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時,你是否經常遇到以下幾種狀況:
思考的時候沒有邏輯,面對問題不知從何處下手;解題時沒有條理,字寫滿了一張紙卻得不到幾分;答題時效率過低,沒有順序,撿了芝麻丟西瓜。
其實上述的幾個問題,就說明了在學習的過程中,你缺乏「結構化思維」。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指一種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搭建一些大的框架,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有序排列整理,隨後擴大思維的層次和方向,最後輔助思考得到答案。
為了便於同學們的理解,這裡舉個例子:下面10個數字,在三秒鐘之內請你看完,並記住它們,你能做到嗎?1-25-16-100-49-36-9-81-4-64是不是覺得有些困難?那麼,如果將數字的位置做出一些變動,再試試呢?1-4-9-16-25-36-49-64-81-100是不是簡單多了。其實更改數字的位置之後,相信同學們已經發現了,這些數字不過就是1~10的平方而已。
那麼為什麼這些數字明明一模一樣,但你能夠輕而易舉的記住第二組,卻對第一組面露難色呢?
這是因為人類大腦在處理問題時,有兩個自然規律:
1、問題不能過多,過多的問題容易造成大腦超負荷;
2、問題不能無序,無序的問題容易讓人摸不到門路。
了解過結構化思維的大致意思之後,接下來我們說說運用結構化思維在學習中的優勢。
搭建結構化思維的優勢
1、形成知識框架
不可否認,高中學習課本知識點繁雜,內容題量龐大,對學生來說學習難度非常高,且每一本課本都不是獨立的,只有搭建好知識框架,多處知識點相互聯動才能更加系統的進行思考學習,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更快求解答案。
2、方便理解記憶
理解,是高中學習的重點,只有先理解,才能再記憶。對於無序的內容,同學們總是不由自主會排斥,而有規律、有記憶點的內容,同學們不僅願意理解學習,而且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就能記得更牢、學得更好。
3、降低學習難度
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存在難度的,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就是在降低它們的學習難度。如果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新的問題同學們都能夠從新的知識結構中,找到舊的知識進行轉換,那麼一定能夠更容易地解決問題。
既然結構化思維對於高中生的學習能夠帶來如此多的益處,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培養自己擁有這種思維方式呢?
如何搭建結構化思維
1、圈定問題
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真正的問題,只有正確定義了問題,才能夠幫助我們指明解決問題的方向,搭建問題的框架。
①圈定問題的解決內容。以數學題為例,問「某工廠降低XX業務成本後,可以做到增加比之前高的利潤」,針對這個問題,同學們在回答的時候就要把問題的重點圈定在「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往期利潤對比」上。
②圈定問題的解決方案,減少無效分析時間。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要放開大腦去想,但不要每個解決方案都試,不適用的公式、答題模板就不要往上生搬硬套,這樣做只是在浪費時間,對答題沒有幫助。
③圈定問題的關係。不論是日常練習還是考試測驗,有時問題是一環套一環的,只有解決了第一問,才可以解決第二問;而有的時候卻並非如此,在面對這一類問題時,同學們要先對問題的關係做好整理。
2、建立中心
根據《金字塔原理》: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撐,每個一級論點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分論點。」如此發散開來,就可以形成以下金字塔式的結構化思維方式。
①先思考,找出求解問題的關係,並進行分類,再搭建框架。注意要找出個問題點之間的邏輯關係,這樣才能概括要點,提煉中心。
②先搭框架,再思考,對同一類型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出適用的框架,往後再次遇到同一類型題目時,便可以套用之前的框架了。
以數學題為例,簡單的題目可以一眼就看出題目所給條件與所求問題之間的邏輯聯繫,那就可以用套用框架解答;而難題就是一時無法得出邏輯聯繫的題,就需要先思考,再搭框架。
3、空間歸納
對一個整體的同類型知識做匯總,找到串聯的線索,讓知識點成為整體。
①按照章節順序進行歸納:課本上的知識已經按照要求進行了編排,對於這種現有的整理好的內容,同學們按照章節進行記憶即可。
②按照題+題的順序進行歸納:同一類型的習題雖然考察的模式不同,但所對應的知識點是相同的,將這些類型的題目進行歸納,就可以將一個知識點的多種考察方式了解透徹。
③按照學科特性進行歸納:比如語文、英語同屬於語言類學科,對於記憶的要求較高,這類歸納就需要多讀記、多背誦。
以上學習思維你都知道了嗎?因為不懂高考選拔規則,每年80%-90%學生在高考中吃了暗虧。
舉例來說,高考數學一共只有259個核心考點,120個常考必考題型,每類題型都有秒殺技巧或者答題模板,無論是選擇填空還是大題都能輕鬆解決。
另外,每年高考中最少有8~10道題考查技巧,一共考察的也就66個技巧,尤其是選填的壓軸題,如果不會技巧用普通方法解一個題要5~7分鐘,會技巧1~2分鐘就解出來了。
今天學長把《高考數學秒殺技巧大招》分享給大家,點擊頭像加關注後,私信發送 關鍵字【資料】即可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