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住校了,我也該走了」,七旬老人難過地回應兒子的暗示!孩子誰來帶,父母年邁孤寂,子女該如何做?生兒育女,養兒防老本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為何會這麼難。
文/育兒日記360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夫妻工作忙,孩子誰來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相信有很多新手父母的首選目標就是家裡的老人了,交給外人多不放心啊。現如今,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工作忙,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是老人帶孩子。老人也幾乎成了,現如今帶孩子的主力軍。
這其實也沒什麼好質疑的,隔輩親是很多老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老人願意帶孩子也喜歡有孩子陪伴的感覺,而年輕人平時工作比較忙,正好需要老人來為自己搭把手。但是,如今有些老人卻又遇到了另外一個難題。本期話題:「孩子住校了,我該走了」,面對兒子暗示,七旬老人難過地回應!
鄰居王阿姨帶孫子好幾年了,從孫子出生起,一直都是王阿姨親力親為。以前老伴在的時候,王阿姨一年還要帶孩子回去幾次,現在老伴也不在了,王阿姨就一心一意的全在孩子身上。孫子就是王阿姨的心肝寶貝,精神的寄託。
孫子長大了,上了寄宿制的初中。王阿姨想著孩子去寄宿學校了,自己在家裡也總算可以鬆口氣,沒事和其他老人一起去跳跳廣場舞,好好休息享受一下生活了。但是,孫子這剛開學一個多月,兒子和媳婦對自己的態度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特別是兒媳婦總是在自己的耳邊念叨,回鄉下空氣好水質好,比城裡舒服。孩子大了,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等等。言語裡的意思就是,想讓王阿姨回鄉下去,享享清福。
鄉下的房子都已經好多年不住了,有很多牆面都已經脫落髮黴還漏雨,幾乎不能住了。而且,老伴也已經走了,王阿姨今年也年近70了,就這麼一個兒子,自然是不太想回去。可是,兒子趁著十一放假,不聲不響地把鄉下的老房子修繕了一番,就差沒直接開口讓自己走了。
面對兒子的諸多暗示,無奈之下王阿姨難過地說:「孩子住校了,我也該走了,城裡我也住不習慣,等孫子放假了,記得帶他來經常看看我!」其實,王阿姨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老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以及思想觀念不同,長期生活在一起,難免會出現一些摩擦和矛盾,這是很正常的。
有些家庭的子女會選擇好好地處理,雙方之間的小矛盾,避免矛盾加重。有的子女則覺得,距離產生美,分開後反而能更好的相處。總之,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可是作為老人,過去我們總覺得養兒防老,又或許覺得自己給孩子們帶娃就勞苦功高,養老就有保障。可是,很多時候事實卻並非盡如人意。
現在社會老齡化嚴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不僅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要考慮的問題。作為現在奮鬥中的中青年人,都應該要好好打算和考慮的一件事情。不能等到老得走不動的時候,孤苦無依。
一、擁有穩定積蓄和收入,自由支配的生活
如何讓老年後的自己,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擁有自我支配的權利,首先自己必須要有穩定的收入和足夠的積蓄。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過程,不惜傾盡所有,盡力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卻不知這樣不僅是害了自己更害了孩子!
溺愛下的孩子不僅不會感恩父母,反而會覺得這一切都是父母該做的,自己也接受得理所當然。而且自私自利絲毫不懂得為父母著想,一旦父母哪裡讓自己不滿意了,分分鐘就可以翻臉甚至惱恨父母。
有人說:「錯誤的家庭教育,會為自己培養一個十八年後的仇人。」這句話絲毫不為過!愛之有度,是最好的育兒方式。年輕時我們不僅要好好培養孩子,也要努力做好孩子的榜樣,獨立、努力、樂觀向上的父母。再為自己留一份老有所養的保障,未來做一個「手心向下」的老人。
二、保持良好的作息,擁有健康的身體
健康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的意思相信每個人都清楚。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條件肯定不如年輕時的狀態,如果平時我們再不注意作息和保養,小毛病就會變成大毛病,後悔也為之晚矣。
人總是會在生病後才後悔和明白,所有事情都遠遠沒有健康的身體更重要。現在有很多人一心一意的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拼命的工作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希望將來能夠讓孩子衣食無憂。但是你要知道,孩子不可能永遠在父母的庇佑下生活,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人生和追求。
父母要給予孩子的是足夠的精神和知識財富,才能確保孩子將來能夠幸福的生活。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家庭的脊梁,我們除了養家照顧好年幼的孩子老人,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平時少熬夜、酗酒等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才是一家人更大的希望。
三、保持良好的家風,做好情感儲蓄
所謂「從小看大」的意思,更多的是在孩子年齡小的階段,從家裡大人那裡模仿和學習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性格也大多會隨父母或者母親。因為,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認知和學習這個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信任的人。
如果一個家庭,父母脾氣暴躁每日爭吵不斷,對老人不尊重對孩子不呵護。如果孩子天天在這樣「雞飛狗跳」生活中成長,那麼孩子的性格十有八九會隨了父母。你對人對事的態度,也是孩子將來對你對他們家庭人和事的映照。上敬老人、下顧孩子,懂得尊老愛幼,互敬互愛才是良好的家庭風氣。
擁有良好家風的家庭,很容易培養出品質高尚的優秀人才。孩子在溫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長,對他們人生的影響和意義也非常的深遠。老人是一個家庭的中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為子女的我們在生活中,與家人之間互敬互愛,保持優良的家庭風氣。那麼我們的孩子會在父母的行為方式中,獲取他們將來做人準則。
延伸閱讀:
你會讓老人帶娃嗎?妻子或丈夫與老人不和睦,你該怎麼辦?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你的看法經驗。
柒月的寶貝: 關注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傳播母嬰育兒、 婚姻家庭新觀念!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