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總是有種莫名的執念,幾乎每個寶媽都希望孩子健康、聰明,並且個子也能長高高。
各種判斷未來身高的方法,也就應運而生,有的說看腳長,有的說看小腿長,甚至還一度出現了測量未來身高的儀器。
到底哪種方法才靠譜呢?未來身高看骨骼,確實有一定道理,但腳長和身高的關係,卻沒有那麼明顯。
長個先長腳,孩子腳長說明個子高?
老王的孩子小王,今年3歲多了,在幼兒園裡身高平平,課上的表現也很平庸,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唯獨一雙大腳,讓幼兒園的老師都印象深刻。
孩子們午休的時候,鞋子都統一擺在教室門前,小王的鞋後跟,比其他寶寶長出一大截。
「別看老王身高一般,孩子以後說不定是個大高個呢,你看這腳丫子,老大了!」小王的老師說。
隔壁班的老師卻不這麼認為:「腳長和身高沒啥關係,我們家祖傳腳大,我39的腳,不也才1米65的身高嗎?小王有爸爸的基因遺傳,以後也高不到哪去。」
身高和腳長的關係,確實有點令人迷惑,民間有從腳長看未來身高的說法,但實際上,小腳的高個子,和大腳的小個子,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
腳長和身高有關嗎
醫學上認為,人的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7.5倍,因此有人認為腳長可以決定未來身高。但這個數據只是一般結論,很多人並不符合這個比例。
小腿骨可以預測身高,而腳掌也是人的骨骼,為什麼卻如此不準確呢?
因為小腿骨本就是縱向的「長骨」,和身高的方向相同而腳骨是橫向的「短骨」和「扁骨」,與小腿骨的受力性質都不同,作用自然也就不同了給孩子選鞋碼要留心
腳長決定身高的說法,可真是害人不淺,很多爸媽為了讓孩子盡情地長腳,就可勁給寶寶買大碼的鞋子。
穿大碼的鞋子,並不能讓寶寶的腳更大!和寶寶未來身高就更扯不上關係了。而且,在小腳丫發育期間,鞋碼太大對骨骼的發育並沒有好處。
寶寶的長腳速度,並沒有媽媽們想像的那麼快,每個季度穿一個鞋碼就足夠了。
2歲以內的小寶寶,腳丫增長的速度較快,每3~4個月就能長0.5cm;這個時期在家裡光腳就可以了,需要穿鞋的場合是很少的3~4歲的寶寶每年長2cm左右,4~5歲的寶寶每年長1.2cm左右,5歲以後每年長0.9cm左右給寶寶選擇鞋碼的時候要留心,不同品牌的鞋子碼數標準都不一樣。原則是鞋子內徑的尺寸要比腳掌長0.5cm左右,也就是伸進一個手指的寬度。
真正和身高有關的地方
身高是縱向的數據,因此,判斷身高也需要看縱向的骨骼。小腿長和臂展長,才和身高關係更密切。
1. 小腿長
人的身高和腿長關係密切,影響身高的主要因素就是股骨和脛骨的長度,也就是大腿和小腿的長度。
如果孩子的小腿比較長,並且腿長佔總的身體比例較大,那麼未來的身高也會非常理想。
2. 臂展長
和腿骨一樣,胳膊上的尺骨和肱骨也是長骨,分別對應了上臂和下臂。
臂展長普遍和身高比較接近,絕大多數比例接近1∶1,如果孩子臂展比較長,那麼未來個子高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
先天不足,後天來湊
爸爸媽媽身高一般,想讓孩子後天彌補,該怎麼辦呢?
▼ 飲食合理
孩子身體的發育階段,均衡營養的飲食至關重要,鈣和維生素是孩子長高的必須因素。媽媽們可以給孩子每天一杯牛奶,蔬菜和肉類兼顧,儘量避免吃油炸食品。
▼ 運動適度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學業負擔可能比較重,但合理適當的運動也不可或缺。在學習之餘,也要記得參與戶外活動,保證每周的有氧運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
▼ 休息充足
只有休息好,才能長高高。夜間的11點~凌晨1點,是生長激素的旺盛時間,這個時候要保證孩子處於深度睡眠狀態,才不會耽誤長個子。
【孕育島寄語】
孩子的身高,是媽媽的一塊心病。望子成龍,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善盡美。
【今日話題】
你家娃身高達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