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裡堅持12年只做一件事情,原來青春還能這麼過

2020-12-25 騰訊網

晚上好,我是二更君,教師節又要來了。

前些日子我收到粉絲@Kristall的私信,大學畢業後她曾跟隨志願者隊伍在山區支教半年,認識了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渴望的小女孩。前些日子,她接到一個電話,得知當年山區的那個女孩早已走出大山,成為了一名和她一樣的人民教師。

有些信念和希望,就在無聲中被傳遞了下來,我想或許這就是教書育人的力量。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些特殊又溫情的故事,也提前祝那些種下桃李的人,節日快樂。

2019年,周錦杭來到保山市施甸縣太平鎮莽林小學,那時的他還是個青澀的大學畢業生,面對著要什麼沒什麼的小學,他的教書之路無異於開荒。

但僅僅過了一個學期,他就為孩子們組建了學校的第一支女足隊,貼心地為孩子們準備好訓練服,準備好足球,為孩子們把平地變成足球場,帶她們在陽光下奔跑。

他還接過了幾個班級的英語課,為了引起孩子們對於英語的興趣,他讓孩子們接觸外教課,帶他們了解這種特別又神秘的語言。

讓孩子們第一次擁有了球場、書法教室、攝影工作室,周杭錦像是無所不能的機器貓,給這座學校帶來生機與活力。

學校第一次裝上了太陽能燈,當太陽能燈第一次亮起,孩子們的前路也仿佛被照亮了。他好像一直在挑戰時間,挑戰各種不可能,努力磨平孩子們眼前的大山,讓他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他似乎忘記了,自己也只是個剛畢業的孩子而已。

楊逸把兩年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支教,那兩年她是雲南臨滄雲縣忙懷中學的英語老師,除了日常的教學外,她還習慣去走訪班級裡孩子的家庭,在走訪的過程中,她才發現那些不曾被人知曉的故事。

那個叫阿能的男孩是眾人眼裡的「阿不能」,在學習中總是少了一份用心,他好像做不好任何事情。直到楊逸走入他的生活,才發現他的聰明能幹,母親外出打工,姐姐外嫁,獨自照顧父親,打理好整個家,偶爾還會幫鄰居修東西。他告訴楊逸,等他長大了,想學汽修,等賺錢了,就不會再讓家人受委屈了。

那個叫阿英的女孩學習不好,衣服上總是有股怪味道,身上也髒兮兮的,她總是瞪著大大圓圓的眼睛打量著這個世界。等楊逸踏入那個十平米的土房子時,她才意識到這就是阿英口中的「家」,沒有窗戶,沒有燈,看不真切的黑和阿英的童年有著差不多的感覺。母親早逝,父親無業酗酒,原來這個女孩,在這樣的環境裡掙扎著長大,像開在夾縫裡的花。

走進大山,她才知道,有那麼多孩子需要她來守護,需要她來帶他們走出黑夜。

「支教的時間已經剩下的不多了,速寫好長時間不畫了,事情也忘記得差不多了,這塊土地也漸漸地成了意識,有了情感了。時間可以洗刷很多,讓世界變成白紙,自己笨拙,害怕忘記,用原始的方式記錄些許風物。」

這是曲兵在快要結束在雲南的支教時發在朋友圈的感慨,2017年校長的一句話,讓他成為21個班級800多名孩子的美術老師,跨越6個年級段,這樣的教學任務讓他一時間不知該如何下手。

但他明白他的初衷,他想要讓孩子們的畫走出大山,讓孩子們把他對美術的熱愛傳承下去。

於是不同形式的美術課出現在不同年級孩子的課堂裡,上他的美術課,對於孩子們來說就像去各地走了一遭,傳統的青花瓷、歷史悠遠的國畫、當地的潑水節、民族服飾,每一種中國元素都可以成為他教學的靈感。

他的帶領下,畫畫這件事不再只是畫畫,而是在畫裡走過祖國的河山與文化,或許有一天,那些走出大山的畫,也能帶著主人走向憧憬的世界。

這些故事很特殊,它們發生的地點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窗明几淨的教室,這些故事從遠方傳來,讓我們知道,在某個我們未曾去過的地方,有這麼一群人,為孩子們追逐著陽光。

這些真實的故事均來自於鄉村支教美麗中國項目,美麗中國支教項目成立12年以來,已陸續向雲南、廣東、廣西、甘肅、福建的300多所鄉村中小學校,輸送超過2500名項目老師,累計授課約245萬節,為鄉村孩子們帶去優質的教育,廣泛影響著超68萬人次的鄉村學生。

每一個夢想,都應該被看見。騰訊99公益日,青騰大學聯合美麗中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發起鄉村支教美麗中國青騰校友專項公益項目,助力鄉村孩子們的求學夢,讓夢想得以實現。青騰大學教務長楊國安教授攜12位青騰校友知名企業CEO成為公益圓夢官,不僅捐款,還捐出時間,為幸運的中獎捐款用戶實現一個定製夢想。

只需參與捐款,即可參與「CEO公益圓夢時刻」的抽獎,你幫孩子圓求學夢,青騰校友幫你圓夢。

愛,能讓改變發生,微小的力量,聚在一起,也能有巨大的改變。

▲▲▲

向右滑動》

相關焦點

  • 彼得德魯克談教育: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這個世界上事情很多,但是正確與否的決斷往往是做在你正處於當時階段考慮不到的時刻,這就導致了很多事後後悔的案例發生。我經常想,我這麼做到底對不對,我一次次推翻,又一次次拾起。
  • 如何堅持做好一件事情的幾個要素
    做個有心人真的很難,要堅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而堅持,往往才是最難的。你我都聽過關於蘇格拉底要求學生每天甩300次手臂的故事。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說: 今天咱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儘量往前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並問道: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
  • 每天堅持做同一件事情有多難
    這是我堅持每天寫日記的第十年了,已經度過了「錫婚」從2011年進入高中開始,就開始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每日所感所想21天養成一個習慣,從來沒有間斷過>有人問過我 ,「你十年來每天堅持做一樣的事情不覺得煩嗎」其實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牴觸或者麻煩的就像現在有人喜歡每天都發朋友圈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是用不同的方式在記錄我自己的生活而已
  • 張家界:大山裡的教育守護者
    教育始終是國家民族繁榮強盛的基石與保障,值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武陵山區腹地、賀龍元帥故鄉,有一位年近半百可親可敬的義務支教老師帶著二十幾個學生,十八年來一直堅守在大山深處,用心用愛守護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他就是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水田坪村教學點的陳文耀老師。
  • 堅持做一件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堅持就是勝利,也就是說只要堅持做一件事,一定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堅持做一件事,放在英語中怎麼表達呢?其實很簡單。一方面,我通過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和網絡密切關注疫情狀況;另一方面,我也堅持學習。解析insist是「堅持」的意思,insist和介詞on搭配,注意後面接動詞要接doing形式。insist也可以接從句,注意接從句的時候需要用虛擬語氣,即insist that ...
  • 英語每日一句:一次只做一件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每日一句:一次只做一件事 2013-01-28 16:20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青春之歌定格在大山深處
    李莎在班級裡擔任過生活委員、宣傳委員、學習委員等,總是主動為師生服務,為班級發展貢獻力量。她每年都參與獻血,在各項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中,處處都有她奉獻服務的身影。李莎還先後獲評廣交會優秀志願者、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優秀志願者、華南理工大學寒假社會實踐優秀個人等稱號。
  • 七旬老人種地養蜂一年收入七萬元,20年沒有出過大山
    有一位老人姓王,今年73歲了,一米八的個頭,洪亮的嗓音,挺直的腰板,看上去不像是長年累月下苦幹活的人。老王住在大山裡,常年種十幾畝地,還養八十箱蜜蜂,今年蘋果和蜂蜜賣了70000元。老人將近20年沒有出過大山,為的就是幹活養家,因為他感到一家十口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
  • 從花樣年華到而立之年,她將青春獻給大山
    從花樣年華到而立之年她將青春獻給大山文|馬景陽 高陽「哪怕學校只剩一個孩子,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2011年,王鳳從魯東大學音樂學院畢業後回到老家濰坊。對未來充滿無限嚮往的她邊工作邊準備教師招聘考試,最終考取了博山區池上鎮李家學校。從來沒有去過博山的王鳳,直到入職都不知道自己報考的是一所藏在深山裡的學校。
  • ...一輩子只吃一碗飯 一百年只做一件事」崔字牌小磨香油飄香全球
    崔家一盤磨,轉了600年,「轉」出的是崔氏「料必優、水必好、器必潔、秤必足」的匠心和品質;「轉」出的是「一輩子只吃一碗飯,一百年只做一件事」的專心和執著;「轉」出的是兩度問鼎「中華老字號」、行業標準制定者的專業和權威。
  • 《28歲未成年》青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快來說說你的愛情故事!
    說到青春片,讓我們先忘掉某幾部知名爛片,忘掉之後,腦海中浮現的青春片,是從臺灣電影開始的——《藍色大門》、《盛夏光年》、《男朋友女朋友》、《海島七號》、《聽說》、《艋舺》……部部是經典,還有最近幾年大火的兩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時代》。不得不說,臺灣的青春片,已經做到爐火純青了。
  • 大山裡的女子高中
    1996年,張桂梅39歲,歷經喪偶之痛的她,獨自一人從雲南大理喜洲去往金沙江畔的麗江華坪縣工作。在這裡,她深刻感受到了貧窮與落後:山裡的女孩,前一天還在讀書,第二天可能就被拉去結婚了;有的上課途中就會被家長叫回家去幹農活:有的父母離異後,雙方都不要女兒;還有父母讓女兒輟學打工,供弟弟讀書…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他們的的確確每天都在在大山深處上演。正是因為這樣,她希望辦一所女子高中,來阻斷貧窮的代際傳播。
  • 大山裡的衛生巾援助:公益讓青春不再羞澀
    這個問題的答案本是一個脫口而出的常識,然而對於那些還在大山裡每天為生存而奮鬥的女孩來說,就不那麼簡單了。 近期關於「散裝衛生巾」的話題受到了公眾的極大關注,不少人質疑:這麼便宜的三無產品也敢用?用在私處的東西也敢亂買?
  • 大山裡,奔流不息的血脈
    「我是大山的戰友,大山和我共度朝夕/我是無名的小草,紮根在貧寒的山脊……」這首由陸軍某工程維護部隊官兵自己創作的歌曲,是近些年來走進大山的工程兵,要學唱的第一首關於「山」的歌。幾十年來,一代代工程兵就像歌中所唱,用青春與熱血、犧牲與奉獻,默默守護著腳下的土地。他們傳承著光榮的紅色基因,在座座大山裡唱響一曲曲英雄的歌。
  • 張志鵬|堅持,讓青春燦爛
    >堅持,讓青春燦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張志鵬學長去看看他因為堅持而鑄就的的燦爛青春伴隨著學業的進展,他參與的各類競賽項目也越來越多,許多事情的安排難免出現衝突,為了不讓自己手忙腳亂,他準備了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下每一件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根據重要程度和時間緊迫性做好規劃,不管多累,他都會堅持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解決完。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最後保研成功,學長經歷了很多。
  • 這位「黑老大」34年只做一件事
    13人小作坊,34年「一黑到底」南方黑芝麻最早只是大山裡的一個「小作坊」,1984年,只有13名工人。「當時環境簡陋,沒有任何防塵措施,等到走出磚頭房時,工人們頭髮上、臉上全是芝麻粉,你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我」,這是創始人韋清文印象很深的場景。
  • 2020年教師節特別策劃:致敬!大山裡的「築夢人」
    班瑪多傑所在的滿掌鄉寄宿制藏文小學,是一所創建於1963年的老校,也是這個小山坳裡最「氣派」的建築。這所藏區小學的生源主要為周邊3個牧委會、12個村,班瑪多傑2016年起正式擔任校長。「我們這個地區的教育工作,最大的難點在於家長的認識不夠,對孩子的學習普遍不抱有太大希望,覺得讀書後還是要回來『放牛』。」 回憶起自己上任之初的情形,班瑪多傑感嘆道。
  • 2020年教師節特別策劃:致敬!大山裡的「築夢人」
    班瑪多傑所在的滿掌鄉寄宿制藏文小學,是一所創建於1963年的老校,也是這個小山坳裡最「氣派」的建築。 這所藏區小學的生源主要為周邊3個牧委會、12個村,班瑪多傑2016年起正式擔任校長。「我們這個地區的教育工作,最大的難點在於家長的認識不夠,對孩子的學習普遍不抱有太大希望,覺得讀書後還是要回來『放牛』。」 回憶起自己上任之初的情形,班瑪多傑感嘆道。
  • 大山裡的「金鳳凰」
    傳承歷史 致力發展在武陵山脈的大山深處有這麼一所農村高中,它的前身是「湖南私立澧西初級中學」,創建於1939年,坐落在革命先烈浴血奮戰過的棉花山下、澧水河畔的張家界市慈利縣溪口古鎮,深受「紅色」文化的影響,它就是慈利縣第三中學。
  • 「90後」袁隆平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他才是這個時代的超
    最終他的父母尊重了他的想法,考取了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他就這樣高高興興的跳進了「農門」並在大山裡度過了他8年的學習生涯。1、刻苦專研雜交水稻原理,無意間收穫希望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在那孤影照單人的16年裡,有青山綠水相伴,他在教學之餘還經常跑去大江裡遊泳,甚至在大壩上拉小提琴,日子過得瀟灑而淡然。他的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總是荊棘叢生。在他心裡種地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充滿幻想的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