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第五季《奇葩說》成功收官。陳銘獲得BBking個人冠軍,顏如晶隊拿到了隊冠軍。
奇葩說是一場以辯論為基調的綜藝節目,裡面隱藏著兩個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則:
1、不能說「不一定」。
2、拼命將自己觀點場景描述為普遍場景,並得到大家認同。
而後面的核心辯論技巧:維度!
《奇葩說》收視率高居不下,也正因如此。它用「辯論+文化」的方式拋開傳統娛樂節目語境,彰顯年輕人的個性內涵。 在流量娛樂名人扎堆的綜藝裡,它別具一格。
從節目矩陣方面引領視野躍升,收割了一大批追求思想深度的觀眾群體。
我們就先從第五季《奇葩說》決賽辯題是:「我不合群,我需要改嗎?」來讓大家親臨一場辯論背後維度解讀的思維盛宴。
我們首先來拆解一下這裡面的維度都有什麼。
1、我:我是誰,職業(藝術家,社交家),年齡,狀態等維度
2、合群:什麼群?如何合?利益等維度
3、需要:需要不等於做(考慮成本和收益),類型,大小,誰的需要,判定標準(從不同的人來看,標準不一樣,個人或群體)等維度
4、改:怎麼改?改什麼?改行為,改規則,改拒絕的藉口?改思維等維度
辯題維度的拆解大同小異,一個辯題由主語+謂語+賓語組成,對每個詞彙進行維度拆解,就得其辯論要義了。
寫文章、談判皆同理。通俗來說,就是用多個角度看問題,從維度的解讀得出觀點,可在接下來解讀的內容中一探使用維度的奧妙之處。
很欣慰,這是一道非常貼近生活的辯題,相當值得一辯。也相當值得一次解讀。
首先正方一辯,楊奇函就以「忠孝仁義」的典型個人辯論標籤進行了正方觀點的闡述,總體表現無功無過,精彩之處在於他語言的風趣,正如他自己所說,楊奇函確為一博學之人。
忠孝仁義代表了4個常見維度,是整個辯題的維度。從個人成長,父母家庭,社會影響再到國家興旺表達合群的重要性,進而詮釋出你不合群,你需要改的這一觀點。用層層遞進的真實的案例支撐起論點。勝在條理清晰。
反方一辯奶茶是第五季的辯論新手,成長快速闖到了決賽,一開口就指出對方沒詮釋我不合群4個字,只提到合群的重要性。重要不代表一定去做,這是邏輯的缺失,一辯對「合群」這一詞彙進行了另一維度的重新定義,表示只要找對群就沒合群一說。
接著從大概率的社會現象中提煉出如下兩個觀點來進行了辯論。
觀點一: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可以有選擇。
觀點二: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
進而對「做自我值得驕傲」這一價值觀進行了塑造,把觀點下的場景描述為普遍場景,讓觀眾產生共鳴,在邏輯和常理上站住了腳。贏得了觀眾認可。
但有著復旦大學老師背景的正方二辯熊浩,更善於的價值的打造。
他說,在文明時代裡,做自我固然值得驕傲,但並不崇高,熊浩說,中國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人有四重境界,最下面的是自然境界,之後是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是一覽眾山小,是無我的境界,才是最了不起的境界。
你不與天地合群,不與群山相群,你不跟更大的那個世界合群,跟眾生去群,永遠在強調自己,這是青春期的價值觀,好像在說,我永遠不想長大。
這裡「群」和「合群」都有維度的切換,使用的相當有高度,雖是對「自我」的反駁,但無我境界在這裡確感生硬,因為推崇「無我」,這對於整個人類來說太強人所難了。
在辯論中,實例往往大於邏輯。
熊浩接著用親生經驗來說明其團隊因每一個人的「改變」最終讓團隊更加和諧美好的正方觀點。
美好固然是被嚮往的,但反方二辨趙帥並不贊同熊浩提出了的「改」,因為維度變了,趙帥說,只有傷害了自己或是集體才需要「改」。兩人都在搶佔「改」維度。
辯論的要點就是對辯題每個詞彙的重新定義,也是辯的入口,重新定義顯然就是維度的使用。
定義一:「不合群」與「招人討厭」是兩回事。不合群是酷,是一束微光,微光會吸引微光,不同的光點,這樣才有了世界的五彩繽紛。
定義二:「不合群」與「不好合作」是兩回事。不合群反而更好合作,因為充分配合的背後,是為了換取不合群的空間。
定義三:「不合群」不比「合群」差。人生是沒有什麼固定的統一的人生優質模板,每個人可以做一座孤島,這是自由。
更多辯論維度的拆解,下文繼續,請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