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的 36 種思維

2020-08-28 家長必懂的核心教育

本文把高效學習的 36 種思維合併成為一篇長文。

1. 目標思維

2008 年,我即將畢業,那時實踐能力比較弱,對未來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我當時的首要目標就是先找份工作,解決溫飽問題,再尋求突破。

2. 排除思維

有了目標之後,我到招聘網站投了很多簡歷,發現就像石沉大海一樣,沒有回音。我對此做了反思,自己用廣撒網的方式投簡歷,效果太差,應該學會聚焦,排除那些明顯不適合自己的公司和職位,只保留一個求職方向。

3. 串聯思維

通過聚焦,我終於找到了一份實習工作,剛開始實習的時候,把全部業餘時間都用於學習實際工作中應用,提升工作的效率知識上面。

後來,意識到技術的進步是沒有止境的,不能只關注技術,還應該培養其他能力,因為在不同的階段,需要的能力結構也是不同的。要獲得進步,就要打破原來的能力邊界。所以我主動去與業務相關的人進行溝通交流,理解業務的需求和痛點,想辦法解決業務中遇到的問題,讓數據更有價值。

我努力把自己變成一個教練型的研究者和設計者,而不是命令型的控制者和監督者。我知道這條路還很長,自己的能力還有很多短板,但是有了方向,分階段去學習,把每個階段學到的能力串聯起來,相信總有一天,我能到達期望的終點。

4. 標籤思維

為自己培養一個標籤。

5. 平臺思維

要有藉助平臺來進行騰飛的思維。

6. 地鐵思維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重複著報表的製作,沒有對數據進行思考和分析,不知道數據分析的目標是什麼,感覺自己正在逐漸淪為「報表製作的機器」。

在技術不斷進步的時代,連機器都在不斷學習,機器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多的工作將被機器取代,這樣發展下去,我想我的職業前途堪憂。

我意識自己應該洞察數據背後有價值的信息,並把信息結構化,變成知識地圖,進而讓自己對事物發展具有前瞻性的智慧。


7. 行家思維

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有一個 MECE 原則,也就是要做到各個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所有部分完全窮盡。在實際的工作中,運用歸納思維的時候,可以搭配使用 MECE 原則。

9. 自學思維

建立了知識框架以後,開始一步一步地自學相關的內容。

有了知識框架以後,學習會變成按需學習的模式,針對某個知識點,可能會看好幾本書,看看不同作者分別是怎麼寫的,增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果還是不明白,就去網上搜索相關資料。

10. 木桶思維

一個人的能力木桶由 3 個部分組成,硬能力是底板,軟能力是圍板,軟素質是箍繩。

一個人一輩子的精力,假如只有硬能力,沒有軟能力和軟素質,那麼很可能木桶就圍不起來,就很難獲得合理的回報。

11. 長板思維

在擁有了一個木桶之後,接下來應該做什麼?

儘可能把長板變得更長,用心打磨這個標籤。

12. 換桶思維

木桶有大有小,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升級換桶的過程。

13. 逆襲思維

在《高效學習 7 堂課》中,有一句比較扎心的話:請不要用工作量的積累,掩飾自己低水平的重複,這樣永遠不會像高手那樣逆襲。

想辦法從低水平的重複工作中解放出來,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更大的目標,才有逆襲的可能。

14. 高手思維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需要 10000 小時的刻意練習,而不是 10000 小時的簡單重複。比如說,很多人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絕對超過 10000 小時,但是英語水平低下的人卻比比皆是。

在技能練習方面,有一個公式:

快速掌握技能 = 好的練習方法 x 足夠的時間 x 合理強度 x 專業教練反饋

好的練習方法,我認為是要在實際工作中加以應用,用於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5. 成本思維

學習一項技能,達到專業水平要花 10000 小時,如果每天學習 4 小時,每天學習 250 天,就要花 10 年時間。

人這一輩子,能有幾個 10 年用來學習啊?

所以,學習也要有成本意識,絕大部分技能,並不需要練到專業級別,只需要用 1000 小時,達到熟練程度,就可以滿足工作需要。

16. 教練思維

高水平的教練,懂得控制訓練難度,知道循序漸進,並變換自己的訓練方案,讓人能夠堅持進行艱苦的訓練。

有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有 15.87% 是新知識時,難度適中,學習效率是最高的。

17. 整合思維

現代社會,時間正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如果我們能把零散的碎片時間整合到一個目標上,用知識框架整合碎片時間的學習成果,那麼學習目的就會更加明確,注意力就會大大提高,經過日積月累,也能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18. 網絡思維

雖然網際網路倡導的是網絡互聯,但是現在很多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考慮到自己的商業利益等因素,實際上正在變得越來越封閉,所以不要指望僅靠一個網站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搜索不同類型的內容,建議用不同的網站。

19. 搜索思維

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都嚴重依賴搜索思維,每次遇到問題就喜歡搜一下,基本上 80% 的問題都能通過搜索找到答案。

20. 焦點思維

在資訊時代,每天的信息就像洪流一樣湧現在我們面前,如果沒有焦點,就容易感到焦慮。

當看到一條信息時,往往會先想一想,這條信息對自己是不是有用?如果沒用的話,就採取「閱後即焚」的模式,看完直接刪除或關閉。

對於真正有用的焦點信息,儘量納入自己的知識框架,讓它和已有的知識產生關聯。

21. 臺階思維

從入門到專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走樓梯一樣,沿著臺階一步一步往上爬,想要踏上更高的臺階,前面的階梯是必不可少的。



22. 結構思維

回顧我早期的學習經歷,發現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被動地接收一些零散的知識,不斷地收藏和下載新的資料,卻很少用結構思維進行吸收內化。

直到搭建了知識框架,才形成結構化的輸入和輸出,用於指導自己的學習。

23. 拆解思維

學習技能的時候,仔細拆解高手的方法,比自己盲目學習的方法要好的多。

比如說, 一個簡單的柱形圖,通過對標「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等專業雜誌的配圖,從標題、顏色、字體、坐標軸、網格線、標籤、圖標等一系列不同的元素進行拆解,上升為「道」的高度,而不是停留在「術」的層面,大大提升了圖表的專業氣質。

24. 聯繫思維

因果分析和相關分析,都是把事物聯繫起來的分析思維。

因果分析的代表方法是麥肯錫倡導的「現象 - 問題 - 原因 - 對策」,代表工具是「魚骨圖」,代表步驟是「連問 5 個為什麼」,通過追問前因後果,明確適用邊界,發現問題的本質。

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需要,想出互惠互利的方案,這樣的合作才能長久。

26. 複利思維

寫作具有複利效應,因為寫作可以復用到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工作中寫郵件、寫方案、寫計劃、寫總結、寫報告等,學習中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生活中寫日記、寫書信、微信聊天等。

如果寫出了高質量的文章,那麼還能帶來認同、連結人脈、流量變現等福利。

27. 躍遷思維

要真正實現躍遷,不能總是停留在低水平的輸出上,而是要對標專業選手去努力。

在《高效學習 7 堂課》中,秋葉老師介紹了輸出的 7 種模式:

(1)記錄筆記:用筆寫勝過用手機拍照。

(2)思維導圖:把所學內容的邏輯畫出來。

(3)解讀文章:帶著自己的想法去消化新的信息。

(4)對外分享:最好的學習就是自己去教別人。

(5)內化實踐:到現實中去印證別人的觀點。

(6)復盤文章:寫出自己的深度心得。

(7)課程研發:做培訓課程或編寫教材。

這 7 種模式的輸出,難度是依次遞增的,可以看作是難度由低到高的輸出躍遷。


28. 問題思維

提出一個好問題,往往能激發出好的答案。比如要了解數據分析領域,我們不妨先想一想以下 7 個問題:

(1)領域涉及哪些概念?

(2)發展歷史和前景如何?

(3)最近兩年的報告有哪些?

(4)領域最知名的專著有哪些?

(5)行業的競爭格局是怎樣的?

(6)領域裡頂尖的幾家企業是誰?

(7)業界有什麼大的活動?

如果我們帶著類似這樣一組結構化的問題,去觀察、學習和交流,並把信息梳理成知識體系,就能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29. 視覺思維

數據分析圖表、思維導圖、視覺筆記、流程圖等,都屬於視覺思維的輸出形式,如果應用得當,就能明顯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

30. 清單思維

怎麼避免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犯下低級的錯誤?

清單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辦法。清單思維就是把執行細節標準化,用來指導和規範日常的行為。

31. 成果思維

學習之後,寫讀書筆記,畫思維導圖,列檢查清單,都屬於學習成果,但最根本的成果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效學習者之所以高效,往往是因為他利用所學的成果,解決了現實中的問題,用高質量的輸出檢驗能力,而不是用低質量的輸出感動自己。

32. 挑戰思維

想進步,就要挑戰自己的舒適區。

33. 重複思維

我在學習數據分析的時候,往往會把數據分析的思維、方法和模型,重複應用,多次訓練,不斷去印證、改進和完善,也就是「舉三反一」。



34. 套路思維

不同的問題,往往有不同的套路,有時候老套路能夠解決新問題。

比如「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試著用來解決現代社會信息過載的問題,卸載了手機和電腦大量的軟體,專注於那些對自己確實有幫助的信息。



35. 建模思維

建模思維有助於提升「模式識別」的能力,大多數人的模式識別方法過於簡單,在沒有經過訓練之前,很難快速地做出理性的思考。比如專業投資機構,往往是通過數據建模來開展工作,而業餘的股民,常常依賴直覺或小道消息買股票,因而後者更容易遭受損失。

36. 合作思維

互惠互利的合作,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合作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交易。作為一名公司職員,就是在用自己的技能和時間,獲得相應的工資,然後再用工資去購買我們生活所需的其他東西。

在高速變化的商業世界裡,你要依靠什麼技術,以什麼姿態加入分工,以什麼效率級別參與合作?

小結

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本身就是促進能力成長的最佳舞臺,關鍵是要選好方向、搭好體系、請好教練、用好網絡,做好總結、強化成果、輕鬆跨界。

以上就是高效學習的 7 種能力,即:定位力、框架力、精進力、聯機力、復盤力、輸出力、遷移力,而這 7 種能力的背後,其實是 36 種思維產生的結果。

關於高效學習的方法很多,發現頭條裡的這類學習性的內容很豐富,上頭條搜高效學習...幾乎各種知識點都有,點擊下方卡片搜索「高效學習」看更多價值千金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學習7種能力,36種思維模式後,學習好像開了掛
    直到看了《高效學習7堂課》,我才找到了避免無效努力的方法。經過不到十年的時間,他憑藉自己的高效學習能力,成功把知識遷移到演講、培訓、寫作、團隊運營等方面。他可以駕馭多種文章類型,並且在各大新媒體平臺有著眾多粉絲。 《高效學習7堂課》這本書講述了高效學習者所具備的7種能力,分別是:定位力、框架力、精進力、聯機力、復盤力、輸出力、遷移力。每種能力都有所對應的應掌握的思維模式,一共36種思維模式。
  • 思維導圖完整手冊:5種思維導圖學習法,讓孩子的學習簡單又高效
    關於怎麼用畫圖來引導高效思考,書中有各行業成功人士作為事例;關於時間管理和高效學習、工作,也有專業人士來解讀,具體到溝通交流、背誦古詩詞等等。具體應該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呢?主要有以下5種方式,僅供參考:①根據知識的分布畫「思維導圖」,把錯題變寶藏。
  • 思維導圖完整手冊:5種思維導圖學習法,讓孩子的學習簡單又高效
    書中結合了大量實例,對「思維導圖」應用的98個場景和3個核心用法進行了詳盡分析:即①怎樣用一個關鍵詞進行頭腦風暴;②怎樣用「思維導圖整理記憶和信息③怎樣關聯、創造故事。關於怎麼用畫圖來引導高效思考,書中有各行業成功人士作為事例;關於時間管理和高效學習、工作,也有專業人士來解讀,具體到溝通交流、背誦古詩詞等等。
  • 如何高效學習,成為一名學習高手?這本書裡介紹了7種方法
    秋葉大叔的書《高效學習7堂課》系統總結了高效學習者的7種能力,定位力、框架力、精進力、聯機力、復盤力、輸出力和遷移力,這7種能力背後又覆蓋了36種思維。運用書裡的知識,就能夠對自身的學習現狀進行分析,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實現高質量學習。
  • 如何高效學習,成為一名學習高手?這本書裡介紹了7種方法
    秋葉大叔的書《高效學習7堂課》系統總結了高效學習者的7種能力,定位力、框架力、精進力、聯機力、復盤力、輸出力和遷移力,這7種能力背後又覆蓋了36種思維。運用書裡的知識,就能夠對自身的學習現狀進行分析,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實現高質量學習。
  • 【學習有方】9種高效學習方法,讓你事半功倍
    其實究根結底,原因就在於學習方法出了問題。高效的學習方法勝過題海戰術,高效的學習思維助你事半功倍。兔說支招今天兔就和大家分享9種高效的學習方法,讓你花1倍的時間和精力,得到2倍以上的收穫。想要了解更多的學習乾貨就多多關注「培培兔」更多學習重點,後續來日方長!
  • 學習沒效果?試試培養這7種高效學習能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想要學習什麼知識,還是掌握某項技能,都離不開學習。因此,高效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高效學習7堂課》一書中,秋葉大叔給我們分享了高效學習的7種能力,即定位力、框架力、精進力、聯機力、復盤力、輸出力、遷移力。
  • 英語高效學習?
    思維導圖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簡單卻極其高效。又叫腦圖或心智導圖, The Mind Map,是 Hyerle 博士開發的,它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使用一 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 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
  • 16種高效記憶法+7種記憶增強法,事關孩子成績,務必學習!
    老師提醒:孩子有以上2種情況,很可能是記憶效率低,背誦方法落後。務必趁早糾正。為此,2月1日,高途聯合世界記憶大師、環球記憶協會高級講師陳曉丹,正式推出【高效記憶提分+黃金背誦法則】(本號粉絲聽課全程免費)今天還附贈【16種高效背誦法+7種記憶增強法】,機會難得,各位家長抓緊時間掃碼領取福利!!👇👇👇
  • 《高效學習7課堂》:碎片化學習時代,如何做到高效學習?
    那麼該如何在碎片化學習時代高效學習呢?就我個人的觀點和思考而言:在高中時代,的確高效學習有利於充分的利用時間提升自己。書中告訴我們該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高效學習的7種方法。並且作者通過個人經驗舉例告訴我們一旦掌握高效學習方法,就不容易焦慮。所以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很重要。
  • 解讀如何高效學習
    它的書名很直白,就叫《高效學習7堂課》。7堂課的主題一目了然地呈現在封面上,分別是定位、框架、精進、聯機、復盤、輸出和遷移,看起來就乾貨十足。主題上方寫著書的定位:碎片化學習時代,人人都該掌握的7種高效學習方法。
  • 創業六種高效思維方法
    我們需要高效思維。高效思維者與低效思維者思考過程究竟有什麼差別?前者思考問題條理清晰,後者則混亂無頭緒。那麼高效思維的方法有哪些呢?基本方法如下:1.逐步接近法–經過簡單的步驟來解答難題。把問題拆分為幾個部分,從而使問題的解決變得容易。再耐心地一次研究一個問題或一個側面,通過其中的邏輯聯繫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 2個方法,1種思維打造你的心智模型,讓你成為高效學習者
    反思之餘,我看了幾本書,綜合了認識心理學家、教育家等十幾位專家的著作,總結了關於高效學習的3部分內容:一、巧用清單《清單革命》這本書是美國歐巴馬醫改的白宮顧問阿圖·葛文德所著。不僅在醫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更得到了各行各業的極大推廣。
  • 孩子學習效果差被說笨?學會「思維導圖」,孩子學習效率高效翻倍
    其實學習並不是高智商人的專屬,絕大部分人只要投入時間和精力成績至少能保證體面,那麼問題出在哪兒了呢?什麼是思維導圖在學習中,成績的好壞除了花費的精力外,學習的方法也很重要,高效的學習能極大的提高時間的利用率,讓孩子學習不再是負擔。
  • 《高效學習7堂課》:不懂高效學習的人,只會越學越焦慮
    所以,一個人能否平靜地面對學習,也決定了他學習的高效與否。我們要想成為一個真正會高效學習的人,就要講究方式方法,通過必要的途徑,在一個方向生根發芽,等汲取足夠多的水和養料時,才能快速精進。培養精進力所具備的5種思維如下:逆襲思維:我們每個人都會給自己設立各種各樣的目標,總以為只要完成小目標,就會實現大目標,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 世界五大高效學習法:思維導圖,你會嗎?
    最近只有學生問我,「老師上了初中學習壓力巨大,該怎麼讓我的學習輕鬆一點、高效一點!」我說:「你們學校沒有讓你們用思維導圖嗎?北京的人大附中那是人人都會的。」巴拉巴拉。。。。最後跟我說:不懂、不會、不知道。
  • 學習能力提高第一篇————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切換
    學習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輸入—練習—內化—輸出」,這已經是一種很高效的學習模式,另一種是更高效的「理解範式—應用範式—識別範式—輸出範式」,但不管是哪種學習,都需要各種學習技巧。終生學習是一種趨勢,如何學習是一個大學問,學習需要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結合,而且要在這兩種思維模式中轉換。
  • 六種思維可視化工具助你成為高效思考達人!!
    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或圖示組合把本來不可見的思維(思考路徑及思考方法)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這是一種高效工作和學習的策略。近幾年思維可視化這一概念越來越引人注目,越來越受到培訓行業的重視,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一批專門主講或主營思維導圖之類可視化思維工具的講師或機構。筆者認為,可視化一方面的確是職場高效思維的核武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過分誇大其作用。下面就是最典型的思維可視化圖形,大家猜出來是什麼含義了嗎?
  • 如何讓我們的思維更高效(5):結構化思維
    回到問題本身在上文中,我提出了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應用的不同思維方法,同時在上文中也提到系統思維的邏輯。需要提醒讀者的是,我們所看到的問題(無論是question還是problem)往往由多個部分在空間及時間中交織而成,表象為雜亂無序,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強有力的思維工具,把表象雜亂(複雜)的問題變得結構而有序,這個思維工具,就是結構化思維。
  • 如何利用XMind8思維導圖進行高效學習
    其實,我當時的想法就是做類似於思維導圖的一個主框架。但沒有電腦、也沒有思維導圖這個工作,我只能在A4紙上手工描畫。然後把一張張的A4紙連接起來,最後連起來的A4紙足夠有3米。如果是在現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就可以高效地完成這樣的一個知識梳理。而且,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進行分類,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