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次機會,知道了《和時間成為朋友》這樣一本書,知道了李笑來,一位新東方英語老師出身的創業者。這本書教會了我,人的思想就像作業系統的軟體,需要不斷升級。基於這個原則,這幾年不斷的學習關於思維升級的書籍,包括《窮查理寶典》、《原則》、《模型思維》等書籍。
讀的多了,發現這些大佬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掌握了不止一個學科的知識模型,他們都提倡要學習眾多重要學科的知識,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多元化模型思維。
為什麼呢?因為當你手上只拿著錘子的時候,你看什麼都會是釘子。單一化的知識體系會造成狹隘的視野,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其實就是體現了一個人的視野有限,如果幾個人加起來,多了不同的視角,就能更好的理解問題。
芒格提到,當多種思維模型加在一起,往往能夠帶來特別大的力量,不僅僅是幾種力量之和,而是疊加和放大的效果。
因此多元化模型思維,是成為高手必備的高級思考方式。
一、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
了解多元思維模型前,我們先來看什麼是模型,模型就是經驗的抽象集合,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物理學萬有引力、數學中的勾股定理等公式定理,本質上都是模型,模型是我們對世界的數據化科學的分析結果。
管理學家羅素·艾可夫的《從數據到智慧》系統地表述了DIKW體系,即從低到高依次為數據(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及智慧(Wisdom)。
第一層,叫數據。比如我們看到數字37,100,12345等,在沒有單位和使用場景的時候,它們只是單純的一個數字。
第二層,叫信息。當我們給這個數字添加單位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個信息,比如37攝氏度代表溫度。
第三層,叫知識。把信息放到一定的場景中,形成了知識,成為我們做出選擇和判斷的依據。比如37攝氏度是體溫的話,代表這個人體溫正常,如果是38攝氏度就表示發高燒了,需要治療,這個時候37攝氏度背後是一套判斷人體溫度的理論體系,通過它,醫生就知道如何治療病人。
第四層,叫智慧。是指你面對不同的情況,在多個模型之間,做出選擇切換的能力。比如當一個人發燒、拉肚子、頭疼等多病症的時候,你用發燒的知識就不夠用,還需要更多關於人體治療的知識模型來幫助你解決問題。
所以這裡的智慧就是思維模型,如果你能掌握多個學科的思維模型,並且能夠熟練切換,整合使用,這就代表你擁有多元思維模型。最高智慧的體現,就是同時掌握很多種模型,並且能夠根據環境,自由切換使用的能力。
二、為什麼要用多元思維
大部分人習慣於單一模型的思考,比如一個經濟學家,他的知識體系建立在經濟學上,所以他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會優先使用經濟學思維考慮問題,比如供需關係、價值交換、稀缺性等角度。
假如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明星的收入為什麼大大高於普通人?
普通人會思考:因為他是明星唄,出名了就賺錢,看運氣的。
經濟學人會思考:因為供需關係、稀缺性,明星是注意力經濟,越有特色的明星,稀缺性高,市場上的注意力就會越集中導向它,從而產生的商業價值就越高。
由此可見不同的思維模型,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理解事情的深度也會不一樣,那麼你基於這些做出的選擇不同,每個人的命運就不同,所謂知識改變命運,指的也就是你所掌握的思維模型越高級,越有用,對你幫助越大。
大部人為什麼平凡,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模型缺乏深度、單一化和鬆散無聯繫。
缺乏深度,指的是每個人至少應該在一個領域先達到較深的水平,因為所有學科的底層規律是相通的,如果你沒有一門學科做深,代表你連一個點都沒打通,對事物的理解就不夠深刻。
單一化,讓你的視野太窄。比如職場中銷售、產品、運營之間經常吵架,互相說服不了對方,就是因為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專業角度思考問題,沒有辦法理解對方的角度。
鬆散無聯繫,在生活中,很多現象可以用一個模型解釋,比如冪律分布廣泛存在於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經濟與金融學等眾多領域中。也有很多模型可以解釋同一個現象。這就需要你不斷的使用這些模型,讓模型能夠相互串聯起來,形成體系化的用法。
總結來說,你需要掌握多門重要學科的理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經常使用它們,通過刻意的訓練,使之融合,形成你自己的思考習慣,你把這些不同模型使用的經驗沉澱總結之後,就形成了你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
三、如何搭建多元思維
每個人在工作幾年之後,基本都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裡的三觀其實就是他所掌握的底層思維模型構建起來的。所以搭建多元思維的第一步是先做深度的內省,整理自己已經有的思維模型有什麼?第二步是學習新的一些思維模型,第三步是不斷實踐總結形成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型。
1.整理已有的思維模型
這裡可以參考《原則》一書的做法,達利歐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背後的思考模型,一點一滴的總結,形成了他的個人百科全書,其中高原則21條,中原則139條,分原則365條。《窮查理寶典》則是100條模型,《模型思維》24個模型。
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模型分為適用生活的和工作的兩個方面。比如在工作上,你有哪些思考模型,SWOT、5W2H、黃金圈法則、九型人格、金字塔邏輯、番茄工作法、GTD等等,這些都是工作上常用的一些模型,這些模型你是否熟練並且可以交叉使用,是否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獨有的思考模型。
把你的知道的都一條一條寫出來,然後進行分類,像《原則》一樣,對模型進行重要性排序,哪些是最高原則,哪些是中原則和分原則。以及這些模型可以使用的領域,這些模型的定義和使用方法,你都需要清楚的知道。
2.學習新的思維模型
人生一直在不斷經歷新的事物,科學也不斷的發展,因此終身學習需要像呼吸一樣,成為我們日常的一部分,讓自己不斷成長以便應對接踵而來的新問題。
你目前的底層思維模型可能不夠高級,導致你的成長空間受限。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建立分為基礎學科和各種衍生學科,基礎學科是世界運行的底層規律,因此我們應當優先掌握接近本質的學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學校首先學習的是語文、數學、物料、生物、化學這些課程。
比如你是一個設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但是你想要進入股市,請問你的設計專業思維模型足夠支撐你在股市做出成績嗎?答案肯定是不行。那麼哪些學科的思維模型可以解釋股市的本質,這就需要經濟學、財務管理、投資這樣的學科來支持。
根據自己的目標,判斷是否已經掌握足夠的思維模型來應對,如果不夠,你需要在眾多的知識海洋中,找到優先級最高的哪些思維模型進行學習。
3.實踐總結,打造自己的模型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我學了這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你只學了模型,並沒有堅持執行。比如所有人都知道股市中不能追漲殺跌,但是真的股票瘋漲的時候,你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貪婪去買入,結果就被套牢。
知易行難,達利歐的解決辦法是,鼓勵大家理性地把自己的錯誤和反思都記錄下來,做一個「專業的犯錯者」。一時的經驗總結,在大腦中只是短時記憶,像電腦的臨時內存,重啟就清空了,因此一定要理性地進行記錄和總結,並且經常回看自己的總結,提醒自己,嚴格執行,絕對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把不斷重複犯錯的事情,形成最高優先級模型,每次出現類似的場景,讓你的大腦第一時間使用最高模型進行思考,提醒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逐步正確的使用模型,並且形成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
四、總結
最後總結,多元思維模型就是關於思維的頂級內功,它給了我們一條修煉思維的路徑,就是從自身已有的思維模型出發,不斷學習新的,融合舊的,最終形成屬於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
有時候,無論你如何努力都達不到預期的結果,那麼就有可能是用錯了思維模型,這時候啟用多元思維,切換另一種模型,可能事情就迎刃而解。
用多元思維模型作為你的人生指南,可以幫助你理性、科學、有效的應對世界的複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