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元思維模型,成為終身學習者

2020-12-13 樂在雨中的愛

詩人和劇作家T.S.艾略特說過:」 我們迷失於知識中的智慧到哪裡去了?我們迷失於信息的知識到哪裡去了?

而《模型思維》一書的作者給出了答案:

知識組織了信息,呈現為模型的形式。市場競爭的經濟學模型、網絡的社會學模型、地震的地質學模型、生態位形成的生態學模型以及學習的心理學模型都體現了知識。

也就是說,我們的智慧和知識都要會以模型的方式呈現出來,而得以利用。

在《決策的本質》一書就講到,美國政治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總結了三個思模模型解釋了1961年4月17日發生的古巴飛彈危機。

首先他運用了理性行為者模型,其次,艾利森接著運用了組織過程模型,最後,他運用了政府過程模型。他用了三個視角評估了這件事背後的原理 ,使人們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這件事情。

就如查理·芒格所說:「要想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你必須擁有多個模型。而且,你必須將你經驗,無論是間接的,還是直接的,都放到構成這些模型的網格上。

今天我們就通過成甲老師的《好好思考》來認識一下多元思維模型。

一、那麼什麼叫多元思維模型?

2W1H,就是一種思維模型, 是寫作,提問用到的思維模型,當然還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而查理·芒格說,所有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都可以稱為思維模型。

什麼叫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不是多個思維模型。多元強調的不同學科 ,不同領域,不同屬性的。比如,心理學,人文學,科學,物理學,社會學。

像欣頻老師就是一個多元的人,她是廣告文案者、作家、創意講師、修行者的身份,吃飯、交談、讀書、看電影、欣賞表演、開會、演講者等。

而多個思維模型是:就是幾個同領域的思維模型,比如:邊際效應,沉沒成本等就是屬於經濟學領域的思維模型。

二、為什麼要建立多元思維模型

我們知道杜拜現在成為了全球旅遊的勝地,但是在20年前還只是一片沙漠,那麼杜拜人是如何把一個沙漠變成了一個人間天堂的呢?

杜拜的發展思路有一個很硬的內核,就是:人力所及,只要不是靠獨特資源,只要能吸引目光,我都要爭個世界第一,而且是短期內無人能趕超的第一。

比如:杜拜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七星級的帆船酒店,有媒體城,網絡科技城,國際空運、海運物流城、金融城、兒童城、健康城等。

為什麼會這麼想呢?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一個新的網絡存在,從人類的心智網絡和認知網絡去看發展的。

而且他們從空間上建立 了各種大型媒體城、兒童城,從時間上一年365都有安排一些會議、展會等,確保人流不止。

這些想法就是建立在多元思維模型上的。

所以說,建立多元思維模型不僅對國家的發展,對其他方面,比如工作,個人,團隊都是一通百通的。

就如《模型思維》一書中提到的:

多元思維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實用價值。運用這種思維方式,你就能更好地理解複雜現象,就能更好地推理。你將會在職業生涯、社區活動和個人生活中表現出更小的差距,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是的,你甚至還可能會變得更有智慧。

那麼我們來聊聊這些實用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吧。

1、為了建立多元思維模型從哪些方面去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首先,當然是書本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要如何去讀書呢,樊登老師的書《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裡就有講到理解力池子,也就是你讀書應該要有這七個部分:

1、經濟學,學了經濟學的基礎,可以知道什麼是沉沒成本,邊際效應等等。2、心理學,是了解人類動機的不二法門。3、國學:古代的經典作品,四大名著,孫子兵法,論語,道德經等等。4、管理學:是處理當代人際關係的一門學科 ,背後其實就是領導力。5、邏輯學:金字塔原理,寫作也需要有邏輯。6、哲學:可使人開闊眼界,提升認知層次。7、人生經驗:小說類,比如《人生海海》。

所以,看的書多了,才能了解到每個學科有哪些思維模型,只有知道了有哪些思維模型,你才能有多元思維模型的知識系統。

其次可以從電影、電視劇裡去學習,學習人生經驗,學習遇到問題該如何去面對,如果不能經常出去旅遊看世界,那麼,從電影電視上也可以看到人生百態。比如:《都挺好》《歡樂頌》等可以看到原生家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再次可以選擇旅行,旅行的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可能哪一個轉角,就讓你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際遇 。比如 :達爾文就是在旅行途中有了寫《物種起源》的機遇。作家毛姆,他經常外出旅行,就是為了尋找更多寫小說的靈感。

最後,當然 ,沒有最後,因為知識廣度是像宇宙一樣無邊無際的,但我們應該要先知道自己不知道,才能對症下藥。

就像樊登老師說:「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兒,才能突破這個局限,意識不到的時候,你沒法兒突破。」

只有知道自己不懂,才能對症下藥。

像何炅老師,他是小語種專業,但是絲毫不影響他成為優秀的主持人,我想,他肯定是擁有多元思維模型,所以才能在他的專業,他的事業方面如魚得水,同時情商、智商都是很高。

2、建立了多元思維模型後看問題的角度更深了,從而發現問題的本質

前面說到讀書面的廣度,那麼讀書的深度要怎麼讀。

有一個模型可以很好探討了如何加深問題或者思想的深度,布魯姆的分類法,是一個如何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適合學生,同時也適合以終身學習為目標的成人。

布魯姆分類法

看問題角度更深,同時也會加深思想的深度,前面說了能過讀書,可以增加知識面的廣度,增加知識的深度也需要讀書,我們可以運用這種分類法,思考一個問題的,從而或以越挖越深,從而發現問題的本質 。

這個布魯姆分類法,其實就是對應著2W1H的原理。理解是什麼,應用是為什麼,分析是怎麼做。所以很多模型都是一通百通的。運用的時候,常常會會似曾相識的感覺。

當把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結合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更全面的視角。

前面說到的杜拜這個城市的建設,他們的酋長就是站在了上帝的視角去看人類的發展。

所謂的上帝的視角,就如獵豹CEO傅盛說:「一個創業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用上帝視角看事情。所謂上帝視角,就是既能讓自己深入其中,敏銳感受其中的變化,又能抽身其外,讓自己變成一個旁觀者,觀察很多事情的發生及其結果。」

而放到我們個人的話,要怎麼去利用多元的思維模型去看問題會更全面。

三、那麼要怎麼樣去建立多元思維模型

建立多元思維模型的方法很多很多,每個領域每個學科都各有不同,這裡列舉三個方法,是根據成甲老師的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

1、問思模

就是問題思維模型。這個很好理解,就是你要有一套問問題的方法。

比如:看一本書,要怎麼問問題,才能讓你吸收到書裡面的內容。再比如:如果你想寫一部電影的影評 ,那麼,你得帶著問題去看電影。

這些問題的模型,因人而異,各有不同。這是一種多視角多元思維模型的問思模:

比如學習內容:寫作。

問題:

1、如果是一個物理學家來講寫作,他會講出來什麼不同?

2、如果是一個歷史學家來講寫作,他又會講出來什麼不同?

3、如果是一個經濟學家來講寫作,他又會講出來什麼不同?

再比如學習內容:心理學概念習得性無助

問題:

1、如果是數學家的視角來解釋,會有什麼案例,會有什麼不一樣?

2、如果是科學家的視角來解釋,會有什麼案例,會有什麼不一樣?

3、如果是哲學家的視角來解釋,會有什麼案例,會有什麼不一樣?

2、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看問題的全局性視角思維。張萌老師有本書《加速:從拖延到高效,過三倍速度人生》,裡面就有講到一種結構叫知識宮殿。

所謂:知識宮殿:以目標為導向,縱向劃分、搭建知識點來修煉人生硬本領的系統模型。主要有六大要素:六大要素,總量(規模),結構,程序(流程),關聯(關係),內外和動態(變化)。

如下圖:

從這個表格可以清楚的看到。你去學一樣技能,要知道掌握什麼知識,需要哪些學科去支撐,哪一步開始等,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

就如書中所寫:凡有問題,必有結構。用」釐清問題-歸類領域-尋找結構「的流程,就可以把人類積累的各重要的模型用在解決自己的問題之上了。」

3、尋找相似性

關於相似性,我們可以從前面提到的知識宮殿看一下,相似性,就是 不同的問題,可能面對的是同一個答案。

比如:寫作和演講,都需要了解一下心理學知識,寫文章的時候可以用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去解釋一個現象。

而演講者可以捉摸到聽眾的心理。這就是到了了他們之間的相似性。

相似性,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把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的使用。但首先你要有能力,看到不同的領域需要面對哪些一樣的問題,在處理相同的問題的時候,不同領域有哪些方法可以相互借鑑。

所以前面講到的閱讀理解力的池子,需要 我們不斷的加強,對每一門學科 ,有能力的話也需要不斷的鑽研。

四、總結

我們學習,不管是學語言,學技能,學做人,都是為了成長。而成長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就是多元思維模型,它會帶領你走的快走的高走的對。

就像欣頻老師說的那樣:你可以用畫家的靈感、直覺、敏感度,來處理財經問題;也同時以經濟學家的頭腦,規劃自己的創作行程、經營自己的畫作畫廊。

相關焦點

  • 多元思維模型,終身學習者的利器
    大部分的人對於問題,找到答案就結束了;優秀的人更關注思考答案的方式,這個方式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利器。為什麼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可以讓眾多玩家參與其中不能自拔?在這裡我們可以參考「質疑問題」和「改變源頭」的思維模型。比如;不是特別擅長社交的人會考慮「我該說什麼?」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把問題變成「別人可以說些什麼?」以後當問題到來,不要一股腦兒接招,運用思維模型,找到本質去應對是終身學習的有利武器。
  • 獨家劇透:多元思維模型,終身學習者的利器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現在思維模型突然成為熱愛學習人群中的高頻熱詞,以至於有人開始收集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並把每個思維模型的概念、定義整理出來,希望學會這些模型。可是,我們是不是記住了這些思維模型,就能變得和查理·芒格一樣厲害?
  • 多元思維模型:普通人學習知識,牛人學習思維模型
    為此我不得不又重新梳理了一遍《窮查理寶典》的筆記,「混沌大學」與多元思維模型相關的筆記,吳伯凡關於工具箱的講解,另外各種與多元思維模型的文章也看了一大推。但仍然每個字都寫得戰戰兢兢。你為什麼需要多元思維模型?「盲人」能摸到「大象」是什麼樣子嗎?
  • 從思維模型到多元思維模型,差的是什麼?
    掌握多元思維模型,並不等同於掌握多個思維模型。從多個思維模型到多元思維模型,還差2個關鍵思路:夠全面成體系1、全面性:有效的多元思維模型=思維廣度*思維深度因此,成甲老師提出,我們要從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雙向拓寬對問題的理解能力,發現問題的本質。2、體系性:思維模型要打造成一張網升學考試的複習階段,我發現有部分之前成績不錯的學生,突然就掉隊了。
  • 成為終身學習者,讓你獲得「知識的複利效應」,用乘法賺錢
    那些成功跨界的人,都得益於自己的學習力。只有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才能更好地應對變化莫測的世界。關於終身學習,在《認知尺度》一書中,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魏坤琳給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
  • 2個方法,1種思維打造你的心智模型,讓你成為高效學習者
    多樣化練習我們都知道,從事不同的活動,可能運用不同的大腦區域。採用多樣化練習的方式,有助於保持大腦的多個區域活躍,從而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間隔練習有助於我們加深記憶,穿插練習和多樣化練習組合,有助於提高我們對知識的辨識能力,從而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打造多元知識體系。
  • 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
    本文主要提供兩個引子,其一:應該如何學習思維模型;其二:在了解思維模型後,如何進行刻意練習將其轉化成自己的內容,從而形成適用個人的多元思維模型。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多元思維模型」這一名詞最早可追溯到查理芒格推崇的「latticework of about 100 mental models」中文意思為「心智模型的柵格」。這裡的「心智模型」即為我們今天所說的「思維模型」。
  • 《窮查理寶典》成為牛人的核心要素:多元思維模型
    這本書所涵蓋的精華太多,篇幅有限,無法一一解讀,今天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學習芒格在書中提到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多元思維模型。理解多元思維模型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思維模型。一、什麼是思維模型首先需要你思考幾個問題。
  • 一眼看透人心世事的高手修煉秘籍:多元思維模型
    其實,成人學習最關鍵不是看了多少書,記住了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成甲稱之為「多元思維模型」。成甲的新書《好好思考》,被稱作國內第一本研究運用多元思維模型,培養深度思考力的書。全書內容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未來,我們面對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 《好好思考》:6個方法構建多元思維模型,幫你練就高超學習力
    他對推動人類進步創新背後的力量充滿好奇,喜歡研究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創新人物,追問他們創新變革背後的學習、認知與創新邏輯。本書全面解析查理·芒格思維模型,打破學科思考界限,拓展思維模式的格局和邊界,寫給終身學習自我超越的你。作者把學習知識的基本單位定義為「思維模型」。
  • 多元思維模型:查理·芒格的「劍」,價值更勝「巴菲特午餐」
    查理·芒格認為,一個人想獲得智慧,關鍵在於他的思維方式。他曾說,自己沒有精力寫一本書,但是希望有人能介紹一下「多元思維模型」。2016年,「中國最會學習的人」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介紹了查理·芒格的學習理念。在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會期間,成甲更是獲得了對芒格先生的專訪機會。
  • 如何學習芒格的多元思維
    這兩天有朋友問,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中,大部分來自科學(理工科)領域,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數學、心理學,文科學科並不多。對於文科生來說,沒有接受過大學的自然科學通識教育。那應該如何學習和掌握多元思維?文理分科有的地方已經取消了,我們這一代人是沒趕上,已成既定事實。
  • 多元模型思維,大佬們都用的高級思考方式
    偶然的一次機會,知道了《和時間成為朋友》這樣一本書,知道了李笑來,一位新東方英語老師出身的創業者。這本書教會了我,人的思想就像作業系統的軟體,需要不斷升級。基於這個原則,這幾年不斷的學習關於思維升級的書籍,包括《窮查理寶典》、《原則》、《模型思維》等書籍。
  • 枯燥無味的列舉: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
    這篇文章很無聊,沒有任何修飾和鋪墊,就是介紹主要的幾個芒格推薦的多元思維模型。 如果報著學習的目的,這些列舉至少能達到以下目的: 一、雖然你知道一些多元思維模型,但是你可能只知道他們的名字而已,如果你再看一下簡單介紹,也許就會觸發一次深入的學習。 二、模型太多了,但是有些模型在構建你多元思維的過程中所佔的份量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決定了你更會重視哪一個。
  • 豆瓣8.0:如何建立查理芒格多元思維模型?《好好思考》給你答案
    跨學科的多元思維需要在頭腦中建立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型構成的框架,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遇到問題,運用這個框架能夠形成更全面的理解,避免「拿起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這種單一的思維模式,從而達到對世界更本質的認識。查理·芒格是多元思維的貫徹者,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受益於他的思考方式。
  • 《好好思考》共讀第二天,多元思維模型到底是什麼?
    今天共讀的是《好好思考》的第二章,多元思維模型到底是什麼?這樣說上去比較抽象,其實通俗一點就是作者提出來的成功人士做決定的背後依據是如何來的?換句話說,你做決定的思維方式是什麼?如何而來?李笑來喜歡把人比作計算機,那麼計算機的運作靠的是CPU,好比人類的大腦,而思維方式就是CPU的運作方式。而多元思維模型就是各種運行方式的不斷切換,這裡作者總結了4類基本的思維模型。
  • 《好好思考》概括:多元思維模型如何建立?
    在之前的《好好學習》一書中,成老師主要聚焦於思維模型(臨界知識)的學習方法,《好好思考》則主打系統體系,聚焦於系統介紹用多元思維模型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首先還是明確了多元思維模型的意義,其次,解釋如何發現並掌握思維模型。當擁有思維模型後,第三部分關注於怎麼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最終為跨學科思維模型解決複雜問題提供了思路~為方便閱讀理解,成老師在書籍的最後添加了總結部分,不過書籍章節劃分和總結稍有差別,例如建立多元思維深度的稜鏡法,為本書第二章的內容,而不在第三部分對應的第四章。
  • 終身學習者練就高超學習力的秘訣
    當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標配,如何才能夠更好更快的學習,練就高超的學習力就成為了大家普遍追尋的一個問題。成甲老師《好好思考》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告訴你如何練就高超的學習力。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學習的關鍵就是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但是成甲老師認為:如果我們能夠看到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那麼我們只需要學習各學科最傑出的思想,去抓最關鍵的要害就可以解決多絕大多數的問題。是不是聽起來很神奇呢?學習不是為了追求更多的知識,而是為了尋找更好的決策依據。這額個更好的決策依據,就是那些經過廣泛驗證的原理和規律,芒格稱其為思維模型。
  • 《好好思考》: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你也可以輕鬆擁有
    01| 學習再多的知識,也不如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成甲老師在《好好思考》的自序中寫道:「在我過去的經驗中,成長就要學習,而學習就是要掌握更多的知識。然而查理.芒格則認為,學習並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識,而是要尋找更好的決定依據。這個更好的決策依據,就是那些經過廣泛驗證的原理和規律,他稱之為思維模型。」
  • 張立:什麼是思維模型
    在教育水平一樣的前提下,規模較小的學校或班級,能實現因材施教,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而優秀學生的比例會更高。對於一個企業,為了避免養「小白兔」,就要多招收一些好員工,從而減少壞員工的比例。我想說,以上這些觀點看起來很正確,但其實本質上都是錯誤的。多做一些開心的事,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縮小學校或班級規模和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沒有多大關係;提高好員工的招收人數,並不能保證公司壞員工比例一直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