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見的養蜂禁忌,老蜂農都會注意避開,新手養蜂人卻經常觸碰

2020-12-14 騰訊網

近幾年,人們對於蜂蜜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養蜂事業中來,特別對於深山中的人來說,養蜂可能已經成為他們保障基本生活的途徑之一。事實上,對於多數西方國家而言,他們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農作物授粉,然後才是獲得經濟收入。相對而言,我國養蜂者在思想上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

養蜂是一項集經濟、環保於一身的事業,相比較農業、畜牧業而言,養蜂業更加尊重生態、保護環境,因此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提倡,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養蜂人越來越多,但由於思想和技術上的落後,真正可以長期、穩定養蜂的人並不多,而能夠養出高質量蜂群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對於養蜂人來說,除了要求相關技術和理論知識外,最重要的還是經驗,有經驗的養蜂人都會避開很多養蜂禁忌,而這些禁忌卻是新手養蜂人經常會觸碰的。

一、新手養蜂人經常觸碰的禁忌

1、不科學的飼餵方式

在正常情況下,蜂群是能夠自給自足的,不需要養蜂人進行補飼,但因為蜜蜂的生存會受到氣候、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有些特殊情況需要養蜂人進行補飼。比如:進入冬季後,蜂群產蜜量下降,為避免蜂群挨餓凍死,就需要養蜂人對蜂群進行適當補飼。除此之外,另外一種常見的飼餵方式是獎勵飼喂,目的是激勵工蜂工作積極性,刺激蜂王產卵等。但很多新手養蜂人為了刺激蜂蜜產蜜,胡亂飼餵蜂群,造成的結果就是嚴重影響蜂群的正常秩序,蜂蜜質量嚴重下降。

2、脫離實際,胡亂加脾

新手養蜂人因為缺乏常識,會認為蜂脾越多,蜂群就越強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通常來說,一框脾可以容納2000隻左右的蜜蜂,蜂群的巢脾關係可以以此來分為3種,當巢脾上蜜蜂的數量約為2000時,就稱為蜂脾相稱;少於2000隻時,就稱為蜂少於脾;多於2000隻時,就稱為蜂多於脾。蜂箱內的脾數需要根據季節等因素來調整。比如:冬季氣溫低,蜂少於脾就不利於保溫等。因此,很多新手養蜂人給蜂群胡亂加脾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加脾與否需要根據蜂群的實際情況來定。

3、盲目增加蜂群

新手養蜂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認為「蜂群越多,產蜜量就越多」,群勢往往到了四五框,就立馬進行分蜂,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蜂群的產蜜量與蜜蜂的群勢並沒有必然聯繫,強群才是高產的基礎。盲目增加蜂群不但無法增加產蜜量,還會造成管理上的困難,可謂「費力不討好」!

除此之外,新手養蜂人常觸犯的禁忌還有割蜜時,將蜂蜜全部取出,影響了蜂群的正常生存和繁衍等等,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接下來帶大家一起學習下如何科學養蜂!

二、如何科學養蜂

1、場地選擇

蜜蜂對於環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選擇場地的時候就需要慎之又慎。首先場地周圍環境要足夠安靜,避免人流較多、環境複雜的地方;其次是氣候和環境要適合養蜂,比如:陽光充足、靠近水源、溫度適宜等等;另外還要保證蜂場周圍有充足的蜜源,一般來說,蜜蜂的有效採蜜半徑為3公裡,3公裡以內都屬於有效蜜源,這個需要養蜂人特別注意;最後就是敵害、溼度等因素,相對來說,前面幾個更加重要,需要養蜂人牢記。

2、飼餵方式

我們在上面已經提到過,蜂群在正常情況是可以自給自足的,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補飼和獎勵飼養,需要進行補飼和獎勵飼餵的情況,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過,錯過的可以再翻看!在這裡還要多提一句,在越冬後期及早春時節,要注意給蜂群飼餵花粉,目的是為蜂群補充蛋白質。當然,如果花粉不足,也可以用黃豆粉代替。這些專業的飼餵方式都是需要養蜂人好好學習的。

3、多檢查蜂箱,勤換王

蜂箱是蜂群生活的地方,因此,蜂箱的檢查就很有必要,特別是在病蟲害高發期,養蜂人要定期對蜂箱進行檢查,避免巢蟲、爛子病等危害蜂群現象的出現。一般來說,常見的檢查蜂箱的方法有:箱外觀察法、局部檢查和全面檢查三種,箱外檢查和局部檢查用的最多,全面檢查一般一個月一次就可以了。此外,養蜂人在檢查蜂群的時候,還要注意蜂王的狀況,蜂王如果出現老齡化現象,要及時進行換王,蜂王的質量會對蜂群產生重要影響。

養蜂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建議想要從事養蜂行業的人,先從了解蜜蜂養殖相關知識入手,學會一定的養蜂技巧,這會讓後續的蜂群管理輕鬆很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蜜蜂不會蜇養蜂人了
    大家都知道,養蜂人不怕蜜蜂,蜜蜂也不會蜇養蜂人。那為什麼蜜蜂不會蜇養蜂人了?其實蜜蜂並不是不會蜇養蜂人,很多新手養蜂人也經常被蜜蜂蜇的,這個還得從蜜蜂本身說起。今天我就代大家來了解一下,怎樣才不會被蜜蜂蜇。我們常見的蜜蜂有兩種,一種是意蜂也叫洋蜂,是國外引進的蜂種。
  • 尋找野生蜜蜂有技巧,養蜂人都會用這些技巧,觀察要細心
    尋找野生蜜蜂有技巧,養蜂人都會用這些技巧,觀察要細心對於養蜂人來說捕捉一些野生蜜蜂也是一個很大的收穫,其中也是有一些技巧的,我們一定要多注意一些小細節,尋找野生蜜蜂要多看一些技巧,例如在山區等等地方,一些樹洞還有一些土洞等等這些地方
  • 為什麼老蜂農把中華蜂叫「水蜂」?養蜂人該如何優化水蜂生活環境
    現在進入立秋節氣已經有半個多月時間了,氣溫已經開始回落,但除了早晚,其實很多人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處於山中的人來說,中午的陽光依舊非常毒辣,而早上和晚上的時候,都要用被子裹住自己。因此,白天這種陽光比較毒辣的天氣,依舊會為養蜂人提出不小的挑戰。
  • 養蜂人越來越少了,養蜂這個職業會後繼無人嗎?
    提要:全年都在追逐花期的養蜂人,現在越來越少了有人說:現在養蜂越來越難,並且這個職業逐漸遭人唾棄。養蜂人遭人們唾棄,個人為這個說法有些欠妥當,只能說是部分養蜂人而已,我們不能夠以偏概全,很多養蜂人還是依然非常辛苦的進行養蜂的。
  • 老蜂農:只要功夫深,「蛋群」也能成強群!
    昨天,有位粉絲給我發來了私信,內容是這樣的:我是一位新手養蜂人,前段時間到野外收了一些蜂,但數量並不是很多,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去請教了一些老蜂農,但有的說可以進行養殖,也有的說不能進行養殖,各有各的理由
  • 新手養蜂,剛起步怎麼辦?養蜂人:從這3個方面入手,輕鬆應對
    導讀:養蜂剛起步怎麼辦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還是淡定的養殖,要有耐心,如果操之過急,最後只會得不償失。蜂部落也是從一個新手開始養殖蜜蜂的,期間也經歷了太多的失敗,就通過蜂部落養殖的情況來分享一下剛起步養蜂的一些經驗,同時也給一些建議。
  • 一年四季哪個季節養蜂最好?老蜂農:問得我有點蒙圈
    我沒養過蜂,但我很想養,我就想問一下:一年四季當中,哪個季節養蜂最好?對於這個問題,聽蜂之語和很多老蜂農都有點蒙圈。你說的好具體是指哪方面的好?其實養蜂是一種循環和輪迴型的工作,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特點,每個季節又會因年份的不同而有著不小的區別。聽蜂之語對每個季節的大概情況進行了一個初略的描述,僅供大家參考:一、春季:最忙碌,投入和收穫最多的季節。
  • 養蜂新手以為蜂群失王,蜂群都會開始急造王臺?養蜂師傅:不一定
    養蜂新手和老師傅都會遇到蜂群失王的情況,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都會出現失王的情況,蜂群剛剛失王的時候,蜂箱內的工蜂會發出嗡嗡的雜亂聲,工蜂出巢採集次數減少,養蜂人發現蜂群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及時對蜂群進行箱外觀察和開箱檢查,避免耽誤給失王蜂群介入新蜂王的時間,導致蜂群出現工產的情況
  • 蜂群中蜜蜂成千上萬,老蜂農一眼就能找出蜂王,訣竅是啥?
    老班長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一隻好王千斤蜂蜜」,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足見蜂王的重要性。因此,蜂農們巡場時少不了多多關注一下蜂王,雖然蜜蜂成千上萬,但是一些老蜂農常常是一眼就能找出蜂王,相比之下,剛剛入門的養蜂新手就非常的頭疼:怎麼快速找到蜂王呢,老蜂農們都有啥訣竅?
  • 別再被老蜂農騙了,這樣使用防逃片,再也不用擔心蜜蜂會逃跑了
    在蜜蜂養殖過程中,最讓蜂農們頭痛的事莫過於蜂群的飛逃了,特別是對於剛開始養殖蜜蜂的新手而言,好不容易誘得的一箱蜜蜂突然逃跑了心裡別提有多難過了,剛開始養蜂的我也是這種心情,相信每個養蜂人也都有過這樣的心情吧。
  • 國蜜科技帶你探尋中國養蜂人的笑與淚
    養蜂人都知道行業「三苦」——裝卸苦、運輸苦、住宿苦。一年12個月,有10多個月,養蜂人都要帶著上百個蜂箱,輾轉各地追逐花期。風餐露宿,風吹日曬,皮膚曬得黝黑,臉上飽經風霜,而且經受的這些,並不一定能得到相對應的回報。
  • 蜜蜂養殖,為什麼一些有經驗的養蜂人不願將經驗傳授給新手?
    因為當中的管理方法不同,到了春季蜜源流蜜的時候,所有不同的養蜂人的蜂群都可以繁殖起來,投入到春季蜜源的採集過程中。可是各自都認為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是正確的,也是成熟最好的管理方法。可是這裡面確實是有最先進的春繁方法和技術,他們的春季產蜜量會高得多。可是作為養蜂界是誰也不配服誰的春繁管理方法,都認為自己就是師傅,別人就應該向他去學習,也根本聽不盡別人那些更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
  • 養蜂人所說的框距和蜂路是什麼意思呢,你懂得應用嗎
    框距和蜂路相信養蜂人都知道是什麼,但是真正懂得應用的養蜂人就少之又少了,因為大家只學到了表面的東西,真正的框距和蜂路的調整技術,是老蜂農閉口不談的看家本領。到底裡面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呢?為什麼老蜂農閉口不談呢?其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 養蜂就得查蜂,查蜂查什麼?這些問題需注意,專業養蜂人都這樣做
    #隨著蜂產品價格的逐年攀升,養蜂早已成了熱門行業,很多養蜂人不在局限於只為吃到正宗的蜂蜜,更多的是為了能夠賺取收入養家餬口。中蜂常見的病害就是爛子病。爛子病就是指還沒封蓋的幼蟲大批量的死亡甚至腐爛現象,爛子病的出現常常會使得蜂群不願上脾護子,所以在檢查時發現大量蜜蜂脫離巢脾,我們就應該加大排查力度,確保病害的及時發現,其實不僅開箱檢查可以發現爛子病的發生,有時候箱外也可以觀察得到,如果出現爛子現象,清潔蜂在打掃衛生時會將蜂蛹託出箱外。
  • 中國養蜂人在澳大利亞的養蜂見聞與感受分享
    12年來筆者在澳洲通過做蜂蜜出口貿易到創辦蜜蜂農場,對澳大利亞養蜂業的了解感觸頗多,現將親身經歷和體驗與大家一起分享: 1、澳大利亞是一個農業大國
  • 祝福養蜂人的語句;老蜂農:有兩句太經典了,我最喜歡
    那麼我們在祝福養蜂人的時候又有哪些祝福語呢?聽蜂之語給大家整理了以下這些:①、蜜源大過江河水。蜜源是直接關係到蜂蜜產量的硬性基礎,養蜂人不辭辛苦的常年在外奔波,追花奪蜜就是為了蜜源。生活中有很多養蜂人就是因為缺少蜜源場地而發展受限。
  • 土蜂蜜賣到100一斤,農村養蜂人卻越來越少?聽聽這位老蜂農咋說
    因為市場對蜂蜜的大量需求,養蜂在農村一度成為了一個熱門行業,就以我家鄉的情況為例,前幾年,只要稍微有條件的家庭都會養幾箱蜜蜂,不少農戶甚至專門以養蜂為生。原以為養蜂行業這種火熱的局面會一直持續,可如今的情況卻已經大不如前。今年回家,發現村裡很多人戶的蜂箱都是拆的拆、撤的撤,少部分還在堅持的都是上了一定歲數的老人。
  • 養蜂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為了淨化蜂蜜市場,這幾類人不建議養蜂
    養蜂過程中,養蜂人需要時刻注意蜂群的狀況,比如蜂群什麼時候產卵、什麼時候分蜂以及病蟲害的防治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養蜂人親自動手操作的事情。此外,有些時候,養蜂人為了增加蜂蜜產量,甚至需要不斷追趕花期,進行大規模轉移,需要搬蜂箱、搭帳篷等等,耗費大量的體力和時間,這期間的衣食住行也必定非常簡陋。
  • 新手養蜂,如何才能養殖成功?蜂種選對,努力不白費
    養殖蜜蜂,可以說每個養蜂高手都是從新手一步一步開始往上走,期間經歷了許多不同原因造成的失敗,總之,方法會比困難多,只要肯刻苦學習,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題,對於新手養蜂,山娃養蜂根據多年的養蜂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介意,希望能讓養蜂新手少走一些彎路。
  • 老蜂農:符合2要素,存放3到5年都能吃
    蜜蜂採集花蜜,運回蜂巢後經過充分釀造時間而製成,然後養蜂場的工作人員「養蜂人」,在蜂蜜成熟後,會取下蜜脾,倒灌裝進能夠密封的容器中,這也導致了純天然蜂蜜沒有明確註明保質期,但蜂蜜存放時間過久,真的還能吃嗎?比如存放超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