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辯論背後的核心技巧——維度

2020-12-13 高茂源話創新

2018年12月8日,第五季《奇葩說》成功收官。陳銘獲得BBking個人冠軍,顏如晶隊拿到了隊冠軍。

奇葩說是一場以辯論為基調的綜藝節目,裡面隱藏著兩個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則:

1、不能說「不一定」。

2、拼命將自己觀點場景描述為普遍場景,並得到大家認同。

而後面的核心辯論技巧:維度!

《奇葩說》收視率高居不下,也正因如此。它用「辯論+文化」的方式拋開傳統娛樂節目語境,彰顯年輕人的個性內涵。 在流量娛樂名人扎堆的綜藝裡,它別具一格。

從節目矩陣方面引領視野躍升,收割了一大批追求思想深度的觀眾群體。

我們就先從第五季《奇葩說》決賽辯題是:「我不合群,我需要改嗎?」來讓大家親臨一場辯論背後維度解讀的思維盛宴。

我們首先來拆解一下這裡面的維度都有什麼。

1、我:我是誰,職業(藝術家,社交家),年齡,狀態等維度

2、合群:什麼群?如何合?利益等維度

3、需要:需要不等於做(考慮成本和收益),類型,大小,誰的需要,判定標準(從不同的人來看,標準不一樣,個人或群體)等維度

4、改:怎麼改?改什麼?改行為,改規則,改拒絕的藉口?改思維等維度

辯題維度的拆解大同小異,一個辯題由主語+謂語+賓語組成,對每個詞彙進行維度拆解,就得其辯論要義了。

寫文章、談判皆同理。通俗來說,就是用多個角度看問題,從維度的解讀得出觀點,可在接下來解讀的內容中一探使用維度的奧妙之處。

很欣慰,這是一道非常貼近生活的辯題,相當值得一辯。也相當值得一次解讀。

首先正方一辯,楊奇函就以「忠孝仁義」的典型個人辯論標籤進行了正方觀點的闡述,總體表現無功無過,精彩之處在於他語言的風趣,正如他自己所說,楊奇函確為一博學之人。

忠孝仁義代表了4個常見維度,是整個辯題的維度。從個人成長,父母家庭,社會影響再到國家興旺表達合群的重要性,進而詮釋出你不合群,你需要改的這一觀點。用層層遞進的真實的案例支撐起論點。勝在條理清晰。

反方一辯奶茶是第五季的辯論新手,成長快速闖到了決賽,一開口就指出對方沒詮釋我不合群4個字,只提到合群的重要性。重要不代表一定去做,這是邏輯的缺失,一辯對「合群」這一詞彙進行了另一維度的重新定義,表示只要找對群就沒合群一說。

接著從大概率的社會現象中提煉出如下兩個觀點來進行了辯論。

觀點一: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可以有選擇。

觀點二: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

進而對「做自我值得驕傲」這一價值觀進行了塑造,把觀點下的場景描述為普遍場景,讓觀眾產生共鳴,在邏輯和常理上站住了腳。贏得了觀眾認可。

但有著復旦大學老師背景的正方二辯熊浩,更善於的價值的打造。

他說,在文明時代裡,做自我固然值得驕傲,但並不崇高,熊浩說,中國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人有四重境界,最下面的是自然境界,之後是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是一覽眾山小,是無我的境界,才是最了不起的境界。

你不與天地合群,不與群山相群,你不跟更大的那個世界合群,跟眾生去群,永遠在強調自己,這是青春期的價值觀,好像在說,我永遠不想長大。

這裡「群」和「合群」都有維度的切換,使用的相當有高度,雖是對「自我」的反駁,但無我境界在這裡確感生硬,因為推崇「無我」,這對於整個人類來說太強人所難了。

在辯論中,實例往往大於邏輯。

熊浩接著用親生經驗來說明其團隊因每一個人的「改變」最終讓團隊更加和諧美好的正方觀點。

美好固然是被嚮往的,但反方二辨趙帥並不贊同熊浩提出了的「改」,因為維度變了,趙帥說,只有傷害了自己或是集體才需要「改」。兩人都在搶佔「改」維度。

辯論的要點就是對辯題每個詞彙的重新定義,也是辯的入口,重新定義顯然就是維度的使用。

定義一:「不合群」與「招人討厭」是兩回事。不合群是酷,是一束微光,微光會吸引微光,不同的光點,這樣才有了世界的五彩繽紛。

定義二:「不合群」與「不好合作」是兩回事。不合群反而更好合作,因為充分配合的背後,是為了換取不合群的空間。

定義三:「不合群」不比「合群」差。人生是沒有什麼固定的統一的人生優質模板,每個人可以做一座孤島,這是自由。

更多辯論維度的拆解,下文繼續,請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奇葩說6》的「嚴肅辯論」是福是禍?
    米未聯合創始人COO、《奇葩說6》監製牟頔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我們認為內容是非連續產品,沒有什麼技巧和方式是始終有效的,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每一季節目都當作新節目去做,保持反省的思維方式,進行調整和創新,想辦法解決新的問題。」
  • 《奇葩說6》辯論大神黃執中輸給新人不虧!詹青雲一句話真相了!
    黃執中可是《奇葩說》第三季的BBKing,是連馬薇薇、邱晨、肖驍和顏如晶等都要以仰慕的姿態尊敬的人,雖然《奇葩說》不是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但是黃執中能拿BBKing,也說明了黃執中不僅會嚴肅辯論,更會適應《奇葩說》辯論、娛樂2合1的節奏。
  • 奇葩辯論隊名背後:「不正經」只是表象
    原標題:奇葩辯論隊名背後:「不正經」只是表象 這段時間,武漢大學辯論隊火了。 3月12日,武漢大學辯論隊官方微博上傳了一張參加武大新生辯論賽的70支隊伍名單公示圖,迅速引爆網絡,各路奇葩隊名讓一眾網友笑噴,比如「就是不顧四辯感受的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魚隊」「寶寶有話說隊」「仲基不抱我不起來隊」等。
  • 《奇葩說6》:「脫口秀式辯論」你見過嗎?
    這個屢屢聲稱「害怕辯論」的脫口秀演員居然貢獻了《奇葩說》第六季最華彩的一段辯論。 《奇葩說》是嚴肅的辯論節目還是娛樂的綜藝節目?六季以來,這個問題被中文網際網路反覆討論,幾乎每季《奇葩說》播出時都會在網上來場大論戰。
  • 《奇葩說7》陳銘觀點硬核卻落敗,子寅論據通俗,辯論卻特別強橫
    《奇葩說7》總算正式開槓了。就像馬東所說的那樣,在初賽階段,大家就把決賽時的架勢都給端上來了。其實,這期的1V1砍半賽,共有兩大焦點,而這兩大焦點所表現出來的都是決賽的衝勁兒。比如,陳銘VS閆如晶;子寅VS小黑。這兩組的用力都特別猛。就像小編在標題上所描述的那樣,陳銘最終的票數,讓觀眾特別特別地看不懂。
  • 《奇葩說》第五季變了嗎?只是讓辯論回歸到辯論
    選手們把自己的經歷融入到辯論中,聲淚俱下。開播前的所有質疑全部被擊碎,原來辯論賽還可以這麼玩的。 之後的比賽,經歷了各種風波,也逐漸被詬病「《奇葩說》要不行了」。當初《奇葩說》的爆火,更多還是在於每個選手用「奇葩另類的觀點」辯論,為觀眾締造出了一個「烏託邦」,但是在這一季的節目中,僅僅還是兩期,但當初的「烏託邦」似乎已經不在,回歸到了一種「家長裡短」的模式。
  • 《奇葩說》的說話之道:深邃思考,戲謔表達
    這是《奇葩說》三季以來,拋出的非常現實、露骨又考驗辯論技巧和倫理道德的「奇葩」問題,這樣的問題設置是該節目能很好地推動社會前行的亮點之處。在第一季開播後,《奇葩說》多是圍繞愛情來展開「奇葩」辯論,在製造了歡快、詼諧的現場氣氛之外,推動了收視率的迅猛提升,一度成為全網「NO.1」。
  • 程璐:我不但能「吃軟飯」,還能在《奇葩說》辯論
    他要以脫口秀演員的身份,正式地站在辯論舞臺上。 脫口秀演員的《奇葩說》生存法則 同樣是說話,脫口秀演員卻似乎不太會辯論。 《奇葩說》第五季裡,脫口秀演員中流量最大的池子,曾經貢獻出一段十分尷尬的辯論。他沒開口時,漲了一票,說完之後,對面漲了十八票。
  • 偶像男團也去打辯論?這一季"奇葩說"確實很奇葩!
    《奇葩說》第六季強勢回歸。這一季,打著「沒有人是安全的」這一口號,56個新老奇葩全部從零開始,前兩期以「二分之一生存戰」的模式,自選辯題,自選對手混戰,一對一辯論開打,只有勝者才能晉級。
  • 奇葩說的辯題,都是基於現實情況來辯論的
    首先,奇葩說的辯題(包括腦洞題在內),都是基於現實情況來辯論的。我承認儲殷教授很有能力,才很有才華,並且我也深深佩服他,但是我個人並不喜歡他在奇葩說的辯論風格。奇葩說的別致之處,就在於她既依託現實,又在向理想道路邁進,它是具有進步性的。
  • 透過《奇葩說》論點,看背後的多元思維模型
    《奇葩說》是一場以辯論為基調的綜藝節目,裡面最引人入勝的就是各位辯手和導師的論點,一個辯題,每個人都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論點,而這背後是多元次思維的應用。本文對如何訓練思維模型進行了分析,與大家分享。第六季奇葩說完美收官了,我幾乎每一期都追,被各個奇葩辯手和導師的睿智、風趣所吸引。
  • 關於」辯論口才」的九大技巧
    看過奇葩說的人都知道 奇葩說是一款將辯論賽和綜藝比賽結合的節目 每個看過節目的人都羨慕—— 他們的口若懸河! 他們地臨危不亂! 他們能夠把語言說的那麼富有美感!
  • 《奇葩說》現場驚現全英文辯論?歡呼起鬨背後,我發現了......
    近日,《奇葩說》第七季最新一集裡出現了節目開播以來首次英文辯論,辯論的主題是
  • 《奇葩說》黃執中結辯輕鬆擊殺邱晨,他就是辯論大魔王無疑!
    這樣黃執中方選擇的要喝更容易些,不僅僅是需要很少的跑票就能獲勝,而且先說後結辯也非常適合大魔王的辯論方式!而黃執中戰隊排出的是顏如晶和黃執中共同出戰,對於拿下辯論勢在必得!果然黃執中在三辯出場,詳細解釋了恐懼和擔心的區別。恐懼讓你停止思考。恐懼不是老師,恐懼是傷害。
  • 《奇葩說5》背後折射愛奇藝兼具優質內容與平臺責任
    這個周末,《奇葩說5》激烈的組隊賽繼續,四位教練將下場辯論進行復活名額爭奪戰,而毛不易則將作為飛行嘉賓亮相,屬於《奇葩說5》的四支戰隊也將順利誕生,屆時將會上演一場場怎樣的唇槍舌戰,又會有哪些發人深省的金句刷屏,值得期待。
  • 2020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丨辯題命題思路
    繞不開的疫情話題,一些無法點明但真實存在的風波,被某一篇推送猝然揭開的巨大陰影,某些曾經強有力地佔據你我朋友圈的綿長討論……當我們在討論這一道道具體的事件時,我們也在用辯論的方式,梳理即將過去的、這盪氣迴腸的一年。複賽的4道辯題,我們將眼光稍稍挪到無數事件背後,長期存在的4種「現象」。
  • 《奇葩說》背後站在內容風口上的米未傳媒和馬東
    (原標題:《奇葩說》背後站在內容風口上的米未傳媒和馬東)
  • 李誕在《奇葩說》的辯論封神,我並不意外
    這次不是因為脫口秀,也不是因為深夜買醉,而是因為他在《奇葩說》上的一段辯論。身邊每個看過上期節目的人,都對李誕的表現讚嘆不已。新劇百曉生有個小姐妹,半夜看完節目,哭著喊著要嫁給李誕。嫁給他可能有點來不及了,他在《奇葩說》上的表現,還是可以分析一下的。要說李誕會辯論?看過上季《奇葩說》的朋友,可能都不敢相信。畢竟在上一季,他一直是以插科打諢的形象出現的。
  • 辯論文化史:究竟什麼是辯論?
    ……隨著第六季《奇葩說》的開播,這些辯題最近都上了熱搜。而與辯題一起上熱搜的還有節目中個性鮮明的選手、導師以及他們說的金句。有人說,《奇葩說》在節目中很好地融入了辯論的特色,有智識的厚度,能開闊觀眾待人處事的思路;也有人說,《奇葩說》本質上還是泛娛樂化的大眾文化,不能帶給人們嚴肅的思考,並非對人真正有助益的辯論活動。
  • 楊超越《奇葩說》被批判沒文化?拜託,這些人都不懂什麼是辯論
    《奇葩說》第6季最新一期節目播出,第一期就請了去年從火箭少女101團體出道的楊超越作為嘉賓。一、初中畢業的楊超越不配上《奇葩說》?節目中學歷就不多說了,馬東是大咖,詹青雲哈佛法學博士,只有初中學歷的楊超越看起來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節目開播前,很多人就在不斷的質疑「低學歷的楊超越配去奇葩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