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菁蓉匯創業「明星」 解碼成都創新創業基因
今日,一年一度的菁蓉年匯將如期而至,2019年「創業天府·菁蓉年匯」將舉行。2015年2月8日,「創業天府·菁蓉匯」正式啟動,已經走過了5個年歲、1789個日夜,累計舉辦系列活動851場,帶動社會開展雙創活動7391場,1027家創投機構、3.2萬家創業企業、超100萬人以各種方式參加。
為「蓉漂」打CALL的創新創業平臺,走出了一個個的「菁蓉創業之星」。記者尋找了5位創業「明星」,解碼這座城市的「創新」基因,聽聽他們從「菁蓉匯」走出的這些年,有著怎樣的創新創業的故事。
菁蓉名片 新業態
從實習招聘切入
瞄準大學生就業及職業教育等領域
如果按照最初的人生規劃,90後的陳俊宇應該會如大多數學生一樣,選擇保研、工作。但笑稱「愛折騰」的他,在看到大學生實習求職市場空白後,從大三開始,和同學一起創業。他的人生軌跡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2012年,陳俊宇與另外兩名同學在微博上線產品「實習僧」。2014年,他們成立了公司——成都萌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抓住市場空白,從實習招聘切入的「實習僧」快速發展。2015年2月8日,作為「創業天府·菁蓉匯」創業夢想秀的首場路演項目,「實習僧」脫穎而出,獲得了五位評委點贊認可,在路演項目中一舉奪魁。
發展至今,萌想科技旗下已擁有多個針對大學生就業及職業教育等領域的校園市場產品:實習僧、HiAll、校園招、前輩學院、實習僧TV、極聘等。2019年10月,陳俊宇還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 Under 30」榜單。
菁蓉名片 新場景
探索將3D列印業務
向教育行業延伸
2013年,出於興趣,迎著3D列印技術的浪潮,張明搭建團隊成立成都墨之坊科技有限公司(Mostfun),致力做3D列印技術創新研發。經過兩年潛心研發,2015年,公司自主研發的3D列印技術成功,並開始批量化生產,推動市場化。
掌握了核心技術的公司很快迎來爆發,除了順利完成二輪融資,也與聯想、Intel等知名品牌達成合作,團隊快速擴大。目前,Mostfun團隊也在利用技術優勢,把業務向教育行業延伸,探索3D列印技術在科創教育領域的應用。
作為首屆「菁蓉創業之星」,談到「菁蓉匯」,張明感觸很深,「『菁蓉匯』是成都雙創的窗口,對創業者、創投機構來說都是一個標志性平臺。特別是路演、訓練營等各類活動,給成都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展示和宣傳的平臺,帶來了實質上的幫助。」
在即將舉行的菁蓉年匯上,張明還用團隊的3D列印技術,為「菁蓉創孵之星」「菁蓉創投之星」「菁蓉創業之星」獨家定製了3D列印獎杯。
菁蓉名片 新定義
極米無屏電視
重新定義電視產業
專注於雷射電視和智能投影設計、研發和製造的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僅用了5年多時間,就打破了外資品牌對國內市場十數載的壟斷。2018年中國投影機市場出貨量第一,2019年前三季度出貨量蟬聯第一。同時,用戶已遍布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
這樣一份「成績單」背後,與創始人鐘波始終堅持顛覆創新與追求極致的初心密不可分。2012年,鐘波有著一份百萬年薪的工作,他卻毅然放棄一切,從深圳回到成都,選擇從零到一的創業。
極米起步於一個毛坯房。「我們堅信未來的顯示一定是沒有實體屏幕的!」秉持著這樣一份初心,極米潛心打磨產品,重新定義了電視產業。截至目前,極米先後25次獲得CES最佳創新獎、iF設計獎、紅點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IDEA獎等國際知名獎項,實現了世界四大工業設計獎大滿貫。
菁蓉名片 硬核科技
AI模塊植入
提高衛星數據回傳效費比
2019年12月20日11時22分,全球首顆以科幻機構命名的衛星——「科幻世界號」AI衛星(星時代-8)發射,標志著全體中國科幻人和幻迷們從此有了一顆屬於自己的衛星。
通過技術和模式創新,以市場需求為驅動,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建設一個包含192顆AI衛星的星座,建成後將覆蓋全球,實現小時級的更新,這顆衛星正是其中之一。國星宇航通過把自主研發的AI模塊植入衛星,可以對所拍攝的照片進行處理,隻把有效影像和數據傳回地面,進一步提高衛星數據回傳的效費比。
2018年5月,趙宏傑參與國星宇航的創建。入駐「菁蓉匯」後,國星宇航不僅得到了產業孵化的有機載體,更得到了事業深耕的廣闊沃土。「作為成都創新創業的產業培育高地,菁蓉匯已經形成了技術水平領先、競爭實力強勁、成長空間優良的科技型企業群。」趙宏傑說。
菁蓉名片 新突破
自主智能零售服務機器人
主動上前詢問需求
2016年4月,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CEO黃山和她的團隊參加了「創業天府·菁蓉年匯」蓉漂嘉年華活動,「羽毛球機器人」成為了她的首個亮相之作,而這也是她進入智能領域的一個突破口。
現在,黃山的團隊成為一家專業的全自主服務機器人技術方案提供商,擁有算法、軟體、結構、硬體層全面的機器人整機能力,致力於智能機器人產品以及行業標準化模塊的研發、生產和服務。
其中,「FANBOT小販」機器人,這一針對泛零售領域的全自主智能零售服務機器人已取得169項專利,服務超過55萬人次,能夠攜大量商品,長時間在大面積復雜的商業環境中主動尋找目標消費者,自主上前詢問需求,對商品和信息自主進行推廣服務,並將品牌形象通過語音交互、屏幕互動、商品服務的方式更加立體地推廣出去﹔還可設計多角度廣告信息,實時數據監控,一鍵集控多臺設備,從而優化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智能服務。
成都日報記者 宋妍妍 吳怡霏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