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空天利劍從這裡誕生

2020-12-17 百家號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空天利劍從這裡誕生

永定路位於北京西郊,全長不到4公裡,因東北方向是永定河而得名。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人心中,這條路與浩瀚空天緊密相連。

1956年10月,中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僅僅一年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永定路應運而生,而這也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的前身。從那一天起,永定路便與「二院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裡是祖國利劍誕生的搖籃,這裡是鑄造空天神盾的沃土。從1957年到2018年,一代代「二院人」肩負國家民族的重託,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譜寫出祖國空天防禦事業的壯麗篇章。

國之勇在於劍,國之強在於盾。多年來,「二院人」率先完成我國多型飛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工作,樹起了我國地空飛彈研製史上一個個重要裡程碑。

追隨真心,無問西東。經過數次的修繕,你可能早已無法在永定路上尋覓那段崢嶸歲月的痕跡,但航天人強軍報國的精神情懷一直在「二院人」心中傳承。為了鑄造大國利劍,他們一路風雨,一路砥礪前行。

「拼了命也要把飛彈送上天」

耄耋之年的鐘山院士一有空,便會在二院門前的永定路上走一走。

「當年,我們就是從這條路走進二院,開啟了飛彈研製人生。」上世紀50年代末,作為「哈軍工」優等生的鐘山,和從全國選調來的青年學子一道進入二院,投身我國飛彈研發事業。由於使命責任重大,鍾老那代人倍感自豪。

「自從他們來了,這些辦公樓經常通宵都是燈火通明。」一位在永定路上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人回憶,雖然當時不知道這些人到底在幹什麼,但心裡明白:「這是在幹大事。」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防空力量薄弱。儘快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防空利劍,成為當務之急。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擺在「二院人」案頭上的這張「白紙」,需要他們用青春、智慧和熱血描繪。

當時工作條件極其艱苦,不少設備都要自主設計,甚至裝備的尺寸都要手繪。「大夥都憋著一股氣,拼了命也要把飛彈送上天。」為了爭分奪秒地趕進度,很多科研人員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往往是累倒了爬起來再接著幹。

隨著一枚枚飛彈升空,我國實現了自主研發飛彈「零」的突破,空天防禦力量明顯增強,但這與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尚有一段距離。隨後,二院受領新一代空天防禦飛彈系統的研發任務。

對整個研發團隊來說,他們既要攻克研製技術難關,還要保證整個系統的可靠性,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只要敢嘗試,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鍾老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不僅成功破解難題,而且形成一系列可行性的經驗做法。

破局成長,逆境飛揚。一代代「二院人」不斷繼承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的航天精神,創造了一大批國際領先的空天防禦技術。如今,由他們研發生產的多型防空武器系統,不僅列裝部隊,而且遠銷海外,獲得用戶的一致好評。

「沒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航天人的『金字招牌』」

每天一早,王保森都會走到車間的一臺老舊小車床旁,將一塊廢料安上,一手比對刻度調整參數,一手操縱搖把。只見廢料打著轉兒從原材上落下來,不一會兒,一個似螺絲釘的物件「脫殼」而出。

這看似簡單的操作,卻凝聚著王保森四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飛彈的零部件需要大量的車削加工,如果工藝『差之毫厘』,那結果必將『謬以千裡』,必須保持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雖然已是航天科工集團首席技師,但王保森做事態度一貫嚴謹細心。

上世紀80年代,王保森退伍後,抱著航天報國的願望投身航天事業。當他準備施展能力與才華時,等待他的卻是一份普通的磨刀工作。

當時王保森認為這份工作太沒技術含量,然而在一次次實踐中,他發現這項工作並不容易,一定程度上決定飛彈的裝配質量和發射的成敗。從那之後,王保森開始潛心苦練這手絕活。

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堅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堅持,讓王保森找到了成功的秘訣。

某型號飛彈發射車起豎油缸凹凸球之間的精密要求很高,而當時的工具機加工精度有限,團隊試了幾次都無法克服誤差缺陷。為此,王保森專門改進了數控車床的程序編制,摸索出一套專用的刀具修磨技術,最終達到了凹凸球尺寸和精度的雙重 「苛刻」要求。經測量,他加工的成品精度甚至高於設計精度。

「沒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航天人的『金字招牌』。」記者在採訪中得知,二院有很多大國工匠,更有不少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他們是工匠精神的傳承者,也是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的加速器。

「馬景來工作室」是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馬景來命名的班組。這個班組人數雖然只佔全車間總人數的1/10,但每年完成的任務量卻佔車間總量的20%,其中全國技術能手、首席技師、特級技師,比比皆是。

「沒有師父的傾心傳授,就沒有今天的我。」航天科工集團高級技師曹彥生,被譽為飛彈翅膀的「雕刻師」。在他眼中,是師父馬景來為它插上騰飛的翅膀。

鋁合金薄壁艙體加工是馬景來的絕活,他加工的精度達到一絲,也就是0.01毫米。馬景來一邊毫無保留地把拿手絕活傳授給徒弟們,一邊鼓勵大家共享經驗和技術。在他的帶動下,很多老同志收藏多年的刀具、新職工編制出的優化程序都會相互分享。

名師出高徒。良好的環境加上自身的刻苦學習,讓徒弟曹彥生一鳴驚人:25歲時斬獲全國技能大賽數控銑工組亞軍,26歲便帶出了全國數控技能競賽冠軍常曉飛,成為「金牌教練」。之後,出師的常曉飛在班組文化的薰陶下,又帶出了2名全國冠軍……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近年來,二院加大人才建設力度,並以「核心人才工程」和「全員素質工程」為重點,為各類人才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真正讓人才走進來、留下來。現如今,一大批在行業領域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領軍人才正成長壯大。

「沒有人才,防空利劍就是一把鈍刀」

去年,二院建院60周年,有一批特殊客人引人注目。他們是來自裝備使用一線的部隊官兵。

此次前來,他們除了「賀壽」,還有一個目的:拜師。

「沒有人才,防空利劍就是一把鈍刀。」某飛彈列裝之初,很多部隊意識到,裝備靠配發,人才靠培養。因為缺少專家指導,很多列裝的裝備難以發揮出最佳水平,成為困擾戰鬥力生成的難題。

「沒想到二院的院士、專家能主動走近我們。」時任某防空旅的領導談起這段經歷,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為了讓官兵儘快「上手」操作裝備,以鐘山院士為代表的專家隊伍經常來到部隊「傳經送寶」。

一次在野外為某部官兵講解裝備使用技巧時,專家組不僅讓官兵們很快進入角色,而且還結合部隊實際,幫助他們建成了一套數位化野戰情報系統。在後來的首次實彈演習中,該部發射的飛彈全部命中目標。

「部隊官兵是裝備的用戶,他們最有發言權。」有一年,部隊官兵主動找到鍾老,一口氣提出了10多個問題,內容涉及裝備的發展、改進、安全和性能。那一刻,鐘山院士欣慰不已:原本是專家和技術人員考慮的事,沒想到被官兵們研究得如此透徹。這也更加鼓舞「二院人」繼續為部隊官兵「深度服務」。

某部飛彈主操作手小劉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能拜院士為師。那年,小劉所在部隊列裝某型飛彈不久,就迎來了二院專家的現場技術指導。因為怕再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在鍾老離開之際,小劉提出了「拜師」的意願。鍾老和專家們一聽,欣然接受。在一次實彈射擊中,某發射車出現故障,不停地報警。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小劉立即聯繫上了鍾老。在一番指點後,問題迎刃而解,實彈射擊順利進行。

無獨有偶。在一次試驗間隙,二院某科研團隊走進駐地部隊調研,一名戰士提出,「怎樣才能讓救護車不『怕』海拔高」的疑問,引發他們的思考。

回來後,該科研團隊做了大量論證後,將民用醫療技術與航天技術相結合,通過空氣增壓方式,使其研發的增壓方艙式醫療救護車,不僅可以在高海拔地區構建車內中低海拔的環境,而且還實現了在高海拔地區對危重病人的緊急救護和快速運送。(萬東明、錢曉虎)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與天津檢方推進「智慧檢務」
    「航天+檢察」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與天津檢方推進「智慧檢務」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張素 陳志雄)記者20日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獲悉,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與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航天科工二院與最高檢技術信息中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後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為新員工製作「新人家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0日電(徐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獲悉,該院二部六室近日開展了「一封家書傳溫情」活動,為10名新員工的父母送去了航天人的祝福和感恩。不長的家書中,承載著中國航天人對新員工父母的感激以及承諾——「尊敬的XX家人,展信佳,謹代表二院二部六室向您致以最誠摯的問候,提筆寫下這封信的時候,正是XX入職到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六室的第34天。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院史館落成開館
    11月16日,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建院61周年之際,經過1年半的充分醞釀、精心準備,歷時2個多月緊鑼密鼓的建設布展工作,二院院史館落成並投入使用。 二院院史館是弘揚二院歷史文化、感悟航天精神的教育基地,全面展現二院整體面貌,引導參觀者了解二院的歷史、使命、主業和輝煌成就。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迎62歲生日:為國鑄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6日電(王國龍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邱晨輝)今天,作為我國空天防禦事業的誕生地、飛彈武器裝備研製重要生產基地,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迎來其62歲生日。今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舉行時,88歲高齡的防空飛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山早早守候在電視機旁。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發成功工業版「微信」平臺
    依託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的複雜產品智能製造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相關技術大會。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常曦晨 李冠礁)中國最早組建的地空飛彈總體設計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30日發布消息說,該部已研發成功被譽為工業版「微信」的複雜產品雲端協同設計平臺,推動相關航天產品設計效率大幅提高。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生院:砥礪奉獻四十年 築夢空天再起航
    夜幕已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工業區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閃動著為祖國航天事業忙碌的身影。自1957年11月成立以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已走過63年的歲月。2020年,二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也迎來四秩華誕。四十載櫛風沐雨,四十載薪火相傳。
  • 中北大學校長沈興全帶隊到國機集團、航天科工二院、科工三院洽談...
    為進一步推動學校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的全面戰略性合作,增強校企雙方合作交流,提升中北大學在軍民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搭建合作交流平臺,促進校企深度融合發展,10月23日—24日,沈興全校長帶隊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科工二院、科工三院進行洽談交流。
  • 航天科工二院、四院聯合中國青年報社組織單身青年聯誼
    中青在線訊(陳靜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崔玉娟)8月20日,在七夕節到來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年「牽手」聯誼活動——「假面的告白」,吸引了60多名單身男女青年參加。該活動由中國青年報社團委、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團委和中國航天科工四院團委主辦,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物資部、706所、203所承辦。
  • 【北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公司招聘財務人員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公司簡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創建於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五日。航天203所是以計量測試技術為總體,以溯源性研究為主線,以發展計量校準技術、頻率控制技術、自動測試技術、綜合保障技術為支柱的國防技術基礎研究所。
  • 航天科工二院23所雷達及天線產品參展長沙數博會
    長沙數博會期間,湖南省省長許達哲在航天科工二院23所展臺參觀了解。 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陳佳佳)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2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機載毫米波測繪雷達和遙感/遙測地面站天線兩型產品,在長沙舉行的2018年大數據空間信息應用博覽會(長沙數博會)上亮相展示,頗受業界關注。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數位化進程「自主安全」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經過數十年發展,已成為集研發、設計、生產和服務為一體的國防領域計算機與控制技術核心研究所。 七〇六所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張素)50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 再建高端創新載體,平湖與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共建平湖實驗室...
    再建高端創新載體,平湖與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共建平湖實驗室籤約 發布日期:2020-06-10 17:46 信息來源:市科技局瀏覽次數: 昨天下午,平湖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就共建平湖實驗室暨引進廣通公司舉行籤約,這標誌著我市在航天航空產業布局上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8所助國企智慧財產權資產管理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8所  助國企智慧財產權資產管理  本報訊 (田 宇)近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8所召開了《國有企業智慧財產權資產管理研究》軟科學課題開題研討會。該課題也是208所首次承擔的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課題。它將助力集團公司智慧財產權研究水平再上新臺階,切實為我國國有企業的提升做貢獻。
  • 航天科工二院技術抗疫 測評機構航天中認有序復工
    中新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28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獲悉,該院藉助已有技術積極戰「疫」,研製具有空氣消毒殺菌功效的空氣淨化凝膠,馳援湖北。該院下屬的測評機構航天中認也已有序復工復產,助力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發展。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中天鵬宇:向著航天一流物流...
    2020 年11 月底,在「十三五」規劃即將「交卷」收官之時,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中天鵬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翼回顧了五年來的奮鬥歷程,「可以說,我們在這五年裡邁入了快速發展期。」「快速發展」得來不易。這五年是宏觀形勢錯綜複雜的五年,是轉型發展艱巨繁重的五年。
  • 航天科工二院公布智能製造技術路線圖
    人民網北京4月1日電(趙竹青) 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獲悉,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日前公布由其主導制訂的智能製造技術路線圖,這一路線圖將面向複雜產品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聯盟,引領智能製造技術、產品和系統的全面發展,構建智能製造系統技術整體解決方案。
  • 2019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未來實驗室技術人員招聘公告
    未來實驗室是航天科工二院的創新特區,是推動二院創新發展的「創意中心、研究中心、孵化中心」。該實驗室旨在統籌開展戰略性、前沿性、基礎性的新技術探索和基礎研究;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變革的先行先試,引領全院前沿創新方向和技術布局,打造二院傳統領域顛覆創新、戰略新興領域拓展和前沿基礎技術培育基地,系統謀劃二院未來可持續發展。
  • 2019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本部部門副職崗位招聘公告【招2人】
    因工作需要,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本部公開招聘如下崗位人員,現將招聘崗位、招聘方式、基本條件、崗位職責、任職要求和招聘主要程序通知如下:一、招聘崗位1.發展計劃部副部長(1人)2.資產運營部副部長(1人)二、招聘方式本次招聘採用個人應聘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各渠道產生的候選人一併參加公開招聘程序
  • 航天科工二院25所啟動SOC項目研發
    航天科工二院25所  啟動SOC項目研發  本報訊 (金文莉 廉 傑)為提升項目設計研發能力,降低研製基礎資源對社會環境的依賴,加強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近日,航天科工二院25所啟動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統)項目研製,通過引入SOC通用技術設計生產基於型號設備的SOC晶片,集成替代目前使用的多種市場引進晶片
  • 2019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招聘公告
    點擊查看>>>2019國企招聘公告信息匯總[8月]國企招聘公告:2019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招聘公告已發布,工作地點根據崗位設置及應聘者綜合情況安排在北京總部或平湖、成都、西安、武漢研發分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