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 孫瀟
本刊記者 | 黃瀅
黃勝2007年履新山東省副省長時,他在曲阜師範學院(以下簡稱「曲師」)的一位校友曾感慨道,他的升遷在情理之中:「他當年在學校很風光,是當時的學生會主席,政治潛質那時就得到了有效開發和拓展。」細細探究黃勝的成長經歷,有助於人們看清其仕途一路向前的資本從何而來。
處事老練的高材生
黃勝1954年出生於濰坊一個幹部家庭,這讓他與一些農家子弟相比,從小就與政治有了更多的接觸。一篇報導中曾寫道:「黃勝的父親,據稱是山東昌濰地區的一名官員,黃家(有)4子,黃勝的3個兄弟或是濰坊公安、衛生等重要部門的官員,或是當地私立醫院院長,知名度頗高。」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在德州採訪時,當地民眾也普遍認可這種說法,將黃勝連同其3個兄弟一度並稱為「濰坊四虎」。據說,上世紀60年代,黃勝曾因父親被打成「右派」受到影響,中小學時期的生活過得並不如意。
據官方公布的黃勝簡歷,他1972年11月至1979年2月當兵,先後在總參第十三測繪大隊、解放軍測繪學校及濟南軍區測繪大隊服役;1979年2月退役後,任濰坊二中團委幹部。
很快,黃勝的人生發生了轉折。1979年9月,他考入(也有說推薦)曲師歷史系,開始打造自己的「輝煌歷史」。曲師不在省會城市,名氣不大,按大學正規排序也進不了前列。不過,由於地處孔府聖地,受惠於儒家遺風,其在山東乃至全國也算得上有一定文化底蘊。在一些同學的印象中,大學時期的黃勝一年四季都穿一條綠色的軍褲,「生活中很樸實,有軍人氣質,說話簡練有分寸,不管說幾個小時,絕不重複」。一位目前在北京工作的同班同學則用「為人穩重,城府頗深」8個字概括黃勝當年的個性。
許某是曲師歷史系80級學生,如今是山東某大學的一位院系負責人。他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當年的79級與80級雖然只相隔一年,但年齡跨度很大。79級學生大多是參加工作以後才考大學的,很多人和黃勝一樣都已20多歲,而80級的學生大多是高中畢業就考上大學,年齡一般在十七八歲。因此,就成熟程度看,黃勝在整個歷史系的表現「非常突出」:「他很活躍,平時開會常看他負責組織,學校開展文明禮貌月、舉辦運動會也少不了他……在校園裡見到同系同學,他會微笑點頭,讓人感覺他比較冷靜,處事也很老練。」
有兩件事情,幫黃勝在校園裡樹立起了自己的威信。第一件事與排球有關。曲師的師生們起初一直將排球視為豐富業餘生活的體育遊戲,常常是幾個人湊到一起,不講技術,無論輸贏,嘻嘻哈哈地把球打過網就行,但黃勝的加入,讓遊戲徹底變成了「戰爭」。2011年11月黃勝被「雙規」後,一名校友曾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回憶此事:「他(黃勝)說,大家要放棄遊戲心態,要打就認真打,必須有殺傷力,必須要以絕對取勝的信心和勇氣來壓倒對方!說完,將同學分成兩隊,自己擔任二傳,然後組織進攻搏殺。」很快,這種做法就傳遍全校,大家開始全力拼爭,技術上也突飛猛進。一些校友至今記得,球場上的黃勝為保護眼鏡,用根皮筋拴住眼鏡的樣子。據說,在校期間,黃勝多次帶領歷史系排球隊奪得全校排球比賽第一名。
第二件事是黃勝被推舉為學生會主席後,率先向飽受抱怨的學校食堂「開火」。這位寫博客的校友回憶說,曲師食堂的員工全是農民,「他們可能是覺得自己本鄉本土,不僅飯菜做不好,對學生的態度也十分霸道,經常出現廚師拿著勺子追著學生打的場景。」學生們基本不敢反抗,只能在校園裡張貼大字報,但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黃勝當上學生會幹部後,和食堂工作人員進行了面對面的交鋒,最後促成了食堂實行評分制。「他要求食堂師傅們必須統一穿白色工作服,掛牌上崗,並在校門口掛上意見箱,接受同學投訴,然後,定期開箱評分,哪位師傅評分最低,就會被辭退。」
一次「驚人的大跨越」
成熟穩重加上很強的組織領導能力,讓黃勝很快成為曲師的「風雲人物」。他的風光不僅讓男同學矚目,也讓一些女同學傾心。很多曲師的校友說,黃勝與妻子嚴茜子的感情就是在那一時期開始萌芽的。
嚴茜子是黃勝的同班同學,年齡相當,其父親是上海某大學的知名教授。當時,曲師每年都會組織一次孔子研討會,嚴茜子的父親常常是座上賓。據歷史系80級校友許某回憶,嚴茜子長得並不算漂亮,喜歡扎兩個小辮子,穿的也很樸素。儘管嚴茜子很低調,但很多人還是知道她的身世。一些曲師校友曾推測,嚴茜子之所以會來曲阜讀書,是因為她上大學之前曾在山東當過知青。大學畢業後,黃勝留校,成為曲師團委的一名幹事。沒多久,他和嚴茜子就結了婚。
在團委,黃勝主持起工作來,一招一式已很有領導的派頭,他當年在曲師的做派,給不少校友留下了深刻印象,曲師中文系78級學生榮劍便是其中之一。2012年7月2日晚,在北京錦都藝術中心擔任負責人的榮劍接受了環球人物雜誌記者的採訪。榮劍稱,他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黃勝「很出色」,不論學習還是工作,他「講原則,有涵養,對同學能關照,也會給面子,懂得做人,並不迂腐和刻板,更沒有膽大妄為的做派,非常適合在官場發展」。
榮劍的這個看法,有足夠的事實支撐。曲師一位退休教師在接受採訪時曾回憶,當年在校團委工作時,黃勝的一大特點是頭腦靈活,這讓他深得當時曲師黨委書記的賞識,而這也成了黃勝人生轉折的一個關鍵。
1983年,賞識黃勝的校黨委書記調任山東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並逐漸升遷為山東省委領導,黃勝沾了光。1984年5月,在老上級的推薦下,黃勝破格調入省委辦公廳,任秘書處秘書。此後,他曾給某位省委書記當了兩年秘書。在不少人眼中,這是黃勝仕途上一次「驚人的大跨越」,他平均不到兩年便會「升遷」一次,從副處級秘書變為處級秘書、副主任、主任,至1994年調離省政府辦公廳前,已是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
一位曾在濟南與黃勝有過工作接觸的媒體人士對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回憶,黃勝思維活躍、處事周到,這是他10多年辦公廳生涯中一路攀升的最主要原因。這位媒體人士稱:「每次約黃勝採訪,他總是準時出現,從不遲到。接受採訪時講得頭頭是道,待採訪結束後,記者們只需稍作整理,便是一篇完整的通訊稿。更主要的是,他習慣於『把事情做在領導出發之前』。有一次,山東舉辦一個大型活動,黃勝早早出現在開幕式現場,在會場門口確認和落實會場布置、各單位車輛安排等情況。」
黃勝在省委省政府辦公廳的出色表現,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認可。1993年12月,在山東省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山東省學生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上,黃勝和身殘志堅的青年模範張海迪等另外14人一起,當選為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黃勝和他的秘書校友
飛黃騰達的黃勝,一度被曲師視為驕傲。官做大了之後,大凡校慶,只要他回校,都是可以坐主席臺的,只是他最終沒能讓這樣的榮耀延續。
有意思的是,能在校慶時坐上曲師主席臺的不止黃勝一人,當年的曲師還出了兩位曾給山東省委書記或省長當秘書的「大秘」於明和鄒煥德。於明是曲師中文系77級學生,畢業後曾給山東一位省委書記做過秘書。榮劍回憶說,1993年,於明沒能隨這位領導升遷,「在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位置上一待就是好幾年」,之後,「當市長主政一方」的理想又陰差陽錯總是求而不得,常年心情沮喪,最終在山東省煤炭辦公室副主任任內患上肝癌。於明生前在北京看病時,「臨近生命的最後關頭,終於醒悟」,稱自己錯在「對官位看得太重」。
中文系79級的鄒煥德性格倒是極放得開,說話口氣大,膽子也大,曾任山東某省長秘書、省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榮劍曾回憶:「煥德當官膽子很大,凡當官的惡習他可都沾染上了。泡個情人從不避世人耳目,恨不得滿大街都知道他那檔子事,欲望膨脹不知絲毫收斂和偽飾,他不出事誰出事?」最終,鄒煥德鋃鐺入獄。
黃勝與於明、鄒煥德曾經一同在校園待過,幾乎是從同一起跑線上出發,結局也是各有千秋。在總結這3人的仕途經歷時,榮劍說:「(他們)像學徒一樣在首長身邊打雜,歷練幾年便進入中樞,後來就是大管家了,事無巨細都得搭把手。首長上去了,成一方諸侯,做秘書的常常能搭上順風車,萬人仰慕,萬人相求,看似功成名就,禍根可能也從那個時候就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