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奇葩說》論點,看背後的多元思維模型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奇葩說》是一場以辯論為基調的綜藝節目,裡面最引人入勝的就是各位辯手和導師的論點,一個辯題,每個人都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論點,而這背後是多元次思維的應用。本文對如何訓練思維模型進行了分析,與大家分享。

第六季奇葩說完美收官了,我幾乎每一期都追,被各個奇葩辯手和導師的睿智、風趣所吸引。一個辯題,不同持方,他們能找出很多不同的獨特的論點;而同一持方,同一論點,他們也能從不同層次的角度去詮釋。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期是「生二胎需不需要小孩的同意」,反方席瑞基於自身的經歷,提到的一個論點是:在一胎還小,他的心智是無法判斷有個同胞能夠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反而是在兩個人共同成長的過程慢慢體會的。

同一個論點,薛兆豐教授基於經濟學零和、負和、正和遊戲的角度,表示小孩的本能是說「不」,這樣的結果大概率是零和、負和遊戲的結果,將二胎的到來作為一份禮物送給老大,兩個小孩相互陪伴、一起玩耍才是雙贏的正和遊戲。

一個問題,原來可以通過經驗、方法論以及學科原理等不同層次角度去思考,層度越深,越能掌握看待事物的底層邏輯,越能更有效的解決更多複雜問題。

本文將分享多元次思維模型的概念,以及如何訓練思維模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簡單的理解就是思考問題的套路。如果把工作或生活中的問題看作是一道題,那麼解決問題就是解題,思維模型則是解題的公式或者定理。

那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即思考問題的不同套路,或者說是不同層次的套路,就像一個數學題,可以基於初等數學公式,也可以用高等數學的定理來解答。

基於解決問題策略的深度不同,將多元思維模型分為四層,舉一個「砍價」的例子,來更好的理解這四個層次的思維模型:

圖片來源:《好好思考》電子書

1. 第一層經驗技巧型

當我們去批發市場這樣的地方買衣服時,通常如果老闆喊價500,你會還價50,你知道這種砍價策略,在這樣的場景下,能非常有效的避免吃大虧上大當。那我們為什麼會這麼砍價?一般是基於個人歷史上當受騙的經驗(從腳脖子上砍)總結而來,也就是第一層思維模型。

但是當你在品牌店裡買衣服時,老闆定價1000,你還價100,大概率會被轟出去,這時,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經驗策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 第二層方法流程型

為了能適應更多不同場景的「砍價」,我們來研究一下砍價策略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砍價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談判過程,而商業談判是有一系列方法論的,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獅子大開口」,與基於經驗的策略「從腳脖子上砍」類似,本質上就是在開局的時候就開出高於預期的條件,讓雙方都有談判的空間(不能一下子暴露自己的底線);再輪番交涉,界定雙方的能接受的中間值,達成一致。也就是第二層思維模型,談判方法論。

3. 第三層學科原理型

不管是「從腳脖子上砍」的經驗,還是談判方法論,這背後共同的原理,其實是利用了心理學的「錨定效應」(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這裡雙方開局時的初始價格即為這次事件的參考錨。這是第三層,基於心理學的學科原理思維模型。

4. 第四層哲學視角型

這所有砍價經驗、談判方法、心理學科的背後最底層的思維方式,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尋求博弈中的優勢,這是第四層基於哲學視角的思維。

所以,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可以從經驗技巧、方法流程、學科原理和哲學視角四個層析思考追問。對問題的理解越深、維度越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也會越高。

下次再遇到「價值估測」類的問題,如比如生活中的砍價,工作中薪資待遇的溝通,商務合同談判等不同場景時,都可以這套「砍價策略」去博弈,獲得優勢。

二、如何構建多元思維模型?

如何構建和掌握多元思維模型?本質上是對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人和事,有意識的多一些更深層的思考和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多層思維模型,並應用在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場景中,日常的兩個途徑:讀書和讀人。

1. 讀書

讀書很多時候確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發,打破一些思維盲區,但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能汲取其中的養分並改變行為方式。我以前的讀書筆記大多數隻做到了金句摘抄,並沒有做到真正的消化和吸收。

那麼如何能有效的閱讀一本書呢?我的理解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觀點和主旨。能梳理出文章所表達的核心思想,特別是對於自己特別受啟發的部分;第二步,建立與文章主旨或者啟發點的聯繫。回顧自己的經歷或者知識結構,與啟發點產生關聯,一般能給予你啟發產生共鳴的典,一定是自己有類似的過往經歷;第三步,舉一反三的應用。聯想未來一些類似的場景,可以如何應用。將如何與不熟悉的人破冰溝通作為多元思維模型的一個案例進行分析,其經驗方法是:首先可以對對方熟悉的領域進行提問,然後再慢慢打開話匣子開始溝通聊天,最後再慢慢引導出自己真實的問題。這背後的底層原理是:

從心理學角度:人需要被尊重,當向別人在其擅長的領域請教問題時,滿足了對方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從系統科學原理:這裡出現了自己、信息和對方三個要素,原來只關注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當換個視角,關注到還有信息和對方這個角度的時候,就會想到該讓對方說什麼。考慮的系統要素多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也就多了。這個啟發點,讓我回想起第一次出差時,面對大多數的陌生人,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而最後與別人開始聊天的契機是,有人主動過來問我的身份以及公司的業務,這個時候其實算是我比較熟悉的領域,才開始慢慢溝通起來。其實現在想想,主動與我溝通的人,可能也是基於這個經驗方法。

舉一反三,不管是出差、或者飯局等陌生人多,容易尷尬,溝通場景,也就都可以用這種破冰技巧來打破僵局。

2. 讀人

在工作中,你會發現那些厲害的人,他們有一點共性,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那些所謂的思維方式已經變成了他們的直覺,所以定位以及解決問題又快又有效。

讀人,即學習並挖掘優秀同事身上的「隱形知識」,並內化為自己所用的思維模型。如何讀人,我理解與讀書類似,也是分為三步:

第一步,觀察他人是如何思考問題?做出決策的依據是什麼?第二步,對我有什麼樣的啟發?可以提煉成哪些思維模型?第三步,聯想哪些場景可以應用這些啟發或思維模型?比如,在我近期的工作中,產品上線了部分功能後,接二連三的出問題,上線效果不符合預期。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問題首先需要復現,再定位原因,但是由於測試環境與真實環境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問題難以復現,困擾了我很久。

而在一次周例會的討論上,別人基於結果倒推出,可能是產品功能設計本身就存在邏輯缺陷。這種逆向思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不僅僅是解bug這種場景,比如在項目管理中,由於一些不確定因素導致排期不好確定的時候,也可以使用這種逆向思維,去倒推制定進度計劃。

三、總結

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好好思考》這本書從經驗技巧、方法流程、學科原理以及哲學視角四個層次的思維模型,解釋了很多問題背後的相通原理,給了我們一些針對不同場景,思考問題的不同角度和方式。

如何構建這種多元的思維模型,在平時的生活或工作中,有方法的讀書和讀人,20%的觀察和輸入,80%的思考、輸出和應用,舉一反三,也許事半功倍

本文由 @小譚同學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從思維模型到多元思維模型,差的是什麼?
    掌握多元思維模型,並不等同於掌握多個思維模型。從多個思維模型到多元思維模型,還差2個關鍵思路:夠全面成體系1、全面性:有效的多元思維模型=思維廣度*思維深度胖盲人摸到大象的牙齒,就認為大象和大蘿蔔一樣;高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覺得大象像蒲扇;矮盲人摸到大象的腿,堅持說大象如柱子;老盲人摸到大象的尾巴,覺得大象就是一根草繩。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如果只了解問題的局部,就無法發現事情真相併作出理智的判斷。
  • 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
    本文主要提供兩個引子,其一:應該如何學習思維模型;其二:在了解思維模型後,如何進行刻意練習將其轉化成自己的內容,從而形成適用個人的多元思維模型。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多元思維模型」這一名詞最早可追溯到查理芒格推崇的「latticework of about 100 mental models」中文意思為「心智模型的柵格」。這裡的「心智模型」即為我們今天所說的「思維模型」。
  • 多元思維模型:普通人學習知識,牛人學習思維模型
    而現在朋友和同學都對我說,你似乎有種魔力,好像能一下子就看穿事物的本質,預測很多未來的東西。只有我知道,那並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我掌握了多元思維模型,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問題而已。為此我不得不又重新梳理了一遍《窮查理寶典》的筆記,「混沌大學」與多元思維模型相關的筆記,吳伯凡關於工具箱的講解,另外各種與多元思維模型的文章也看了一大推。但仍然每個字都寫得戰戰兢兢。你為什麼需要多元思維模型?「盲人」能摸到「大象」是什麼樣子嗎?
  • 運用多元思維模型,成為終身學習者
    就如查理·芒格所說:「要想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你必須擁有多個模型。而且,你必須將你經驗,無論是間接的,還是直接的,都放到構成這些模型的網格上。今天我們就通過成甲老師的《好好思考》來認識一下多元思維模型。一、那麼什麼叫多元思維模型?
  • 《好好思考》概括:多元思維模型如何建立?
    首先還是明確了多元思維模型的意義,其次,解釋如何發現並掌握思維模型。當擁有思維模型後,第三部分關注於怎麼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最終為跨學科思維模型解決複雜問題提供了思路~為方便閱讀理解,成老師在書籍的最後添加了總結部分,不過書籍章節劃分和總結稍有差別,例如建立多元思維深度的稜鏡法,為本書第二章的內容,而不在第三部分對應的第四章。
  • 《窮查理寶典》成為牛人的核心要素:多元思維模型
    這本書所涵蓋的精華太多,篇幅有限,無法一一解讀,今天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學習芒格在書中提到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多元思維模型。理解多元思維模型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思維模型。一、什麼是思維模型首先需要你思考幾個問題。
  • 多元模型思維,大佬們都用的高級思考方式
    一、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了解多元思維模型前,我們先來看什麼是模型,模型就是經驗的抽象集合,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物理學萬有引力、數學中的勾股定理等公式定理,本質上都是模型,模型是我們對世界的數據化科學的分析結果。
  • 小鈳說軟文:從生活應用場景中,認識多元思維模型!
    當你認為只需要掌握一門技術的時候,其實你就是陷入了一元思維模式的單一需求思考。等你覺得自己只擁有一門技術是不夠的時候,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對多元思維模型開始思考。02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正如本文章開篇所講的,在職場中打拼,除了你自己的專業知識外,你還需要辦公軟體應用技術、溝通技能、搜索技術、時間管理技能和能幫你提升工作效率的技能的多方面需求,這就是多元思維模型。
  • 一眼看透人心世事的高手修煉秘籍:多元思維模型
    其實,成人學習最關鍵不是看了多少書,記住了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成甲稱之為「多元思維模型」。成甲的新書《好好思考》,被稱作國內第一本研究運用多元思維模型,培養深度思考力的書。全書內容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未來,我們面對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 《好好思考》共讀第二天,多元思維模型到底是什麼?
    今天共讀的是《好好思考》的第二章,多元思維模型到底是什麼?這樣說上去比較抽象,其實通俗一點就是作者提出來的成功人士做決定的背後依據是如何來的?換句話說,你做決定的思維方式是什麼?如何而來?李笑來喜歡把人比作計算機,那麼計算機的運作靠的是CPU,好比人類的大腦,而思維方式就是CPU的運作方式。而多元思維模型就是各種運行方式的不斷切換,這裡作者總結了4類基本的思維模型。
  • 多元思維模型:查理·芒格的「劍」,價值更勝「巴菲特午餐」
    查理·芒格認為,一個人想獲得智慧,關鍵在於他的思維方式。他曾說,自己沒有精力寫一本書,但是希望有人能介紹一下「多元思維模型」。2016年,「中國最會學習的人」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介紹了查理·芒格的學習理念。在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會期間,成甲更是獲得了對芒格先生的專訪機會。
  • 枯燥無味的列舉: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
    這篇文章很無聊,沒有任何修飾和鋪墊,就是介紹主要的幾個芒格推薦的多元思維模型。 如果報著學習的目的,這些列舉至少能達到以下目的: 一、雖然你知道一些多元思維模型,但是你可能只知道他們的名字而已,如果你再看一下簡單介紹,也許就會觸發一次深入的學習。 二、模型太多了,但是有些模型在構建你多元思維的過程中所佔的份量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決定了你更會重視哪一個。
  • 用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穿越生活的迷宮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思考法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這種方法要求我們面對問題時,不是一上來就解決問題,而是先搞清楚問題,找到所有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思維模型或規律——凡是與這個問題有關的規律和模型,全部都要用上,一個都不要漏。
  • 成甲老師說,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你也可以輕鬆擁有
    這個更好的決策依據,就是那些經過廣泛驗證的原理和規律,他稱之為思維模型。」 而被雷軍稱之為「中關村第一才女」的梁寧老師則解釋得更簡單透徹接地氣:「思維模型就是思考問題的套路。」 那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呢?
  • 《好好思考》:成甲老師帶你揭開多元思維模型的神秘面紗
    深究其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思維模式的打開方式不對。為了幫助我們搭建正確的思維模式,成甲老師繼《好好學習》之後,再度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好好思考》。為了更好地研究思維模型,成甲老師花了兩年多時間和各行業高手交流,閱讀並分析思維模型鼻祖查理芒格的文章和傳記,甚至還和查理芒格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而《好好思考》這本書,就是在這一系列學習中精心梳理寫成的。那麼,什麼是多元思維呢?
  • 《好好思考》:6個方法構建多元思維模型,幫你練就高超學習力
    他對推動人類進步創新背後的力量充滿好奇,喜歡研究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創新人物,追問他們創新變革背後的學習、認知與創新邏輯。本書全面解析查理·芒格思維模型,打破學科思考界限,拓展思維模式的格局和邊界,寫給終身學習自我超越的你。作者把學習知識的基本單位定義為「思維模型」。
  • 獨家劇透:多元思維模型,終身學習者的利器
    過去,人們只是模糊地知道,很多知識背後的道理是相通的,但是究竟如何相通,是模糊的。當我們以思維模型為知識管理的基本單位時,就找到了打破學科界限的工具,能讓一個人超越具體經驗,站在全人類積累的各種偉大原理和公理的基礎上成長進步。顯然,這是個人成長更底層的範式。然而,芒格傑出的思想很長時間內在國內不為人知。
  • 豆瓣8.0:如何建立查理芒格多元思維模型?《好好思考》給你答案
    法學家說:「從法律的角度看,這個人沒有造成不幸的後果,他就沒有責任,因此,他不需要內疚。」古生物學家說:「從生物學角度理解,靈長類動物存在基本的道德直覺,這個人會本能地感到內疚。」跨學科的多元思維需要在頭腦中建立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型構成的框架,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遇到問題,運用這個框架能夠形成更全面的理解,避免「拿起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這種單一的思維模式,從而達到對世界更本質的認識。查理·芒格是多元思維的貫徹者,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受益於他的思考方式。
  • 你需要掌握「多元思維模型」
    作家成甲在《好好思考:如何練就高超學習力》一書中,這樣說:「過去僅靠積累經驗和知識點的學習方法之所以效率不高,是因為這種方法在「知識量」的積累上花了太多的時間,而很少觸及問題背後的規律和原理,所以就無法實現突破式成長,而職場高手都具備『多元思維模型』。」
  • 《奇葩說》辯論背後的核心技巧——維度
    2018年12月8日,第五季《奇葩說》成功收官。陳銘獲得BBking個人冠軍,顏如晶隊拿到了隊冠軍。奇葩說是一場以辯論為基調的綜藝節目,裡面隱藏著兩個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則:1、不能說「不一定」。《奇葩說》收視率高居不下,也正因如此。它用「辯論+文化」的方式拋開傳統娛樂節目語境,彰顯年輕人的個性內涵。 在流量娛樂名人扎堆的綜藝裡,它別具一格。從節目矩陣方面引領視野躍升,收割了一大批追求思想深度的觀眾群體。我們就先從第五季《奇葩說》決賽辯題是:「我不合群,我需要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