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岸美術館一周年館慶之際,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為公眾呈現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這是上海首個大體量的國際性美術館級別的設計展。
本次特展從2020年11月12日展至2021年2月28日,共展出96件/組作品,包括33件椅子、18件器具、13件燈具、5件桌子、4件書架,呈現了一段自然與裝飾交織的設計史。
展品中包括蓬皮杜中心的館藏和中國當代設計師的創作,所有展品均創作於近20年,其中不少設計作品已經產品化,可以在一些畫廊、博覽會上買到。
從古典時代到今天,設計經歷了洛可可風格、藝術與工藝運動、新藝術運動、孟菲斯設計運動等藝術風潮,而新世紀以來,計算機的應用讓設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今的設計普遍採用3D列印技術,設計師的設計風格受到了生物生長的過程、基因結構的啟發,新世紀以來的創作是人工製造的藝術品和自然界瑰麗成像的美好集合。
凳子椅子是設計師們最喜歡挑戰的題材,本次特展上,設計師們的奇思妙想在凳椅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與幾百年來他們的前輩不同,新世紀的椅子作品,更多採用了樹脂、聚乙烯、鋁化物等適應3D列印的材料。
從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上,特展將設計作品分為幾個部分。
一類是自然與裝飾。自然作為構建主體給了設計領域很大影響,一些設計師醉心於自然的進化變形,將這一概念運用到作品當中。
班傑明·格蘭多戈《臥樹長凳》
陳旻《杭州凳》
約瑟夫·沃爾什《謎15擱板》
一類是碎形圖案。其基本原理是自我相似性結構套嵌,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比如雪花、海綿等。
曼紐埃爾·希門尼斯·加爾西亞&吉爾·瑞特辛《體素椅1.0》
阿拉伯式蔓藤紋,這是一種受自然界中形象啟發的裝飾圖案。
坎帕納兄弟《紅色椅》
得益於新世紀以來數字工具的輔助,設計師得以實現那些在造型上難以想像的作品,其中,裝飾藝術元素是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存在。
派屈克·喬安《「牢固」椅C2》
譚志鵬《生肌系列小凳》
馬蒂亞斯·本特森《鈦質生長桌》
珍奇屋,讓自然天成與人工製作絕妙融合。作品均受到了大自然的啟發,也見證了隨著科技發展,設計師們的奇思妙想得以實現。
珍奇屋現場
設計與奇思,展示了設計師們將手工藝結合尖端前沿的數位技術設計作品,同時,數字建模能模擬有機變形,並將3D智能列印推向前所未有的水平。
馬塞爾·萬德斯《繩結椅》
楊明潔《羊舍摺紙沙發「雲」》
在西岸美術館成立一周年之際,館方特別策劃了為期一個月的「WBM藝周年」館慶系列活動,包括常設展「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的重要展品輪換更新、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瑪格麗特·休謨:Gisant Ⅱ」視聽裝置、大型舞蹈項目「傑羅姆·貝爾的無限空間」等。
(來源:周到上海記者:詹皓)
【來源: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