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人們對於蜂蜜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養蜂事業中來,特別對於深山中的人來說,養蜂可能已經成為他們保障基本生活的途徑之一。事實上,對於多數西方國家而言,他們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農作物授粉,然後才是獲得經濟收入。相對而言,我國養蜂者在思想上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
養蜂是一項集經濟、環保於一身的事業,相比較農業、畜牧業而言,養蜂業更加尊重生態、保護環境,因此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提倡,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養蜂人越來越多,但由於思想和技術上的落後,真正可以長期、穩定養蜂的人並不多,而能夠養出高質量蜂群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對於養蜂人來說,除了要求相關技術和理論知識外,最重要的還是經驗,有經驗的養蜂人都會避開很多養蜂禁忌,而這些禁忌卻是新手養蜂人經常會觸碰的。
一、新手養蜂人經常觸碰的禁忌
1、不科學的飼餵方式
在正常情況下,蜂群是能夠自給自足的,不需要養蜂人進行補飼,但因為蜜蜂的生存會受到氣候、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有些特殊情況需要養蜂人進行補飼。比如:進入冬季後,蜂群產蜜量下降,為避免蜂群挨餓凍死,就需要養蜂人對蜂群進行適當補飼。除此之外,另外一種常見的飼餵方式是獎勵飼喂,目的是激勵工蜂工作積極性,刺激蜂王產卵等。但很多新手養蜂人為了刺激蜂蜜產蜜,胡亂飼餵蜂群,造成的結果就是嚴重影響蜂群的正常秩序,蜂蜜質量嚴重下降。
2、脫離實際,胡亂加脾
新手養蜂人因為缺乏常識,會認為蜂脾越多,蜂群就越強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通常來說,一框脾可以容納2000隻左右的蜜蜂,蜂群的巢脾關係可以以此來分為3種,當巢脾上蜜蜂的數量約為2000時,就稱為蜂脾相稱;少於2000隻時,就稱為蜂少於脾;多於2000隻時,就稱為蜂多於脾。蜂箱內的脾數需要根據季節等因素來調整。比如:冬季氣溫低,蜂少於脾就不利於保溫等。因此,很多新手養蜂人給蜂群胡亂加脾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加脾與否需要根據蜂群的實際情況來定。
3、盲目增加蜂群
新手養蜂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認為「蜂群越多,產蜜量就越多」,群勢往往到了四五框,就立馬進行分蜂,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蜂群的產蜜量與蜜蜂的群勢並沒有必然聯繫,強群才是高產的基礎。盲目增加蜂群不但無法增加產蜜量,還會造成管理上的困難,可謂「費力不討好」!
除此之外,新手養蜂人常觸犯的禁忌還有割蜜時,將蜂蜜全部取出,影響了蜂群的正常生存和繁衍等等,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接下來帶大家一起學習下如何科學養蜂!
二、如何科學養蜂
1、場地選擇
蜜蜂對於環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選擇場地的時候就需要慎之又慎。首先場地周圍環境要足夠安靜,避免人流較多、環境複雜的地方;其次是氣候和環境要適合養蜂,比如:陽光充足、靠近水源、溫度適宜等等;另外還要保證蜂場周圍有充足的蜜源,一般來說,蜜蜂的有效採蜜半徑為3公裡,3公裡以內都屬於有效蜜源,這個需要養蜂人特別注意;最後就是敵害、溼度等因素,相對來說,前面幾個更加重要,需要養蜂人牢記。
2、飼餵方式
我們在上面已經提到過,蜂群在正常情況是可以自給自足的,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補飼和獎勵飼養,需要進行補飼和獎勵飼餵的情況,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過,錯過的可以再翻看!在這裡還要多提一句,在越冬後期及早春時節,要注意給蜂群飼餵花粉,目的是為蜂群補充蛋白質。當然,如果花粉不足,也可以用黃豆粉代替。這些專業的飼餵方式都是需要養蜂人好好學習的。
3、多檢查蜂箱,勤換王
蜂箱是蜂群生活的地方,因此,蜂箱的檢查就很有必要,特別是在病蟲害高發期,養蜂人要定期對蜂箱進行檢查,避免巢蟲、爛子病等危害蜂群現象的出現。一般來說,常見的檢查蜂箱的方法有:箱外觀察法、局部檢查和全面檢查三種,箱外檢查和局部檢查用的最多,全面檢查一般一個月一次就可以了。此外,養蜂人在檢查蜂群的時候,還要注意蜂王的狀況,蜂王如果出現老齡化現象,要及時進行換王,蜂王的質量會對蜂群產生重要影響。
養蜂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建議想要從事養蜂行業的人,先從了解蜜蜂養殖相關知識入手,學會一定的養蜂技巧,這會讓後續的蜂群管理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