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經過數十年發展,已成為集研發、設計、生產和服務為一體的國防領域計算機與控制技術核心研究所。 七〇六所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張素)50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當時作為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和運載火箭彈道計算的專家之一的宋慶元,來自於原航天部二院計算站。
這也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的前身。記者22日從航天科工方面獲悉,經過數十年發展,如今的七〇六所成長為以計算機軟硬體研製及產品開發應用為主,集研發、設計、生產和服務為一體的國防領域計算機與控制技術核心研究所,並為強國、強軍以及國民經濟關鍵行業信息化建設、數位化轉型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已成立方舟創新重點實驗室,聚焦前沿技術跟蹤和新品研發。 七〇六所供圖 攝
自力更生打造信息技術產業生態
現代科技應用為社會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信息安全隱患。為響應國家號召,七〇六所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布局,圍繞「自主創新」開展工作。
七〇六所所長助理張宇介紹,信息技術產業是一個由硬體、基礎軟體和應用系統構成的大生態,其中包含很多環節。打造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生態勢在必行。
據介紹,該所先後打造起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樣板間」,並完成了第一代國產自主「天熠」雲平臺的構建,以及全國產高性能「航天崑崙資料庫一體機」的研製,從而使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完成了從晶片、固件、中間件、外設、配套設備等硬體,到作業系統、資料庫、應用軟體、雲平臺等軟體的產業鏈完整覆蓋。
目前該所已有十幾款自主研發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進入《某關鍵產品名錄》。張宇坦言,在打造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態過程中團隊也遇到過難點。作為第一批進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的企業,其產品推廣的最大難點就是適應黨、政、軍企事業單位客戶的特殊使用習慣,比如更高的保密要求、更強的產品個性化需求等。
自主安全推動企事業單位數位化
「企業數位化轉型很難,但不搞數位化轉型更難,而且會越來越難。」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此前參加企業家高端對話時說。
「信息技術產品的國產研製工程,從國家安全層面來講,關鍵是要保證核心器件產品安全,核心技術在手。」張宇說。以伺服器終端、辦公軟體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為例,該類產品要以市場為牽引,主動對標國際先進進行技術迭代,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不斷進步,以實現產品的持續優化和規模化推廣。
張宇還表示,航天科工未來將重點參與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物聯網建設;在信息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參與5G、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和產品研製;在國家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重點在安全治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優勢。而經過五年多的努力,七〇六所研發的銷售終端計算機、伺服器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已被成熟應用於國家有關部門和多個省份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試點項目,完成了在18個省份逾30%的市場佔有率。
該所還已成立方舟創新重點實驗室,聚焦前沿技術跟蹤和新品研發。此外,該所在充分藉助集團內航信、六院、深圳工研院等多家兄弟單位地域優勢的基礎上,以駐地業務代理的形式廣泛開展社會合作,打造集營銷、售後於一體的綜合立體的大協同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