地調查的全面性、風險評估的準確性、修復技術的可靠性。

從2018年開始國家科技部圍繞場地汙染的多個領域開展組織開展「土壤專項」。汙染預防和風險控制也是我國土壤汙染防止攻堅戰的核心任務。

01場地調查

場地調查是場地修復成功的基礎,不合適的概念模型是導致修復失敗的主要原因。在場地調查中,較準確地確定汙染源、汙染擴散途徑、汙染物分布和受體關係,才能制定更經濟有效的修複方案。現階段我國場地汙染調查階段投入的人力和資金往往十分不足,存在較為嚴重的重修復輕調查現象。

場地調查,分為初步調查和詳細調查兩個階段。實施步驟一般包括資料搜集、現場踏勘、人員訪談、初步採樣分析等。搜集場地有關文件、歷史檔案、照片等資料,有助於了解場地汙染的歷史情況;現場踏勘目的在於核實已搜集到的資料,了解汙染現狀,包括周邊敏感點等;人員訪問是為了進一步考證已有資料。而後,制定採樣計劃並現場採樣,分析整理監測結果,最後形成初步調查報告和詳細調查報告。

圖1 某退役煉廠場地調查工作程序

如果缺乏細緻的場地調查數據,複雜場地的修復效果可能收效甚微。目前美國場地調查先進技術包括概念模型、土壤採樣統計學、地下水採樣及監測井優化、三元現場決策法、基於決策的場地調查、高精度技術、環境法醫學、場地修復地質學、水文學和環境生物分子診斷等。

圖2 某化工廠初步汙染概念模型圖

本節側重介紹一下地球物理方法,包括探地雷達、高密度電法、感應電磁法、微地震法等。

傳統的調查方式是透過有限的鑽孔取樣或MIP來推測可能的分布情況,通過點和點之間的結果的關聯來推估汙染分布的範圍、深度等信息;地球物理探勘方法是透過非破壞性的方式,對地底下的填埋物和地層構造做量測,除了不須鑽孔的特點之外,還能透過大範圍的量測得到連續性的剖面數據。這些傳統的探礦方法用於場地環境調查可以實現:

01 查明工作區地下管線平面位置、走向、埋深等基本情況;

02 結合高密度電阻率法,探地雷達法及感應電磁法可以有效的初步查清土壤汙染羽,垂直分布範圍及深度等信息,確定可能的高濃度汙染物區域;

03 通過高密度電阻率法結果能準確分辨出地表附近地層結構以及潛水面的位置;

04 利用微地震和大地電阻法可以探測深層汙染的分布,如石油開發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等。在現場資料缺失的條件下,能有效的避開地下管線,提高現場施工安全性和鑽孔取樣效率;對於複雜大面積場地可以協助提高調查效率,降低調查成本。

此外,在城市應急調查中也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例如探地雷達可以掃面的形式圈定整個油品疑似洩露區,迅速探測洩露油品的分布範圍及深度。也必須看到,地球物理方法屬於間接測量,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結果的解譯除了需要專業軟體和知識的支撐,還需要豐富的經驗,因此目前其使用率和準確率均有待提高。

02風險評估

場地風險評估,主要是指健康風險評估,是估算地塊汙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方法體系,從而合理確定修複目標,支撐法規為《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其評估程序見下圖。我國尚缺乏針對自然環境的生態風險評估制度。

圖3 風險評估工作程序

風險評估,第一步是危害識別,即根據上一階段場地調查結論,對地塊內土壤樣品、地下水樣品中超過項目風險篩選值的指標開展風險評估工作,一般選取各關注汙染物最大值進行風險計算。

第二步,暴露評估,包括暴露途徑和暴露量的計算。根據業主提供的規劃資料,確定評估地塊是否屬於敏感用地,地塊內淺層地下水未來是否作為飲用水;根據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徑分析結果,按照《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4)的要求及方法進行各種暴露途徑的暴露量計算。

圖4 土壤中汙染物暴露途徑

圖5 地下水中汙染物暴露途徑

第三步,毒性評估。毒性評估是在危害識別的基礎上,分析關注汙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效應,包括致癌效應和非致癌效應,確定與關注汙染物相關的參數,包括參考劑量、參考濃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呼吸吸入單位致癌因子等。而後,根據《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及 HERA 軟體確定項目汙染物的毒性參數和理化參數。

第四步,風險表徵。在暴露評估及毒性評估的基礎上,根據《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中風險表徵的相關技術要求進行汙染物各種暴露途徑的致癌及非致癌風險計算,並進行不確定性分析。風險表徵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參數包括:暴露參數、土壤理化性質參數、空氣特徵參數、建築物參數、汙染物濃度等。受基礎科學發展水平、時間及資料等限制,不確定性分析一般包括暴露途徑的不確定性和評估參數的不確定性分析。

風險評估最後需要確定土壤和地下水中哪些汙染物的致癌風險和危害指數超過人體可接受水平,確定風險控制值,進而確定修複目標。

風險評估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主要包括缺乏準確、可信的定量風險評價軟體,以及一系列複雜模型的應用經驗,缺少針對我國的基礎數據,難點仍然是參數的確定。

03場地修復

場地調查和風險評估,是為了最後形成較為科學、有效的場地修複方案,提高場地修復成效。

01汙染類型


場地汙染修復,通常分為重金屬汙染修復、有機汙染修復、礦山修復、複合型修復四類。

Part 1|重金屬汙染修復

重金屬汙染土壤元素不能被降解,只會發生形態的變化和遷移。因此,各種修復技術都是圍繞「轉換或轉移」這一核心路徑來進行的。目前,重金屬汙染的修復主要有兩種途徑:第一,改變重金屬的存在狀態,降低其活性,使其鈍化,脫離食物鏈,減小其毒性;第二,利用特殊植物或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然後將該植物除去或用工程技術將重金屬變為可溶態、游離態,再經過淋洗,然後收集淋洗液中的重金屬,從而達到回收重金屬和減少土壤中重金屬的雙重目的。土壤重金屬一般有五種存在形態:可交換態、碳酸鹽態、鐵錳氧化態、有機質和硫化物態和殘渣態,其生物有效性受土壤質地、有機質、pH、氧化還原電位以及粘土礦物等因素影響。

江西作為傳統的有色金屬和農業大省,農田重金屬修復項目較為集中。在此,需要著重強調一點, 2014年國家啟動重金屬汙染耕地修復研究,旨在通過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和汙染修復治理,實現重金屬汙染耕地的糧食達標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因此,彼農業部「農田重金屬修復」與環保意義上的土壤重金屬修復稍有差異!

Part 2|有機汙染修復

有機汙染修復,一般通過以下四種途徑來減小土壤有機汙染物對環境、人體或其他生物體的危害:降低土壤中既有有機汙染物的濃度、固定汙染物、轉化為低毒或無毒物質、阻斷汙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轉移途徑。

土壤有機汙染物在土壤中的環境行為主要包括吸附、解吸、揮發、淋濾、降解殘留、生物富集等。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有機汙染物的特性(化學特性、水溶解度、揮發性、蒸汽壓、吸附特性、光穩定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毒性等)、環境特性(溫度、日照、降雨、溼度、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等)、土壤特性(土壤類型、有機質含量、氧化還原電位、水分含量、pH、離子交換能力)。

Part 3|礦山修復

我國有色金屬尾礦產量巨大。江西更是我國有色金屬開採和冶煉主要省份,代表性礦種有銅、鎢、稀土等。開採原礦和對產生的尾礦處理不當,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問題及潰壩現象,多種重金屬汙染物(鉻、砷、鎘、鉛、鋅、錳等)會滲透到土壤中,且可能引起人工性泥石流,同時這些尾礦還具有養分貧乏等特點,破壞原來的生態環境,植被無法存活。典型的兩種有色金屬尾礦包括鉛鋅尾礦和銅尾礦。本文之所以把礦山修復單獨作為一類場地,是因為其對環境的破壞除了重金屬汙染,一般都還伴隨著嚴重的生態破壞,有些還夾雜著其它汙染,如稀土開採除了對地表植被產生破壞,還會造成高氨氮尾水排放和一定程度的重金屬汙染;鎢的開採則產生含砷鎢渣形成危廢。

礦山修復即對礦業廢棄地汙染進行修復,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再次利用。礦業廢棄地多以重金屬汙染和礦山酸性排水汙染為主,治理內容以生態修復和汙染治理為主。礦山汙染修復受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條件、土壤物理化學生物特徵、表土條件、潛在汙染等因素的制約,因此,修復技術和實施方案的選擇需要考慮各因素的影響。

礦山修復措施,常見的有邊坡、尾礦的治理,土壤基層改良,礦山重金屬汙染的植物修復,礦山水資源的修復以及微生物修復措施。

目前植物修復在處理礦山土壤汙染技術上被認為最有前景的技術之一。植物修復是利用一些抗逆性強的植物及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從環境中富集一種或多種有毒有害物質,並在其體內進行正常代謝,從而達到去除環境中汙染物效果的方法,具有原位,成本低,無破壞性等優點。按照修復過程及作用機理,植物修復技術又可分為植物提取、植物固定、植物揮發和植物過濾。目前研究較多的是植物提取,即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屬,並經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作用,繼而轉移到植物莖葉,通過收割莖葉及根系,達到修復礦山的目的。

02修復技術

我國土壤汙染情況複雜,很多地塊由於產業類型的不斷變革存在複合汙染情形。當前,我國主要汙染地塊分為重汙染企業用地、工業廢棄地、工業園區汙染地塊、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場地、採油區、採礦區、汙染耕地等類型,也可簡單地歸納為城市汙染場地、農村汙染耕地和採礦/採油區。在實際中,往往汙染物不止一種,故常以多技術聯用的方式進行修復。實際上影響修復成功的因素除了技術的選擇還有很多關鍵的因素,包括場地條件、汙染現狀、修復時間、有效的修復藥劑、高效和適宜的修復設備、投資和成本控制,以及專業性團隊。

綜上,場地汙染防控技術是一門涉及多學科,與歷史汙染作戰的技術體系,下圖對場地汙染防控技術進行了歸納。從汙染物深度分類,可以分為土壤汙染、地下水汙染和複合汙染,當然地下水汙染往往伴隨有土壤汙染。單一技術的研究已相對成熟,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兩種及以上的修復技術組合應用。

原標題:場地調查、風險評估與修復工作流程!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國家環保標準《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
    本標準與以下標準同屬汙染地塊系列環境保護標準:《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2014);《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2-2014);《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
  • 北京:《地塊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
    北京:《地塊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北京印發《地塊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地塊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技術導則1範圍本標準規定了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的工作程序和汙染識別、初步調查、詳細調查、風險評估三個階段的一般要求。本標準適用於工業用地開發再利用時的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其他類型的地塊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可參照本導則。
  • 基於保護健康和水環境的氯代烴類汙染場地地下水風險評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以華北某市搬遷化工廠址氯代烴類汙染場地為例,基於我國《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和美國RBCA(risk based corrective action)E2081導則開展場地地下水風險評估,提出基於風險的地下水修復策略。
  • 南京某化工企業搬遷場地土壤有機汙染調查及健康風險評價研究
    南京某化工企業搬遷場地土壤有機汙染調查及健康風險評價研究北極星環境修復網  來源:《四川環境》  作者:王甫洋 田珺 夏晶 陳華 劉寧  2020/12/1 9:49:02  我要投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HJ682 汙染場地術語HJ 25.1 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2 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3 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1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2.2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T 20 工業固體廢物採樣制樣技術規範HJ/T 91 地表水和汙水監測技術規範
  • 汙染場地土壤修復需要多長時間?​​​​​​​
    汙染場地土壤修復需要多長時間?​​​​​​​第一階段為場地的修復調查、可行性研究,修復技術篩選、修復工程設計等時間,一般需要幾個月至2年;第二階段為修復工程建設,所需時間一般也為幾個月至2年;第三階段為修復工程運行維護,所需時間通常較長,從幾個月至數年不等。
  • 環保科普┃汙染場地土壤修復需要多長時間?
    通常情況下,如不特別說明,場地修復時間一般僅指建設期和運行期。不同的場地和不同的技術所需的時間不同。總的來說,土壤一旦汙染,其修復工程從準備到完畢都要花費較漫長的過程。汙染場地土壤的修復時間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場地的修復調查、可行性研究,修復技術篩選、修復工程設計等時間,一般需要幾個月至2年;第二階段為修復工程建設,所需時間一般也為幾個月至2年;第三階段為修復工程運行維護,所需時間通常較長,從幾個月至數年不等。
  • 「問題匯總」關於土壤監測、場地調查、評估、地下水監測、環境...
    建議地方是否應當出臺一些法規,類似應急預案、環評的結論具有一個時效性,規定一個期限內該地塊不開發建設,重新修訂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備案。答:《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及修復效果評估報告評審指南》(環辦土壤〔2019〕47號)明確了評審的有關原則:1.整體性原則。
  • 土壤修復完效果怎麼樣? 有標準評判答案了!
    新標準的發布正是為了貫徹落實上述法律法規要求,完善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技術支撐體系,指導和規範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工作。在國家層面上,原環境保護部發布《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對場地修復的監測與效果評估提出了一些要求。在地方層面,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浙江省、廣東省基於當地管理需要,發布了地方性的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
  • 調研全省96個土壤修復地,湖南重金屬土壤修復調查報告上線
    其後,在國家支持下,湖南省也在多個場地進行土壤重金屬礦區修復治理。時隔兩年,這些事關百姓生存的重金屬汙染場地修復得如何了呢?或者其修復狀況如何?今年疫情期間,曙光環保的調查人員再次出發,採取有機抽樣調研的方式,對湖南全省14個州市的96個土壤修復地、礦區修復地、農田重金屬修複試驗點、國家重金屬修複試驗地等進行現場調研。
  • 場地修復之地下水監控自然衰減技術
    場地修復之地下水監控自然衰減技術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地下水監控自然衰減,英文名稱:Groundwater 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MNA)2技術適用性
  • 廣東省汙染地塊修復后土壤再利用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31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2016〕145號)、《汙染地塊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關於保障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通知》(環發〔2012〕140號)和《關於加強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 【科普文章】一文讀懂土壤修復常用各種「標準值」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風險控制值、風險篩選值、修複目標值、風險管制值……修復領域各種標準值是我們實施工作的基礎,但這麼多的「值」免不了讓人眼花繚亂。小編今天就梳理了一下我國國家標準中的各個相關「值」,或許有助於大家理解清楚各「值」之間的關係。花幾分鐘看看這篇文章也許超「值」!
  • 用途變更,什麼情況下要求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調查需把握哪些方面?
    《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建立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制度,《土壤汙染防治法》以及《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等構建起了基本的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制度。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既是土壤汙染風險識別的起點,也是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起點。   01  哪些情形必須啟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
  • 乾合環境SE3000履帶土壤取樣機參與山東省建設用地調查報告監督性抽測
    2020年12月15日——2020年12月24日,乾合環境科技(山東)有限公司受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指派,參與山東省建設用地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監督性抽測的土壤採樣工作,共涉及青島、濟南、曲阜等9個地市。
  • 積極參與土壤修復,上海建工擔當環境工程「國家隊」
    目前,603地塊的汙染治理項目已完成0~2米淺層汙染土的修復,即將全面展開2米以下深層高濃度汙染土的開挖和修復。負責對這一地塊進行修復的,是上海建工園林集團旗下的上海琸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琸域環境」)。自2017年成立以來,上海建工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完成調查評估、修複方案編制項目700餘項,實施修復工程20多項。
  • 2021中國國際土壤修復及油泥治理峰會將於2021年3月25-26日在山東...
    進入2020年以來,耗時多年的土壤詳查工作已經完成,工作重點將從之前的勘察進入治理階段,7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一條一條對照法律規定開展檢查,顯示了推動《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的決心。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開啟後,土壤修復治理需求有望迎來加速釋放。
  • 保險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戶分類管理指引
    保險機構應根據產品或服務、內部操作流程的洗錢風險水平變化和客戶風險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風險管理政策和風險控制措施。  (三)保密原則。保險機構不得向客戶或其他與反洗錢工作無關的第三方洩露客戶風險等級信息。  第四條本指引適用於人身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開展洗錢風險評估和客戶風險等級劃分工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再保險公司可參照本指引開展相關工作。
  • 土壤修復技術(一)——原位化學氧化(ISCO)
    ISCO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準確的場地調查、修復設計考慮、以及氧化劑輸送系統的設計。 一項研究評估了70個氯化溶劑化學氧化修復項目在處理前後汙染源區域濃度降低方面的效果。圖1顯示了ISCO處理後,原始化合物的幾何平均值(a)和總CVOC化合物濃度的幾何平均值(b)的變化。每個符號都是特定場地的一個單獨原位修復項目。
  • 2018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和2019年發展展望
    除工程應用技術外,2018年在汙染土壤修復領域也湧現出一批前沿的科研成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探討了腐殖酸活化的磷酸鹽礦物穩定化鉛、鋅和鎘汙染土壤的可行性,還提出了一種採用磺化油固化/穩定化高分子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汙染土壤的新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開發了場地修復二次汙染影響在線監控和評估方法,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開發了場地修復揚塵和VOCs在線預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