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寧強巨亭鎮流溪溝村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氣溫降到了零度,在這樣極寒的天氣裡,有的人賴在暖和的被子裡,有的人圍在溫暖的火爐旁,而這個60多歲的老人卻拄著一根簡易拐杖,背著一背簍香菇,艱難地行走在鋪滿雪花的小路上。
這個老人名叫王漢金,今年66歲。勤勞的山裡人沒有睡懶覺的習慣,即使是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他一大早就起來,去自家的香菇大棚採摘香菇,雖然香菇大棚離家只有300米左右,但山路上鋪滿了冰雪,老人只能一步一滑地挪動著步子。
300米左右的山路走了大約15分鐘,老人的住處到了。土坯房看起來有些破舊,但打掃得乾乾淨淨,院子裡的積雪也被清掃。整齊碼放在房前樓板上的玉米棒子,說明了這家人的辛勞。
正在家裡給豬仔準備飼料的兒子王明見父親採菇歸來,趕緊迎上前接過背簍,把香菇倒在篩子裡準備剪掉菇把晾曬。
屋裡的火塘邊,老人的妻子正在烤火。火塘裡燃燒著廢棄的香菇袋料,茶壺裡的開水磁磁冒著熱氣,讓人覺得很溫暖。王明介紹說,從他記事起,母親的腿就是殘疾的,她站不起來,每天只能坐在凳子上。這麼多年來,母親的衣食住行都是父親和自己照顧。
剪好香菇,老人閒不住,又拿起掃帚清掃本來很乾淨的院子。王明說,父親身體看起來不錯,其實他的耳朵有問題,和他說話需要很大聲他才能聽見。王明說,自己小時候父親的聽力雖然也不是太好, 但和人交流還是可以的,前幾年父親幹活摔了幾跤,耳朵就有障礙了
雖然交流起來很費勁,但說起兒子王明,王漢金老人就抑制不住臉上的喜悅。他說,兒子今年才24歲,但因為出生在他們這個特殊的家庭,從小就飽嘗了人間冷暖。因為家庭困難,學習成績很好的王明初中讀完沒再繼續讀高中,16歲就和村裡的青壯年外出打工掙錢。前幾年自己摔壞了耳朵,王明見他又要種地又要照顧妻子,只好回到了山裡。
下午3點,久違的太陽出來了,王漢金老人趕緊把剪好的香菇抬到院子裡晾曬。老人說,因為家裡經濟困難,2016年被政府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主任是他家的幫扶人,在村主任的鼓勵下,兒子開始發展袋料香菇和生豬養殖。老人介紹說,2017年,王明種植了6000袋香菇,養了2頭母豬,除過本錢,收入了3萬元左右。
說起兒子,王漢金老人既高興又心疼。他說,兒子不論種植香菇還是養豬都很上心,除了參加鎮上和縣上的技術培訓,還買了很多種養殖技術方面的書,沒事就抱著書看,希望能勤勞致富,讓自己和妻子過上幸福的生活;老人說,因為自己和妻子的拖累,家裡連新房都修不起,兒子為了照顧他們也不能出門掙錢。現在兒子搞產業,自己沒文化,就儘可能地多幹活減輕兒子負擔。
王漢金老人的房子離通村公路還有近20分鐘的路程,只有一條在山林中若隱若現的羊腸小路。站在通村公路上看,他家的房子在大山的四分之三處,從山腳步行到他家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交通極為不便。雖然如此,王漢金老人還是對生活充滿了感恩,2018年,相信通過自己和兒子的努力已經順利脫貧。在此,祝願王漢金老人一切平安,一家人過上紅紅火火的日子。
來源:往事的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