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媽媽》裡的青春,請給我打包一萬份

2020-12-12 娛情看官

要說最近的熱劇真不少,不過小編最愛的不是穿越五洲的《扶搖》,也不是宮廷內鬥的《延禧攻略》,而是講述海外留學家庭教育的《陪讀媽媽》,劇中涉及到的留學問題,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真實的完全能拿來當做攻略。此外,作為一枚老阿姨,劇中酸酸甜甜的青春滋味實在是讓人回味。

熱情帥氣的丁一一、霸氣少爺楊洋、靦腆的學霸羅盼、陽光的黛安娜……雖然劇中的孩子們都是些00後,但卻讓小編回憶起班上的李雷和韓梅梅!那些懵懂的愛情,純粹的友情,少年維特式的煩惱,都讓人不得不感嘆青春真是太美好!

可能喜歡過同一個女孩

年少的時候,總是容易動情,一朵奇形怪狀的雲硬是說成像愛心,趴草地上一下午,就為了找一根四葉草。16歲的丁一一,看起來大大咧咧,沒心沒肺,其實內心敏感多情,就像很多青春期的少年一樣,會不由自主地「異性相吸」。比如,在他極度想回國的時候,在新家看到了正在給花澆水的黛安娜,宛若女神下凡。

為什麼?因為荷爾蒙啊!情竇初開的年齡,其實不太分得清是友誼還是愛情,可能就是一個小動作,你都會覺得TA特別有趣,特別想跟TA做朋友。

當然,青春期的愛情也一定會遇到「左手是友情,右手是愛情」的尷尬。丁一一和楊洋都很喜歡黛安娜,楊洋約黛安娜看音樂劇,又是排練又是送花的。結果去接黛安娜時,卻看到黛安娜和丁一一在一起,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尷尬的味道!

楊洋醋意大發,但丟了女神不要緊,要緊的是拐跑女神的,居然是自己的好兄弟!

這段看完,感覺都要夢回高中時期了,再配上一首周杰倫的簡單愛,媽媽我還想再上一次高中!當然,還請原諒小編的小腹黑:一般情況下,同時被闊少和陽光男孩喜歡,黛安娜這樣的女生,在現實生活中,估計不太受其他女同學歡迎。

不過青春就是折騰,打過架之後,三個人又成了好朋友,還一起去敬老院幫助老人。你看,青春時期的感情,是多麼的純粹啊!

如果非要對青春時期的「愛情」做個總結,小編覺得裂變後的一一媽媽說得相當好!

誰都有個組樂隊夢想

青春期的友情總是能在不經意間建立起來的,好像做什麼事都要在一起,上廁所也不放過彼此。特別要好的幾個人,還會自己來個名號,不信你回想下,你們學校裡是不是也有「F4」。

《陪讀媽媽》裡的這幾個中國孩子,遠在異國他鄉,自然就有了種親近感,從陌生到相熟,再到彼此依靠互相幫助,都是建立在發自內心的同胞之情。如果朋友出了什麼事,那必定是兩面插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

為了幫助丁一一回國,羅盼假裝被家暴,事情敗露,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丁一一是他最好的朋友。

丁一一跟媽媽大吵一架,鬧著要回國,以為護照在媽媽朋友傑瑞那裡,為了取回自己的護照他叫楊洋大鬧傑瑞辦公室,楊洋二話沒說,拿了根棒子就跟著丁一一走了,先不說事情做的對不對,至少這朋友夠仗義。

在表演公開課上,羅盼因為太緊張躲了起來,楊洋立馬決定做替補。

丁一一被人陷害修改成績單,為了給丁一一找到證據,丹丹不怕麻煩花「重金「配合演戲。

少年們從不同的方向走在一起,還有一個共同的夢想——組樂隊。想想年少時,有多少人都幻想自己站在絢麗的舞臺上,享受著眾人豔羨的目光和掌聲。

《陪讀媽媽》裡的少年們,把我們的青春匯總,組樂隊、開派對、相互安慰、出主意,這些拉拉雜雜的小事,組成了青春難以忘記的回憶。

學習是必須要邁過的坎

青春可以肆意,可以忘我,但一說到上學的正事「學習「,青春的那些美好就好像是加了濾鏡,學習的壓力自始至終伴隨我們。即便是學霸,也有著我們想像不到的壓力。

羅盼是幾個孩子中的學習擔當,老師講錯題,全班就他一個人發現,沒兩把刷子怎麼敢挑戰老師的的權威。

誰也沒想到的是,就是這個被學校都挽留的學霸,壓力會大到精神差點崩潰。

為了給羅盼減壓,好朋友們想出了交換媽媽的方法,才讓羅盼慢慢走出來。

其實,就連一直都在溫哥華長大的黛安娜也有學習壓力,她平時也是學霸一枚,第一次申請大學考試沒考好,十分不開心。

丁一一學習不好,氣的他媽媽吹鬍子瞪眼。畢竟,花了這麼多錢送到國外留學,父母當然希望孩子能夠好好讀書。實際上,只要用心,壓力是可以轉化為動力的!

無數次想離家出走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思考,但自己又無法掌控人生。於是便開展了和老爸老媽的較量。

《陪讀媽媽》最可貴的就是孩子和父母的矛盾爭執都那麼真實。16歲的丁一一覺得媽媽限制了他的自由和權利,媽媽則懷念小時候那個乖巧聽話的兒子,互相不理解的母子兩變成一對冤家,吵到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丁一一一個轉身離家出走,讓媽媽一頓好找。

楊洋和他的父母更是表面的和平,看似是三好生,內心思緒萬千,靠飆車來減壓。發現媽媽和爸爸已經在準備離婚,氣得轉頭就出門。

就連羅盼這個超級乖巧的學霸,也扛不住來自媽媽的溫柔一刀。看起來好像從來不會罵他,但事無巨細的關心讓羅盼幾乎喘不過氣來,可能他的心裡已經無數次想離家出走了吧。

青春的煩惱多的數也數不完,青春的美好更是讓人一輩子難以忘懷,哭著分離,笑著擁抱,每一天都充滿著人生的驚喜。楊宗緯的《初愛》裡唱,「想起青春,曾無畏無懼,無所謂失敗」,丁一一他們,不就是這樣,無所畏懼,無所謂失敗,勇敢的愛,勇敢的恨,勇敢的原諒,精彩至極。如果可以,這樣的青春,請給小編打包一萬份!

相關焦點

  • 胡先煦繼青春校園後,這部《陪讀媽媽》遭遇了新的「慘痛經歷」
    此次,是胡先煦繼飾演的青春角色後又一部關於家庭教育和青春成長的故事。只是,在這部新劇《陪讀媽媽》中,會有一番新的波折與「慘痛經歷」。《陪讀媽媽》梅婷兒子與母親一番鬥智鬥勇後,不知接下來又會上演怎樣的捧腹大笑與啼笑皆非的劇情。從《陪讀媽媽》第4集的預告中可以看出,么蛾子又出來了!
  • 陪讀媽媽的親身經歷與感悟
    我是辭職選擇陪讀的媽媽,雖然我辭掉了在眾人眼裡非常好的工作,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選擇陪讀這條路,其中有所失也必有所得,失去的是那份穩定的工作收入,得到的是陪讀帶來的成果。我明顯發現自從我陪讀以後,孩子越來越愛學習了,在他內心深處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媽媽是為了什麼,越學就越有興趣學,越學成績就越好,老師也越發喜歡他了,不恥下問一有問題下課就去問老師。
  • 高三陪讀媽媽一封信:希望我的努力,能在你的成長中留下痕跡
    我的同學多在學校任教,有大學,有高中,她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都是很專業的。我們一直認為,初高中要抓住能夠陪伴孩子的最後幾年時間,風裡雨裡,一起吃苦享福。媽媽對你的付出沒有條件,也不求回報,因為媽媽在享受純粹的和你在一起的幸福。高中以後,咱家租了一個離學校很近的房子。
  • 陪讀媽媽的勇敢自述:陪孩子讀書三年畢業了,而我的心也變了……
    我是平凡的執筆人——醬哥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的未來,當媽媽的只能犧牲自己,這樣的做法對嗎?80後90後的小夥伴或許回想起自己上學的時候都不會這麼嬌氣,那個年代什麼事都要靠自己比較多,上初中高中,生活上基本上也達到獨立的情況了,自己會洗衣服做飯了,貌似現在年紀的孩子似乎金貴了許多,嬌氣了許多……曉燕(化名)是一位全職的陪讀媽媽,為了照顧孩子三年的初中學業,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陪著孩子到城鎮裡生活,與丈夫分居兩地,丈夫為了家裡的生活開支毅然奔走遠方打工
  • 陪讀媽媽一封信:孩子,風裡雨裡,刷題熬夜,我陪你!道出千萬家長的心聲
    如果你想收聽文章音頻,請點此進入點擊進入,為孩子找一個優秀的輔導教師兒子: 從初中開始,我們母子都做好了「高中住校」的準備。雖平時敵我衝突不斷,但主題還是和平的,彼此都在珍惜這不多的共處時光。高二,自然是住校。一切順利。從來沒想到:我也會陪讀!你知道我為什麼決定陪讀嗎?
  • 我的高三陪讀生活(總結篇)
    上了高中後,高一高二在住校,高三後我又選擇了陪讀,這一年的陪讀代價比較大,因為學校離家遠,只能選擇在學校附近租房,一年單單房租就要一萬多; 這一年的收穫也很大,孩子從高一剛進校時的500多名,到高三的下學期進入了全校前50,三次模擬均在20名之內。這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但也與父母的引導分不開。照顧著他的生活,排解著他的壓力,讓他輕鬆的去應對挑戰和壓力。
  • 讓媽媽失去理智的壓迫,不是二胎也非貧窮,而是陪讀媽媽的「苦」
    為什麼說陪讀媽媽難?1、陪讀媽媽的累,在於身心交瘁的由內而外陪讀媽媽實際上和全職媽媽是一個意思,但陪讀媽媽的身上多了輔導孩子上學,培養孩子成才成器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壓力,陪讀媽媽對孩子的期盼有多高、自己的壓力就有多大,和那些提前讓孩子學習下學期知識、安排各種輔導班的陪讀媽媽相比,那些只需要照顧寶寶日常起居的全職媽媽實在是幸福很多,別看孩子上學陪讀媽媽可以掙脫雙手輕輕鬆鬆
  • 陪讀之陪讀媽媽
    「陪讀」是應試教育中的另類風景,外外高中在島外,陪讀的家長也不少。 陪讀的家庭大多數租住在學校的邊上,要麼前門,要麼後門。媽媽們是陪讀的主力軍,大家的娃都在同一學校,有些還同班,慢慢地陪讀的媽媽就自然而然認識了,自然而然就會有各種茶話會。 一次聚會認識了另外兩個陪讀媽媽,他們的娃都在實驗班。聚會聊天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他們有那麼點高傲,對我們這種平行班的娃父母很不屑。
  • 媽媽做保潔陪讀盲童 「我是他的眼」
    不料4年前,孩子又患上癲癇病,她到學校做保潔成為陪讀媽媽,「媽媽時刻也不會離開你,生了你,我就會為你負責。」 她就是盲童媽媽魯希英,話不多,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孩子看不到,但他能聽見笑聲,我要讓他生活在一個愛的環境中。」同時,她也把這份愛給了更多盲童,她教孩子上廁所,把地上拖得沒有一個水點,「盲童踩到水就會滑倒,我不能讓孩子們磕到。」
  • 我是陪讀媽媽,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海外陪讀媽媽,了解一下! 他鄉異國、代際溝通、兩地分居、情感空虛…… 千言萬語:全憑這口仙氣兒吊著吧!  1 我是陪讀媽媽Lina.父母的教養責任,陪讀媽媽一肩挑。一人力,雙倍工不說,娃說打遊戲因為太寂寞,可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誰不寂寞?
  • 我可以選擇復讀嗎?陪讀媽媽3句話,聽哭了孩子!
    我猜想他有可能是請了輔導老師一對一補課之類的,沒想到他說他之所以能提高成績只是因為他媽媽的三句話。孩子告訴我他二模以後非常沒有信心。他媽媽已經全職陪讀三年了,他覺得如果考不上不光是自己的事,還很對不起媽媽。於是他就主動問媽媽,「媽媽,我覺得我今年考不上了,我可以選擇復讀嗎?」
  • 疫情下的陪讀媽媽圖鑑
    ——海外陪讀媽媽。 這幾年裡,小文經歷了所有陪讀媽媽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初對新身份的新鮮懵懂,到隨後的不適應,再到慢慢打開社交圈,生活過得平靜而忙碌,可是心底裡那份淡淡的孤獨卻始終徘徊。去年的夏天,小文認識了同為陪讀媽媽的好朋友,要知道在海外遇到國人並不稀奇,但是遇到三觀一致,特別投契的人,真的很難得。 小文的陪讀媽媽生活裡從此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笑容。
  • 加拿大一位陪讀媽媽的訪談
    隨著大女兒的畢業,焦女士作為陪讀媽媽的旅程也要告一段落了。從「萌新」變成「資深」陪讀家長,焦女士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呢?所幸的是,焦女士所在的科研工作單位允許員工申請三年假期,這給了焦女士能夠陪讀的條件和機會。大方向決定後,焦女士便著手挑選合適的學校。慎重考慮的過程中,她也請了在多倫多生活的老同學幫忙推薦學校,條件是學校需要擁有小學部和中學部,這樣兩個女兒在同一所學校學習,生活各方面都會方便很多。經過重重篩選,焦女士鎖定了邦德多倫多國際學院。
  • 一個陪讀媽媽的出發與歸來……
    他感謝溫哥華六年學業中媽媽的陪伴,感謝女友讓他收穫了愛情。鏡頭外的舞臺在我的視線裡開始模糊,掌聲中孩子笑靨如花,我淚如雨下……六年前當我帶著個頭才及我耳垂的他從北京出發時,我並不曾想到過此時此刻的場景。那時候,我只是清楚地知道,這將是一場為期六年的艱難遠行。帶著一個12歲的懵懂少年和他的美好嚮往,我們在11個小時的飛行之後來到溫哥華這片陌生的土地。
  • 海外陪讀媽媽:婚姻名存實亡、生活一地雞毛,"我不是天生強大"
    剛開始跟孩子的關係很好,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進入青春叛逆期,與媽媽越越來對抗;加上子女們英語越來越好,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而母親的英語水平沒有多大進展,於是親子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李女士感覺很迷惘,兒子迅速融入「說英語的、真正的美國」,自己卻囿於原地。
  • 陪讀+工作,高二陪讀媽媽的一天
    陪讀是媽媽,工作是自己,我不想迷失在單一角色裡最近幾天,好多頭條的好友問我是不是全職陪讀。陪讀:我每天負責做早飯午飯,早晨和中午送兩趟孩子,晚自習回來給他準備點吃的,陪他聊聊天。工作:每天工作四到六小時,線上遠程完成大部分工作,儘可能不安排出差。其他:有空閒時間會跑步、鍛鍊,也會學習、看書,從不逛街,不去美容院。
  • 《媽媽咪呀》陪讀媽媽成高材生 新疆媽媽給腦癱兒理想家園
    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最美的風景就在身邊,那就是我們最可愛的媽媽。第十一期《媽媽咪呀》的媽媽們為家庭奉獻青春,心懷大愛為社會做貢獻。
  • 陪讀媽媽,你的陪讀姿勢正確嗎?
    不要讓陪讀媽媽變了味現在有很多的媽媽因為孩子不能專心學習而精神焦慮,壓力重重。叮叮,一條「我抑鬱,焦慮了,晚上都睡不著」的微信映入眼帘。這是閨蜜發來的,全職寶媽,兒子今年剛剛一年級。不知如何與孩子正確相處,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怎麼給孩子輔導,一系列問題讓她產生了無助感!焦慮的媽媽,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媽媽們最後都將壓力,焦慮傾瀉於孩子身上。但,重壓下的孩子,該如何救贖呢?我曾遇到一個初一的女生,看起來很文靜。
  • 赴美陪讀家庭生變 海外「陪讀媽媽」們過得還好嗎?
    中國僑網3月1日電 題:赴美陪讀四年丈夫卻與別人生子 海外「陪讀媽媽」們過得還好嗎?  近日,一則「女子『假離婚』出國給兒子陪讀,回國後發現丈夫已與別人生子」的新聞火爆了社交網絡,海外「陪讀媽媽」群體再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 兩個全職陪讀媽媽的經歷說明:陪讀,不僅僅是陪伴
    媽媽們全職陪讀的原因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學習,有的是為了陪伴,有的兼而有之,當然也可能是別的原因。第一個媽媽,陪讀孩子高二、高三兩年。他在鎮上讀初中,學校就在家的旁邊,考上重點高中後,他來到了80裡之外的市區。他分在平行班,在班上排前幾名。高一結束時,小輝的成績排到了中下,因為在學校住宿的他經常偷偷溜出去通宵上網。小輝的媽媽決定放下工作全職陪讀。她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和兒子一人一間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