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消息,ofo今日公布降本增效進展,稱單車運營成本降低80%,每輛小黃車綜合運營成本已從2017年的1.5元/天降至0.2元/天。
ofo 在完成共享單車智能鎖設備改造後,通過「奇點」大數據平臺進行共享單車智能化運營。ofo 相關負責人介紹稱,ofo通過一系列運營管理模式的探索,優化共享單車從線上到線下的運營方式,目前每輛小黃車綜合運營成本已降至0.2元/天。此前,行業平均運營成本在每輛車1元/每天上下。
盈利問題成為今年ofo的重要目標。今年5月,ofo CEO戴威在內部會議上表示,公司將全面啟動victory的行動,目標是全面實行盈利。實現盈利的那一天叫victory day,簡稱勝利日。一周後,戴威通過內部分享會,將公司架構調整為7大中心。B2B事業部也進入運營狀態。
據ofo運營負責人周偉國介紹,ofo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提高運營有效性,比如推出大數據系統,連接「人、車、地點」,通過出行大數據的分析,優化車輛投放、調度方面的問題,平衡車輛供需。周偉國說,「利用ofo引擎對幹預數量和幹預質量進行監控,幹預結果與運維人員薪資掛鈎,以此提升一線運維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此外,據了解,ofo線下運營成本主要包括人力外包成本、調度運輸成本和零配件採購成本。人力外包方面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平臺進行精準運力監控,主要是人車分離,調度任務數據化、平臺化,以調度任務的處理結算運輸成本。在2017年,ofo每輛車每天的運營成本為1.5元,而在效率為先的戰略和執行下,目前ofo每輛單車綜合運營成本已降至0.2元。
「降本增效和商業化盈利是ofo目前的『組合拳』」,周偉國說。
此前,ofo B2B業務負責人邵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ofo B2B各項業務目前營收已經超過1億元。同時ofo在國內100餘座城市也已實現盈利。」據了解,ofo B2B事業部成立2個月,業務涵蓋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和企業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