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養野蜂,賺取收入收穫快樂——「深山養蜂人」胡三甫的「甜蜜...

2020-12-14 湘湘帶你看社會

野蜂攻擊性極強,令人談之色變。而在鹹安區一深山老林裡,卻有人將其視為寶貝,不但不怕,還當興趣愛好養起來,賺取了財富又交得了「蜂友」,他就是鹹安自由養蜂達人胡三甫。

8月11日,烈日炎炎,山裡的太陽格外毒辣。在鹹安區太乙觀一座北關王的深山裡,五六名男子在山林間穿梭。

「最近天氣太熱,不利於野蜂生長,我不放心,過來看看。」這位頭戴「遮蜂帽」滿臉大汗的人正是胡三甫。他小心翼翼地拿起蜂箱裡的蜂窩,查看野蜂的生長情況。

「養得好,一窩能產5-8斤蜜,今年保守估計能收入四五萬元。」在這片濃密的山林裡,胡三甫一共放養了100窩野蜂,而這些野蜂都是他平日裡收集而來。

今年50歲的胡三甫養野蜂純屬興趣愛好。他不僅是一名養蜂人,還是一名「追蜂族」。

2008年,胡三甫開始入行。入行之前,他只圖養野蜂能四處奔走,與大山為伴,呼吸大自然的空氣。

但在2009年5月初,一檔養殖野蜂致富的節目,改變了胡三甫的養蜂觀念。「沒想到野蜂還能人工養殖,而且利潤較高。」胡三甫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野蜂並不陌生,但從未聽說令人生畏的野蜂還能人工養殖。「如果能在山中養野蜂,那今後又多了一份收入!」這更堅定了胡三甫養野蜂的信心。

為了養好野蜂,胡三甫開始拜師學藝。先從百度學,搜索怎樣養野蜂?怎樣「追花採蜜」?再走進鹹寧各地的「養蜂交友群」,找群友「取經」,學習養野蜂的科普知識、採蜜的技能。慢慢地,他從當初的一窩蜂養到十幾窩蜂,再到50窩蜂,今年大獲豐收,收集了100窩蜂,年產野蜂蜜1500多斤。

「蜜蜂其實是很嬌氣的動物,淋不得雨,像這段時間的暴曬也受不了,能移到周邊樹林的都移進去了,沒移進去的也要想辦法遮陰。」胡三甫一邊打理蜂箱,一邊向記者介紹,對於那些繁衍較快的蜂群,要及時分蜂,還得隨時防止蜂群逃跑,做完這些,一天時間就基本結束了。

12年來,胡三甫走遍了鹹寧各地,哪裡有花,哪裡就有他自製的蜂箱。他把蜂箱放在山裡,吸引蜜蜂安家落戶,有蜜時,他就帶著「蜂友」們一同來採蜜,再與「蜂友」們進行野蜂互換,共同盈利。

現在,胡三甫養蜂的規模擴大到100餘箱,效益可觀。看到胡三甫養蜂帶來的收益,一些剛剛入門的「蜂友」們紛紛來「取經」,希望走上「甜蜜」的致富路。(記者 陳志茹)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靠養魚三年還清百萬父債,帶領一方鄉親奔小康,如今——崇陽小夥魚塘種稻闖致富新路

【來源:鹹寧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豫西深山養蜂人開闢出的甜蜜事業
    土生土長的薛文卿就是在這片大山裡伴著他的蜜蜂,開闢出一份甜蜜事業,不僅自己走向富裕,還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薛文卿靠養蜂帶動貧困群眾發家致富的事跡引發了各級領導的關注,2020年春節臨近,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宛康百忙中在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的陪同下,來到薛文卿的養蜂基地,實地調研後,劉市長非常高興,隨口贊道:好山好水好空氣,好樹好草好蜂蜜。並叮囑薛文卿在搞好經營的同時,帶動更多的群眾增加經濟收入。
  • 婁底7旬癌症老人四處遊牧養蜂 釀造「甜蜜」生活
    )養蜂人四海為家,漂泊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艱辛,雖飽經風霜換來的卻是甜甜的蜂蜜。今年73歲的婁底老人劉劍陽就樂在其中,他總說自己幹的是一份最甜蜜的工作,每年追逐花季,收穫瓊漿。在湘鄉壺天鎮雄輝村的人和蜂場,近百個養蜂箱一字排開,忙碌的劉劍陽正在查看每箱蜜蜂的採蜜情況。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家其實在離這裡不遠的婁底經開區大埠橋辦事處新石村,這裡只是他轉場過來的一個臨時落著點。
  • 你認為養蜂專家真的會養蜜蜂嗎?養蜂人:能養好蜜蜂的未必是專家
    養蜂專家真的會養蜜蜂嗎?這是個頗具諷刺意味又非常現實的話題,關鍵要看這「專家」的含金量。蜂語語認為,既然能被稱為養蜂專家的,一般會養蜜蜂,但不一定都能養好蜜蜂,而真正會養蜜蜂並且能養好蜜蜂的,未必都能成為專家。
  • 山陽農戶養蜂10年變身土專家,一年養蜂500多箱,收入超10萬
    養蜂走上脫貧致富路,在商洛已不是新鮮事。但是,一對年近花甲的夫妻,一年養蜂500多箱,收入10多萬元,這個數字,這種收益,讓一些老養蜂戶、養蜂專家都感到驚奇,都說這可能是創造了一戶群眾養蜂能力的極限。創造這一極限的人,就是山陽縣板巖鎮羅川灣村的潘春權、張世蓮夫婦。
  • 「90後」深山養蜂人的「甜蜜」生活
    22歲的曲濤濤是位深山養蜂人,他的家鄉河南省洛寧縣羅嶺鄉賈村位於豫西崤山腹地,適宜養蜂。曲濤濤從小就跟養蜂的父輩們進入大山,積累了製作蜂箱、收集蜂群、採集蜂蜜等養蜂經驗。由於家庭負擔重,增收渠道單一,曲濤濤曾長期外出務工,但養蜂的手藝一直沒有荒廢,在雲南等地打工時,他從當地養蜂人那裡繼續學習養蜂知識。
  • 七旬老人種地養蜂一年收入七萬元,20年沒有出過大山
    有一位老人姓王,今年73歲了,一米八的個頭,洪亮的嗓音,挺直的腰板,看上去不像是長年累月下苦幹活的人。老王住在大山裡,常年種十幾畝地,還養八十箱蜜蜂,今年蘋果和蜂蜜賣了70000元。老人將近20年沒有出過大山,為的就是幹活養家,因為他感到一家十口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
  • 傳承百年的甜蜜家族事業——匠心蜂農的養蜂故事
    有人問: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是什麼?有人說是婚姻介紹所,有人說是婚慶公司,也有人說是婦產科。在接觸蜂農之前,我的想法也是如此。蜂農顧名思義是指養蜂的農民。他們遠離城市喧囂,久居深山密林,每天與蜜蜂為伴,像小蜜蜂一樣勤勞,與小蜜蜂一起做著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為人們奉獻最甜的蜜。今天我向大家講述養蜂人——曾老伯,曾老伯年近50,養蜂20多年,是地道的蜂農,出身於養蜂世家,已經傳承了近百年。曾老伯的蜂場位於革命老區的江西于都縣祁祿山鎮橫龍村。祁祿山鎮總面積258000畝,山林面積就有23000畝,佔89%,森林資源非常豐富。
  • 榆林「蜂王」 帶領村民加入養蜂甜蜜事業
    今年67歲的李建治,就是靠養蜂發家致富的典型。他在養蜂致富的同時,還帶動村裡的13戶蜂農,共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走進李家河村引新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蜜蜂養殖基地,映入眼帘是一行行擺放整齊的蜂箱。李建治不戴防護頭罩,熟練地打開一個蜂箱的箱蓋,查看蜂王和蜜蜂的活動情況。「我養的是意蜂,這種蜂性情溫順,產卵能力強,容易養成大群。檢查時,蜂群安靜,便於管理。
  • 【洛寧宣傳】曲濤濤:養蜂釀出幸福蜜
    「苦是真苦,累是真累,可收穫的蜂蜜那是真甜。」年輕的曲濤濤說,「收穫甜蜜是一種幸福,真幸福。」今年22歲的曲濤濤是洛寧縣羅嶺鄉賈村人,也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深山養蜂人。曲濤濤兄弟三人,哥哥參加工作不久,弟弟正在上大學,家庭負擔較重,他家曾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深山養蜂人
    一有空,張昌明就細心研究養蜂技術。  在盂縣萇池鎮栢泉溝的山裡,年過半百的養蜂人張昌明在這裡已經度過了9年時光。大山深處,張昌明用勤勞的汗水換來了收穫,用心「釀造」著甜蜜人生。  張昌明是萇池鎮紅崖底村人,曾是一名手藝精湛的木匠。2010年,張昌明開始摸索養蜂技術。
  • 「窗口」看小康(61)丨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看文成如何讓蜜蜂成...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12月8日在學習強國浙江平臺、浙江新聞客戶端、天目新聞客戶端、小時新聞客戶端以及有關縣級融媒體平臺推出第61期報導《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 遇到野蜂就要收回來?老蜂農:有這四種情況我會果斷放棄
    對於我們養蜂的人來說,在野外遇到了蜂群就等於在馬路上面撿到了錢,比撿到錢更快樂的是把野收回來後還能持續地給我們帶來收益。所以野外的蜂群被我們看到之後似乎是必收無疑。聽蜂之語養蜂的時間已經非常的長了,結交的朋友也非常多,所以身邊有很多朋友只要在野外看到了野蜂就會很興奮地跑來叫我去收捕;然而每次到了現場後,只要發現有這四種情況聽蜂之語便會果斷放棄:一、蜂群所在的位置危險係數太高。
  • 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走進溫州文成—— 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年12月08日 03:42:04來源:浙江在線兩年嘗試,周光彬成功將80箱蜜蜂養殖規模擴增至200箱,還牽頭成立養蜂合作社——仙花谷農業專業合作社。  為了帶動當地百姓增收,周光彬在文成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幫助下,成立了文成縣中蜂產業協會,吸納會員200多人,成為文成縣規模最大的行業協會之一。從此,他守著青山秀水,懷揣致富夢想,成了這份「甜蜜事業」的領頭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周光彬與蜜蜂結下的不解之緣。
  • 泰順「蜂王」嚴立超:「甜蜜大王」的扶貧事業
    今年42歲的他,一半的人生只做了一件事,養蜂。  「要不是當時政府鼓勵,我壓根不知道蜜蜂長啥樣。」嚴立超說,最早他們家其實是低保戶,住在半山上,長輩們多年來就養羊。由於泰順生態好,不少人家門口有蜜蜂光顧,也就有了幾個養蜂桶,「那些都是野蜂,頂多賣賣或者自己吃。」  沒想到時任領導視察,關注到了「甜蜜事業」的先機。
  • 蘇魯邊河畔:73歲的養蜂老人,把「甜蜜」送進千萬家
    後來,孩子們相繼成家,憑著對蜜蜂的一腔熱愛,和老伴兩人放下家裡的一切,正式開始養蜜蜂,實現了自己的夙願。現如今,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他家的蜜蜂己形成規模,由於貨真價實,口碑極佳,周邊的鄉親們都爭相前來購買。
  • 養蜂的人兒,趕花的故事,蜂農是這樣趕花採蜜的!
    養蜂是一個職業,一個走遍中國的職業,既有旅行的快樂,也有生活的艱辛,本文就來介紹3個養蜂故事,和大家一起來體會其中的苦與樂。,放牧著蜜蜂,收穫甜甜的蜂蜜,如今他已有自己的養蜂場和蜂蜜加工企業,帶領著村裡人一起來養蜂致富。
  • 「採鮮谷」守候一年的「甜蜜」,一年只取一次蜜
    更希望我能把純正的土蜂蜜從山裡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吃到真正的土蜂蜜,也讓土蜂蜜能賣個好價錢,家裡就可多一份收入,作為一年的開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一方人敬畏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裡地處黃山山脈西南麓,森林覆蓋率92.8%,遠離城市的喧囂,群峰疊嶂、峽谷幽深、鳥語花香,源頭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見底;沒有任何汙染源。
  • 養蜂人的生活,其實不只是養蜂,還有很多亮眼的專長和精彩
    可能在很多從來沒有養蜂的人看來,養蜂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我在養蜂以前也一樣,對養蜂充滿了好奇。就感覺養蜂人整天和小蟲子(蜜蜂)打交道,很是奇怪。比如是不是像養小狗一樣,蜜蜂不蟄主人啊,比如是不是像《神鵰俠侶》裡面的小龍女一樣,可以驅蜂禦敵等等。
  • 為什麼我們抓捕的野蜂明明全部收捕了卻沒有蜂王?老蜂農也上當
    說到養蜂,對於我國本土的中蜂來說很多新養蜂的朋友蜜蜂的來源都是野外抓捕,就算是養蜂新手也知道,一個完整的蜂群需要有蜂王、雄蜂、工蜂三型蜂的存在,所以我們很多朋友在上山抓捕野蜂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有時候我們發現了蜂團,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比較小的蜂團,我們幾乎已經將整個蜂團扒開一隻只的找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