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有些人不停地炒作清華大學的畢業生都去了美國的話題,有人借題發揮,說什麼清華大學在為美國輸送人才,更有人藉此進行道德綁架,說什麼清華的學生出國是貪圖安樂,不回國,甚至不愛國。然而,根據最新發布的《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包括本科、碩士和博士在內的清華大學畢業生只有很少一部分選擇去美國留學。對此,不知道那些動輒質疑和指責清華大學學生的品行和情操的人會作何感想,他們是不是應該先把事實看清楚再說話呢?
01 清華大學畢業生真的都去了美國嗎?
清華大學去年12月底發布的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總計6965人,包括本科畢業生2971人(42.7%),碩士畢業生2527人(36.3%),博士畢業生1467人(21.1%),剔除定向畢業生180人(2.6%),納入統計數據的畢業生人數為6785人,就業畢業生為6659人,就業率為98.1%。其中,選擇繼續深造的畢業生為3002人(44.2%)(包括國內深造1967人(29.0%)和出國(境)深造1035人(15.3%)),選擇直接工作的為3657人(53.9%)(包括籤三方協議就業和靈活就業),其餘126人(1.9%)選擇暫不就業。選擇出國深造的畢業生中有692人(10.2%)選擇去美國的大學留學,佔出國深造畢業生總人數的66.9%,超過六成的出國深造畢業生選擇在《泰晤士報》和《QS》世界排名前五十大學就讀。這表明,2019年清華大學畢業生中只有少部分人選擇出國深造,而選擇去美國留學的更只有一成多一點,只是按出國深造的畢業生總人數1035人計,去美國留學的比例達到66.9%,即出國深造的大多數畢業生是選擇去美國,或者說美國是清華大學出國深造畢業生的首選地。
以上數據說明,第一,那些關於清華大學畢業生都去了美國的說法根本不是事實,而事實是清華大學畢業生中只有一成多一點的人選擇去美國留學。第二,把清華大學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的人數中的將近七成選擇去美國留學當作是全部畢業生總人數中的將近七成去美國留學是信息錯置,根本不符合事實。第三,清華大學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的人中大多數選擇去美國留學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而且也是一個非常正常而正確的選擇,因為他們當中超過六成人選擇的是前往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大學深造,而在這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大學中,美國大學在《泰晤士報》排名中佔24所,在《QS》排名中佔20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去美國留學就意味著去世界上排名最靠前的大學留學,或者反過來說,去世界排名最靠前的大學留學就意味著去美國留學。
02 清華大學是在為美國輸送人才嗎?
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作為人們心目中的天之驕子,他們畢業後的選擇,尤其是他們出國留學的選擇往往是萬眾矚目。由於出國深造的畢業生中大多數選擇去美國留學,有些人便因此大發感慨和議論,說清華大學是在為美國輸送人才,但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根據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在全部6785名畢業生中(不包括定向生)有1035人(15.3%)選擇出國深造,2836名本科畢業生中有699人(24.6%)選擇出國深造,2494名碩士畢業生中有137人(5.5%)選擇出國深造,1455名博士畢業生中有199人(13.7%)選擇出國深造。而在這1035名畢業生中,超過六成人前往世界排名前五十大學深造。按《泰晤士報》排名統計,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的各自佔比分別為69.0%(482人)、49.6%(68人)和52.8%(105人),在全部本碩博畢業生中各自佔比分別為17.0%、2.7%和7.2%。按《QS》排名統計,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的各自佔比分別為65.2%(456人)、51.8%(71人)和54.3%(108人),在全部本碩博畢業生中各自佔比分別為16.1%、2.8%和7.4%。
以上數據表明,在2019年全部畢業生中只有一成半多一點的人選擇出國深造,而整體來看,這個比例並不高,甚至比國內深造的比例29.0%還低13.7%。這說明,首先,清華大學並沒有單單為美國輸送人才,而更多的是為國內大學和科研機構輸送人才。第二,清華大學輸送的是要繼續求學深造的畢業生,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人才。第三,與國內深造相比,出國深造的比例偏低可能也說明國內的碩士和博士教育更具有吸引力,但可能還說明,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深造的競爭力還有待增強。
那麼,再從本碩博各個具體層次來看,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的比例最高,達約兩成半,其次是博士畢業生,不到一成半,最低的是碩士畢業生,只有5.5%。從表面上看,本科畢業生似乎是最具有競爭力的,或者說,可以獲得獎學金的能力是最強的。但是,如果與國內深造的比例相比較,本科畢業生出國深造的比例比國內深造的比例低31.2個百分點,碩士畢業生出國深造的比例比國內深造的比例高出1.7個百分點,博士畢業生出國深造的比例比國內深造的比例低6.2個百分點。如此看來,碩士畢業生的競爭力應該是最強的,雖然比例有點偏低。當然,僅僅從學生方面來看本碩博出國深造比例的高低還不夠全面,還應該考慮教學資源和培養水平等方面的因素。但從統計數據的比例看,出國深造比例最低的碩士畢業生可能是競爭力最強的。
通過以上數據的對比說明,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無論選擇出國深造還是國內深造,都是十分正常的,因為,很明顯,出國深造的比例並不高,甚至可能偏低,而且這些出國深造的畢業生大多數選擇的是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大學。這說明,他們是有相當的競爭力的,而且他們是去深造的,在很大程度上他們還不是成型的人才。所以,清華大學正在做的是把自己的學生送出去學習,而不是在輸送完全意義上的人才。至於以後他們能不能成才還需要漫長艱辛的學習歷程才能得到證實。在此,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從數據上看,雖然清華大學出國深造的畢業生中有66.9%把美國作為首選地,但根據《泰晤士報》排名,世界排名前五十大學中美國大學接收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的比例為82.9%,碩士畢業生為60.1%,博士畢業生為75.2%,表明美國的大學在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大學中不僅佔半壁江山,而且接收清華大學本碩博畢業生分別達八成、六成和七成之多,意味著美國的大學作為世界排名最靠前的大學接收了最多的清華大學畢業。從這個意義上看,清華大學畢業生選擇美國的大學應該是適當的而且是合理的。而有關清華大學是在為美國輸送人才的說法應該是沒有根據的,也是沒有道理的。
03 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不愛國嗎?
伴隨著清華大學的畢業生都去了美國的說法,還有關於清華大學的畢業生貪圖安樂,出了國就不回國,甚至不愛國的論調。那麼,又該如何看待這種論調?且不說,清華大學畢業生中絕大多數人留在國內進行深造和工作;且不說,超過一半的畢業生選擇到企事業單位承擔起重要的科研和生產等任務;且不說,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就業力在全球排名居於前列,僅就出國留學是否應該回國或何時回國對留學生進行評價就不能簡單據以判斷清華大學畢業生是否貪圖安樂或是否愛國。
首先,出國留學本身就是個長期的、複雜的和艱辛的過程,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再加上相應的工作經歷的磨礪,不經過十年八年,甚至十多年的時間很難說是學業有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外的科研工作經歷更是一種非比尋常的學業有成或事業有成的重要部分。所以,按照一般人的認知來看,出國深造應該取得比國內深造更好的成效,否則出國的意義何在呢?如果學有所成但卻不能使之發揮到最大最佳的程度,那麼,回國又有什麼意義呢?而且,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只有那些高精尖的學成歸國人員才是最受歡迎的。
此外,暫時不回國不等於以後不回國或者永遠不回國,在時間、場合和機遇適合的情況下,該回國的時候就肯定會有人回國。以施一公為例,他從博士起到回國歷經十六、七年的時間,時間之久,經歷之曲折,絕非可以簡單地以愛國與否予以評價。不能說施一公沒回來的時候他就是不愛國,不能說他回來得晚一些而他回來之前的那一段時間就是不愛國。事實上,施一公一直懷有成就事業報效祖國的崇高情懷。而具有和施一公一樣的高尚情懷的出國留學人員絕不是少數。因此,評價出國留學生是否愛國不能簡單地看他們在國外逗留的時間長短,也不能簡單地把回國當作唯一的愛國方式,而更主要的是要看他們的經歷、情懷和貢獻。實際上還有很多出國留學人員採取與國內合作的方式,為國內培養學生的方式等體現他們的愛國情懷。當然,不排除有些留學生胸懷不夠寬廣,甚至可能貪圖享樂,對祖國有疏離感,但還是應該相信大多數留學生始終懷有祖國情結和愛國情懷,或許晚些時候會在適當的時機、以有意義的方式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04 結束語
以上根據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說明了清華大學畢業生的主體是留在國內進行深造和工作,而不是都去了美國;清華大學主要是為國家和企事業單位培養了人才和輸送了重要的科研和生產力量,而不是為美國輸送了人才;清華大學畢業生的主體是富有崇高的愛國情懷的,即使是那些選擇出國深造的留學生們也同樣擁有祖國情結和愛國情懷。因此,不應該以狹隘的短視的眼光看待他們出國深造乃尤其是去美國留學,而是應該鼓勵他們學業進步,事業有成,賦予他們發揮最大的、最佳的、最獨特的作用的機會來為祖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那些動輒質疑和指責清華學生的人應該多看一些事實,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罔顧事實和世俗偏見,更不要給出國留學人員潑髒水。大家都有一顆明亮的中國心,清華大學出國深造的留學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