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種地養蜂一年收入七萬元,20年沒有出過大山

2020-12-14 解福昌

有一位老人姓王,今年73歲了,一米八的個頭,洪亮的嗓音,挺直的腰板,看上去不像是長年累月下苦幹活的人。老王住在大山裡,常年種十幾畝地,還養八十箱蜜蜂,今年蘋果和蜂蜜賣了70000元。老人將近20年沒有出過大山,為的就是幹活養家,因為他感到一家十口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今天,為了使家裡賣的剩下的小蘋果能夠多賣錢,20年來第一次走出大山,進了縣城賣蘋果。

正在賣蘋果的老王。

看到縣城的早市上這麼多的人,老王顯得非常的興奮。他告訴我們,他有兩個能幹的兒子,一個在縣城的中學教學,一個在縣城打工,他們都在縣城買了房子,自己也有了四個孫子。這樣,一家人不分家,逢年過節一家十口人在一起睡覺,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聊天,其樂融融,再也沒有比這更美的事情了,再也沒有比這更幸福的時刻了。

老王家裡在大山裡,家裡有十幾畝地,但是大部分都是零星碎塊的地,而且沒有灌溉的水利條件,只有幾畝地能夠澆灌,所以,好地就種了蘋果樹,不好的土地栽植了雙季槐和玉米。但是由於每年的乾旱使雙季槐收入很少,家裡的土地就要靠蘋果樹了。今年的雨水多,蘋果價格也好,所以,今年的幾畝蘋果樹可以收入40000元。剩下的小蘋果客商不要,現在拉到縣城主要是想賣個好價錢。

老王在早市上賣蘋果。

老王來的蘋果有兩個品種。看上去非常的好看,一個品種是黃色的,一個品種是紅色的。黃色的蘋果是金帥果子,剛剛採摘下來的時候是青色的帶一點黃色,在自家的土窯洞裡放了幾個月,就變成了黃色的,聞起來香味很濃的。由於金帥蘋果的面積非常小了,大多數人都栽植了富士蘋果,物以稀為貴,所以別看果子小,但是價格高。另外一個品種就是大眾化的富士果子了。

圖為老王在市場上賣蘋果。

由於老王的家就住在山裡面,除了當地農民種的莊稼的花兒以外,一年的春季、夏季、秋季,山坡上,深溝裡都有各種野花盛開,所以在當地養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多年來,老王就一直在家裡養蜂,一共有80多箱蜜蜂。靠著這些蜜蜂,他可以賣蜂蜜、賣花粉、賣蜂膠、賣蜂王漿。一年的養蜂收入也要將近30000元。

賣蘋果的老王和其他人交談這幾年家鄉的變化。

老王在家裡種蘋果樹、種雙季槐、種玉米等糧食作物,一年四季都非常的忙碌。養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個勤勤活,要經常觀察蜂群的變化,要給蜂群治病,要搖蜂蜜,要給蜂分群,總之,只要是養蜂,就會天天有活兒幹。特別要說的是老王還有十幾箱野蜂,這些野蜂更難養,因為疾病較多,而且極容易逃走,但是蜂蜜質量特別的好。老王由於是山區,蜂蜜以及蜂產品都在家裡賣,所以價格低,一般蜂蜜一斤賣十五元左右,一斤野蜂蜜賣二十元。

由於老王在家裡既要種地,管理蘋果樹,還要養蜂,所以,每一天都很忙的。20年來,就沒有出過山,沒有進過城,沒有見過山外的天。

老王穿著厚厚的棉大衣,站在那裡等待買主的到來。

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孫能夠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種地養蜂掙的這些錢主要就是讓兩個兒子、兒媳婦、四個孫子到家裡吃喝花銷。老人說,比如,過大年的時候,兒子、兒媳婦、孫子都回家住在一個院子裡,不要兒孫們一分錢,自己掏錢賣豬肉、羊肉、牛肉、魚、土雞以及各種蔬菜,老伴忙前忙後的打理、做飯,等到一家十口人坐到一起吃飯的時候, 是自己無比幸福的時刻。每年的暑假,教學的兒子、兒媳婦以及四個孫子也回家來住,看到孫子天天跟著自己上地玩耍、跟著自己吃飯、睡覺,就特別的舒心、特別的高興。自己20年不出大山,堅持幹活掙錢,就是為了這些幸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山陽農戶養蜂10年變身土專家,一年養蜂500多箱,收入超10萬
    養蜂走上脫貧致富路,在商洛已不是新鮮事。但是,一對年近花甲的夫妻,一年養蜂500多箱,收入10多萬元,這個數字,這種收益,讓一些老養蜂戶、養蜂專家都感到驚奇,都說這可能是創造了一戶群眾養蜂能力的極限。創造這一極限的人,就是山陽縣板巖鎮羅川灣村的潘春權、張世蓮夫婦。
  • 與蜂共舞:一個創業大學生的養蜂夢想
    龔意初的父親龔布卿是位年逾七旬的養蜂人,看到兒子放著好好的城裡工作不要,偏偏回家守著嚶嚶嗡嗡小蜜蜂,許多時候,龔老總會為兒子選擇了這種生活而擔憂。龔意初在家排行老七,上面有6個姐姐,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父親對他疼愛有加,也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從龔老的口述中得知,龔意初從小就學習成績好,立志走出大山,走出農村。
  • 男子為了照顧年邁父母,36年在家養蜂,一年能賺10多萬
    男子為了照顧年邁父母,36年在家養蜂,一年能賺10多萬本文素材來自網絡,內容完全原創,歡迎點讚、轉發和關注。今年61歲的吳大爺是稷山縣的一名農民,他從16歲的時候就在村裡的生產隊裡養蜂,後來改革之後停了一段時間,但在92年就開始重新養蜂掙錢了,到現在他已經養蜂36年了。吳大爺對養蜂這件事情有獨鍾,他這一輩子就是喜歡蜜蜂,他在養蜂中能到快樂,還能夠掙錢養家,現在還給自己帶來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 精準扶貧:養蜂賺4萬元,貧困戶一年甩掉「帽子」
    瀏陽日報記者李小雷     蜂箱免費提供,蜂蜜報價收購     貧困戶養蜂28箱一年賺了4萬元     進入爐煙村,村民屋前和田野裡隨處可見寫有不同標記的蜂箱,儘管已是深秋,但仍有蜜蜂進出蜂箱,辛勤地採著蜜。
  • 養蜂的人兒,趕花的故事,蜂農是這樣趕花採蜜的!
    蜂農一、小軒的養蜂父母,艱辛而又甜蜜的養蜂生活小軒的父母是瀘縣的農民,他們不種地、不放牧、他們以養蜜蜂為生計,春天來到了,他們就開始離家遠行,租來了十幾米長的卡車來運送蜂箱和生活必需品,就像吉普賽人一樣,他們開始了遊歷中國的旅程,前面等待他們的是花海的美景,也有大山深處的寂寞,還有自己的蜜蜂採集而來的一桶桶蜂蜜。
  • 豫西深山養蜂人開闢出的甜蜜事業
    土生土長的薛文卿就是在這片大山裡伴著他的蜜蜂,開闢出一份甜蜜事業,不僅自己走向富裕,還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薛文卿靠養蜂帶動貧困群眾發家致富的事跡引發了各級領導的關注,2020年春節臨近,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宛康百忙中在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的陪同下,來到薛文卿的養蜂基地,實地調研後,劉市長非常高興,隨口贊道:好山好水好空氣,好樹好草好蜂蜜。並叮囑薛文卿在搞好經營的同時,帶動更多的群眾增加經濟收入。
  • 兩位6旬農民老哥「佔山為王」,一個養蜂一個放羊,年收入20萬
    首先映入眼帘的以一幅養蜂的場面。養蜂的老人姓姚,今年66歲,他看見我們一行3人開著車能找到這個偏僻的山溝,感到很驚訝,轉而又笑容滿面和我們拉起話來。也許老人有好多時日在這裡沒見過啥人,對我們的到來滿心歡喜,顯示出格外的熱情,打開了話匣子。
  • 維族少婦新疆農場牧羊種地理髮 年均收入十萬元
    維族少婦新疆農場牧羊種地理髮 年均收入十萬元 2016-01-27 11:17:42  海力姑·吐魯洪今年29歲,維吾爾族,從15歲起,跟隨母親從喀什的巴楚農村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七團五連務工,如今雖然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是,牧羊、種地、採摘棉花、澆地、理髮,風風火火,不知疲倦,從不偷閒,近五年,每年收入10多萬元人民幣。  海力姑·吐魯洪的家在七團團部居樂園15棟一單元302房間。
  • 帶你走進中蜂老人的養蜂場
    之前寫過一遍關於中蜂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位80歲高齡養蜂人分享的一些養蜂經驗,一些網友也私信我想了解一下,今天我就有幸走進了這位老人的養蜂場參觀,並剛好遇到老人正大打蜜。在60年代只有養蜂才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有利於民、老人才選擇養蜂。幾十年來屬研究型的飼養,工作之餘,全身投入,每月也有10多元蜂蜜收益,在當時也算不錯了。後來復員地方,從官到民,只有40多元的月收入養活一家老小六口人啊!再後來又由民到官,收入仍不能維持生機,那時就只能靠蜜蜂了。最早期蜂蜜每斤0.5元,50多年的艱辛歷程,到現在每斤120元。
  • 55歲大叔打工沒人要,返回家鄉在大山裡創業,投10萬開荒種地
    安康石泉縣饒峰鎮新華村,55歲的魏方友今年不再出去打工,而是留在家鄉,投入10萬元,開荒種地,發展產業。魏方友開墾出來的荒地有兩片,這是其中一片,兩片地加起來有50畝 ,覆蓋著薄膜的土地像上帝的指紋,又像一幅版畫,看著十分漂亮。
  • 66歲老人養了30箱蜜蜂,每年收入花不完,看看人家怎樣生活
    在村子的下方,有一片小樹林,樹林下有一個養蜂的老人,姓李,今年66歲,他忙碌在他的蜂箱之間,無數的蜜蜂圍繞著他飛來飛去。正是百花齊放的時候,馬上洋槐花也要開放了,老人正在蜂箱旁邊,擺弄自己的蜜蜂,看到有人走近他的蜂箱,這位老人便和我們聊了起來。
  • 漢中七旬殘疾老人雪地幹活為兒子減負!
    勤勞的山裡人沒有睡懶覺的習慣,即使是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他一大早就起來,去自家的香菇大棚採摘香菇,雖然香菇大棚離家只有300米左右,但山路上鋪滿了冰雪,老人只能一步一滑地挪動著步子。
  • 魯山縣磙子營鄉:六旬老人養蜂「釀」出幸福蜜
    11月28日,在魯山縣磙子營鄉高莊村脫貧戶範大現的院子裡,他正掰著指頭給村黨支部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仔細盤算著收入。一說起自己靠養蜜蜂脫貧致富的事,60歲的範大現臉上便掛滿笑容,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範大現一家6口人,以前靠著夫婦倆勤勞能幹,四處趕花期養蜂,日子過得還算可以。2013年,範大現的妻子突發腦梗,高昂的醫療費用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洛寧宣傳】曲濤濤:養蜂釀出幸福蜜
    【洛寧宣傳】曲濤濤:養蜂釀出幸福蜜 2020-07-10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蜂前景如何?揭秘養30箱土蜂一年能賺多少錢
    養30箱土蜂一年能賺多少錢?現在土蜂養殖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尤其是山區的農民,沒有其他收入,在日常工作生活以外,依靠大山給予的自然資源,養殖土蜂。土蜂就是中華本土蜂種——中華蜂,又名中蜂。我國山地廣闊,山區存在著很多野生的中蜂,養蜂人通過在野外搭建木桶或蜂箱,吸引中華蜂築巢,後取蜜裝瓶售賣,以達到增加經濟收入的目的。很多山區的農民都會養殖中蜂,因為養殖中蜂是一項投資少,用工少,見效快,獲利大的養殖致富好門路。養30箱土蜂一年能賺多少錢?
  • 「以案說法」七旬老人效仿「愚公移山」幹這事,獲刑三年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村子的門前有兩座大山90歲的老人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決定移走兩座大山這樣出門就方便了他就是「愚公」老人說幹就幹把從山上挖出來的石塊都運到渤海邊但是一年只能往返一次然而有些人卻效仿「愚公移山」的方式幹出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最終難逃法律的制裁。這不,閩清就有這樣一位七旬老人,幹出的事讓人大跌眼鏡,讓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 遼寧葫蘆島:七旬老人夥同他人拐賣婦女,收取介紹費,被抓
    事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七旬老人夥同他人將拐賣婦女賣給其親屬,從中收取介紹費,終被警方依法抓捕。2020年12月小編從法院獲悉,該七旬老人被法院以拐賣婦女罪,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任仁義(化名),男,1943年出生,漢族,無文化,農民,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玲瓏塔鎮某村人。
  • 愛好養野蜂,賺取收入收穫快樂——「深山養蜂人」胡三甫的「甜蜜...
    而在鹹安區一深山老林裡,卻有人將其視為寶貝,不但不怕,還當興趣愛好養起來,賺取了財富又交得了「蜂友」,他就是鹹安自由養蜂達人胡三甫。8月11日,烈日炎炎,山裡的太陽格外毒辣。在鹹安區太乙觀一座北關王的深山裡,五六名男子在山林間穿梭。「最近天氣太熱,不利於野蜂生長,我不放心,過來看看。」
  • 廣東一開發商強制徵地,七旬老人被踢倒在地身亡,警方:不屬於刑事案件
    12月20日,廣東梅州,一開發商的兒子強制徵收村民的土地,雙方發生衝突,一名七旬老人好心上去勸阻卻被踢倒在地身亡。,因為攪拌廠需要非常多的水,當地的村民都是種地的,這樣一來,非常影響糧食的產量。記者通過七旬老人兒子劉先生的講述了解到:「就是因為那個開發商強制搞人家的水田
  • 七旬老人坐麥地痛哭:寶貝,老天爺不睜眼,斷了你的救命錢
    年近七旬的張俊蓮老人卻抱著自家發黑的麥穗癱坐在麥地裡嚎啕大哭起來。一場風雨讓麥子倒伏,發黑黴變,幾近絕收,而家裡正等著這些麥子賣錢去救自己的外孫女。張俊蓮老人有個外孫女,名叫謝睿怡,2016年8月26日出生後就一直跟著外公外婆住,不到兩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