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養蜂,剛起步怎麼辦?養蜂人:從這3個方面入手,輕鬆應對

2020-12-14 蜂部落

導讀:養蜂剛起步怎麼辦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還是淡定的養殖,要有耐心,如果操之過急,最後只會得不償失。蜂部落也是從一個新手開始養殖蜜蜂的,期間也經歷了太多的失敗,就通過蜂部落養殖的情況來分享一下剛起步養蜂的一些經驗,同時也給一些建議。

養蜂業中的一句話

養蜂業上有一句話,在很多養蜂的書籍和有經驗的養蜂人口中經常提到,那就是「蜜蜂周年管理技術」,這句話實際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蜜蜂養殖一周年可能遇到的問題,但是並不是詳細的介紹一周年的管理細節,但是這句話卻告訴我們一個問題,那就是蜜蜂的養殖,在各個季節方式並不一樣,所以如果我們沒有經驗,少說要把一個周年的管理度過,既然是想要養殖,準備一年並不多,至少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蜂部落認為是這樣的,從蜂部落養殖蜜蜂到後期不斷的與養蜂人接觸的情況來看,幾乎所有認為養蜂簡單和一開始就大規模養蜂的人,可以說虧本和失敗率達到99%以上,所以想要養蜂,首先需要承認養蜂是一個高技術,而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並不比我們種植那麼輕鬆,同時還要有長遠的規劃,至少是一年。

剛起步怎麼辦?

如果我們是完全的新手,想要從事養蜂,蜂部落認為這裡面會遇到的問題是銷售蜜蜂的蜂場會給你說技術很簡單,又會給你什麼樣什麼樣的服務,然而這些都是沒有用的,所以從起步來說,蜂部落認為從對蜜蜂養殖業的了解程度、蜜蜂養殖的簡單了解、正式養殖幾個方面入手,然後投入到實際養殖中。

第一:對蜜蜂養殖業的了解

雖然說蜜蜂養殖有人虧本有人賺,每天都有大量的養蜂人放棄,但是也有大量的養蜂人進入,每個行業都是這樣,總是有人賺有人賠,所以在我們有養殖蜜蜂的想法的時候,首先對蜂產品的市場有個了解,用數據說話,不要道聽途書,在確定自己真的有這個實力銷售蜂產品,也有這種興趣去養殖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收入養殖。

第二:對蜜蜂養殖的簡單了解

對於蜜蜂養殖來說,很多養蜂人可以說養殖蜜蜂幾十年都沒有分清蜂種有多少種,這一點也不誇張,農村只知道蜜蜂的人大有人在,而知道蜜蜂有中蜂和意蜂之分的更少鳳毛菱角,而這兩種蜜蜂的養殖方式,可以說是具有天壤之別,所以在我們養殖蜜蜂前,首先應該對蜜蜂的養殖技術有所了解。蜂部落曾經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是在沒有養蜂前觀看書籍,總是覺得太抽象,根本就看不懂,關於這點我們可以找有經驗的養蜂人聊聊,觀察人家蜂場,認識那些蜂具,先對養殖技術有了簡單了解後再入手蜜蜂。

第三:正式養殖

在對養蜂技術和蜂業情況有所了解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著手正式養蜂了,關於這點,蜂部落認為是比較重要的,那就是控制養殖數量,根據蜜蜂養殖四季管理,配備齊全蜂具,首先蜂部落建議購買的蜂群數量不要超過10群,這樣先養殖一年的時間,把一年面臨的養蜂技術通通學會,用過一遍,如果一年以後10群全部死光,蜂部落認為技術是不正確的,最好再來一年,如果最後蜜蜂沒有死光,一年最少變為了20群,可以著手大量的飼養。

相關焦點

  • 這些常見的養蜂禁忌,老蜂農都會注意避開,新手養蜂人卻經常觸碰
    ,真正可以長期、穩定養蜂的人並不多,而能夠養出高質量蜂群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對於養蜂人來說,除了要求相關技術和理論知識外,最重要的還是經驗,有經驗的養蜂人都會避開很多養蜂禁忌,而這些禁忌卻是新手養蜂人經常會觸碰的。
  • 新手養蜂,如何才能養殖成功?蜂種選對,努力不白費
    ,以及缺蜜斷子,中蜂容易發生飛逃,並不會坐以待斃,這也是養蜂新手需要面對的一個養蜂難題,中蜂的生存能力極強,能適應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這也是中蜂在我國分布甚廣的原因,中蜂採集的蜜源種類較多,所以由中蜂釀造的蜂蜜會被許多人稱之為百花蜜。
  • 養蜂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為了淨化蜂蜜市場,這幾類人不建議養蜂
    這也是養蜂行業的大忌!初入養蜂行業,大家必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蜂王出逃、分蜂、盜蜂等等問題,這都不是一個新手養蜂人能夠迅速解決的,這種問題的解決辦法一般有兩個:一是請教有經驗的蜂農;二是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術,自己進行摸索。有經驗的蜂農不好找,但書本上的相關知識一直都在,只看你願不願意學習了!因此,不愛學習的人是不適合養蜂的。
  • 中國養蜂人在澳大利亞的養蜂見聞與感受分享
    2.澳大利亞人喜愛蜜蜂的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蜜蜂農場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對蜜蜂有非常大的興趣,都有開箱了解蜜蜂世界的欲望,這是國人所不及的。 3、在澳大利亞,蜂蜜不僅進入了絕大多數的家庭,同時餐飲企業也對蜂蜜有很大的需求,澳大利亞是蜂蜜出口量少於進口量的國家,這一點與我2018年去韓國考察養蜂業了解的情況如出一轍。
  • 養蜂新手以為蜂群失王,蜂群都會開始急造王臺?養蜂師傅:不一定
    養蜂新手和老師傅都會遇到蜂群失王的情況,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都會出現失王的情況,蜂群剛剛失王的時候,蜂箱內的工蜂會發出嗡嗡的雜亂聲,工蜂出巢採集次數減少,養蜂人發現蜂群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及時對蜂群進行箱外觀察和開箱檢查,避免耽誤給失王蜂群介入新蜂王的時間,導致蜂群出現工產的情況
  • 蜜蜂養殖,為什麼一些有經驗的養蜂人不願將經驗傳授給新手?
    因為當中的管理方法不同,到了春季蜜源流蜜的時候,所有不同的養蜂人的蜂群都可以繁殖起來,投入到春季蜜源的採集過程中。可是各自都認為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是正確的,也是成熟最好的管理方法。可是這裡面確實是有最先進的春繁方法和技術,他們的春季產蜜量會高得多。可是作為養蜂界是誰也不配服誰的春繁管理方法,都認為自己就是師傅,別人就應該向他去學習,也根本聽不盡別人那些更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
  • 養蜂人越來越少了,養蜂這個職業會後繼無人嗎?
    提要:全年都在追逐花期的養蜂人,現在越來越少了有人說:現在養蜂越來越難,並且這個職業逐漸遭人唾棄。養蜂人遭人們唾棄,個人為這個說法有些欠妥當,只能說是部分養蜂人而已,我們不能夠以偏概全,很多養蜂人還是依然非常辛苦的進行養蜂的。
  • 新手初學養蜂場地選址
    做為新手剛接觸到養蜂不知從何做起?現在我將個人的養蜂經驗。精簡扼要地介紹給新手朋友,希望有所收穫。養蜂場地選擇1:蜂場場地選擇要求,附近要有一定數量的蜜源植物,既能繁殖蜂群,又能生產蜂蜜。同時調查當地周圍養蜂業的發展情況,如果周邊附近地點的蜂群已發展到飽和狀態,那就應選擇相鄰遠一點的地點作為場地。蜜源植物2:選擇放置蜂群的地點。蜂群應放在背風、向陽、安靜的地方,離車道和人行道要有一定的距離。3:蜜蜂飛出採集的路程一般為2~3公裡,但是離蜜源越近,採集和授粉的效率就越高。所以場地儘可能選在離蜜源較近的地點。
  • 養蜂人的生活,其實不只是養蜂,還有很多亮眼的專長和精彩
    可能在很多從來沒有養蜂的人看來,養蜂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我在養蜂以前也一樣,對養蜂充滿了好奇。就感覺養蜂人整天和小蟲子(蜜蜂)打交道,很是奇怪。比如是不是像養小狗一樣,蜜蜂不蟄主人啊,比如是不是像《神鵰俠侶》裡面的小龍女一樣,可以驅蜂禦敵等等。
  • 蜜蜂近距離分蜂與搬遷,養蜂人做好3方面,控制回蜂問題
    人工養殖蜜蜂,分分合合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操作,但受場地和各方麵條件的影響,有時需要採用近距分蜂或搬遷,所以了解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能幫養蜂人在日後的養蜂中,更好的解決近距離分蜂與搬遷的問題。其實,近距離分蜂與搬遷,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回蜂,所以閩南蜂哥根據自己多年的養蜂經驗和蜂友們的交流實踐,總結出了3個方面,能控制回蜂問題。一、蜂箱的特殊處理減少回蜂,必須進行蜂箱特殊處理。首先,等傍晚蜜蜂全部回巢後,將需要分蜂或遷移的蜂群,用餐巾紙或樹葉封住巢門,然後用牙籤扎一些小孔,讓第二天的光線可以進入蜂箱。
  • 養蜂人的「甜蜜」故事
    故事三:河南南陽養蜂人王輝王輝是我在採訪中感覺印象最深刻的一個。4月14日那天,天氣有點熱,他夫妻倆正好剛吃完中午飯,筆者說明來意後,其夫妻倆都很樂意接受採訪。他高興地說,今年新豐的荔枝花很多,天氣好,花開得也很是時候,他來新豐已有3年歷史,今年是他在新豐遇到荔枝花開得最好的一年。到新豐前,他在海南已採收到荔枝蜜8000多斤,這是他養蜂以來收穫蜂蜜最多的一年。王輝說,他夫妻倆已有2年沒回家,有時很思念孩子和家人。
  • 養蜂人的蜂蜜可以銷售給哪些收購商?找這6大渠道,輕鬆銷售
    關於哪有收購蜂蜜的問題,其實在生活中收購蜂蜜的人是很多的, 只是根據收購渠道的不同,價格相差比較大,根據蜂部落的觀察,收購蜂蜜的人我們可以分為廠家、中間商、喜歡蜂蜜的人、實體店、電商運營團隊,養蜂人幾大類,我們現在就仔細來看一下在我們養蜂的過程中如何找到這些收購蜂蜜的人。
  • 被疫情困住的養蜂人,30萬蜂農何去何從,養蜂人的困境你們知道嗎
    對於養蜂人來說當前國家發下的促進養蜂產業全面復工復產的通知讓不少養蜂人鬆了口氣,但44歲的劉德成卻再也看不到了。在去年疫情爆發之前劉德成帶著他一百多箱的蜜蜂來到的雲南,未成想因為疫情的緣故劉德成被困在這裡出不去了,而他的蜜蜂也因為採集了含有農藥的花蜜死去了不少,之後更是因為蜂蟎又死去了一大批,最終走投無路的劉德成選擇用麻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究其原因在於如今很多農村封路勸返,導致劉德成無法帶著他的蜜蜂轉場因此造就了這場悲劇。
  • 福建養蜂人養中蜂,是蜜源植物主要,還是養蜂技術主要呢?
    主要是中蜂善於採集零星的蜜源植物,一般農村都有很雜花雜草,如果再加上一兩個大蜜源植物,這樣的花源,就能養殖好中蜂。其實很多人認為花源比技術主要,這只是針對野生中蜂或者土養中蜂,這種養蜂方式,根本不能算人工養殖蜜蜂。真正意義上的人工養殖蜜蜂,還是採用現代活框方式,通過養蜂技術,人為幹預而改變蜂群,使蜂群發現更好,產蜜更多。
  • 《養蜂人》
    導演:孟中原  作品類型:紀錄片  故事梗概:  《養蜂人》是2017年8月進入到那拉提深山中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拍攝的主要內容是一戶養蜂家庭的日常工作生活紀錄片中男主人公劉軍偉和妻子李嵐從河南到新疆養蜂已經二十年了,從剛開始的學徒到後來獨立養蜂,遠在異鄉的夫妻倆很難照顧到在老家上學的孩子,由於當年收成不錯,養蜂人把孩子從河南接到山裡,陪他們過一次暑假。在山中,孩子們幫著父母幹農活,並且結識了哈薩克族小夥伴,大人們在忙碌自己的工作,孩子們一起玩耍。透過鏡頭反映出那拉提深山中人民的淳樸。也從養蜂人的故事中反映他們漂泊的現狀。
  • 這3個小妙招可以幫助你
    ,這可怎麼辦呢?這樣的蜜蜂到底好不好,蜂部落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這一問題。強群不分蜂好嗎?從我們養蜂的角度來說,其實養殖強群還是有經驗的養蜂人的追求,往往有經驗的養蜂人都希望自己的蜜蜂擁有較大群勢不分蜂,所以說從養蜂的角度來說,蜜蜂群勢大了但是沒有分蜂,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這說明了我們的蜂種優質。
  • 養蜂人發明新式養蜂法,被稱為「洋式土養」,造假升級?深度解讀
    有需要就會有市場,作為現代化的養蜂人,其實這點道理明白人都懂,在蜂蜜大量滯銷的情況下,養蜂人可以說也是用盡渾身解術。這不,為了能夠銷售自己的蜂蜜,有的養蜂人發明了新式的養蜂法,在業內被稱為「洋式土養」,關於這種養殖方法,業內的爭議也比較大,對於外行來說甚至被認為是蜂蜜造假的升級版,具體是怎麼回事?
  • 這3個問題很多養蜂人都忽略了
    隨著各地物流系統的不斷完善,就算是很多邊遠山區也能夠很輕鬆的購買到優質的養蜂用具。在過去,由於山區物流滯後,蜂箱大多由養蜂人自己製作,由於對蜜蜂習性不了解,導致很多養蜂人收到蜜蜂以後蜜蜂也會逃跑,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對蜂箱的處理不足,其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分享有異味,但是現在就算是邊遠山區想要買到煮蠟的蜂箱也已經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蜜蜂飛逃的現象還是沒有減少。那麼在活框養殖技術已經深入農村的今天,究竟還有哪些原因會造成蜜蜂飛逃呢?
  • 農村養蜂,怎樣才能賺到錢?掌握這些方法,風險更小
    蜂部落經過自己的養殖,從中發現了一些關於農村蜜蜂養殖的捷徑和增收的方式,蜂部落認為我們農村想要從事蜜蜂養殖的朋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新手的規避風險方法第一:技術風險的規避由於養蜂技術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這中間需要不斷的嘗試,所以對於我們沒有養蜂經驗的朋友,蜂部落建議先養殖中蜂,而且不能大規模養殖,採用小規模兼職養殖方式比較好,選擇三五群蜜蜂開始
  • 養蜂人只養1群蜜蜂,如何更換蜂王呢?
    新手養蜂人剛開始養蜜蜂,蜂群數量少,甚至只有一群蜜蜂,所以許多養蜂技術都用不上。比如人工育王技術,只有一群蜜蜂想要使用人工育王技術,確實非常不合適,也沒必要,那蜜蜂怎麼換王呢?其實方法還是有的,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