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心裡會有疑慮,我從上家複製的商品,上家賣100元,我賣130元,這個是不是騙?這種操作能長久麼?提出這種問題的人你的思維依舊停留在工業時代,我們除了把原材料進行物理、化學的加工,生產新的商品可以提供價值外,低買高賣的商業服務也是一種提供價值的手段!
我們買的絕大部分商品都不是直接從品牌廠家購買的,大部分是從代理商、經銷商手中購買,這每一個環節都會有加價,這種加價大家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代理商付出了時間和資金成本,讓你能夠方便的買到產品,理應獲取這部分對應的收益。
我們做店群的和任何一個品牌代理商幹著的事情本質上講沒任何區別,他是用錢囤貨,我們是用錢來開店,大家都付出了資金和時間成本,當然也需要與之對應的回報。
很多人覺得不道德,這種行為是赤裸裸的奸商行為。可大家想過沒,30多年前,我們個人做生意都會被貼上一個投機倒把的標籤,嚴重的甚至是違法,但是現在呢?太普遍不過了!
這種行為在線下比比皆是,我以前去批發市場拿貨,靠近門口商家的貨和裡邊商家的貨一樣,但是價格硬是貴出10%,很多貨甚至就是從裡邊商家倒過來的,這行為不是和我們做店群一樣麼,憑什麼價格高,不就是因為佔據了有利的地理位置麼?
可是人家這麼做沒毛病啊,普通客戶為了節省時間選擇在門口拿貨,那些對價格敏感的客戶選擇到裡邊去挑選更具性價比的商品,大家各取所需,這和店群一樣,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客戶的認知!
每個人對商品的認知是不同的,尤其是一些非標品,我之前做過恆源祥和潔玉毛巾的代理,在小商品市場一條毛巾零售就是八九元還有的賺,放在超市裡就是十幾二十元一條(不要質疑商品的真偽,我是廠家的正規代理,手續齊全,超市就是我供的貨),超市提點要40%,你能說超市不道德麼?
我再舉個例子,蘋果在超市最少七八元一斤經,目前品質好的已經十幾元一斤了,但是在陝西、山西、山東等產地居民的眼中,這蘋果就值兩三元一斤啊,大家都沒錯,只是不同的人對商品價值的認知不同罷了!
正是由於這種認知差異的存在,我們才有了如今發達的國際國內貿易,大家認知都統一了,都去掉交易中介了,看起來好像公平了,可是效率低了,又回到以前原始社會的點對點貿易了!你想買一斤蘋果,你卻不知道誰在賣蘋果,賣蘋果的想買件衣服,也找不到誰是生產衣服的商家,整個社會貿易的效率會非常低下。
所以我們做店群並不是用價格去欺騙別人,而是運用了商品價值取決於用戶認知的這條商業規律,不同的人對同一件商品有著不同的價值認證,而價格又是價值的外在表現,同一件商品有著不同的價格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的時候同一個人對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階段或者不同的環境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認知,很多經濟學家會拿五星級酒店的可樂來舉例子,我也湊個熱鬧。你在超市可樂就是2.5元左右一罐,可到了五星級酒店就是10元一罐,可樂本身變了麼?該是什麼味還是什麼味,該多少毫升還是多少毫升!那為什麼你能接受五星級酒店可樂的價格呢,你可能說人家酒店環境好,服務好,在可樂本身以外提供了增值的東西!
做店群其實也一樣,我們通過數據分析,找出最近熱門的商品,把這些商品上傳到店鋪中,提煉出與眾不同的賣點,通過匹配平臺算法,把商品推薦給潛在目標客戶。通過店鋪的裝修讓客戶感覺到正規和可靠,通過客服的服務讓客戶感覺到滿意,你能把這些都做好了,客戶在你這哪怕買貴了,也不會認為自己上當了,更不會認為你是騙子!
店群項目不是黑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提供相應的增值服務,我們就能理直氣壯的賺取相應的差價。手裡沒貨不是我們不能做電商的理由,如果說因為不囤貨就沒有資格做電商,那阿里、天貓的一件代發早就應該取消才對。再看看早期做跨境電商的,有幾個是真正廠家一手貨源,大部分都是掌握信息渠道的中間商,空手套白狼,僅憑著買賣雙方之間的信息差就賺的盆滿缽滿。
之前我說過,我有朋友做工程機械的,一輛進口的泵車動輒上百萬,怎麼可能採購回來放在公司等著客戶上門買,都是和客戶談好後直接聯繫廠家發貨,這本質和操作店群有不同麼?都是通過自己的渠道傳播商品信息,當有客戶下單的時候讓上家直接發貨!
所以我們操作無貨源店群的本質是挖掘買家和賣家不對稱的信息,利用自己的渠道將商品銷售出去,實現價值的增加。這就涉及我經常說的選品,還拿可樂來說,你別說在自己網店中加價200%了,你加個10%看有人買不?這種商品信息及其透明,那就沒有辦法拿來操作店群項目。相反,一些非標品,例如服裝,一個女生想買一件連衣裙,可是搜索出來的幾十萬上百萬商品,一一的去對比分析價格,根本不現實!所以對她而言產品款式自己喜歡,價格能接受就OK了,沒有必要非得花大把的時間,去尋找一手貨源的商家。
我們操作無貨源店群模式本身沒問題,但有些時候確實某些人的方法有問題。例如,對於一些品牌商品,人家有明確的控價規定,你上去就加價200%,這叫什麼?這叫擾亂市場秩序,你破壞了人家的品牌形象,別人能容得下你麼?還有些商品人家明確標註請勿盜圖,你非要把人家實拍圖片複製過來,別人投訴你當然也很正常!
現在很多做無貨源店群的團隊都是有上家授權的,不是說做無貨源就非得偷偷摸摸的把上家的商品複製過來。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大約三分之一的上家是願意你幫他代銷的,尤其是不在同一個平臺銷售的情況下!例如淘寶的商家你在京東幫他賣,拼多多的商家你在淘寶幫他賣,有的哪怕在其他平臺有店,他也願意你幫他賣,畢竟現在生意都不好做,多個渠道多份機會,況且只要不和自己的主營渠道衝突,影響就不大!
大家不要把無貨源店群看成一種薅羊毛的行為,指望寄生在平臺上狠狠的擼一票就走,這不現實。各大電商平臺都日趨成熟,你能想到的違規行為基本上他們都能查出來,只是值不值得他們去查處罷了。現在網上有些人說店群不好做了,店鋪都被封掉了,我仔細研究過,發現這部分人無一例外,都是嚴重違反了平臺的規則!例如拼多多用第三方軟體暴力加價突破8%限制,你非硬著和平臺幹,那不是找死麼?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折中實現,要學會曲線救國,硬懟那不是明智的選擇!大家可以參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網淘那些事之電商筆記第36篇:拼多多店群如何突破8%限價!
另外,淘寶不允許重複開店,那你就避著點唄,非要一個人註冊5個營業執照,加上1個C店,全部在一臺電腦一個IP上申請開店,能不限制你麼?店開起來了,24小時都沒過呢,就上傳幾百上千個商品,全部賣家都這麼搞,淘寶伺服器豈不被搞死掉了。
盜亦有道,做任何生意賺錢都要懂的遊戲規則,沒有人享受絕對的自由,要在框架許可的範圍內操作,你一旦突破平臺的底線,那你就會被踢出局。在此,我強烈建議大家操作店群項目,一定要熟知各個平臺的規則,有些人店被封了都不知道自己違反了什麼規則,這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分享,大家可以參考網淘那些事之電商筆記第15篇:操作店群項目如何避免平臺違規!
我們要把無貨源店群作為一個長久的項目來操作,還需要具備不斷的學習和挖掘產品的能力,儘可能的和優秀同行交流與學習是唯一的方法。號稱躺賺的不是騙子就是想坑你的人,這年頭哪有真正的躺賺!任何信息差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被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知曉,競爭多了利潤就會下降,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挖掘新的信息差,找到新的產品,這樣才能持續不斷的獲利。
好了,今天關於如何無貨源店群能做多久的話題就和大家聊那麼多,更多電商乾貨和詳細的操作方法盡在網淘那些事的同名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