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會?2個方法,1種思維打造你的心智模型,讓你成為高效學習者

2020-08-27 迷小糊丸子

聽過這樣一句話: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學習能力強的人。

的確如此。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決定未來的高度。

作為知識大爆炸時代的一員,你是否曾和我一樣鬱悶過:

為什麼我這也學不會那也學不會?

報了那麼多網課,為什麼沒有太大進步呢?

原本學校的那個學渣怎麼突然變得那麼厲害?

是不是我年齡大了腦子不好使?

再一看,發現身邊的斜槓青年一個個步入優秀者的行列,更加令我羨慕。

為什麼這些人這麼厲害?同樣是過一年,別人年薪百萬,而自己根本不值得一提。

難道他們的智商比我高得多?難道這輩子就這樣了?

反思之餘,我看了幾本書,綜合了認識心理學家、教育家等十幾位專家的著作,總結了關於高效學習的3部分內容:

一、巧用清單

《清單革命》這本書是美國歐巴馬醫改的白宮顧問阿圖·葛文德所著。不僅在醫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更得到了各行各業的極大推廣。

清單在學習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有以下3點:

1、明確學習目標、抓住學習重點、細化學習步驟

眾所周知,學習的目的是掌握知識或是習得技能,也就是有目標可尋。

大多數人對於目標處於模糊的狀態,沒有清楚的剖析將目標清晰化、具體化。導致學習知識時抓不住重點,找不到具體可以的方法。

當我們學習知識時不妨這樣做:

1)按主次關係或利用(四個象限法——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列出需要掌握的關鍵知識點

2)分別列出需要解決的疑點、難點

3)針對所列疑點難點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角度或資料

4)篩選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寫出詳細步驟

5)在具體的操作步驟前標上具體的執行時間,具體到每天的每分鐘

通過清單找到學習的關鍵點,做好時間管理依次完成每個步驟,減少了做無用功的時間有效的提高了學習效率,這樣更有利於目標的進展。

2、避免無能之錯,降低錯誤率

我們需要學習越來越多的知識,我們的大腦早已不堪重負,但錯誤還是無法避免。

人類的錯誤分為兩大類型,「無知之錯」,可以原諒;「無能之錯」,不被原諒。

學習知識或某項技能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有遺忘知識點的時候,這時可以通過使用清單,為大腦搭建起一張「認知防護網」,彌補我們與生俱來的認知缺陷,如記憶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

減少錯誤率有效的縮短了學習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

3、持續改善清單

清單的三大原則是:簡單、可測、高效

注意:即便是最簡單的清單也需要不斷改進。簡潔和有效永遠是矛盾的聯合體,只有持續改善,才能讓清單始終確保安全、正確和穩定。

清單不是寫在紙上的方法,而是印在心上的習慣。清單,正在一步步變革我們的生活,變革這個複雜的世界。

清單,讓學習更簡單高效,讓清單成為一種習慣吧。

二、建立長期記憶

1、創造合意困難,加深記憶效果

在《認知天性》一書中提到一個概念——「合意困難」。這是由心理學家比約克夫婦提出的概念,意思是在學習中給自己製造一些麻煩,從而提高長期的學習效果。

這些麻煩在短期看來可能是無效的,甚至是浪費時間,但長期來看,卻可以綜合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

我們可以掌握以下3個方法:

1 )運用檢索測驗,加深記憶效果

檢測也就是我們經常做的考試,作者的研究團隊發現,通過定期檢索測驗的方式,有助於我們對知識的掌握。

我們都有聽寫默寫的經歷,通過一次次的檢測一次次的出錯,我們記憶的更加牢固。

樊登老師在每講一本書前總有一個先畫腦圖的習慣,實在想不起書中知識再去翻看。這也就是為什麼講書時根本無需一頁頁翻書的原因,既提高了效率又真正的記住了書中的知識。

通過以上「痛苦」的檢測方式,所學知識將會更牢固的留在學習者的大腦中。

2)復盤

復盤是眾多成功人士慣用的方法,步驟分別是:收穫、不足、行動。

收穫,就是用放電影的方式把一天所學或所感受到的知識、感悟等清晰記錄下來,是積累經驗和加深記憶最好的辦法。

不足,明白當日在學習過程中哪些是自己的盲點、難點,哪些地方做的好不夠好。

行動,針對前面兩點做出合理準備的計劃安排,具體到每分鐘。

復盤是大而細的一項任務,剛開始可能會出現中途退群的過程,但想要提高學習效率,需要堅持下去。

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完一件事情之後原地復盤,這樣便能很好的記錄經驗和知識,及時對當下發生的一切做出最快最好的認識。

3)顛覆練習方法

說到練習,我們不得不提學生時期背書的故事。

我們常常一遍又一遍的讀書,時間久了自以為會背了,可遇到考試的時候卻怎麼也想不起來。其實,這是大腦中的元認知誤導了我們。

《認知天性》這本書告訴我們,這樣不斷重複的練習基本是無效的。我們需要走出認知誤區,打破認知天性。

我們可以通過改善練習方式更好的掌握知識。

書中為我們提供了3種練習方式:

間隔練習

間隔練習,就是學習了一項新技能後,間隔一段時間再練習。

間隔練習的原理與經常檢測的原理類似,當我們把一種練習間隔進行的時候,有助於鞏固知識,更有利於產生持久記憶。

穿插練習

穿插練習,就是當學習一個包含了多個步驟的新知識時,可以多個步驟穿插學習。

即簡單學習了一個步驟之後,就學習其他步驟。而不是等一個步驟完全學會,再學習下一個步驟。

雖然這樣的練習方式短期來看容易產生混亂,但對於長期記憶更有效果。

多樣化練習

我們都知道,從事不同的活動,可能運用不同的大腦區域。採用多樣化練習的方式,有助於保持大腦的多個區域活躍,從而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

間隔練習有助於我們加深記憶,穿插練習和多樣化練習組合,有助於提高我們對知識的辨識能力,從而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打造多元知識體系。

所以,日常的練習中,我們要將幾種練習方式結合運用,更有助於形成我們的知識體系。

經過長期反覆的檢測、復盤、練習,我們已對所學知識和技能形成了自己的心智模型,當再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我們已經可以像條件反射般去解決。

三、培養成長型思維,成為終身學習者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只有保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

有人或許會說:我太笨了,就是學不會,再好的方法也還是白瞎。

其實人們對於智商有許多誤解,《認知天性》一書告訴我們,人的智商是不斷在發生變化的,智商高低不是學習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終身成長》這本書中,提到了一種思維模式:「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這種思維模式,就是「成長型思維」。

與成長型思維相對的是固定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努力很丟臉,認為人的天賦、學習能力是一成不變的,面對逆境不敢迎難而上,會逐漸變的不自信甚至墮落。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覺得努力很正常,認為每個人都能通過努力獲得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面對逆境會迎難而上,在挫折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逆商,會越來越自信篤定。

大名鼎鼎的NBA巨星麥可·喬丹是世界體壇的一個傳奇,堪稱籃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

喬丹面對失敗的態度,令人心生敬意。

他說:「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曾經投失過9000多個球,輸過300場比賽,26次在最後一投的時刻,辜負了隊友的信任。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敗,而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喬丹的成功案例很好的說明了:天賦人人皆有,但能力來自艱苦努力。只有努力,才有回報,人生沒有捷徑。

要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我們需要的不是超強的大腦,而是堅信努力的意義,是自律、勇氣和永不言敗的成長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才能在不斷的失敗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取得更高的成就,成為一個越挫越勇、越學越優的終身學習者。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心智模型,擁有成長型思維,成為終身學習者。

相關焦點

  • 運用多元思維模型,成為終身學習者
    像欣頻老師就是一個多元的人,她是廣告文案者、作家、創意講師、修行者的身份,吃飯、交談、讀書、看電影、欣賞表演、開會、演講者等。而多個思維模型是:就是幾個同領域的思維模型,比如:邊際效應,沉沒成本等就是屬於經濟學領域的思維模型。
  • 《高效學習7堂課》:碎片化時代,教你如何成為一位高效學習者
    這些東西雖在看得時候很爽,但這些都在無意間消減學習的效率,妨礙著我們成為一名高效的學習者,影響著我們進行深度思考。甚至於對於一些喜歡報網課的人來說,只是喜歡買,但是從來不會去認真學習和實踐,最後課程結束反而要比報課時更焦慮。本來抱著很大信心,自己上完課一定會獲益很大,但過於浮躁。做好一件事情不投入時間和精力,又怎麼會有成效呢?
  • 100個實用的思維框架模型,聰明人的高效工作方法,值得你擁有!
    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專欄當你點開這個專欄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意識到「效率」這件事,你也想,掌握這些聰明的工作方法,也想,像那些精英們一樣,高效地工作,快樂自在地生活。六頂思考帽: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六種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六種不同的思維模式;頭腦風暴:群體思維,群策群力的方法;5WHY分析法:對一個問題連續問「為什麼」,直至找到根本原因為止;
  • 高效學習的 36 種思維
    本文把高效學習的 36 種思維合併成為一篇長文。1. 目標思維2008 年,我即將畢業,那時實踐能力比較弱,對未來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我當時的首要目標就是先找份工作,解決溫飽問題,再尋求突破。2.
  • 《認知天性》11位心理學家教你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高效學習
    《認知天性》這本書主要從兩個方面內容闡述了作者對於學習方法的觀點:一是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二是打造學習心智模型。接下來,先說說何為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夠明確區分機制1和機制2兩個系統,在什麼情況下應該調用哪個系統,將機制1系統裡無意識的不好行為,替換成機制2系統裡帶來的有利行為。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穩定的、發展的心智模型。
  • 如何高效學習,成為一名學習高手?這本書裡介紹了7種方法
    秋葉大叔的書《高效學習7堂課》系統總結了高效學習者的7種能力,定位力、框架力、精進力、聯機力、復盤力、輸出力和遷移力,這7種能力背後又覆蓋了36種思維。運用書裡的知識,就能夠對自身的學習現狀進行分析,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實現高質量學習。
  • 如何高效學習,成為一名學習高手?這本書裡介紹了7種方法
    秋葉大叔的書《高效學習7堂課》系統總結了高效學習者的7種能力,定位力、框架力、精進力、聯機力、復盤力、輸出力和遷移力,這7種能力背後又覆蓋了36種思維。運用書裡的知識,就能夠對自身的學習現狀進行分析,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實現高質量學習。
  • 後疫情時代,掌握這7種高效學習方法,讓你告別知識焦慮
    秋葉老師在這本書裡提出了高效學習者的7種方法,即選好方向(定位),搭好體系(框架),請好教練(精進),善用網絡(聯機),多做總結(復盤),強化輸出(成果),輕鬆跨界(遷移)。後疫情時代,只要掌握好這7種學習方法,我們也能成為真正的高效學習者,實現自我能力的躍遷。
  • 學了很多知識,依舊不會解決問題?你需要掌握「多元思維模型」
    前幾天,琳琳火急火燎地找到我,說下個月她要參加部門的競聘答辯,每個人需要做2分鐘的述職演講,但是她不會寫述職報告,想讓我幫忙寫,順便告訴她該怎麼講述職報告。學了寫作課,知道了很多寫作方法,卻不會寫述職報告?學了演講課,卻不知道如何做述職演講?
  • 學習使錯了勁事倍功半,要將知識化為能力,須打造出心智模型
    從15年開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這幾年以來,我們每天從手機上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每次看到好的文章,我們點讚、收藏,慶幸自己學到了知識。而實際情況是,了解的越來越多,但該迷茫的還是迷茫,該痛苦的還是痛苦。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方法論,還是沒有用呢?因為這些知識並沒有被思考和實踐,沒有內化成為自己的。
  • 多元思維模型:普通人學習知識,牛人學習思維模型
    而現在朋友和同學都對我說,你似乎有種魔力,好像能一下子就看穿事物的本質,預測很多未來的東西。只有我知道,那並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我掌握了多元思維模型,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問題而已。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學習和生存的,它有它的道理,比如我那位很紅很專的同學,如果他能夠一直堅持下去,或許能在政治領域有所成就。但是這麼做有一個極大的弊端,多元思維模型的提出者查理·芒格有句話很經典,他說「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其實我不太贊同他這句話,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是連錘子都沒有,像個裸猿。
  • 「後刻意練習」時代:構建「心智模型」擺脫「假努力」
    先是改變方法,再從方法到行為模式,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心智模型。所謂的心智模型是刻意練習後的一種人本能的條件發射,是一種不用思考的下意識行為,而處理不同的事情需要建立不同的心智模型。如何才能做到為自己建立新的心智模型?十一位認知心理學家,耗時10年時間,總結出來一種學習方式,叫做「檢索練習」,它是真正高效的學習方式。什麼是檢索練習?
  • 《好好思考》:6個方法構建多元思維模型,幫你練就高超學習力
    思維模型有四個層次:經驗技巧型、方法流程型、學科原理型、哲學視角型。那我們應該如何從思維模型入手,構建一個全新的學習思考體系,進而練就超強學習力呢?作者將結合自己10多年的研究經驗,從基本原理、搭建知識體系、演示實戰方法等多個角度系統講解論述。
  • 80%的人學習都是錯了勁,要將知識化為能力,必須打造出心智模型
    三、打造心智模型,需掌握學習的三大關鍵步驟心智模型,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驟,結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好比做一杯奶茶,當你熟悉之後,奶茶所需的步驟和材料,就是你的心智模型。那麼這一心智模型的形成需要經歷以下三個步驟。
  • 《認知天性》如何高效學習?5000字乾貨給你講透
    2.你有想過給自己的記憶打個結嗎?不用擔心,這不是智力的問題,只是我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其實我是再考研期間,才真正的開始研究學習方法的。將所學的知識分組,穿串的學習方法,劉媛媛在她的高效學習法中也提到過,可見高效的學習方法是有相通之處的。 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知識鏈打上記憶的結,你需要檢索。檢索就是主動回憶某個事情的過程,其實最好的檢索其實就是考試。
  • 讓孩子學習效率翻倍的8個高效學習法,學會第1個,就受用一生
    你肯定會說:(1)孩子的智商低;(2)孩子的學習沒有規劃,沒有針對性;(3)孩子不會自主思考,學習不主動;(4)孩子貪玩,不愛學習;(5)孩子上課不認真,不聽講,不寫作業說句不誇張的話,十個好苗子有九個都被錯誤的學習方法耽誤。讓孩子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鍛鍊學習思維,才是比上補習班更直接有效的方法!
  • 組織行為學一:2個表格檢測思維模式是不是已經過時
    結合時代特點、中國國情以及數位化時代的具體情況,提供檢測自己思維模型的工具,討論打造成長融合型思維的方法及介紹成長融合型思維的具體使用場景。最後給出數位化時代第三階段來臨之際,給出檢測我們認知框架屬於哪個時代的工具以及我們打造自己的數位化認知框架的方法。有理論介紹,檢測工具,有實操重點說明。無耐心閱讀理論講解,可以直接選擇工具自測和實操說明閱讀。
  • 107思維模型:創新者的方法
    創新者不會一直待在辦公室的格子間,而是通過近距離的接觸外面的世界去獲取新想法,他們近距離接觸客戶,了解客戶的想法,觀察客戶的購買行為等,以期獲得靈感,發現客戶新需求。第三 交際一個人的思維和眼界是有限的,只有跳出自己的思維框架,才有可能發現新的視野。
  • 創業者必讀:學會這16種高效「心智模型」,才能贏得市場
    心智模型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以及我們所作出的相關結論。它們會增加你成功的機會,讓你避開失敗。心智模型就好比是我們大腦的作業系統,它們一刻不停地在運行,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從你獲得的經驗和信息中學習,不斷完善這個系統。搭建「格狀(latticework)」心智模型的概念是由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的。
  • 搞清定義好上路:構建心智模型,升級認知
    為了避免被人工智慧淘汰,成為未來世界的倖存者,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 · 我現在的工作是重複性工作還是創造性工作?它在未來會被淘汰或被機器人替代嗎? · 要成為未來所需的人才,我現在有相匹配的能力嗎?如果沒有,我該如何積累相應的能力呢?這些能力首先應該是心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