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我們的思維更高效(5):結構化思維

2021-03-01 結構化英語

對此問題的回答同時涉及邏輯思維、分析思維、歸納思維、演繹思維、金字塔思維。

結構思維或結構化思維或結構性思維在近年的企業培訓中,其被關注度或影響力越來越高,這也反映出中國企業在人才培養時,開始日益關注企業全員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我在TSC能力模型中提出:人的能力是由如下三個部分構成(見圖3-10):

圖3-10

注1:TSC能力方程式:能力=思維T×技能S×認知C;

注2:T=Thinking;S=Skill;C=Cognition(認知,我理解的掌握知識的水平)

注3:圖3-10的內在邏輯是:思維調動我們掌握的知識(認知)結合技能產生有效的行為。

在這裡,如何實現對知識的有效調用,用得最多的就是結構化思維。

我在講思維相關的課程時,經常說:「結構化思維就象我們生活與工作中的幽靈,它無處不在,它與人類天生的發散型思維模式相反,所以需要強化訓練」。

在所有的思維工具的訓練中,我個人一直認為結構化思維的訓練是我們能力開發與成長中最重要的一環。

上述這些問題,我在平時的授課中,經常有人提及。

在如下的四個方面的內容中,我希望嘗試給讀者一個較為清晰的答案。

回到問題本身

在上文中,我提出了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應用的不同思維方法,同時在上文中也提到系統思維的邏輯。

需要提醒讀者的是,我們所看到的問題(無論是question還是problem)往往由多個部分在空間及時間中交織而成,表象為雜亂無序,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強有力的思維工具,把表象雜亂(複雜)的問題變得結構而有序,這個思維工具,就是結構化思維。

註:我們經常說複雜問題簡單化,其中的邏輯不能成立。

先澄清一個定義:複雜的意思是:重複和雜亂(復不是多,而是重疊,只有重疊後發生纏繞,才會顯得雜亂,所謂「複雜」,是「先復再雜」);

其次,呈現複雜的問題不可能直接就簡單化;

再次,複雜的問題需要先結構化(問題的各個組成部分不再重複,不再雜亂);

最後,結構化的問題才可以實現簡單化(在大結構中,拆分出小的結構)。

所以,我們可以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修改為:

複雜問題結構化,結構化的問題簡單化。

這句話很簡單,其意也不深,但在我的實際體會中,能想到這樣做,能知道這樣做而且也是這樣做的人,少之又少。

下面回到我們的主題:問題結構化的過程,就是結構化思維運用的過程。

結構化思維與上述幾個思維工具的關係如圖3-11所示。

圖3-11

結構化思維的步驟

步驟1: 拆分:即把問題的各個部分完全拆開,想一下一團交織在一起的數據線是如何分開的?

步驟2: 組合:找到拆開後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重新構建出一個有序的結構,想一想步驟1中分開的數據線又是如何連接在一起的。(如圖3-12所示)

圖3-12

因此,所謂結構化思維,簡單概括就是兩步法:

第一步:解構(分) ;

第二步:結構(合,這裡「結」為動詞)

(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看起來簡單的兩步,但其中包含多種思維工具與方法

第一步:解構:

解構可簡言之為「分」,呈現的狀態如樹狀圖、魚骨圖等,它的基礎原理是MECE。

什麼是MECE?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四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MECE是麥肯錫的第一個女諮詢顧問巴巴拉·明託(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一書中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對於一個重大問題,如果它由多部分組成,又呈現為錯綜複雜的狀態,那麼需要在「解構(分)」的階段,把它分開,在「分」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法則。

圖3-13

第二步:結構

在把問題分開的基礎上,按不同的對象及其內在的不同規律,延用不同的組合方法,簡述如下:

2.1對靜態的對象:歸納法

2.2對動態的對象:演繹法

而歸納與演繹就是邏輯思維(分析思維)的主要方法。

註:我在授課中,從解構到結構,再到各種工具的綜合運用,結合不同類課題或案例,需要一天的時間。

結構化思維的應用(舉例說明)

下面,以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來講述結構化思維的運用。

示例1:談一下英語中時態的學習方法,用結構化思維快速理解英語時態的定義與種類。

(讀者可能感覺奇怪?怎麼突然從談論管理跳到英語學習了,其實,結構化思維的運用本來就是全領域的,你可以用它去分析工作中的各種問題,也可以去分析家庭關係,學習教育等)

先提問題:如果你是大學本科畢業(高中也行),請思考下面的問題(Question):

以上問題問過不下百人(本科畢業以上學歷),沒人可以回答出來,呈現的狀態就是學過時態,大致知道一些,但說不清楚。(從大數據的角度來講,絕大多數人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都沒有實現結構化,這也是為何學習有時讓我們感覺很難或很亂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我們在容易遺忘知識,很難有效應用知識的本質原因)

如果你讀到這裡,也覺得這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那麼讓我們一起運用結構化思維來回答:

第一步:解構-分(見圖3-14)

圖3-14

注1:時態的正確定義是: 不同的狀態的行為與不同的時間關聯,呈現出不同的時態。因此,時態是由行為採用的狀態和行為關聯的時間構成(解構-拆分)

注2:時間分為:過去、現在、將來、過去將來(過去將來是什麼,請複習);

注3:狀態分為:一般、進行、完成、完在進行(完成進行是什麼,請複習);

注4:上述拆分時態的方法就是MECE,如圖3-15 所示:

圖3-15

第二步:結構-合

英語16種時態的來歷

上述四種時間與四種狀態的組合(結構),就是16種時態的來歷,如圖3-16所示:

圖3-16

16種時態如下:

一般過去式;過去進行式;過去完成式;過去完成進行式;

一般現在式;現在進行式;現在過完成式;現在完成進行式;

一般將來式;將來進行式;將來完成式;將來完成進行式;

一般過去將來式;過去將來進行式;過去將來完成式;過去將來完成進行式;

小結:在本次結構化思維的運用中:

解構的階段運用MECE(此處表現為樹狀圖);

組合(結構)的階段用的是歸納法。

上面這些內容,在實際中,我只需要講3分鐘,就可完成對這個知識類別的清晰定義,而絕大多數中國學生學了十年也依然混亂。

由此可見:如果實現了知識的結構化,無論是我們「教」知識,還是「學」知識,都會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一直提倡結構化學習的根本原因,而結構化學習的基礎,依然在於結構化思維的訓練。

另: 在運用結構化思維的基礎上,我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英語知識體系的結構化,這也就是結構化英語的來歷。

示例2 什麼是團隊管理?

回到管理類課題,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我們提到了此問題,現在嘗試用結構化的方法來回答。

第一步:解構-分(見圖3-17)

圖3-17

在圖中,按「MECE」的原則,把「團隊管理」的概念分為四個維度,每個維度又繼續分解為不同的要素,但在此步中,還沒有完成「團隊管理」的「結構化」。

第二步:結構-合(見圖3-18)

圖3-18

在「分」的基礎上,按不同維度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勾勒出「團隊管理」的結構圖,也可以按此圖給出結構化的理解:

問題:什麼是團隊管理?

回答:我個人認為,團隊管理包含如下四大維度:

維度1:團隊的整體業務管理

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確定團隊的共同目標;

明晰團隊任務

確定分工及任務分配

任務執行

維度2:過程推動

即在團隊任務的執行過程中,需要團隊負責人對團隊成員提供過程支持與激勵

維度3:過程管控

即在團隊任力執行的過程中,團隊負責人對團隊業務中可能產生的風險、質量及資金要實現按計劃的過程管控。

維度4:團隊氛圍建設

主要包括確定團隊規則及團隊溝通模式,以建立良性的團隊工作機制,從而確保上述三個方面的工作在一個良性的團隊氛圍中運行。

上述四個方面,都是團隊管理領域的重要內容,為此,團隊管理者需要有全面清晰的思維,強烈的責任意識、對工作的有效推動力及過程控制力。同時,當我接手一個新團隊時,我個人認為需要從如上四本方面對團隊的當前狀態展開評估,從而發現主要的問題點,並制定針對不同問題點的改進策略。

小結:

在此部分,我們用兩個完全不同領域的例子來幫助讀者理解結構化思維的應用,需要強調的是:

結構化思維因為完全不同於經驗導向的發散思維,故在培養上有一定的難度;

我們面對的各種「Question」及「Problem」,本質上來講,都是結構化的,所以我們不得不重視對它的培養;

結構化思維的培養是我們在學習及工作中突破「亂」或「無緒」的最有效工具。

在本文中,沒有詳細闡述「歸納法」和「演繹法」,將在其它文章中細談。

再次重申:當我們對問題(無論是Question 或 Problem)不清時,請嘗試用結構化思維找出它的結構,而這是我們如下行為能夠確保高效的基礎:

結構化學習;

科學決策;

高效溝通(包括各種溝通行為,匯報、請示、述職、指示、輔導、談判、會議等等);

合理計劃;

科學評估;

相關焦點

  • 關於結構化思維
    直奔主題,這篇文章將會講清楚什麼是結構化思維,讓你解決問題更加高效,表達更加有力。本文將會通過3個小節去闡述:高手是如何思考與表達的;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案例。後來,我才了解到這就是結構化思維。02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那到底什麼是結構化思維呢?結構化思維是按照一定的框架與模型,去分類和整理的一種思維方式。來,老規矩,我慢慢說,你慢慢聽。
  • 結構化思維:如何高效的思考和溝通?
    結構化思維可以快速加工處理繁雜的信息,並且提煉出核心觀點進行表達,讓你的聽者更容易懂你。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否會遇到以下場景:如果你有以上幾種情況,那就需要刻意練習一下結構化思考與溝通!1.根據業務特性,我們更適合用後面兩種吸引邏輯,對於第一種吸引邏輯,我們可以採用… …,對於第二種吸引邏輯,我們可以採用……」上述兩種說法沒有對錯,只不過,前一種聽完後感覺還是很散,不知道如何做決策,後一種聽完後,會覺得有邏輯思維和全局觀。2.
  • 結構化思維在產品經理中應用
    結構化思維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重要的應用,在產品經理的崗位中,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處理問題,如何需求分析,如何機構化思維的組織、表達工作都成為一種很重要的習慣。結構化思維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方法,處理問題,處理事情的一種手段。結構化思維概念: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維對象,對事物結構的積極構建為思維過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觀規律的一種思維方法,同時也是工作中面對問題和工作任務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問題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高效解決工作目標的一種思維方法。
  • 那些牛人的結構化思維是如何煉成的?
    因為它更符合我們大腦的使用習慣。人類大腦在處理信息的時候,有兩個規律:第一,不能一次太多,太多信息會讓我們的大腦覺得負荷過大;第二,喜歡有規律的信息。所以說,結構化思維真的是有價值的,它的作用在於:1)幫助我們更全面以及更系統地思考,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2)方便我們與人溝通,讓他人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意思。有些人常說自己溝通能力差,其實本質上不是溝通問題,而是思維問題,幾乎不存在思維清晰但是溝通不清的人。
  • 產品經理的結構化思維該如何訓練?
    產品經理必備結構化思維刻意培養結構化思考能力但我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還是重點講了產品經理必備結構化思維比較多一點,對於該怎樣刻意培養或者訓練這種思維並沒有具體的寫太多。基於此,我想具體寫寫結構化思維的具體訓練方法。全文的框架如下: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 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2個模型 3個步驟 4個要點,附PPT,建議收藏
    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此節導讀此節,將從以下幾個部分,分享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一、為什麼要訓練結構化思維二、什麼是結構化思維?(2個模型)三、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3個步驟)四、如何高效表達?(4個要點)為什麼要訓練結構化思維?
  • 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學習筆記
    你是不是認為不擅長溝通是表達能力不行,工作報告做不好是寫作能力不行,工作完不成是業務能力不行,然而未必,這種腳疼治腳頭痛止痛的方式是不明智的,這些問題是不懂得結構化思維造成的。結構化思維是一種層次分明,方向有序,把問題進行縱向拆分和橫向歸納推理的立體化思維模式,無結構化思維給人一種凌亂無條理,一團亂麻的感覺。
  • 《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李忠秋老師入駐「得到」精品課
    原因在於你沒有一個高效處理信息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是人類理性思考的基礎,更是我們職場人士都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它能立刻讓你找到問題的關鍵,讓問題引刃而解。它決定著公司的總體成功,在管理過程中起著統一和協調的重要功能,而且級別越高的管理者需要的結構化思維就越強!所以,在不確定的時代,結構化思維是我們職業人的基本思維方式是開展所有工作的基礎,無論作為專業人士還是管理者,這種思維方式在我們思考和表達等方面都是一個基本思路。
  • 麥肯錫員工必須掌握,普通人受用一生的思維方式:結構化思維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5種以上互不相關的內容記憶起來都會有困難,但如果我們把內容做一下歸類分組,內容的種類沒變,但記憶起來是不是會方便的多?無論是記憶有規律的數字,還是記憶歸類分組後的物品,這種為了方便記憶、理解、表達而將信息進行歸類分組規律化呈現的思維,就是結構化思維。
  • 擁有結構化思維,讓你的方案一次通過
    在《極簡思考》這本書中,作者邁克·費廖洛提出了一種結構化思維過程,不同於「數據得出結論」的傳統方法,「結構化思維過程」以論點作為核心來構建整體方案,在初期就將重點放在提出容易理解的假設上,並找出溝通對象的利益觸動點,通過合理引導讓對方得出我們的結論,從而使方案一次通過。
  • 改變認知+升級大腦,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關鍵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的作者周國元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多年,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系統化地從理論、實踐等方面介紹介紹結構化思維,最終匯集此書。書中方法論和案例相結合,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複雜的概念簡單化,便於讀者能更好地理解結構化戰略思維,進而實現自身思維升級。
  • 如何有效訓練結構化思維
    最近學完了一門《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的課程,我覺得有些感觸,這裡把學習心得寫下來,分享給大家。結構化思維,簡單說就是面對問題時通過某種結構,把問題拆解成一個能解決的部分,如同一看問題亂如麻,但是拆解開來分成一個個小部分,這樣就可以下手解決。如果說模型的話,就是一個金字塔模型,先總後分,由整體到局部的解決思路。
  • 什麼是成熟的思維方式?——結構化思維
    我們可以看到魯班的思維方式是比較成熟的。在手被草劃破時思考"為什麼",之後還聯想到了"蝗蟲",找到共同的規律之後,再將其運用到實踐中。魯班的思考是根據:是什麼劃破了我的手——為什麼草能劃破我的手——怎樣才能運用小齒,一步一步的結構來思考問題的。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 斜槓大神的秘密武器:結構化戰略思維,讓你離斜槓大神更近一步!
    他們有哪些特點或者能力可以讓我們借鑑呢?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快速適應,並佔據一席之地呢?北京大學法律學士、美國艾奧瓦大學信息管理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模米諮詢創始人,終身學習者周國元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中揭秘了斜槓大神的秘密武器:結構化戰略思維。
  • 結構化思維:如何寫好工作總結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運用一定的邏輯、架構或者流程,以結構化的方式來思考、分析、表達。結構化思維能幫我們做什麼?梳理思路,有機組織材料或者想法理清邏輯,查漏補缺更好呈現,讓其他人更容易理解、明白如何通過結構化思維想清楚、說明白?
  • 高中數學提分秘訣:結構化思維,讓孩子的學習效率光速進化
    但我想說的是:所有的學習方法背後的底層邏輯是「結構化思維」,擁有「結構化思維」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沒有它,一切學習方法都顯得綿軟無力。 如果你掌握了「結構化思維」,那麼你在學習知識的時候,規劃時間的時候,工作人員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結構化思維到底是什麼意思?
  • 結構化思維的應用:為什麼設計師需要理解產品業務?
    本文介紹了結構化思維的定義及其價值,並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由淺入深地展示出結構化思維的思考過程,最後羅列了結構化思維的其他幾種類型和各自最佳的應用場景。一、寫在前面開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試:下面是一組英文字母(共14個),你是否能在3秒內看完並記住它們?
  • 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提升表達能力
    我們經常聽說做事要有條理,講話要有結構,但是聽了很多結構的概念,有時候卻還是糊裡糊塗,需要表達時還是有些不知道如何著手,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如何將結構化思維和表達進行有機的融合,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運用結構化思維來進行條理性表達。
  • 快速學會結構化思維
    這背後,或許最該改變的是思維方式。這時候就該結構化思維閃亮登場了,結構化思維,就是把繁雜的信息重新提煉,變得更有規律,從而更有條理。思維也就更加清晰,這樣表達自然能讓對方更容易理解。而為什麼結構化的信息更能被人理解和接受呢,這和大腦的兩個特點密不可分:一次不能給太多信息,太多會讓大腦覺得負荷過載;喜歡有規律的信息;總結下來就是大腦喜歡有重點且有規律的信息。同樣的信息,需要通過結構化思維重新歸納整理後再輸出,會發現表達效果差異巨大。
  • 高效學習的 36 種思維
    標籤思維為自己培養一個標籤。5. 平臺思維要有藉助平臺來進行騰飛的思維。6. 地鐵思維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重複著報表的製作,沒有對數據進行思考和分析,不知道數據分析的目標是什麼,感覺自己正在逐漸淪為「報表製作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