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視力:
人們常說「1.0視力是標準視力……」這算一個省略句,便於表達和傳播。1.0視力是滿足絕大部分人工作和生活的最低視力,如果達不到可以通過眼鏡來補足。雖然統稱1.0便於記憶和普及,但由於每個人工作和生活的性質不同,因此還可以細分。對於文案工作、程式設計師、學生等長期近距離用眼來說1.0是完全滿足的;對於駕駛員、快遞員、飛行員等長期遠距離用眼,可以適當提高遠用矯正視力,更加舒適和安全。
2、視野:
字面理解即可,視力所及範圍。若發現視野範圍內有缺損、管狀、黑斑、亮點等都需要就醫。當然,由於勞累、年齡等引起的及其輕微的異物飄過眼前屬於生理性異常,不會影響生活和健康,但要保持關注,有空可以做眼部體檢。
(正常視野看到的桃花和管狀視野看到的桃花)
3、色覺:
顧名思義,對色彩對感覺能力,最常見的異常是色盲了。不過不要歧視色盲人群,嚴格意義上來說色盲並非「患者」,只是眼功能跟大多數人不同的人。在有些國家,紅綠燈就設計成紅三角形,綠圓形,黃方形,以協助色盲人群安全駕駛,真的很人性。
4、光覺:
視網膜細胞對光的感知能力。光覺對眼的發育非常重要,曾經有科學家把剛出生的小雞眼睛蒙上,長大後這只可伶的小雞沒有視力。每個人的視網膜對光的感知也不完全一樣,會有細微的差別,有些人光覺特別好,夜裡也看得比較清晰。古時候老百姓飲食單一且沒有營養,很多人夜裡是看不見的,稱「夜盲症」,可以通過魚、肉、蛋、豆類、乳品和動物內臟以及新鮮蔬菜之類補充維生素A解決。
5、立體視覺:
空間是三維的,而視網膜是二維的,人眼真的很神奇,可以「升維」視物。立體視覺的發育完善需要雙眼視力功能正常且視物相對平衡(差不多清楚),這也是為何在青少年時期雙眼近視度數不同,甚至只有一隻眼睛近視,要及時配鏡的原因之一,否則會影響立體視覺的發育。立體視覺好壞,自己就可以測試,去電影院看一場立體電影,看得很模糊以及看一會會兒就難受的,基本都屬於立體視不好的。如果立體視覺缺失,對於判斷遠近這樣的工作要慎重,比如開車。
6、對比敏感度:
視覺的敏銳程度,下圖8行字母,能看到越多,視覺敏銳度越高。當然,由於拿手機的姿勢、距離、亮度不同,這種測量並不是很準確,需要在檢查室裡面嚴格操作才精準。有些人矯正視力也達到1.0,但就是覺得不清楚,有可能是對比敏感度不好。通過高清消除相差的鏡片,可以提高一部分敏感度,但畢竟涉及方面比較多,不可能完全消除。
7、近用視力:
看近的視力,一般在眼前25cm處檢查。很多年輕人會納悶:我看遠處沒問題,看近處怎麼會看不見?人眼在放鬆狀態下是看遠處清楚的,看近處時時通過「肌肉」力量把視力拉到眼前。隨著年齡(或遠視、疾病),不能把視力拉回來,就會出現遠處看得很清楚,而看近處不清楚或不能久視、疲勞的情況。可通過眼鏡來矯正和緩解。
(近用視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