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翻譯關心外籍姐弟夫妻倆前後方共同抗疫

2020-12-11 騰訊網

趙國成

郭卉(左)上門為外籍人士提供健康關懷服務。

80後的郭卉是湖北黃岡人,她2001年從湖北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在武漢新洲一中當了三年的英語老師,2004年來到廣州,做了十多年的外貿與翻譯工作;2019年10月,郭卉來到黃埔區魚珠街,進入社會事務與計劃生育科工作,入職不久便遇上了突如其來的疫情,而在近期對於街道外籍人士的核酸檢測工作中,她之前的經歷便派上了大用場。

「四海皆一家,目前國際上的疫情正在緊張時刻,我一直希望能做點什麼。」4月23日,郭卉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講述了自己在社區工作中為外籍人員服務,以及她的先生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打破僵局

幫助南非姐弟完成檢測

4月份以來,按照要求,在黃埔區魚珠街道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4月5日,街道接到指令後馬上行動,然而到達現場後,工作人員卻犯難了。「其他外籍人士多少都會點中文,然而有一對南非姐弟一句中文都不會。」 郭卉說。

了解到郭卉曾是英語老師,單位領導就詢問她:「現在有一個緊急任務,有兩位外籍人士需要做核酸檢測,但需要翻譯,你能否發揮一下特長?」正在辦公室值班的郭卉二話沒說,穿好防護服便直奔現場。

打開房門,兩位南非友人一聲不吭,神情嚴肅。郭卉說,「我用英文向他們問好,告訴他們我們是街道工作人員,我們此行目的是開展外籍人士健康關愛行動,並帶來了《外籍人士健康告知書》。」了解到工作人員並沒有敵意,現場尷尬的氣氛得到緩和,那位南非姐姐的態度好了起來。

「基本情況我們了解了,接下來我們醫生要為你進行咽拭子取樣了。」只見那位姐姐有點緊張,站得筆直,郭卉又用英文安慰她說:「你可能有一點不舒服,但不要緊張。」對方配合地張口,很快便順利完成,「嗯,採樣也沒我想像的難受。」南非姐姐與工作人員相視一笑。

而由於她弟弟對於檢測還有些牴觸情緒,姐姐答應郭卉他們,會做好弟弟的安撫工作。離開時,郭卉對姐弟倆說:「今天我們的健康行動就到這裡了,謝謝你們的配合,祝你們在廣州生活愉快!」目送工作人員離開,這位姐姐不停地用英文致謝。「當天下午,她弟弟的核酸檢測取樣工作也順利完成,魚珠街圓滿完成了轄區內外籍人員的檢測任務。」

用愛抗疫

上門16次暖心關懷

4月12日,魚珠街進一步落實外籍人員防控工作,並安排好健康服務管理期間的生活服務。郭卉還為此和工作人員第三次上門,檢查南非姐弟的室內衛生安全。「我們發現他們有使用一些淨化空氣的香薰,就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4月14日,社區開展外籍人士暖心活動,落實暖心活動「十個一」,郭卉他們再次上門為南非姐弟量體溫,並做了第二次核酸檢測。接下來的日子裡,郭卉他們還為姐弟倆送去了一大籃嶺南特色水果以及愛心包,包括口罩、消毒用品等。「我們前後一共上門了16次,這對姐弟一直都很配合,還不停地感謝我們。」

「我經常和他們通過微信聯繫生活情況,確保他們的安全。他們2月份失業後沒有了收入來源,最近聽說他們的新工作快落實了,我為他們感到高興。我也常常和他們講最近發生的新聞,提醒他們雖然核酸檢測正常,但是依然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控,減少外出,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就告訴我們等等。」隨後,這對南非姐弟在微信上用英文對郭卉表達了感激之情,大意是「郭卉,你是我們溝通的紐帶和橋梁,讓我們感覺到中國大家庭的溫暖!」

記者了解到,截至4月23日,黃埔區魚珠街已為外籍入境人士和外籍華人提供服務180餘人次。郭卉對記者說:「嚴格而有溫度的管控是我們的行動指引,用博愛之心,行幫助之力,願我們攜手共度艱難時刻,早日戰勝疫情。」

馳援雷神山

丈夫不分晝夜連續奮戰

疫情之下,不僅郭卉堅守社區崗位為外籍人士服務,她的愛人也剛從支援武漢的一線建設崗位歸來。2月3日,郭卉的愛人趙國成突然告訴她和女兒:「我要去支援修建雷神山醫院,一個小時後開車去武漢。」 趙國成是中建三局一公司的項目經理,在修建雷神山醫院期間,和很多項目經理一起負責水電安裝。「臨行的時候,女兒哭著捨不得爸爸。我愛人對她說,『爸爸也是湖北人,現在湖北有困難需要支援,爸爸要回去幫忙』。」郭卉說。

2月5日晚上11時,郭卉的女兒穎穎給爸爸撥打視頻電話,看到爸爸在寒冷的室外忙碌,女兒問:「你怎麼還不回去休息啊?」趙國成回答:「這裡24小時不停工,工作人員兩班倒,但是大家都搶活幹,每天工作15~16個小時,有的工人兩三天都沒怎麼休息。爸爸身體好挺得住。我們中國人很團結,協作精神強,爸爸幹得很有勁!」

2月12日,是趙國成支援雷神山的第十天。在當天晚上的視頻通話裡,趙國成對女兒說:「我們還有最後兩天就完工了,有一部分病人已經入住了。你看,大家都在幹活,真的是無私無畏啊。好了,不和你多說了,爸爸要去幹活了。我們很快可以見面啦!」簡單地聊了幾句,就掛線了。郭卉的女兒穎穎對記者說:「爸爸媽媽都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們在用語言和行動告訴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擔任翻譯關心外籍姐弟
    「其他外籍人士多少都會點中文,然而有一對南非姐弟一句中文都不會。」 郭卉說。  了解到郭卉曾是英語老師,單位領導就詢問她:「現在有一個緊急任務,有兩位外籍人士需要做核酸檢測,但需要翻譯,你能否發揮一下特長?」正在辦公室值班的郭卉二話沒說,穿好防護服便直奔現場。  打開房門,兩位南非友人一聲不吭,神情嚴肅。
  • 姐弟倆、夫妻檔、結對親戚齊上陣共戰「疫」
    新疆新聞在線網訊(記者 王瑩)在達坂城區,有這麼一群人,在生活中,他們是夫妻、姐弟、結對親戚,面對疫情,他們攜手站在了防疫一線,共同戰「疫」。夫妻檔:堅守崗位偶爾也能相會今年,是達坂城區東溝鄉衛生院醫生張濤和妻子吳雪琴結婚第6個年頭,妻子是西溝鄉衛生院的醫生,剛剛過完結婚紀念日的二人,紛紛投入到防控疫情中來,用最真實的行動詮釋著「別樣的浪漫」。
  • 堂姐弟志願者 抗疫好戰士
    堂姐弟志願者 抗疫好戰士——江南區福建園街道堂姐弟志願者書寫平凡善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南寧市基層社區的防疫志願者們以實際行動踐行志願服務精神的真諦。他們當中有一對堂姐弟,兩人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卡點執勤工作,書寫了抗疫平民英雄的凡人善舉。
  • 警營夫妻齊上陣 逆向而行共抗「疫」
    警營夫妻齊上陣 逆向而行共抗「疫」 2020-02-24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疫」故事】戰「疫」線上的政法夫妻檔,彼此叮囑又一往無前!
    【抗「疫」故事】戰「疫」線上的政法夫妻檔,彼此叮囑又一往無前!防控一線,艱辛,危險,其中有個特別的存在,那就是政法線上的「夫妻檔」。他們是家人,更是戰友,他們並肩作戰、共克時艱。
  • 外國語學院的抗疫答卷
    來自外國語學院各語系的33名同學組成了「譯心抗疫」外國語學院志願者分隊,發揮語言專業的優勢,致力於協助海外救援物資翻譯;協助社區、單位以及公益組織的翻譯工作。工作內容包括確認協助登記外籍人士基本信息和多語種翻譯社區的通知通告。
  • 志願者抗「疫」不甘示弱 發揮專長當翻譯講微課
    ■楊老師穿上全套防護服進入隔離酒店為外籍人員擔任翻譯。 新快報記者 李應華/攝■作為街道和外籍人員溝通的橋梁,曹燕怡須24小時待命。通訊員提供新快報記者了解到,除了政府組織志願者為抗「疫」一線提供支援,廣州還有不少熱心的個人或組織自發加入到抗「疫」戰線中,他們利用一技之長,有人主動為外籍人士做翻譯,也有人為他人提供心理諮詢。
  • 益陽抗疫夫妻檔、父子兵、全家總動員:我們在,守護平安
    你在工作崗位上要戴口罩、勤洗手,把自己保護好了,才能更好有去保護別人……」面對鏡頭,奮戰在大通湖區抗「疫」一線的醫生張蓉向丈夫盧浩隔空喊話。盧浩是益陽市公安局大通湖分局千山紅派出所教導員。自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和機關同事全體取消休假,一道堅守崗位。千山紅鎮與沅江、南縣交界,且有一個高速出入口,防控形勢嚴峻。
  • 翻「疫」有我:抗疫志願者中的翻譯同學們|百家故事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千千萬萬的志願者加入戰「疫」其中也不乏翻譯戰線的志願者們他們化語言為力量架起了一座座信息橋梁「您好,我這裡是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工號****,有位市民來電需要英語服務,您能幫翻譯一下麼?」「可以的,沒問題。」吳斯琪馬上向外籍人士打招呼。「Hi! This is Interpreter no. xx. How can I help you? 」
  • 深圳巴士集團這對「夫妻檔」請纓加入抗疫一線,兒子為他們加油
    溫曉東、曾小芬夫妻倆放棄了休假,堅守在第一線。孩子特意寫了個小紙條,為爸爸媽媽加油。南都訊 記者張豔麗 通訊員譚計增 許楊 鄭思琪 深圳巴士集團二分公司龍華黨支部黨員姜延明,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薑頭」,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姜延明一直堅守崗位。「姜老頭」們衝上前線,帶動更多員工主動請纓加入抗疫一線。橫崗車隊的夫妻檔溫曉東和曾小芬便是如此。
  • 一醫一師夫妻檔,共同創作兒童抗疫繪本《大戰新年獸》
    湖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美術老師彭雲與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控專家殷黎,一醫一師的夫妻檔,共同創作了獻給一線醫護人員的抗疫兒童繪本《大戰新年獸》。為什麼想畫這個作品呢?繪本作者彭雲告訴記者:「因為我老公在省疾控工作,這段時間經常聽他說起醫護人員種種動人的抗疫故事,我就覺得應該跟孩子們講一講。
  • 夫妻離婚後,共同房產判歸哪方?
    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無論雙方的收入支出,家庭財產均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當夫妻關係終止時,按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對家庭財產擁有相同的權利,共同購買的房屋不能物理切割,雙方都爭此房產時,究竟應該判給哪方擁有呢?
  • 紅寺堡巴莊村:前方抗疫嚴 後方生產酣
    在新莊自然村抗疫卡點上,曹順是年紀最大的一位志願者。他今年已經63歲了,卻已經連續奮戰40多天,每天從早上8點盯到晚上8點,中間只回家草草吃頓午飯。 「年紀雖說大了,但我身體還行,也不咋累。」曹順告訴記者。
  • 共同戰「疫」!天河招募外籍志願者,呼喚有愛的你~
    同舟共濟戰疫情,勠力同心創未來用愛點亮溫暖,用愛共同戰疫為做好涉外疫情防控工作天河區發布疫情防控外籍志願者招募公告加入我們,參與志願服務一起戰「疫」吧!這是許多在天河區從事志願服務的外籍志願者的共同心聲。"The current epidemic situation, regardless of nationality. Guangzhou is my" second home ", I should contribute to it."
  • ...八方馳援共同抗疫;8、各地全力以赴織牢疫情防控網;9、國家衛生...
    我們這五年】馬莊村的小康路;2、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上重要講話;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西部發展邁上新臺階;4、江西贛州:搭建創業平臺 助力高質量發展;5、【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勾勒城市新圖景 創造發展新奇蹟;6、國家衛健委建立疫情防控縣鄉村三級指揮體系;7、河北升級疫情防控措施 八方馳援共同抗疫
  • 「湘助非洲 攜手抗疫——援非抗疫日記」這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
    上午我們來到了中國駐辛巴威大使館,召開援津抗疫醫療專家組座談會。郭少春大使向我們介紹辛巴威抗疫現狀,我們交流著祖國的抗疫經驗,共同確認專家組的工作目標和安排,希望14天的作戰能進一步傳遞中津友誼,向津方傳播分享中國復工復產經驗,向華人華僑傳遞戰「疫」信心。下午我們應邀來到總統府。
  • 編譯「寶典」應對外籍人士返京,這些「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 瘦小的姐弟倆 艱難的生活宭況 ---於都貧困留守兒童朱永芳姐弟生活狀況
    在家裡團聚端午佳節的時候了解到一則痛心的消息,那就是于都縣橋頭鄉水背村仁愛小組貧困留守兒童朱永芳、朱傳彪姐弟倆的艱難曲折的生活困境故事。走進姐弟倆睡覺的地方一看,心裡更是一陣陣心酸,看到一張很有年代的床上堆滿了許多破舊的衣被,枕頭也散發出異味。
  • 共同抗疫,無問中西
    中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避其毒氣」。並指出了面對疫情最重要的一點在於「避其毒氣」。新冠肺炎是一種全新的疾病,是全國人民共同的敵人,中醫西醫不僅要各顯神通,而且要加強兩種醫學之間的協作,共同抗疫,共同化解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 有一種浪漫,叫夫妻並肩戰鬥在抗「疫」一線
    而他們當中更有共同逆行的夫妻,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上,舍小家為大家上演了「抗疫第一線,上陣夫妻兵」,這是兩股為生命擔當的力量。幾年前,是共同的公安事業讓年輕的兩口來到了菏澤鄄城,組建了這樣一個雙警家庭。肆虐的疫情不期而至,剛剛因假期回到老家過春節的他們,主動請戰,放棄休假,雙雙返鄄,和戰友們一起衝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我是黨員,這個時候是我應該做的。」李濤說。「他去了一線,我怎麼可能不一起?我們是一顆心……」侯倩話裡浸滿了責任與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