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熱衷赴港買保險 港漂經紀成受歡迎職業

2021-01-11 網易財經

  最近內地人排隊到香港買保險、在保險公司門口大排長龍有如買菜的新聞又賺足了兩地的眼球。買保險還要排隊?有那麼火嗎?便宜嗎?保障全面嗎……今年前三季,內地客在香港新增保費總額約211億港元,佔香港個人業務新增總保費超過兩成,5年間增長了6倍,香港保險業監理處預測今年的數字會超過300億元。

  不要以為能來香港買保險的都是大富大貴、土豪老闆,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白領、高收入人群也意識到來香港買保險可以帶來的好處。趁著假期自由行來港籤保單成為潮流。據業內人士推算,去年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的長期終身人壽保險、重大疾病險等平均每張保單、每年繳費的額度為15萬港幣左右。

  吸引力何在

  價格低 回報高 理賠快

  保障更全面

  最受內地人歡迎的保險主要有三類:終身人壽保險、重大疾病及醫療保險,還有帶有儲蓄分紅功能的投連險。石先生從美留學回來後定居上海,在一家外企擔任軟體工程師,他向記者表示,今年聖誕期間會來香港,替自己和家人買重大疾病和醫療保險,估計每年交保費5萬元港幣。他曾比較過內地和香港的保單詳情,認為香港的醫療保險更勝一籌,簡單來講就是:保費低、回報高、保障更全面。

  首先,最吸引他的是,在香港買重大疾病險的費率要比內地低兩至三成。香港人均壽命很長,女性平均86歲,男性81歲,保費是以壽命長短來計算的,香港人長壽直接導致保費低了。另一方面,由於香港保單的投資是國際性的,比起只能投資於國內項目的保險,有更大空間可以得到較佳回報。此外,保單大多以美元計價,是一份長期穩定的美元資產,也可當做是對衝貨幣風險的好方法。

  同時,香港重大疾病保險提供的保障範圍更廣。香港重疾險基本為50種以上疾病提供保障,範圍最廣的甚至能夠達到120種,包括早期重大疾病、原位癌等疾病。內地一般重大疾病保險只涵蓋30至40種病況,且大多數不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

  在港工作的內地人小王,也為父母張羅著買了一份保險。因父母年齡已過五十,買重大疾病險已「不划算」,反而她看重香港的醫療保險。醫療保險屬於實報實銷型,全球通用,父母在內地生活,在當地的三甲醫院住院都可得到理賠。「因為內地社保並不能報銷進口藥的部分,大家都知道現在去醫院看病,好一點的藥都得自費,香港保單是不分進口還是國產藥,總之產生的費用都可以理賠。」這樣在內地都可以享受到較好的治療,超支部分又不用自掏錢包。

  儲蓄分紅險也是內地人赴港的一大目標。以某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為例,繳納3萬美元的保費,25年之後可獲得逾12萬美元現金回報,預期每年回報率為6.35%。相比而言,內地的儲蓄型保險每年現金回報率一般也就3%左右。陳女士也為孩子買了一份,除基本人壽險外還帶有儲蓄功能的保險。她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出國留學或海外置業方便,另外把錢放在香港,私密性也好。」

  赴港買保險風險多大

  本人到港 不可代買

  理賠糾紛成本高

  凡事有利有弊,由於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與內地都有不同,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不能盲目跟風。

  交通成本

  ——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除了深圳、廣州等少數沿海城市,大部分內地居民尤其是內陸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交通成本並不低,如果購買保額低、收益少的保險,其實並不划算。

  另外,由於內地居民在港銀行開戶手續複雜,因此購買保險時的付款也並不簡單。要麼需要提供各種有效證件、要麼需要給付高額跨境轉帳費用,所以說得容易做起來難。

  想要享受香港保險帶來的一系列好處,投保人一定要親身來香港,在規定的認證中心籤單和付費才可以,18歲以下的孩子可由父母代買。為何這樣嚴格?一是因為涉及法律問題,在內地投保或在內地填寫投保書、繳納保費,再由推銷人員將投保單、保費攜帶到香港屬於違法行為。

  理賠成本

  ——繞不過的可能

  香港保險公司採取嚴進寬出,在籤單前會逐一詢問你的身體健康狀況,如有病史或曾接受治療都需如實填寫。若發現投保人健康有任何問題,保險公司會酌情提高保費,或對某個器官不承保。但同時,各保險公司也採取寬鬆理賠經營理念,投保人可享受到較高理賠成功率。從事保險銷售行業的王小姐告訴記者,香港保單有一個「不可爭議」條款,規定保險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兩年以上的壽險保單「作廢」。另外理賠的時候也比較容易,不會拖泥帶水。「很多人會比較擔心理賠,其實理賠的時候不必去香港,只需要把相關的資料寄送給保險公司或者經紀人,保險公司審核之後就會給客戶理賠。」

  儘管如此,但業內人士也提醒,在香港籤訂的保單會按照香港法律規定來執行,一旦發生理賠糾紛,投保人就可能遭遇境外訴訟,會付出高額成本和諸多不便。同時,在香港購買保險理賠或給付時使用的都是港幣,而港幣又直接與美元掛鈎,一旦港幣對人民幣貶值幅度過大,投資者就會出現現金縮水,遭遇投資損失。

  香港保險業現狀

  港漂投身 人脈廣泛

  成最受歡迎職業

  記者的微信朋友圈中,近來多了一些保險經紀朋友,有些是畢業後即入行的職場新鮮人,有些是兼職賺外快的中環打工仔,也有些是為方便照顧子女而選擇彈性工作的媽媽……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在港生活的內地人。他們身後有著眾多內地老鄉的「潛力」支持,抱著「賺一筆」的理想,投身到這個行業當中。

  在香港,銷售保險產品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理財顧問。剛從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的小高沒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竟以賣保險為起點。小高今年24歲,一個月前剛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儘管已經找到作為內地某財經媒體駐香港特派記者的工作,他卻並不滿足現狀。一次偶然的採訪經歷,讓他認識到在香港賣保險的神奇:不斷和內地土豪交朋友、籤一張保單能拿下幾十萬港元佣金、可以流連於澳門賭場花天酒地……

  來自廣東的小伍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數學系,任職香港某投資諮詢公司。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兼職做保險中介人。小伍說他身邊兼職賣保險的情況並不少見,由於保險中介人一般沒有固定工資,收入多少全靠佣金,有風險。「在沒有充分了解前,我不會辭職。」小伍說。

  當然,也有不少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保險銷售的全職工作中,來自北京的小鄭就是其一。據他介紹,光是他們的團隊今年就來了5個內地港校畢業生,並且也主要是做內地人的業務。

  儘管一筆保單就可賺到十多萬的佣金收入讓很多港漂嚮往,甚至有人把它當做短期致富的快捷方式,但這種職業選擇對個人長期發展的影響尚未可知。以香港應屆畢業生為例,起薪一般為1.2萬港元,從事保險行業佣金收入平均可達3萬至5萬元水平,而且入職門坎低,參加短暫培訓後考取中介牌照即可,故吸引一批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加入。再加上內地客需求龐大,令這一行業的機遇迅速增多,成為人人豔羨的職業。

  但從長遠來看,內地與香港在法制化、行業規範性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差距會不斷縮小,那時這般機遇將不復存在。如果過度注重短期收益而沒有為其他職業做好充分準備,以後行業萎縮時,將非常被動。但不管怎麼樣,越來越多的內地新人正走在這條致富的快捷之路上。(思清)

相關焦點

  • 港媒:內地人赴港爆買保險 「港漂」改行稱躺著賺錢
    港媒稱,內地旅客赴港不再「爆買」奢侈品,各種保險產品取而代之成為新的搶購對象。過去10年內地客在港新增保單急增超過10倍,保險業監理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內地客貢獻新單保費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顯示內地客赴港投保的熱情持續高漲。
  • 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香港的教育優勢,一直是吸引內地移民赴港的重要因素。不過在已回歸23年的香港,仍然沒有一間內地中小學在香港辦學,廣大內地「港漂」希望可在香港引入與自身教育理念和目標更為契合的辦學機構的願望仍難實現。鑑於此,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和「港漂」最大網上社區「港漂圈」1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九成受訪者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在港學校。
  • 香港如今的生活環境和成本,多少人還願意做港漂?
    可能很多內地人對於香港的月薪水平並無具體概念,到底香港人均收入是個什麼水平呢?早前香港政府公布了最新的香港人收入統計數據,按照各大地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以及職業來劃分。  2016年香港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為2.5萬港元,較十年前上升了45%。
  • 內地人為何喜歡到香港買保險?
    如今內地人赴港不光旅遊購物,買保險也成為一些人熱衷的事。香港《星島日報》近日援引香港保險業聯會的數據表示,2014年內地客在港的新保單額244億元(港幣,下同),按年增長21%。內地人散落全國各地工作生活,卻都爭先恐後地跑到香港買保險,香港的保險魅力到底在哪兒?大老遠的跑到東方之珠去投保,真的好嗎?  自由行後數量遞增  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理財顧問李女士表示,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是以赴港自由行啟動為節點,此後保單數量逐年猛增。
  • 香港正式啟動CRS 代理人:赴港買保險需提供稅號
    (原標題:香港正式啟動CRS 代理人:赴港買保險需提供稅號)
  • 港漂:口罩背後的生活真相?
    港府的強制隔離政策一出臺,這些港漂就懵了。2月8日之後,他們只能在深圳和香港中進行二選一,而且還得僱主額外開恩,允許在深圳家裡辦公才行。 我就認識不少港漂,回內地過春節,然後就再也沒有回過香港。那些不得不兩地跑的港漂們,只能做好準備,在香港和深圳各停留14天。
  • 內地人在港薪資超過local?真實收入大曝光!
    全港的薪資水平並沒有咱們預想的高,內地人的薪資水平會不會更低呢?我們以這組數據作對比,把內地「打工仔」單拎出來,看一下內地「打工仔」在港能拿到多少薪資?內地人在港的薪資水平還真挺高!據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透露,2017年通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的專業人士,有30.9%的人月薪在40000港元以上,20000—39999港元間的人數佔比為39.1%,20000港元以下的為30%。
  • 內地居民購買港版萬能險轉移資產 網上支付受限
    隨著國內赴港投保的隊伍越來越龐大,監管部門終於出手,陸續出臺了多條「限購令」。對此,有保險經紀人稱,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客戶都早有心理準備,誰都知道以前那種搞法會出問題,監管機構肯定會隨時叫停。之前搶著來香港買保險,也是在和時間賽跑。  內地居民今後如想購買大額香港保險將越來越不容易,可能還真需要在當地銀行開個帳戶。
  • 聽說香港立法會要選舉,港漂的我該選誰?
    香港至今有港漂30多萬人,能投票的怎麼說也有好幾萬,這香港的未來我們也有力貢獻一份!  既然與港漂息息相關,我們還能通過選票發揮自己的小小作用,那圈君就得好好分析,看參選議員們是不是真的都合格! 此外,鄧家彪政綱裡的「跨越矛盾紛爭,兩地居民良性互動,加強溝通與互相了解」也正是我們港漂期望看到的!
  • 內地人借中介赴港生子火爆 謀取香港居留權(圖)
    第1頁:赴港生仔地下服務火爆第2頁:一條龍服務 粵閩客戶居多第3頁:過橋去香港生仔 走到橋頭就生了第4頁:示意圖  赴港生仔地下服務火爆  深港中介提供食宿待產辦證等服務  內地人生香港仔風險高,港府正考慮彌補兩地政策對接漏洞
  • 雖然害怕受攻擊但心中仍有香港夢,聽「港漂」講述不安與期盼
    【環球時報赴香港特派記者 白雲怡 趙覺珵】連續多個月的社會動蕩給在香港生活或來香港短期公幹、旅行的人帶來許多不便。然而,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或許對這場風波的感受更深、心情也更複雜,那就是「港漂」——那些到香港求學或工作的內地人。根據香港入境條例,在香港居住連續7年或以上的中國公民就有資格成為永久居民。
  • 最近,港大學生會發布了一個令港漂憤怒的視頻.
    (圖源:Facebook)接下來,港大在官方迎新視頻中表示「我們為你的學術生涯和未來的職業生涯開了一扇門」。老港漂可能都知道,這樣的事情其實在香港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幾乎是每年新學期開始的時候,香港各大高校的學生會就會出來搞事情。還記得2017中大手撕海報事件嗎?
  • 「港漂」青年:人生驛站的去與留
    她們都是內地來港的「港漂」,一同面臨著去留選擇的「七年之癢」。  根據香港入境條例,居住於香港連續7年或以上的中國公民就有資格成為永久居民,「港漂」們戲稱為「七年之癢」。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2016年,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有約16.6萬人。  哪裡更有上升空間,內地還是香港?
  • 當港漂遇到陸漂,為何互相羨慕哭了
    當港漂遇到陸漂,為何互相羨慕哭了 2020-12-01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昆明潮媽熱衷赴港掃藥 還有人到港打預防針
    原標題:昆明潮媽熱衷赴港掃藥 還有人到港打預防針   買化妝品奢侈品、搶奶粉尿不溼都OUT了   昆明潮媽如今熱衷赴港掃藥  空箱子去香港,回來的時候拖滿滿一箱藥,現在去香港掃貨如果還只知道化妝品和奢侈品你就OUT啦!
  • 從香港到臺灣的臺漂周華健,從臺灣到香港的港漂任賢齊
    【港漂任賢齊,臺漂周華健】2018各大衛視跨年演唱會,連央視也加入戰團,然後各有勝負。看到周華健唱了幾首歌,聲音還是那麼醇厚感性,活力四射,不過也能看到身形已發福,細細一算,華健大哥58了。1979年,周華健赴臺灣求學,在參加了大學聯考以後,進入僑大先修班,1981年考上臺灣大學數學系。在大學期間,周華健在學長的引薦下到士林民歌西餐廳唱歌,在餐廳駐唱期間認識了李宗盛和他未來的老婆康梓蘭。
  • 赴港生子今年解禁 但「港籍寶寶」上學去留兩難
    今年1月1日,赴港產子「限制令」解封。  專家提醒,「赴港生子」的內地家庭需要理智,把孩子生下來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港籍寶寶」這個美好願景將引發一系列無法預計的難題,首當其衝的就是跨境的受教育問題。
  • 為什麼內地孕媽熱衷於赴港做無創dna產檢
    近年來內地有很多孕媽熱衷於赴港做無創DNA產檢,無創dna產檢又稱為無創產前DNA檢測、無創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等。 正是因為這些優勢,所以許多內地孕媽都熱衷於選擇赴港做更高級的無創dna產檢!或許也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更健康的緣故吧。
  • 明年起赴港買保險需內地稅號 灰色收入貪官土豪要哭了
    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九連貶、創8年新低的背景下,或許你還在為不能赴港刷銀聯卡買保險而糾結,一項更為嚴厲的措施即將生效——從明年1月1日起,所有內地客戶到香港買保險必須填寫內地稅號,否則,在香港不能買保險、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甚至香港開戶。  對慣於借道香港保險、尤其是大額保單往境外轉移資產的境內貪官和土豪要哭了。
  • 山東小夥從「港漂」變身CEO 每周往返內地和香港
    香港回歸20年間,越來越多的內地青年人成為了「港漂」,也有一部分香港青年開啟「北漂」生活。  根據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數據,自從2010-2011年度開始,內地學生赴港留學的人數呈現井噴式爆發,截至2014-2015年度,內地赴港學生人數達到11610人,即過去5年內每年都有約577個學生從內地到香港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