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主題,這篇文章將會講清楚什麼是結構化思維,讓你解決問題更加高效,表達更加有力。本文將會通過3個小節去闡述:
高手是如何思考與表達的;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案例。01
高手是如何思考與表達的?
在我才轉崗到產品助理時,遇到了讓我在未來十年內都值得去回味的一位領導,我會通過2件事簡單介紹我這位領導。
第1件事是面試時,他作為面試官在面試前,說了一段讓我驚豔無比的開場白,奠定了這長達2個小時的面試基調是高效且有節奏的。
「你好,我是這次面試的面試官,我叫xxx。本次面試分為4個部分:第1請你做個簡短的自我介紹,順便讓我看完你的簡歷;第2我會根據你簡歷上的產品經歷詢問問題,考察你的產品能力,如需求管理、需求分析與設計等;第3我會隨機詢問幾個我事先準備好的問題,考察你與公司在理念上是否相互匹配;第4也是最後,我會簡單介紹公司的業務情況,讓你有個初步的了解。「
第2件事是我在成功入職後,因為要熟悉公司的文檔規範、運作流程以及過往業務等等,所以想麻煩領導給我開通一部分項目的權限。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一張聊天截圖:
這2件事所反映出的思考與表達,在當時還是個職場菜鳥的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震撼,沒想到做事情居然還可以這樣嚴謹且有邏輯(甚至還有點魅力)。
後來,我才了解到這就是結構化思維。
02
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
那到底什麼是結構化思維呢?結構化思維是按照一定的框架與模型,去分類和整理的一種思維方式。
來,老規矩,我慢慢說,你慢慢聽。運用結構化思維簡單分為3步:
明確問題;拆解問題;完善拆解。第1步,明確問題
思考前一定要確定好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我常常就因為思考問題無邊界,導致從思考買一個手機到買一臺電腦(耗費20000,到手不到2個月就壞了5次,淦)。
所以,你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是怎樣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還是怎麼擁有八塊腹肌,或者是如何做個有魅力的人?
當然,這裡我多提一嘴,一個好的問題一定是聚焦到一個點的(有些朋友的問題就很大很難回答)。而聚焦到一個點的問題是什麼呢,如,需求管理的優先級規則是怎樣、八塊腹肌需要怎樣的體脂率才能達到、有魅力的人具有那些特質?
第2步,拆解問題
拆解的方式是至上而下的,有2種拆解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上下對應的,第二種就是上層的觀點是由下層的事實所支撐起來的(頻率較高的方式),如「更新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好難啊」是觀點,它由下面的幾個事實支撐:
而常見的拆解策略有按時間順序、結構順序以及重要性順序。先說按照時間順序拆解,如首先其次再次、過去現在將來、從早到晚以及春夏秋冬等等都是時間順序。
結構順序,如從裡到外、從左到右、從整體到局部、從特殊到一般等等這些都是結構順序。
重要順序,如主要到次要、職位高低等以及受眾關注情況等都為重要順序。
第3步,完善拆解
好的思考一定是經過反覆打磨的,因此驗證思考是否完善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這裡我推薦一個法則來協助這一個過程,即MECE法則。
一句話解釋,相互獨立與完全窮盡,例如下所示:
當然,對於有些行業會有些特殊標準去拆解,如銷售的4P模型、目標管理的SMART模型以及人力資源的ASK模型等等。
這些拆解模型來源一般需要我們主動去學習和運用才能掌握,同時也能作為參考完善我們思考的結果。
03
結構化思維案例
舉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
為什麼有些人找不到女朋友(比如我,單身可撩)?
利用結構化思維就可以把問題拆解出來。
找不到女朋友的原因很簡單,分為兩個大的原因,即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那自身原因有哪些,外部原因又有哪些呢?
自身原因分為軟體因素與硬體因素,軟體因素分為性格、智商與情商,硬體因素也分為顏值、身材與資金。
好,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比如性格,你就可以分析自己是不是性格太內向遇到異性不敢說話啊。又比如顏值,是不是平時太邋遢三天都不洗頭,一周不洗澡搞得身上臭烘烘的等等。
簡單總結下,結構化思維就是把一個大問題逐步按照一定的框架或者模型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然後針對問題使用特定的策略與行動去解決這些問題。
最後,不管是什麼樣的方法論或思維模型,都一定要經過不斷的運用,復盤以及再運用的過程,否則跟刷抖音有什麼區別。
專注個人成長與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