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文字D》中所上演的速度與激情讓觀眾著實過了把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早期的汽車中存在很多的跳燈設計,這讓外人看來,兩個能夠收放自如的車燈如同車輛的兩個大眼睛,看起來非常呆萌,只是現在這些呆萌的「大眼睛」卻是不見了。
跳燈的產生與消失其實都與法規有關。美國人當時更改了車燈要求,讓很多廠家怨聲載道,但是為了迎合美國法律法規的遊戲規則,車廠的設計師就想出了這個能夠收放自如的車燈。其實你要說這個車燈好看,也談不上,所以說這其實就是一個汽車廠商對美國法律低頭的結果。
而跳燈的發展也是很快的,越來越多的車子採用了跳燈,在這無奈的條件下,苦中作樂的汽車設計師們將跳燈變成了一種「時尚」。其實跳燈的出現也是當時汽車時代變革的一個標誌。
越來越多不一樣的跳燈出現在公眾面前,各式跳燈炫酷無比,同時,根據不同車型的風格,來設計跳燈無疑是為這輛汽車重新注入一次靈魂,當汽車行駛在路上時,那突然升起的一對「大眼睛」緊緊的盯著你,這無疑讓人感到非常可愛。
但是,跳燈的設計卻是複雜的,複雜的設計也代表著其中零部件較多,在不斷的升降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損壞,而複雜的設計也代表著高昂的造價,這種設計雖說富有靈魂,但因為維修困難且容易損壞導致消費者怨聲載道。
同時,跳燈外露的時候車撞人時對行人容易造成二次傷害,哪怕跳燈隱藏在車體,也是如此。
主要是因為對車輛與行人發生碰撞,跳燈對行人會人造成更大傷害的原因,美國政府再一次的否定了跳燈,而這一次,讓跳燈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跳燈的出現宛如曇花一現,它在設計師的巧妙運用下,總能給人一種不一樣的驚喜,或是帥氣凌厲,或是呆萌可愛。可是它的造型和機制,相較而言呆萌可愛佔了大多數。跳燈是汽車廠家對美國法規妥協的產物,或許本來它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但是因為美國它出現了,同時,因為美國它也走了。
不得不感嘆一下美國人這種霸權主義真的有些令人不齒,說來就來,說改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