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60歲之前最好的選擇?

2020-12-18 誰為錦年織彩衣

「丁克」意思是:雙收入,沒有孩子。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90代末,在中國的各大城市裡,「丁克家庭」的數量正穩步上升,其成為某個特定階層的婚姻時尚,也就在所難免。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不長不短也已經30年了,那最早一批丁克的家庭現在情況如何呢?曾經聽過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師講述了他所看到的「丁克家庭」,或許對於我們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有些啟示。以下以老師的視角。

同學,學歷碩士,畢業快10年了,大專當老師,老婆是他出去玩認識的,職高老師,坐標成都。

這是很熟的同學,每次加班的時候看到他的吃喝玩樂朋友圈,心理瞬間就不平衡了。讀書的時候,他的目標就是以後畢業找一份可以餬口的工作享受生活,現在看來,他實現的非常好。首先說收入,他一年10萬的樣子,老婆比他低一點,偶爾兩人做一點副業,家庭年收入不到25萬,兩個人不到街薪,拿到步行街肯定是有些丟人。

講講同學的生活吧,兩口子每年固定支出最大的就是房租,2000塊一月,其他的錢拿出來到處浪。畢業第二年,因為四川美景多,同學花了幾萬塊買了一輛吉利,開著到處玩,也因此結緣了她的老婆。兩人都喜歡到處旅遊,又都不是富二代,因此互相非常理解對方,沒有彩禮,沒有婚禮,結婚快6年了,當然他倆雖然沒辦婚禮,但趁著暑假旅遊結婚40天浪遍了東南亞,我們這些加班狗當時還是非常羨慕嫉妒恨。

以為同學結婚後,就會走上我們凡夫俗子的道路,結果徹底的錯了。婚後有了點錢,又買了一輛車(不是貴的車,10來萬),我們開玩笑說,成都沒買房卻買兩輛車的人怕是不多了(那時才16年初,市區還有很多七八千的房子)。同學說,他和老婆都喜歡沒事到處看看風景,有時候兩輛車方便。

最近幾年,自己的一堆朋友生孩子的越來越多,大的都上小學了。就這兩口子,堅決丁克,說看到同學們帶孩子辛苦,自己沒那個精力,老婆也支持。今年疫情,不方便出去,所以找老同學聚聚的次數比較多。每次聚會,我們都是羨慕,但要我們學,我們又學不來。現在同學已經攢好了一筆錢,說等疫情結束,和老婆一起去拉美騎摩託,原因是看了一部電影摩託之旅,想去重走格瓦拉之路。

有時加班時看看他的朋友圈,也會想,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也許像他們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社會的內圈才會改變吧。

同時我們單位有位女領導是丁克,50歲了,也很快樂,同樣的,不是丁克的人也很快樂。每個人的快樂都不一樣,但硬要別人感受自己的快樂就很不應該。在中國,其實丁克最大的問題不是老無所依,而是一直伴隨的流言蜚語或催促。但是只要能存夠錢,老了花錢自然有人照顧,我自己沒多指望孩子,將來能花錢僱人做就行。

其次,沒有孩子最大的問題有兩個:第一,人有一種快樂,叫天倫之樂,人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去體會這種快樂,沒體會過那就再也沒有了,對我來說,看著孩子成長給我帶來的滿足感要遠遠超過什麼旅遊消費之類的行為,僅對我個人來說是這樣;第二,人是會變的,人的想法是會變的,喜歡浪的人比居家過日子的人,更容易變吧,男人想法變了,大不了找一個20多歲的女人再結婚生孩子,女人呢?超過40歲就很難了,一百對丁克夫妻,有一對裡的一個人變了,就是一場悲劇。當然也可以說,有孩子也會有很多問題,那確實是,我的眼界只能看到這麼多,人生有夢,各自精彩吧。

相關焦點

  • 說好丁克到老,可他60歲卻和別人生了娃,丁克對女性天然不公平
    當媽有點歪,育兒非常正(文|歪媽)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的思想已經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做父母的資格,選擇成為丁克一族。但丁克本身卻對男女並不公平,女性丁克存在著更大的風險。今天歪媽就分享一對夫妻商量好了做丁克,但是丈夫卻在60歲時的時候背著妻子跟別人生下了孩子。
  • 60歲丁克老人實話實說,很現實
    比如說,原本傳宗接代的思想被打破,出現了什麼「丁克家族」之類。即使不是完全被接受,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當起了「丁克一族」,畢竟在這個社會,已經很多人不再那麼在乎外界的說法了。「我一生沒孩子,晚年過成這樣」,60歲丁克老人說出大實話,扎心在約摸三十年前「丁克家族」出現在了人生生活中,那時候的丁克家族並不能被所有人接受。但是在當時,丁克確實也是一種十分新鮮的想法,所以還是有部分人選擇了丁克,尤其是一些高知分子。
  • 那些選擇「丁克」的夫妻,30年後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很現實
    近些年,「丁克」這個詞被大家所熟知,有很多明星都選擇做丁克,包括梁朝偉、李健、蕭敬騰等等。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丁克」這個詞才在我們國家出現,最開始是因為夫妻無法生育,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成為一名丁克。
  • 那些當初選擇「丁克」的夫妻,現在生活的怎麼樣?過來人這麼說
    前言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丁克",也就是結婚後不生孩子,堅持過二人世界。其實"丁克"這一概念由來已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部分夫妻選擇丁克,一輩子沒有生育。一般來講,丁克家庭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主動自覺型,也就是夫妻雙方都有生育能力,但是因為思想上不想生育所以選擇丁克;另一種是被動消極型,指的是夫妻中有一方或兩方沒有生育能力,以至於不得不選擇丁克,這類夫妻仍具有較強的生育意願,只是由於硬性要求達不到所以被迫過二人生活。
  • 李健博士老婆曝光,蜜月半生卻選擇丁克,原因與樸樹不謀而合
    第一次遇到妻子時,正是他10歲的那年夏天,當時5歲的妻子正被母親抱在懷裡,好像一個漂亮的洋娃娃,就這樣二人的緣分從此開始。 不過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一旦做了這個決定就別走回頭路,如果你50、60歲突然對伴侶說:「我還是想要一個孩子。」
  • 「拿養孩子的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60歲,如今後悔了嗎?
    我國首批丁克已60歲,如今後悔了嗎?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今,兩個人已經到了遲暮之年,因為擁有60幾歲的高齡,老人的身體難免出現毛病。一次,王大爺在旅行中身體不適,王大媽緊急把王大爺送到醫院,並且跑上跑下的辦理各種手續,使得原本年紀較大的王大媽差點累倒。
  • 調查表明八零後一代是選擇丁克的主力軍
    在全面二孩來勢洶洶之時,「丁克」女們又在想些什麼?丁克族們都在想些什麼查曾得出過這樣的調查結論:選擇「丁克」家庭的人群具有3個明顯特徵:年輕化、高學歷和高收入。在18歲—34歲的受訪對象中,選擇「丁克」家庭的佔10.4%,明顯高於35歲—54歲受訪人群的同類選擇。在不同學歷的人群中,大專以上學歷者選擇「丁克」家庭的比例最高,達到10.3%。收入越高者,選擇「丁克」家庭的比例越高。
  • 「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那些選擇做丁克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當然,丁克並不是因為不能生育而無孩,有生育能力但是主動選擇不生育才能叫做丁克。 丁克概念這些年在社會上十分流行,不少夫妻,特別是年輕人都打算選擇這種婚姻模式,就為圖個輕鬆自在。 這的確是一個事實,聲孩子的痛苦就不用多說了,帶孩子有多麻煩所有人也都清楚。
  • 「丁克」是場對女性的騙局?48歲女性用經歷告訴你,別輕易丁克
    而現在,眼看著夫妻倆已經步入中年,悅悅也48歲了,家庭經濟條件雖然不是特別好,但是因為兩個人的工作已經穩定的差不多了,所以說,倆人也不那麼缺錢了。 之前人們總是說生孩子對於女性來說是一場騙局,殊不知,不生孩子,女性一樣有可能會陷入到騙局之中,被丈夫背叛。
  • 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一怒之下生二胎
    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一怒之下生二胎一個女人的一生,一般要經歷女孩、女人、媽媽、奶奶(姥姥)四個階段。女孩是童年,女人是成家立業,媽媽是生兒育女,奶奶(姥姥)則是頤養天年。但有的女人卻偏偏放棄成為媽媽,選擇丁克一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一個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不生子,這可急壞了她的母親。
  • 爾冬陞曾為張曼玉喝酒喝到吐,選擇丁克生活,60歲卻老來得女
    一部《三少爺的劍》,讓時年22歲的爾冬陞一舉成名。樣貌英俊、演技卓絕的他,巔峰時刻還被王祖賢稱讚過:「我對冬升有好感……」俗話說「男人有錢就變壞」,爾冬陞在知名後卻一直維持初心不變。奈何,一向專情的他,曾為「負擔」而選擇丁克,卻在60歲因搞婚外情而老來得女。爾冬陞情感之路著實坎坷,5段愛情的背後還被挖出了為張曼玉喝酒喝到吐的歷史。
  • 60年前的美國丁克住進養老院,用養娃的錢養老,如今他們現狀如何
    丁克自傳進中國以來,就是一個熱詞,它挑戰著從古至今的傳承價值觀。有些人選擇丁克,被稱為"時尚先鋒",比如李銀河老師,到現在還是花兒一樣奔放的女子。有些人選擇丁克,則是傾情奉獻給了工作,成就了自己也造福了社會,比如著名主持人康輝。
  • 國外丁克和國內丁克一族有什麼不同,步入老年後,結局不同
    國內丁克和國外丁克又有什麼區別呢?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對丁克一族,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什麼是丁克一族?「丁克一族」是上個世紀80年代傳入亞洲的。作為一個生活態度類的名詞,很多的社會學家都對其進行了定義。
  • 選擇丁克到底一時爽?丁克家庭最終過的都怎樣了?
    對我說,老老實實做我們的丁克。剛開始婆婆不同意,讓我們領養一個,說可以養兒防老。老公不同意,說誰也不能阻止他做丁克的選擇,我明白,他這麼做是因為心疼我。記得在網上看到一對跟我們一樣的70後丁克夫妻。她們從相戀到現在20年,丁克也已14年。「我們沒後悔過,因為我倆是真不想帶孩子...」兩張笑起來沒有皺紋的臉,寫著滿滿的牽絆。
  • 丁克一族到多少歲容易「頂」不住了?專家給出答案,網友:受教了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丁克」這個詞語,丁克一族指的就是那些結婚之後不打算要孩子的夫妻。最初的時候,小夫妻過著兩人世界,很是甜蜜幸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丁克們就有了生孩子的打算。那麼這些想要「叛變」的丁克們最容易在哪個年齡段出現生孩子的想法呢?最近就有專家進行了解答。
  • 第一批丁克進入老年,越來越多人選擇丁克,為何不願意生娃
    生活過得簡單規律,甚至有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丁克老人,已經選擇好了自己養老的地方。現在也有很多養老的社區,一個月大幾萬塊,但是各方面的設施配備得很齊全。有護工,有醫生,有老人一起聊天,所以晚年也不怕孤單。正是最老的一批丁克的生活,過得還不錯,所以現在不斷的有年輕人,中年人決定要丁克。
  • 為什麼這麼多明星選擇「丁克」他們又不是養不起孩子!
    私下的他心態也特別好,之前還因為健身的事情也上了熱搜,一位46歲的男藝人,因為身材管理被大家關注,不得不說,也是很拼的,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而且也熱愛生活的一個人。既然熱愛生活,那麼為何選擇丁克?李健卻是這樣回答的:現在的社會,我認為存在很多問題,我不想讓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把我吃過的苦重新走一遍,況且我們的基因也沒有優秀到必須要有人來繼承。
  • ''不讓我當姥姥,你就當姐''34歲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賭氣生二胎
    丁克家庭是一個外來詞,在我國最早出現於上個世紀80年代,不得不說在當時選擇丁克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是無法接受的。即便是在30多年後的今天,丁克家庭也會被人們所詬病,依然認為是一種自私不負責任的表現。
  • 「丁克,是對女性的一場騙局」,46歲高齡女性的辛酸,很現實
    在那個年代,選擇做一名丁克真的太難了,家人不理解,親戚朋友的另眼相看,都成為生活中不大不小的壓力。    也難怪很多人都說,丁克其實就是對女性的一場騙局,很多過來人都在用真實經歷告訴你,現實更扎心。  做丁克,對女性到底有什麼傷害?  女性和男性不同,在生育問題上是有年齡限制的。  一般情況下,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在23到30之間,超過35歲懷孕算高齡產婦,超過45歲生育算超高齡產婦,此時的流產率已達98%。
  • 選擇「丁克」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多了?以免將來後悔,決定需謹慎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丁克這個詞在20年之前,甚至是10年之前都是一個不為大眾所知的詞語,但是在如今的社會來說,丁克這個詞已經漸漸變得讓人熟知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所以有這些想法的夫妻,他們可能會選擇不要孩子,繼續過自己安穩的生活。有些人會因為不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或者是認為自己的收入,並不能去好好地讓一個孩子茁壯的成長,並且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們在達到自己的要求之前就會選擇不要小孩子。久而久之,他們就認為不要小孩也是可以的,要了小孩子之後,甚至可能會降低自己現在的生活標準,所以就會選擇加入丁克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