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又一次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
這次不是因為脫口秀,也不是因為深夜買醉,而是因為他在《奇葩說》上的一段辯論。
身邊每個看過上期節目的人,都對李誕的表現讚嘆不已。
新劇百曉生有個小姐妹,半夜看完節目,哭著喊著要嫁給李誕。
嫁給他可能有點來不及了,他在《奇葩說》上的表現,還是可以分析一下的。
要說李誕會辯論?看過上季《奇葩說》的朋友,可能都不敢相信。
畢竟在上一季,他一直是以插科打諢的形象出現的。
不知道是不是講脫口秀的習慣使然,上季節目李誕經常插話,引發了不少爭議。
甚至有不少網友表示,李誕說話沒水平,還老插話,看著就煩人。
但是誰又能逃過「真香定律」呢?
上期《奇葩說》是導師表演賽,辯題很有意思——
奇葩星球美術館起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比起上季白開水一樣的感情題,這個辯題的立意有趣多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這道題實際上辯的是什麼?(此處必須有黃執中臉~)
簡單解讀,名畫代表了藝術,往大裡說是代表人類的精神文明財富,貓則代表了一條生命。
這道題問的,實際上是你內心的價值排序。
是藝術(精神文明)更重要,還是一條小生命更重要。
而這個辯題的巧妙之處在於,選擇代表生命的動物是貓。
想想如果是蟑螂、老鼠、變色龍,你是不是毫不猶豫選擇名畫了呢。
但這是貓啊!不管有沒有養過,大部分人都會被貓的可愛打動的。
這道辯題也因此變得難了起來。
聊李誕表現之前,我們必須先看看黃執中的論點。
李誕在這期能這麼出彩,其實有一部分也是黃執中的功勞。
黃執中這次的論點是,人對世界的認識越深刻,同理心的範圍就會越大,才會聽到「遠處的哭聲」。
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含蓄的說法。通俗來說就是,只有你懂藝術,或者說懂得人類精神文明的價值,就會選擇救畫。
講這個論點其實很有風險,因為這個觀點充滿精英主義色彩,很容易顯得傲慢。
按照這種觀點,如果你不選擇救畫,你就是不懂藝術,就是認知層次低。
黃執中和許吉如開槓的時候,就流露出了這樣一種傲慢感。
這未必是他的真實想法,但還是會讓觀眾感受到這種「智商歧視感」。
正是在觀眾感受到「被歧視」之後,李誕拋出了以下三個論點——
1、藝術品的價值取決於故事,畫燒了救貓,不光拯救了一條生命,還成就了一件藝術品;
2、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首先要照顧好自己,再去考慮能力之外的事,不救貓你會遭受道德譴責;
3、正因為總有人想要犧牲他人,來成就「大義」,才會讓我們的世界頻頻陷入「大火」。
這三個論點舉重若輕,把黃執中的論點完全拆解了,讓人聽得非常過癮。
尤其是最後一個論點,既接地氣又很高級,是對精英主義者的傲慢很有力的回擊。
李誕能夠講出這樣的論點,新劇百曉生並不意外。
之前他在許知遠《十三邀》的節目裡,早已表現出了他的另一面。
他也曾經是個文藝青年,有過非常理想主義,想要改變世界的階段。
但是在現實中受到打擊之後,他發現烏託邦是不存在的,決定把這一面隱藏起來。
慢慢他走向另外一端,討厭崇高,解構所有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只想活在淺薄裡。
或者只想讓其他人認為,他是一個淺薄的人。
從某種程度來看,他做到了,否則他在上一季《奇葩說》也不會引來這麼多質疑。
但無論從這一期,還是他在脫口秀的很多段子來看,那個李誕其實一直都在。
這場辯論火出圈之後,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其中不乏文化界人士的口誅筆伐,認為李誕的觀點褻瀆了藝術的價值。諸如「人間不值得」的金句,更是虛無主義的表現。
其實,拒絕崇高,解構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早已成為一代人的特質,並不能歸罪於他。
但正像李誕一樣,再努力活得淺薄,跟上社會的節奏運轉,也總會不經意暴露出思想的鋒芒。
而這種思維的樂趣,正是《奇葩說》存在的最大意義。
借黃執中的比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看《奇葩說》的觀眾,都是希望聽到「遠處的哭聲」的。
感謝《奇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