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貧困農村建樓花20餘萬 多半要負債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 湖北貧困農村建樓花20餘萬 多半要負債

  村裡空蕩的樓房前只有留守老人和孩子。

  製圖:張芳曼

  從湖北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政府出發,沿S338省道一路盤旋,不久便來到虎坪村。這裡屬於秦巴山區,村落多分布在半山腰,要不是路邊零散的一幢幢兩層小樓,乍一看,還以為是個無人居住的村莊。

  「這個季節,大部分人都在外地打工,村裡剩下的是『386199』部隊。」村支書雍根穩半開玩笑地說。

  都出去打工,為啥還蓋樓房?「有房才有家,沒房子,不就沒根了嘛!」雍根穩說。

  臨近中午,空蕩蕩的村裡有了幾位回家做飯的村民,不一會兒,便隱沒在樓房裡。

  農民建房投入多少?農民負擔多重?記者進行了調查。

  空置的「標配樓」:

  蓋房子是頭等大事,全村185棟磚石房,常年一半都是空的

  在大山裡,虎坪算是大村。全村505戶,2038人,村民收入主要來自外出務工。省道沿線2公裡,錯落分布著185棟磚石結構的房子,多為樓房。再往山裡走則發現,半數以上的家庭還住在土坯房裡。

  「山上儘是些石頭,也種不成莊稼,人均只有7分地,年成不好的話,餬口都難。」村委會主任計從沛說,全村現有218戶貧困戶,其中特困戶100戶。

  村裡去年底統計:全村常年在外地務工的近800人,幾乎囊括了除上學之外的所有青壯勞力。傳統務工地為河南靈寶、三門峽等地的金礦、煤礦,還有陝西西安的建築工地。近年來,一些年輕人開始去廣東和江浙一帶打工。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村裡人就陸續出去打工,都是你帶我、我帶你的,一走就是一個小團隊,慢慢地村裡就富起來了。」雍根穩所言的「富裕」,不過是「溫飽不愁、生計不憂」,主要指標還是「有沒有蓋起樓房來」。

  雍根穩說,原本住在深山裡的村民,凡有點辦法的,都搬到公路沿線來了。公路邊的房屋,多是三間兩層的樓房,鑲嵌著白晃晃的瓷磚。

  這種樓房,幾乎成了鄂西北山區農村建房的「標配」,這也是一戶人家在村中的財力、地位象徵。

  「出去打幾年工,掙的錢都攢下來,回家建房子,不建房子咋娶媳婦兒嘛?」計從沛說,蓋房子是山裡人的頭等大事,村裡很多年輕人十幾歲便外出打工,用多年的積蓄蓋了房子、娶了媳婦。因為蓋不起房,全村30歲以上的單身漢還有50多人。

  這些年,隨著打工經濟高漲,村民蓋房的需求也隨之攀升,村民王孝友、張倫貴等人拉起人馬,組建了一支建築隊,專為村民們蓋房。「那幾年,每年都有二三十家蓋新房或改造舊房的,還有人家去了鄉鎮上買房子,真紅火。」計從沛說,村裡三間兩層的「標配」樓房,就是這支建築隊的傑作。

  然而新房建起之日,往往也是空置之日。「一般都在年節結婚,小兩口擺了酒,過了年,就都出去打工了,家裡的老人住在老房子裡,這近300平方米的新房,可不就得閒著。」計從沛說,全村的樓房常年有一半都是空的。

  留守的「家園」:

  建幢樓花20多萬元,多半要負債,圖的是家的念想

  山區農村建房有多貴?

  雍根穩說,靠著公路的人家,尚可租卡車從縣城運回建材,而住在山上的人家,只能用板車將石料拉上山。深山中第十組的村民,需要肩挑手提5公裡,才能將建材搬上去。

  雍根穩的兒子在十堰市讀大學二年級,本不需要在村裡建新房,可雍根穩今年還是建了一幢,和大多數人一樣,三間兩層樓。

  「從旬陽縣拉回來的建材,沙子150元一方,石頭100元一方,磚6毛錢一塊,水泥360元一噸,都比山外貴,房子建好花了22萬元。」雍根穩說,建房款中有10萬元是貸款,有4萬元是借款。雖然多半負債,但他不以為然:「誰家建房子不借錢呢?」

  孩子正讀小學三年級的村民石丙友,常年在靈寶礦上打工,建房子仍然借了3萬元的債。楊乾章的兒子在西安建築工地打工,自己在村裡辦了個木材加工作坊,翻修新房也欠了幾萬元債。除結婚、改善居住條件之外,對於多數村民來說,耗費半生心血建房屋,更像是一個符號,代表著家的守候。待年老體弱之時,在城市無立足之地的他們,還有家可回。

  「城裡就是個苦錢的地方,農村人想定居下來,不容易。」雍根穩說,他20多年前就去了靈寶打工,在金礦上摸爬滾打多年,算是村裡最早出去「闖世界」的人物。他還與人合夥開了個小金礦,一度是村裡的有錢人。然而年紀大了,又因金礦賠了錢、欠了債,他只好在2007年重返村裡,做了村支部書記。

  像雍根穩這樣年過50的第一代農民工,村裡還有很多,他們更多還在鄉間建築工地上幹活,或者去鄰近的陝西旬陽、鎮安等縣城裡去做零工。

  「家是什麼?就是房子、老婆、孩子唄,有房子就有個念想,農村人都認這個理。」計從沛說,每到年底,這個「念想」就格外強烈。

  「一過年,娃子們就都回家了,熱鬧個把月,就都走了,剩下些老弱病殘。」年近80歲的老人雍省牛說。

  「越是到老了,越沒有本事出去掙錢,越建不起房,所以大家都寧願早點借錢建房子,趁年輕出去打工還錢。」雍根穩說,農村人講究人情世故,誰家都會遇到大事,有事情都會相互幫襯。而建房子顯然是大事,「為建房子去借錢,不丟人。」

  搖晃的「建房夢」:

  受經濟形勢影響,打工收入減少一半,去年村裡只有6家建新房

  在虎坪村,許多家庭至今未建起一座房,未能搬出深山,但建房始終是他們的奮鬥目標。

  「1997年有30多戶從山上搬下來了,住到了公路旁,之後也曾零星地搬遷,但因為沒有整塊建築用地,山上的村民下山後又沒有田可種,因此整村搬遷的計劃一直沒實施。」雍根穩說。

  村民們主要靠外出打工的點點積累,實現自己的建房夢。然而,外出務工現在算不上穩定的收入渠道。「去年以來,城裡很多工地都停工了,礦山也停工很多,沒啥好活計可做,上半年村幹部上門統計,大家的打工收入減少了50%左右。」雍根穩說,今年夏秋季節,村裡甚至出現了一股短暫的「返鄉潮」。

  返鄉回家的農民,並不願將自己束縛在田地裡,大多搞起養殖。可是,去年以來馬頭羊肉價格銳減,「過去一斤羊肉35元左右,今年能賣到27元就不錯了!」一位村民說。

  打工收入銳減,受影響的首當其衝便是村民蓋房。楊乾章的木材加工鋪,是村民蓋房的必經環節。往年一年有三四萬元的利潤,但是去年他只接到8個訂單,還有兩個是鄰村的。「一年到頭才萬把元錢,真不知道啥時能把債還清!」楊乾章說,去年他兒子結婚,修房子時出了事故,賠了幾十萬元。

  計從沛介紹,2014年虎坪村有8戶人家建新房,2015年只有6家了,隨著打工經濟的不景氣,村莊也越發凋敝了。

  11月18日結婚的楊坤寶,是虎坪村最近結婚的年輕人,他將2009年建的兩層樓房進行了翻修。「就當是新房吧,重新蓋肯定蓋不起」,他說,自己這兩年在杭州的服裝廠工作,一個月3000多元工資,但今年廠子倒閉了。

  在虎坪村,幾處廢棄的宅基地旁,新房漸次排列。但計從沛介紹,這些舊宅並非無主,也從未轉讓,「沒準哪天,他們就從城裡回來把房子建起來了。」

  專家建議——

  引導合理消費 盤活農村空置房

  「農民追求『住房夢』無可厚非,但應注意農村盲目攀比、一戶多宅等現象。」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研究員黃振華說,是否農民家庭都有必要建樓房,建多大合適?應根據家庭實際及自身能力確定,如果一味跟風、貪大,不僅會造成房屋空置、資源浪費,也會增加農民負擔,影響脫貧進程。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在30個省267個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0.94%的農民希望留在農村。黃振華說,對於這些不願離開農村的農民,以農村社區建設為導向推進就地城鎮化,要科學制定村莊規劃,引導農民合理的建房消費,既要滿足實際需求,又要經濟可行、自身能力可承受。

  當前不少農村面臨大量房屋空置問題。「破解這一問題,要從節流、開源兩手著力。」黃振華建議,一方面要堅持「用地集約、環境宜居、生活方便」,減少農民住房的重複建設。另一方面,出臺政策加快農村空置房流轉,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生態旅遊業,盤活用好空置房。

  黃振華說,要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權,保護農民的財產權。村莊規劃充分徵集廣大民眾意見,管理要發揚民主,使農民群眾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讓農民的住房夢不再沉重。

相關焦點

  • 紅十字會:貧困白血病兒童家庭平均負債14萬
    原標題:貧困白血病兒童家庭平均負債14萬  本報北京5月29日電 (記者李紅梅)近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布的兩份報告顯示,我國貧困白血病兒童家庭經濟負擔沉重,一半以上家庭報銷比例在50%以下,被調查家庭平均負債14萬餘元。我國兒童大病醫療救助慈善項目較少。
  • 中國負債400億的窮縣,卻花2億建世界級建築,如今成爛尾樓?
    無論怎麼樣,都和「世界級建築」、「天下第一樓」相去甚遠。但是,在我國貴州最南端的一個縣城,卻有花費2億建造的「天下第一水司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縣在今年3月還是國家級貧困縣,曾經負債400億。水司樓位於貴州獨山縣的景區內,它的外觀和名字一樣霸氣。「天下第一水司樓」佔地共59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高度接近100米,是真正的「百米高樓」。
  • 湖北貧困縣8千萬建豪樓 形似世博園中國館(圖)
    扶貧縣花8000萬建「世博園中國館」  會議中心形似世博園中國館大氣恢弘,辦公樓由玻化磚、大理石裝飾得富麗堂皇,室內設施現代化十足……位於鄂西山區的房縣耗資8000萬元建新行政中心建築群,超批覆投資2600多萬元、超面積近1800平方米。
  • 今年底力爭讓家庭醫生籤約覆蓋20餘省份農村貧困慢病患者_滾動新聞...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王賓)補齊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短板」,農村貧困百姓「一個都不能落下」。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向河北、山西等20餘省份發出通知,要求在摸清底數、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將農村貧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納入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管理,力爭2017年底實現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籤約服務全覆蓋。
  • 一個縣負債400億,還花2億建「天下第一水司樓」?官方回應
    來源:中國經營報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負債400億,還花費2億元修建一棟樓?周年特輯(上)》的紀錄片,視頻中主持人稱「獨山縣負債400億,造價2億的天下第一水司樓等景觀已成為爛尾樓」,此話題引發爭議。該視頻全長22分鐘41秒,視頻畫面中主持人實地走訪了位於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的標誌性景點,包括號稱擁有頂級硬體設施的獨山縣古風博物院、預估造價3000萬的獨山鐘樓,及造價花費2億的天下第一水司樓等。
  • 農村新建房子花費逐年增加,農民建一棟房子究竟要多少錢?
    不過現在很多農民們也在糾結一件事情,很多女孩子要求的結婚條件都已經不是在農村有一棟漂亮的新房子,而是要到城裡買一棟房子,到底是在家裡建還是在農村蓋房,哪個更划算?其實在大多數農民看來,如果在城裡沒有固定工作,還不如住在農村的生活成本低,因此大部分的農民都會選擇在農村建房。不過現在農村建房的成本也增加了不少,在農村建一棟房子究竟要花多少錢呢?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讓貧困群眾居有其屋!看吉安如何推進農村...
    據統計,從2013年至2020年,我市共改造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6.5萬餘戶,安排改造資金246960.25萬元,滿足了我市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需求。11月底,記者進行採訪,了解我市如何將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打造成脫貧攻堅戰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幸福工程。
  • 湖北南漳:「四好農村路」鋪就山區幸福新圖景
    南漳縣委書記王鵬告訴記者,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打通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最後一公裡」,才能讓農村更強、農民更富、鄉村更美。該縣始終把改善農村交通條件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優先安排建設計劃,整合涉農資金7800多萬元用於公路建設,41個貧困村告別了「泥巴路」。全縣圍繞扶貧攻堅,打通斷頭路、建好產業路、修通致富路,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30多公裡。今年5月,該縣已整體脫貧摘帽,5萬貧困人口產業致富,告別貧困!
  • 未批先建、增建近2000㎡!漳州佰翔圓山酒店被罰20餘萬!
    記者 梁政 日前,閩南網記者從漳州高新區了解到,漳州佰翔圓山酒店因存在未批先建、增建、單體平面變化等原因,被處罰款20萬餘元。
  • 英國中年寡婦靠「讓男人鞭打屁股」還清20萬負債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願意上門花錢鞭打女人屁股的顧客,多半是有錢及身分地位的男人。丈夫逝世後,安娜便只好孤軍奮鬥,僅靠一個新工作「讓男人鞭打屁股」,還清了2萬英鎊(約20萬元人民幣)的負債。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26日援引《鏡報》的報導稱,安娜在18個月內接觸了30到40名陌生男子,他們大部分都是想滿足鞭打女人屁股的快感,安娜除了角色扮演,還要接受各種形式的「懲罰」。她說:「當然也有人建議我提供性服務,但我沒有答應。」
  • 我市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新增3項
    6月9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2020年,我市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又新增重性精神疾病、膀胱癌、腎癌等3個救治病種,病種數量總數達到33個。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介紹,市衛生健康委持續推進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
  • 中國社科院吳國寶:要跳出農村來考慮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孫庭陽) 「脫貧攻堅過程中應以問題導向,來確定自身創新的方向。」7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在《中國經濟周刊》組織召開的「中國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經驗交流會」上,聽完湖南花垣、山西武鄉、四川營山、河南盧氏、河北赤城、湖北紅安等6個縣的脫貧攻堅經經驗後,這樣總結脫貧攻堅可借鑑的經驗。此次活動聚焦貧困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積極探索與創新實踐。
  • 渝北開展精準健康扶貧 全區200餘人次貧困人群受到救助
    截止到目前,已經救助了全區貧困人群200餘人次,救助額達22萬元左右。  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之一。為此,今年,渝北區全面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在受惠病種及救助比例上做文章。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不限病種的給與救助,農村低保、特困、貧困殘疾人大病報銷病種從市衛計委要求的9種大病擴大到26種大病,另增加白內障免費救治。
  • 湖北法院3年司法救助1萬餘人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被告人死刑,並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李某等人經濟損失2.2萬餘元。後雙方均不服,上訴至湖北省高院。省高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並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當時,李某家中尚有一位85歲的老人需要贍養,另有兩子在校讀書,生活極其困難。
  • 平頂山一女子半年在美容院花掉24萬餘元,花光積蓄還⋯⋯
    半年多時間裡,  30多歲的市民艾女士瞞著家人,  在市區一家美容院消費了24萬餘元。  今年10月底,艾女士的丈夫秦先生偶然發現帳戶異常,盤問之下才得知事情始末。記者看到,其中一張「會員消費記錄」中記載了8次儲值記錄,從今年4月份到9月中旬,艾女士先後以刷卡、支付寶轉帳等方式消費24萬餘元。  「有些項目做了一部分,有些實際上還沒消費。」艾女士根據各項目消費次數計算,算得未消費部分有15萬餘元。但院方表示套盒開了沒法退,只能退5萬多元。雙方分歧較大。
  • 別墅群竟成爛尾樓 建設新農村這個試點太離譜
    浙江永康市的一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推出「家家都有別墅住」的村民別墅工程,聲稱要做「全國一流」的樣板村,結果適得其反,111幢村民別墅群成了爛尾樓,還負債八千多萬元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荊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華視點」記者投訴,被永康市列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荊山夏村,不顧村民們反對,拆遷舊屋佔用良田,統一建造村民別墅工程。
  • 農村宅基地一戶最多能建多少個平方?能建幾層樓?
    現在很多農民的日子都好起來了,靠在家務農,或者外出打工都存到了一些錢,不少人都會回農村蓋房,畢竟有錢了就要蓋個房才能夠讓自己安心,而且也在村裡面更有面子。農村宅基地一戶最多能建多少個平方?能建幾層樓?不過在農村蓋房子可不是想建就能夠建的,那都是需要符合規定的,首先就是要申請宅基地,而宅基地的面積也是跟家庭的人口數相關的,家庭人口數越多的話,自然宅基地的面積也就越大了。那麼普通家庭一戶可以建多少個平方呢?目前來看是的3口以下每戶不能超過80平米,6口不能超過120平,也就是說最多就只能夠佔地120平方了。
  • 「隱形貧困人口」月薪5000,負債10萬:「精緻窮」毀了多少年輕人
    90後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負債高達12萬元。距離2020年過去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到了要回家過年的時候。你回想起你自己的這一年,你都收穫了什麼?愛情?金錢?還是一無所獲,甚至還欠下一屁股債?
  • 清華迎來3800餘名「零字班」本科新生 強基計劃首次招生939人,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9月8日訊(記者 董魯皖龍)9月7日、8日,清華園迎來了3800餘名「零字班」本科新生。其中,內地學生3500餘人,港澳臺及國際學生360餘人,男女生比例約2:1。內地學生中,理工類考生佔比62.2%;強基計劃錄取新生939人;來自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佔比23.6%。
  • 35萬建的農村別墅婚房,全村第一氣派,大家看看怎樣?
    和老婆相戀5年,即將要步入婚姻殿堂。我是農村的,其實就在縣城郊區,到城區開車15分鐘就可以到達。開始的時候老婆說婚房要在城區買,不過我們覺得城區的房子均價每平方近萬元,而老家自己蓋的話可以省很多錢,而且路程近交通也很方便,最終老婆同意在老家蓋別墅當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