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狐仙之死
清朝順治年間,重慶府有個叫許武的年輕人。他自幼沒有父母,與哥哥許文相依為命。許文9歲就到玉山鎮的酒樓做雜工,每天起早摸黑,就是為讓弟弟能夠活下去,兄弟二人感情極深。
許武16歲時,玉山鎮來了幾輛大馬車,拉著許多值錢的物品。
一個六十多歲的華服老人走出來,到了他們的村子。老人來到他兄弟倆的破屋前雙目垂淚,原來這個老人,是許武的大伯,他三十年前離家,在京城做生意,賺了很多錢。去年他的妻子去世後,他特別想家,就回到了故鄉。
他大伯結婚晚,妻子沒能給他生兒育女。回來看著兩個侄兒已經成人了,就欣喜萬分,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兒子。
老人花數百兩銀子,在老家舊宅建起佔地數畝的豪華宅院,又買了三百畝良田,成了整個玉山鎮最富有的人。他做完這些事後,還沒來得及安享晚年,就突然發病身亡了。兄弟二人繼承了大伯家的財富,一下變得富有起來。
那時許文已年滿二十,許多人都盯上了他家的財富,願意把女兒嫁入許家。許文是個毛頭小子,不知道哪家姑娘好,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這天,鎮上一個老媽子帶著一漂亮姑娘,來到許家。
她對許文說,這是她在路上碰著的一個姑娘,說她家本是官宦人家,因為出了種種變故流落玉山鎮,一個人非常可憐,想來許家做個丫環謀生。
哥哥許文一見這姑娘,就被她迷上了,這姑娘真是人間絕色,從沒見過這樣好看的女子。聽她出身不凡,馬上就想娶她為妻。
老媽子大喜,當即便為他們做媒,幾天後,許文就和女子結為了夫妻。
女子名叫慧娘,名字雖然好聽,但品行卻並非很好。結婚後,慧娘就在丈夫耳邊吹風,說弟弟這裡那裡不好。沒過幾個月,許武就被哥嫂強行分家,趕出了家門,只給了他三兩銀子,兩畝薄田。
因為,他大伯臨死之時,看哥哥老成,是把這些財富都留給許文管理的。
許武恨透了嫂子,將他至親的哥哥奪走了,自己又變得窮困起來。可能怎麼辦呢?或許將來某一天,哥哥會明白過來吧!
慧娘要穿最上等華貴的綢衣,每天都吃山珍海味,經常還讓許文買人參靈芝回來燉湯,要為她補氣血,幾天不吃這些她身子就會發病,沒有力氣。
許文一切都聽從好的,哪怕花掉所有的財富也在所不惜。
過了一年多,伯父留下的一千多兩銀子給敗光了,於是只能開始賣田產。到後來,許文拼了老命,也供養不起這個女人。他心裡害怕她離開,只想一直和她一起,但沒過多久就生了重病,追隨他大伯去了。
許文去世後,那女人就消失了,不知道去了哪裡。
許武回到家中料理哥哥的喪事,在哥哥去世第七天晚上,許武在燭光下想念哥哥,不禁眼眶潮溼,就要滴下淚來。
這時突然響起敲門聲,許武開門一看,竟然是哥哥,他穿著黑衣一下進了屋中。許武知道哥哥是鬼,但一點也不害怕,能在回魂夜,再見哥哥一面,他心中非常激動。兄弟倆抱頭大哭,許文終於明白了,弟弟才是自己最親之人。只是他們已陰陽兩隔,哥哥很快便要去陰間轉世。
許文說,他不該聽慧娘的話,對不起伯父和弟弟。
許文說臨死之時,他才知道慧娘原來是一狐妖,專門欺騙男人。許文從懷中拿出一隻生鏽的鈴鐺,交到弟弟手裡。
許文說,此鈴叫做攝魂鈴,是我從一陰差那裡偷來的。
鈴鐺搖一搖,妖精都會全身發軟,沒有一絲力氣。再搖一搖,就會把他們魂魄吸進其中。你拿著這鈴子,找慧娘殺了她。她害得我家如此悽慘,弟弟要幫我報仇啊!許武點點頭,承諾一定要殺狐妖。
過了一個時辰,許文化成一道黑光離開了。
許武把鈴鐺收好,等找到那狐妖蹤跡時,就會拿出來對付她。此後許武四處打聽,看看附近哪家突然出現了漂亮女人。
一個月後,許武打聽到三十裡外的塔廟村,有個周秀才家,突然出現了一個無比美麗的女人。可是那周秀才家境一般,並不富有啊!
不管是不是慧娘,許武都打算去看看。
這天,他一人悄悄來到塔廟村,向村民打聽周秀才媳婦的情況。村民們都說,周秀才不知是哪輩子的福分,撿回來這般好一個既漂亮賢惠的女人。
這女人還賢惠?許武猜她多半不是慧娘,但還是要去瞧個明白。他到周秀才家敲門,一個穿著布裙的女人前來開門。她穿著簡樸,就是很普通的媳婦。開門看見許武,這女人頓時臉色大變,忙要關門。
許武掏出攝魂鈴來,搖了兩下,那女人癱軟在地上。周秀才見狀大怒,這哪來的混帳傢伙,敢欺負他媳婦,就要上前打他。許武拿著鈴又搖了三搖,那女人身子縮小,變成了一隻狐狸,倒在地上已經死了。
周秀才把狐狸安葬了,還為它立了一塊碑,他心中非常悲傷的。
他恨這個許武,但得知慧娘害死了許文後,又不知道說什麼。他告訴許武,慧娘就是世間最好最賢惠的妻子。
許武也想不明白,狐妖慧娘和他哥哥在一起,完全為了享受,騙吃騙喝過好日子,同窮秀才在一起,又是為了什麼呢?
後來一個說書人來到村中,說了一個故事,故事中也有個狐仙,如慧娘這般。據說書人言,狐仙到紅塵歷煉,她們要體驗百樣人生。
許武想,慧娘大概也是如此的吧。怪不得那些窮書生,都能碰著一個美麗又賢惠的狐仙呢?可同樣的狐仙女人,在富人家裡就完全不同了。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