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越來越少了,養蜂這個職業會後繼無人嗎?

2020-12-14 科學興農

提要:全年都在追逐花期的養蜂人,現在越來越少了

有人說:現在養蜂越來越難,並且這個職業逐漸遭人唾棄。養蜂人遭人們唾棄,個人為這個說法有些欠妥當,只能說是部分養蜂人而已,我們不能夠以偏概全,很多養蜂人還是依然非常辛苦的進行養蜂的。不過養蜂也確實不是一件的容易的事情,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已經不願意從事這項工作了。

養蜂人為何會後繼無人?

小時候我們這邊也是有不少農戶家裡是養蜜蜂的,不過現在已經少了,雖然過去的蜂蜜價格不貴,但是卻很少擔心會買到假蜂蜜,不過那時候也很少會買蜂蜜,只有家中老人便秘了,才會給老人買上一罐子,養蜂的也都是附近村裡的。不過現在人們都注重養生了,食用蜂蜜的人多了,養蜂的人卻少了,假蜂蜜也多了。這裡面的問題確實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養蜂這個職業之所以被人們不理解,個人覺得主要是一些黑心商人壞了這個行業的名聲。很多人其實都是知道養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由於近些年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養生這種我國自古就有的生活習慣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了,蜂蜜對身體的好處想必這裡就不用多說了,因為養蜂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蜂蜜的市場需求逐漸變大,蜂蜜的價格自然也是逐步上漲。

有些人正是看到了這個商機,在蜂蜜裡面進行摻假,拿假蜂蜜矇騙消費者,有的稍微好一些的就在真蜂蜜裡面摻入一些飴糖之類的產品,有些甚至直接完全造假。很多消費者只是知道蜂蜜好,但是並不知道如何辨別真假蜂蜜。久而久之,人們就覺得養蜂人都會為了盈利造假,這也讓人們對這個行業都產生了懷疑。也才會有了遭到人們「唾棄」這種比較極端的說法存在。可以說這真的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養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信很多朋友是知道的。以前我們這邊的村子裡還是有不少的養蜂人的,小時候還非常好奇難道這些人就不會被蜜蜂蜇嗎?後來才知道養蜂人被蜜蜂蜇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但是人們為了生活,有些苦總是要吃的,就像你生病了明知道藥很苦,但是不能因為它苦就不吃了。

尤其是一些趕長途花期的養蜂人,看著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旅行追逐鮮花,還能夠順便掙錢。但事實上呢,他們風餐露宿,住在荒無人煙的深山之中,整日和蜜蜂為伴。還要擔心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

很多養蜂人的年齡都偏高,因為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從事這項工作。老的養蜂人有時候也會想放棄,但是放棄這項工作,又擔心無法適應社會生活。因為常年遠離社會生活,他們的生活裡面只有蜜蜂。

兢兢業業的養蜂人還是有的,他們不辭辛勞的養蜂,收蜂蜜,但是他們很多都是不懂得如何才能把蜂蜜賣出更好價錢的老農民,所以很多蜂農只能夠把蜂蜜賣給那些使勁壓低蜂蜜價格的蜂蜜收購商。然而很多蜂蜜收購商卻會在收購的純正蜂蜜裡面摻假,然後再賣給消費者。蜂農其實只是掙了個辛苦錢,那些用一生認認真真養蜂的老蜂農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這些常見的養蜂禁忌,老蜂農都會注意避開,新手養蜂人卻經常觸碰
    近幾年,人們對於蜂蜜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養蜂事業中來,特別對於深山中的人來說,養蜂可能已經成為他們保障基本生活的途徑之一。事實上,對於多數西方國家而言,他們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農作物授粉,然後才是獲得經濟收入。
  • 中國養蜂人在澳大利亞的養蜂見聞與感受分享
    4、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養蜂,相關養蜂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職業養蜂人必須註冊登記,轉地蜂場,每轉地一次都要向當地政府申請繳納一定的費用,養蜂人才會享用該地區的蜜源使用權,其它蜂場一律不得來此地養蜂,政府會統一安排。
  • 土蜂蜜賣到100一斤,農村養蜂人卻越來越少?聽聽這位老蜂農咋說
    因為市場對蜂蜜的大量需求,養蜂在農村一度成為了一個熱門行業,就以我家鄉的情況為例,前幾年,只要稍微有條件的家庭都會養幾箱蜜蜂,不少農戶甚至專門以養蜂為生。原以為養蜂行業這種火熱的局面會一直持續,可如今的情況卻已經大不如前。今年回家,發現村裡很多人戶的蜂箱都是拆的拆、撤的撤,少部分還在堅持的都是上了一定歲數的老人。
  • 高考失利報考蜂學,被蜇幾千針後成職業養蜂人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在被蜜蜂要了幾千針後,他「免疫」了,真正能養一群蜂了。如今,他在一家蜂產品企業做養蜂技術員,在一線養蜂,成天和蜜蜂打交道,他希望通過革新養蜂技術,減輕養蜂人的勞動和增加收入,讓更多年輕人加入養蜂行業。
  • 被疫情困住的養蜂人,用生命告知世界:大自然又一個警鐘被敲響
    一個月前,養蜂人劉德成,在自家的蜂房內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疫情,蜜蜂無法順利轉場,難以負擔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徹底壓垮了這個中年男人。原本176箱蜜蜂,最後只合併成36個殘弱的蜂群。▲劉德成的養蜂證 圖養蜂不同於其他行業,可以說停就停。如果失去蜜蜂,養蜂人便會傾家蕩產。
  • 越來越多的養蜂人在探索粗放式養殖,精細化養殖會被淘汰嗎?
    如果按照粗放式養殖的方式來生產蜂王漿,給養蜂企業帶來的將是巨大負擔,首先是油耗,一般國外一個養蜂企業的蜂場數目上百個,這樣的蜂場之間的穿梭會帶來大量的油耗。其次是時間問題,曾經有一位國外的養蜂人這樣告訴蜂部落,他們養殖蜜蜂,消耗時間最多的是在路上。
  • 新手養蜂,剛起步怎麼辦?養蜂人:從這3個方面入手,輕鬆應對
    ,既然是想要養殖,準備一年並不多,至少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蜂部落認為是這樣的,從蜂部落養殖蜜蜂到後期不斷的與養蜂人接觸的情況來看,幾乎所有認為養蜂簡單和一開始就大規模養蜂的人,可以說虧本和失敗率達到99%以上,所以想要養蜂,首先需要承認養蜂是一個高技術,而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並不比我們種植那麼輕鬆,同時還要有長遠的規劃,至少是一年。
  • 蜜蜂「限制性」養殖需求越來越多,技術難度大嗎?養蜂人講了實話
    隨著蜜蜂活框養殖技術在我國的不斷推廣,蜜蜂養殖變得越來越簡單,就算是個人也可以進行比較好的養殖,可以說是真正的做到了自己養殖蜜蜂來滿足對蜂蜜的需求了。但是隨著個人養殖越來越多,以家庭自我滿足的養蜂形式逐漸出現,養蜂人對蜜蜂養殖又出現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限制性「養殖。什麼是限制性養殖呢?
  • 逐花養蜂人
    孫寬恆說,養蜂和種莊稼一樣都是看天吃飯,養蜂人都知道「好天、好花、好蜜」的順口溜,一旦下雨或刮北風,蜜蜂不但採不到蜂蜜,還得靠蜂蜜或白糖果腹。趕上了花期但趕不上好天氣,蜂蜜的收成還是會大受影響。條件艱苦,與同鄉抱團互相照應  每天早飯後,孫寬恆都要和妻子一起收集蜂箱裡的蜂王漿,這項工作在孫寬恆臨時搭建的帳篷裡進行。
  • 被疫情困住的養蜂人,30萬蜂農何去何從,養蜂人的困境你們知道嗎
    對於養蜂人來說當前國家發下的促進養蜂產業全面復工復產的通知讓不少養蜂人鬆了口氣,但44歲的劉德成卻再也看不到了。今天小編結合大家介紹如今養蜂人正面臨著哪些困境。首先就是營銷模式單一,如今很多養蜂人只能選擇將蜂蜜賤賣給二手商販。因為養蜂人缺少自己的營銷模式,只能選擇這種單一的方式進行買賣。然而讓養蜂人開創自己的實體銷售線路也不現實,因為養蜂人全國各地跑根本就沒法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
  • 職業養蜂人 必殺技之轉地養蜂
    作為一個職業養蜂人固定在一個場地養蜂是及其不科學的 無法將蜜蜂產能最大化 所有養蜂人需要追花奪蜜,很多人甚至是全國性的轉地。轉地飼養能充分利用蜜源,增加蜂產品產量,繁殖蜂群,提高蜂農收益。定地飼養結合小轉地放蜂,風險小,效益較好。
  • 城市養蜂在美受追捧 歐巴馬白後花園設蜂箱(圖)
    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以往美國的養蜂人通常只是居住在鄉間的農夫或牧人。但時下,越來越多城裡人,其中包括眾多企業白領、教授學者、退休老人甚至家庭主婦,也紛紛迷上了業餘養蜂。  於是在今日美國的大城小鎮,無論在狹小陽臺上,還是在鮮花常開的後花園裡,都可以見到形狀各異、顏色不一的蜂箱,甚至在白宮花園內也安放了一些由熱愛業餘養蜂的政府大員「認養」的蜂箱。據悉,連歐巴馬總統一家也喜歡養蜂,自稱為「綠色休閒」。  以增進情誼、交流養蜂經為宗旨的大大小小的養蜂俱樂部紛紛應運而生,目前總人數已有數百萬之多。
  • 養蜂人的生活,其實不只是養蜂,還有很多亮眼的專長和精彩
    可能在很多從來沒有養蜂的人看來,養蜂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我在養蜂以前也一樣,對養蜂充滿了好奇。就感覺養蜂人整天和小蟲子(蜜蜂)打交道,很是奇怪。比如是不是像養小狗一樣,蜜蜂不蟄主人啊,比如是不是像《神鵰俠侶》裡面的小龍女一樣,可以驅蜂禦敵等等。
  • 福建養蜂人養中蜂,是蜜源植物主要,還是養蜂技術主要呢?
    其實很多人認為花源比技術主要,這只是針對野生中蜂或者土養中蜂,這種養蜂方式,根本不能算人工養殖蜜蜂。真正意義上的人工養殖蜜蜂,還是採用現代活框方式,通過養蜂技術,人為幹預而改變蜂群,使蜂群發現更好,產蜜更多。
  • 養蜂人發明新式養蜂法,被稱為「洋式土養」,造假升級?深度解讀
    有需要就會有市場,作為現代化的養蜂人,其實這點道理明白人都懂,在蜂蜜大量滯銷的情況下,養蜂人可以說也是用盡渾身解術。這不,為了能夠銷售自己的蜂蜜,有的養蜂人發明了新式的養蜂法,在業內被稱為「洋式土養」,關於這種養殖方法,業內的爭議也比較大,對於外行來說甚至被認為是蜂蜜造假的升級版,具體是怎麼回事?
  • 一首打油詩,道出了養蜂人的辛酸與淚水,你們喝的蜜有多甜養蜂人就...
    現代社會農民越來越少,養蜂人也是越來越少,現在很多農村的人都跑去城裡打工了,不願做農活,更不願意養蜂。多人就認為既然蜂農越來越少了,那麼養蜂應該很能掙錢。他們覺得一瓶蜂蜜隨隨便便就能賣幾十元,一個花期,蜂農應該掙得盆滿缽滿。
  • 養蜂人的「甜蜜」故事
    故事一:湖北仙桃養蜂人高風高風出生於1982年8月,1999年開始養蜂,從當初買回幾箱試著養開始,逐漸到幾十箱,再到後來的一百多箱,早幾年發展到了200箱直至現在。那裡有花就到那裡放蜂採蜜。到來後,才發現荔枝花少,整個花期只採到2000多斤蜜糖,但物以稀為貴,數量雖少,價格卻賣得高,荔枝蜜收入掙到了6萬多元。後來去到其它的一些地方,也是遇到花少,因此,去年收入很不理想。
  • 蜂農一生的養蜂故事,看完後淚奔
    如果你沒有親眼看見養蜂人的生活,或許也不會為養蜂人的貧困與無奈而潸然淚下。養蜂人即蜂農,是實實在在的農村人。他們多生活與深山、田間,以養育蜜蜂、出售蜂蜜維持家庭開支。大部分的蜂農都是祖傳式職業,家裡祖祖輩輩都是養蜂人,子承父業,在老一輩的養蜂人眼裡也算是件很滿足的事情,尤其是與蜜蜂打交道,生活也會多份樂趣。
  • 養蜂人自殺的第30天,百萬蜂農的處境如何?
    如今,城市化進度加劇,蜜源植物越來越少,蜂農們只能帶著蜂箱輾轉全國各地,尋找合適的蜜源地。而對於那些不成規模的散戶而言,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同時,蜜蜂生存環境被破壞、藥物汙染等,都導致蜜蜂大量死亡,蜂農損失慘重。
  • 誘蜂水真的有那麼好嗎?值得養蜂人使用嗎?聽聽老農怎麼說
    最近養蜂界興起了一樣新產品,它可把養蜂界攪得是天翻地覆。許多蜂友為之瘋狂,到處尋找製作配方,到處學習調製技術,到處去引誘蜜蜂。真是恨不得,把所有野外的蜜蜂都收入囊中。這就是"誘蜂水",誘蜂水真的有那麼好嗎?真的值得我們養蜂人去使用嗎?還有經常使用誘蜂水,會不會破壞生態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