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我是二更君,教師節又要來了。
前些日子我收到粉絲@Kristall的私信,大學畢業後她曾跟隨志願者隊伍在山區支教半年,認識了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渴望的小女孩。前些日子,她接到一個電話,得知當年山區的那個女孩早已走出大山,成為了一名和她一樣的人民教師。
有些信念和希望,就在無聲中被傳遞了下來,我想或許這就是教書育人的力量。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些特殊又溫情的故事,也提前祝那些種下桃李的人,節日快樂。
2019年,周錦杭來到保山市施甸縣太平鎮莽林小學,那時的他還是個青澀的大學畢業生,面對著要什麼沒什麼的小學,他的教書之路無異於開荒。
但僅僅過了一個學期,他就為孩子們組建了學校的第一支女足隊,貼心地為孩子們準備好訓練服,準備好足球,為孩子們把平地變成足球場,帶她們在陽光下奔跑。
他還接過了幾個班級的英語課,為了引起孩子們對於英語的興趣,他讓孩子們接觸外教課,帶他們了解這種特別又神秘的語言。
讓孩子們第一次擁有了球場、書法教室、攝影工作室,周杭錦像是無所不能的機器貓,給這座學校帶來生機與活力。
學校第一次裝上了太陽能燈,當太陽能燈第一次亮起,孩子們的前路也仿佛被照亮了。他好像一直在挑戰時間,挑戰各種不可能,努力磨平孩子們眼前的大山,讓他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他似乎忘記了,自己也只是個剛畢業的孩子而已。
楊逸把兩年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支教,那兩年她是雲南臨滄雲縣忙懷中學的英語老師,除了日常的教學外,她還習慣去走訪班級裡孩子的家庭,在走訪的過程中,她才發現那些不曾被人知曉的故事。
那個叫阿能的男孩是眾人眼裡的「阿不能」,在學習中總是少了一份用心,他好像做不好任何事情。直到楊逸走入他的生活,才發現他的聰明能幹,母親外出打工,姐姐外嫁,獨自照顧父親,打理好整個家,偶爾還會幫鄰居修東西。他告訴楊逸,等他長大了,想學汽修,等賺錢了,就不會再讓家人受委屈了。
那個叫阿英的女孩學習不好,衣服上總是有股怪味道,身上也髒兮兮的,她總是瞪著大大圓圓的眼睛打量著這個世界。等楊逸踏入那個十平米的土房子時,她才意識到這就是阿英口中的「家」,沒有窗戶,沒有燈,看不真切的黑和阿英的童年有著差不多的感覺。母親早逝,父親無業酗酒,原來這個女孩,在這樣的環境裡掙扎著長大,像開在夾縫裡的花。
走進大山,她才知道,有那麼多孩子需要她來守護,需要她來帶他們走出黑夜。
「支教的時間已經剩下的不多了,速寫好長時間不畫了,事情也忘記得差不多了,這塊土地也漸漸地成了意識,有了情感了。時間可以洗刷很多,讓世界變成白紙,自己笨拙,害怕忘記,用原始的方式記錄些許風物。」
這是曲兵在快要結束在雲南的支教時發在朋友圈的感慨,2017年校長的一句話,讓他成為21個班級800多名孩子的美術老師,跨越6個年級段,這樣的教學任務讓他一時間不知該如何下手。
但他明白他的初衷,他想要讓孩子們的畫走出大山,讓孩子們把他對美術的熱愛傳承下去。
於是不同形式的美術課出現在不同年級孩子的課堂裡,上他的美術課,對於孩子們來說就像去各地走了一遭,傳統的青花瓷、歷史悠遠的國畫、當地的潑水節、民族服飾,每一種中國元素都可以成為他教學的靈感。
他的帶領下,畫畫這件事不再只是畫畫,而是在畫裡走過祖國的河山與文化,或許有一天,那些走出大山的畫,也能帶著主人走向憧憬的世界。
這些故事很特殊,它們發生的地點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窗明几淨的教室,這些故事從遠方傳來,讓我們知道,在某個我們未曾去過的地方,有這麼一群人,為孩子們追逐著陽光。
這些真實的故事均來自於鄉村支教美麗中國項目,美麗中國支教項目成立12年以來,已陸續向雲南、廣東、廣西、甘肅、福建的300多所鄉村中小學校,輸送超過2500名項目老師,累計授課約245萬節,為鄉村孩子們帶去優質的教育,廣泛影響著超68萬人次的鄉村學生。
每一個夢想,都應該被看見。騰訊99公益日,青騰大學聯合美麗中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發起鄉村支教美麗中國青騰校友專項公益項目,助力鄉村孩子們的求學夢,讓夢想得以實現。青騰大學教務長楊國安教授攜12位青騰校友知名企業CEO成為公益圓夢官,不僅捐款,還捐出時間,為幸運的中獎捐款用戶實現一個定製夢想。
只需參與捐款,即可參與「CEO公益圓夢時刻」的抽獎,你幫孩子圓求學夢,青騰校友幫你圓夢。
愛,能讓改變發生,微小的力量,聚在一起,也能有巨大的改變。
▲▲▲
向右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