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的生活,其實不只是養蜂,還有很多亮眼的專長和精彩

2020-12-14 黔貨趟路人

可能在很多從來沒有養蜂的人看來,養蜂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我在養蜂以前也一樣,對養蜂充滿了好奇。就感覺養蜂人整天和小蟲子(蜜蜂)打交道,很是奇怪。比如是不是像養小狗一樣,蜜蜂不蟄主人啊,比如是不是像《神鵰俠侶》裡面的小龍女一樣,可以驅蜂禦敵等等。

《神鵰俠侶》小龍女和楊過

現在養蜂幾年了,才明白其實養蜂人和平常人一樣,每天都吃喝拉撒睡,刷刷手機,聊天娛樂,交朋結友,賞花弄月等等。唯一的區別就是養蜂成了我的另一個愛好和另一個收入來源。至於蜜蜂認主人或是驅蜂禦敵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蜂友養的蘭花

延續一直以來的生活狀態,我愛好寫字,愛好讀書學習,愛好交友,愛好種花養草,愛好影視劇。說實話,我這個養蜂人屬於半路出家,因上過幾年高校,勉強能算是一個文化人,所以和家鄉大多養蜂人來說,多了一點獨立思考,多認識了幾個字。我最喜歡盧中南前輩的硬筆書法,我覺得蒼勁而瀟灑,可惜自己是永遠也達不到這樣的水準了。

慢慢發現,很多養蜂人都和我類似,養蜂最初也是因為好奇,然後因為愛好。我看到咱們貴州很多蜂友,比如蜂友「蕭語」,就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在聊天群裡,看到他拍攝了一串作品,不由得心生敬佩。除了攝影,還有盆栽盆景製作等等,都是使人嘆為觀止神技。

還有比如蜂友「黑哥」原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農業領導和專家,特別是在果樹研究上頗有建樹。我還得到過他的建議,正考慮是不是「草船借箭」,儀仗他的技術搞點果樹栽培吶!因為我這裡可以找到好的土地,唯一擔心的就是是否水土適應。

「黑哥」新品種

而蜂友「愛小蜜勝過愛自己」則對蘭花情有獨鍾,自從愛上養蜂后,還研究獨創了活框小方箱,研究出了蜂蜜酒,蜂蜜香檳。還有很多蜂友都有自己的專長和愛好,比如蜂友「蔡國光」喜歡垂釣,搞野,比如蜂友「古木參天」喜歡鬥雞等等。

可見,其實養蜂人和普通人一樣,只不過專職或者業餘從事了養蜂這個行業。這和養貓養狗也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當然相對於寵物養殖愛好者而已,養蜂除了可以靜心養性,還有一份不錯的收益,更能吃到純真的土蜂蜜,使自己和家人更健康。

從上面很多蜂友的各自愛好和特長可以看出,其實養蜂也完全可以做一個更加有色彩的人,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多彩多姿。

事實上,養蜂於花香鳥語間,本就是詩和遠方。養蜂人遊走於山水之間,可聽山澗鳥鳴陣陣,可聞漫山花香滿天,我們的愛贈予了小蜜蜂和這片土地,我們的身心健康快樂也積極向上。所以養蜂人需要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儘可能多地提升自己,將更加優秀的自己展現給他人。

用我們的真誠去感染他人,並用我們的睿智和洞察力,找到屬於我們養蜂人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關焦點

  • 養蜂人越來越少了,養蜂這個職業會後繼無人嗎?
    很多人其實都是知道養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由於近些年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養生這種我國自古就有的生活習慣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了,蜂蜜對身體的好處想必這裡就不用多說了,因為養蜂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蜂蜜的市場需求逐漸變大,蜂蜜的價格自然也是逐步上漲。
  • 養蜂人發明新式養蜂法,被稱為「洋式土養」,造假升級?深度解讀
    說到蜜蜂我們都不陌生,由於蜜蜂能夠利用天然的花蜜釀製成蜂蜜,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獲得的野生蜂蜜數量並不多,導致在過去的時候野生蜂蜜稀少,雖然隨著蜜蜂養殖技術的發展,蜂蜜的產量不斷增加,但是質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很多朋友心中的蜂蜜,仍舊停留在原始狀態,也就是我們過去從山上挖來的蜂蜜,似乎在很多喜歡蜂蜜的朋友心中,只有這樣的蜂蜜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蜂蜜。
  • 這些常見的養蜂禁忌,老蜂農都會注意避開,新手養蜂人卻經常觸碰
    近幾年,人們對於蜂蜜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養蜂事業中來,特別對於深山中的人來說,養蜂可能已經成為他們保障基本生活的途徑之一。事實上,對於多數西方國家而言,他們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農作物授粉,然後才是獲得經濟收入。
  • 中國養蜂人在澳大利亞的養蜂見聞與感受分享
    4、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養蜂,相關養蜂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職業養蜂人必須註冊登記,轉地蜂場,每轉地一次都要向當地政府申請繳納一定的費用,養蜂人才會享用該地區的蜜源使用權,其它蜂場一律不得來此地養蜂,政府會統一安排。
  • 福建養蜂人養中蜂,是蜜源植物主要,還是養蜂技術主要呢?
    其實很多人認為花源比技術主要,這只是針對野生中蜂或者土養中蜂,這種養蜂方式,根本不能算人工養殖蜜蜂。真正意義上的人工養殖蜜蜂,還是採用現代活框方式,通過養蜂技術,人為幹預而改變蜂群,使蜂群發現更好,產蜜更多。
  • 被疫情困住的養蜂人,30萬蜂農何去何從,養蜂人的困境你們知道嗎
    在去年疫情爆發之前劉德成帶著他一百多箱的蜜蜂來到的雲南,未成想因為疫情的緣故劉德成被困在這裡出不去了,而他的蜜蜂也因為採集了含有農藥的花蜜死去了不少,之後更是因為蜂蟎又死去了一大批,最終走投無路的劉德成選擇用麻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究其原因在於如今很多農村封路勸返,導致劉德成無法帶著他的蜜蜂轉場因此造就了這場悲劇。
  • 養蜂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為了淨化蜂蜜市場,這幾類人不建議養蜂
    一、什麼樣的人不適合養蜂 1、不願吃苦的人 很多人只是聽說養蜂可以賺錢,就開始投身於養蜂行業,但其實他們自身並不具備養蜂的條件,比如:不願吃苦。養蜂其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
  • 新手養蜂,剛起步怎麼辦?養蜂人:從這3個方面入手,輕鬆應對
    養蜂業中的一句話養蜂業上有一句話,在很多養蜂的書籍和有經驗的養蜂人口中經常提到,那就是「蜜蜂周年管理技術」,這句話實際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蜜蜂養殖一周年可能遇到的問題,但是並不是詳細的介紹一周年的管理細節,但是這句話卻告訴我們一個問題,那就是蜜蜂的養殖,在各個季節方式並不一樣,所以如果我們沒有經驗,少說要把一個周年的管理度過
  • 人們只看到養蜂人自殺,卻不知道養蜂背後的故事和文化
    在同情養蜂人悲慘遭遇的時候,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更深刻的話題,也是關於養蜂。 在我國,養蜂人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拉著蜂箱到處追花的意蜂養殖者,他們的生活來源全部靠養蜜蜂。
  • 養蜂人的工作是什麼樣的?進入養蜂生活!
    說起養蜂,大多數人都沒見過,多多少少聽說過一些。一年四季追逐花期,開車四處旅遊,帶著家人,還可以四處釣釣魚,可以稱之為「甜蜜的工作」。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可是這只是你所看到的表象,居無定所,颳風下雨都只是隨車帶一個帳篷居住,吃不到新鮮蔬菜、肉類。花較多的地方大多處於荒野,人跡罕至,你要耐得住寂寞。以往,養蜂都是採用普通貨車改裝一下,蜂箱不好固定,層層疊在一起又會對下方的蜂箱造成積壓,所以養蜂是非常辛苦的一項工作。
  • 農村有很多養蜂人,他們不害怕被蜂咬?有什麼特殊的辦法嗎?
    所謂的蜜蜂咬人是實際是我們說的蜜蜂蜇人,這個過程主要是蜜蜂中的工蜂為了守衛蜂群對養蜂人發出的攻擊行為,是使用蜜蜂的螫針來攻擊人的,因為蜜蜂的螫針針尖是帶有倒鉤的,螫針進入皮膚以後就掛在皮膚上,工蜂由於急於掙脫通常會將螫針折斷在人的皮膚上,工蜂由於用力過猛,針尖拉動內臟,不壞也要拉出來,所以一般蜜蜂蜇人後不就就會死亡。
  • 路邊的養蜂人,收益怎麼樣?
    第一:專業的養蜂人如果是專業的養蜂人,在路邊養蜂的話,一般都是轉場的比較多,一般定地飼養的不會多,因為定地飼養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意蜂的養殖,定地飼養根本不可能。所以對於專業養殖的人來說,如果是中蜂的定地飼養,蜂群不多的情況下是難以自產自銷的,所以說就算是在路邊飼養,通過自產自銷的情況下,其實養蜂人的蜂蜜數量是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路邊養蜂最多就是加速了養蜂人銷售蜂蜜的速度,對於整體蜂蜜銷售量的提升是沒有意義的,除非養蜂人從其它蜂場取蜂蜜來進行銷售,如果是意蜂養殖,由於意蜂蜂蜜大多銷售給生產廠家,價格非常便宜,在很多消費者心中
  • 農村大爺說出數字,難怪年輕人不養蜂
    這也只是農村人收的一些野蜂,對於專業的養蜂戶來說,就不能這樣了,因為這樣速度太慢,就需要購買蜜蜂了。有人說養蜂是一種甜蜜而辛苦的事業,好像整天生活在花叢中一樣。其實養蜂也是很辛苦的,為了能多產蜂蜜,他們要不斷的追趕花期,因此蜂農們大多都住在簡易的帳篷裡,生活就像打遊擊一樣。
  • 養蜂人向蜜蜂蜂學習的,不只是養殖技術,還有家庭的和美之道
    前文說養蜂新手要學習養殖技術,最好的辦法是結合書籍,網絡和蜂友的交流,養上幾群,邊實踐邊學習。要想養好蜂,先要根蜜蜂學習,多觀察,多思考,才能最終在中蜂養殖業登堂入室。勤勞的小蜜蜂只是養蜂人要跟蜜蜂學習的,不僅僅是養殖技術。
  • 蜂蠟用途那麼多,為何養蜂人寧願20元一斤賣掉?養蜂人告訴你真相
    導讀:說起蜂蠟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不管是養殖中蜂還是意蜂,在我們養殖蜜蜂的過程中都會產生蜂蠟,網絡上有網友說蜂蠟20元一斤不要賣,養蜂人留著有大用途,但是似乎在實際養殖中養蜂人真正把蜂蠟留下的並不多,大多都是賣掉或者直接不提煉,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逐花養蜂人
    孫寬恆告訴記者,這兩年受前期天氣影響,槐花蜜產量都不高。5月初以來,蜂蜜企業從蜂農手裡收購的槐花蜜價格為每噸2萬元左右,基本與去年持平。  孫寬恆說,養蜂和種莊稼一樣都是看天吃飯,養蜂人都知道「好天、好花、好蜜」的順口溜,一旦下雨或刮北風,蜜蜂不但採不到蜂蜜,還得靠蜂蜜或白糖果腹。趕上了花期但趕不上好天氣,蜂蜜的收成還是會大受影響。
  • 一首打油詩,道出了養蜂人的辛酸與淚水,你們喝的蜜有多甜養蜂人就...
    現代社會農民越來越少,養蜂人也是越來越少,現在很多農村的人都跑去城裡打工了,不願做農活,更不願意養蜂。多人就認為既然蜂農越來越少了,那麼養蜂應該很能掙錢。他們覺得一瓶蜂蜜隨隨便便就能賣幾十元,一個花期,蜂農應該掙得盆滿缽滿。
  • 養蜂人總是喜歡在蜂場插一些紅旗,有啥作用?養蜂人可真有心
    養殖蜜蜂並不一定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事情,但是看到別人養蜂,相信這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尤其是在一些路邊,經常我們會看到一些移動養蜂的人,一般都一家人或者幾個人,住在帳篷裡,真正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關於蜂場的排列方式,養蜂人採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採用的是橫著排放,有的是圓形排放,而且有的養蜂人還喜歡在蜂場附近插上一排或者一圈的旗子,這就讓我們很多朋友都搞不懂了,為什麼養蜂人要在蜂場周圍插上一些旗幟呢?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些旗子還有妙用。
  • 記錄生活 圓夢鄉野|@大山裡的秘蜜:重回大山的新一代養蜂人
    留下來的養蜂人大多上了年紀,蜂蜜割下來,只能挑到集市上,一個月賣不出幾瓶。張俊傑退伍歸來後,看到村裡養蜂人的無奈,想為家鄉這麼好的蜂蜜努力打開銷路。「以前家裡零零散散會養一些蜜蜂,我把家裡產的蜂蜜拿給同學和戰友們分享,大家都說蠻不錯的。」張俊傑覺得,人們對純天然的好蜂蜜不是沒有需求,只是老一輩沒找到方法把有需求的人和蜂農連接到一起。2018年,張俊傑遇上了抖音。
  • 養蜂人為什麼招惹唾棄?
    在養蜂行業內傳著這樣的一句話『養蜂苦,養蜂累,養蜂辛苦一輩子』一輩子到頭看上去風光,你可能不知道養蜂人風餐露宿,艱辛的山區生活多麼不容易!俗話說的好『能賺錢,累死都該背溼』,其實苦也就罷了,關鍵是要能整到錢養家餬口。可是當下大部分現狀是養蜂人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