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好好學習》一書中,成老師主要聚焦於思維模型(臨界知識)的學習方法,《好好思考》則主打系統體系,聚焦於系統介紹用多元思維模型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

《好好思考》分為四部分。首先還是明確了多元思維模型的意義,其次,解釋如何發現並掌握思維模型。當擁有思維模型後,第三部分關注於怎麼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最終為跨學科思維模型解決複雜問題提供了思路~
為方便閱讀理解,成老師在書籍的最後添加了總結部分,不過書籍章節劃分和總結稍有差別,例如建立多元思維深度的稜鏡法,為本書第二章的內容,而不在第三部分對應的第四章。
在此,我對成老師的總結加了一些自己的體會,稍微進行了一點修改,接下來根據總結對書籍框架進行概述。

01 為什麼要建立多元思維模型?
認知競爭是未來的競爭方式,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深度,表現在我們對世界的解釋和真實世界的差距,多元思維模型就是使用那些超越了個人有限經驗,被人類嚴謹、反覆驗證的跨學科原理和規律作為思考決策的依據,對世界的解釋更加接近真實,所以能夠提高認知深度。
02 「超一流學習法」

超一流學習法的流程如上圖所示,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首先通過超級人脈尋找答案。超級人脈在這裡是一個代指,書籍和工作實踐也包含在內。之後要超越問題本身,使用稜鏡法提煉其思維模型,完成思維模型的獲取。
學習知識是為了使用,學習思維模型是為了實踐。要在得到思維模型的基礎上,通過舉一反三和多維記憶的方式掌握思維模型。「流」可以指代思維模型的狀態,當遇到問題時,經過刻意練習,可以迅速反應形成無招勝有招的狀態。
03 多元思維模型及其體系
多元思維模型≠多個思維模型,多元強調的是掌握不同屬性、學科的知識。

多元思維模型的體系應該既具備一定的廣度,又具備一定的深度。廣度指必須了解的各個基礎學科的知識,在此成老師將其分為了四類,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學科背後重要的思維方式,並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多元思維模型的深度則還是根據稜鏡法,主要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經驗技巧、方法流程、學科原理和哲學視角。
多元思維模型的框架為問思模體系,即從基本問題出發,將不同的思維方式聯繫起來,而思維方式的下一級則連接各思維模型。所以多元思維模型的搭建需要使用基本問題用網狀關係連接,而框架的搭建還需要結構化思維。
04 發起跨學科攻擊
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根據複雜程度可以分為三類:簡單問題、局部複雜問題和全局複雜問題,多元思維模型主要用來處理複雜問題。

對於局部複雜化問題,只需採用結構化思考,在形成多元思維模型體系的時候已經用到。而全局複雜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難以拆解,所以要用到系統性思考。
系統思考的關鍵是研究系統目的、要素和關係在不同層次、不同時空尺度下對應的特點,進而尋找到問題的槓桿解,具體對應技巧聚焦關鍵、降維攻擊和變換尺度。
至此,《好好思考》的框架就介紹完了,相較《好好學習》,本書更加體系化,而且對於思維模型的建立部分講解的很詳細,具有較強的實操性,所以強烈推薦,我後期也會對其中的一些內容進行整理。
思維模型的建立有利於增加認知深度,獲得更準確的假設,讓我們一起睜眼看世界!

您的收藏、轉發、點讚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當然關注的話就更好啦,如果有什麼不正確的地方,也歡迎您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