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使錯了勁事倍功半,要將知識化為能力,須打造出心智模型

2020-08-10 夕月和晨風

「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書,依舊沒有什麼改變?」

從15年開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這幾年以來,我們每天從手機上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每次看到好的文章,我們點讚、收藏,慶幸自己學到了知識。

而實際情況是,了解的越來越多,但該迷茫的還是迷茫,該痛苦的還是痛苦。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方法論,還是沒有用呢?因為這些知識並沒有被思考和實踐,沒有內化成為自己的。

就像很多家長反應,我的孩子成績不好,可是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並不少,回到家裡就寫作業,有時候晚上十一二點還在學習。

其實這兩種學習方式都出現了一個誤區,就是想當然地以為自己掌握了。

如果你覺得學習就是反覆閱讀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那麼你的想法是錯誤的。

根據《認知天性》這本書中對學習的描述,我們了解到,真正的學習是讓學到的知識在腦子裡隨時待命,真正需要用的時候,能夠及時調取出來。這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思路才能清晰,才能真正抓住解決問題的核心。



《認知天性》這本書是11位心理學家10年的科研成果,他們將人類認知的規律與學習之間建立聯繫,並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得出最有利於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

一、學習的本質

你說,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知識,但是對我的生活並沒有產生很大的效果。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堆零散的知識在腦海裡,如果沒有形成結構,反而會造成知識的冗餘,信息過量會造成大腦壓力過大。

好像各個領域的知識都了解一些,但是每當遇到實際的問題,大腦就一片空白。

1、不斷反思,理論聯繫實際,將知識變成條件反射

真正能夠產生作用的學習方式,並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相關的資料,而是形成知識鏈、知識框架,給知識打上記憶結。

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醫生面對風險大手術時,他不但要結合以往的經驗,而且要把當下這個手術,在腦海裡不斷模擬,聯繫自己的知識經驗,將所有的步驟梳理一遍。

經過無數次這樣的深入思考,藉助觀察,將新舊知識結合,將理論聯繫實際,知識就會變成條件反射。

2、自我檢測,讓記憶更牢固

回到我們文章開頭講的那種現象,有些朋友書看完了就放下了,好的文章點了收藏也放下了,但是從來不去回顧。

因為要去看同樣的知識,太枯燥了,要去回憶或記憶這些知識更是痛苦。不如把時間留給更多新鮮有趣的知識。

但是你要達到最佳效果,就必須去回顧,自測,讓大腦之間的信息結合起來,強化大腦神經迴路。

研究表明,1次自測,一周後,知識的回憶率可以從28%提升到39%。

當大腦擁有足夠的知識,創造力才會迸發出來,才能解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

二、「後刻意練習」

所謂「後刻意練習」就是在《刻意練習》的基礎上,加上符合腦科學規律的方法,比如:間隔練習、穿插練習、多樣化練習等等。



1、間隔練習

間隔練習可以使知識更牢固。

因為頻繁的集中練習,會產生短期記憶,這種短期記憶如果後期不鞏固,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遺忘。

而有間隔的練習,讓你在短期內遺忘知識,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回憶學過的一些概念。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加強大腦的迴路,讓這些知識真正被記住。

2、穿插練習

練習的時候,加上兩個以上的主題。

有一個案例,將大學生分成兩組,給他們分別布置了四道幾何題和四道練習題。第一組同學是按照順序,先解幾何題,然後解數學題(集中安排)。第二組同學的題目混合在一起(穿插安排)。考完之後,第一組同學的正確率是89%,第二組同學的正確率是60%。

但在一周之後,再次測試時,集中練習的正確率只有20%,而穿插練習的正確率達到63%。

所以說穿插練習,從當時來看是學習效果不明顯,但是學習越困難,越有利於加深長期記憶。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好的方法,由於篇幅有限,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打造心智模型,需掌握學習的三大關鍵步驟

心智模型,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驟,結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好比做一杯奶茶,當你熟悉之後,奶茶所需的步驟和材料,就是你的心智模型。


那麼這一心智模型的形成需要經歷以下三個步驟。

1、編碼

這個過程相當於讓大腦感知到一些東西,並使這些在大腦裡留下記憶痕跡。

這類記憶不會留存很久,遺忘了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也就提醒我們,對於一些有用的知識經驗,要牢記。

2、鞏固

鞏固的過程相當於把讓一些知識變成長期記憶,大腦會穩定這些記憶痕跡。

在鞏固的過程中,大腦會把新知識和舊知識連接起來。

這個過程就好比寫文章,我們寫初稿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把初稿放下,過兩天再看,修改幾次,主旨意思就漸漸明晰了。

3、檢索

想要真正的學到知識,首先,要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先把這部分的工作做紮實,然後,然後對已有知識識別,將新知和舊知的結合。

形成知識框架才能真正打造出自己的心智模型

所謂學習能力是把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結語:

學習的過程是痛苦的,如果學習的過程很輕鬆,那麼你註定學不到什麼深刻知識。

更痛苦的過程是將知識轉化為實踐和能力。因為這個過程需要你掌握知識,你無法從不擅長的事情裡學到知識。

尤其是對於處在學習階段的孩子,他之所以不愛學習,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學習才有效果,他一開始可能很努力的學習,但是方法錯了,看不到效果,比如他反覆閱讀了一篇文章,以為自己掌握了,但考試成績卻不好。長此以往,沒有正確的方法指引,成績提不上去,孩子往往沒有成就感,也就開始厭學了。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學前,那麼恭喜你,這本書對你來說不要太及時。

如果說你的孩子已經上學了,成績不理想,那麼堅持運用這本書上的方法,肯定能對成績有所提升。

最關鍵的是,當孩子掌握了真正的學習方法,就不需要父母陪著了。他反而能夠從學習中體會到樂趣。

點擊下方的連結就可以購買,少給孩子買一個玩具,就能收穫一套學習方法。

相關焦點

  • 80%的人學習都是錯了勁,要將知識化為能力,必須打造出心智模型
    醫生面對風險大手術時,他不但要結合以往的經驗,而且要把當下這個手術,在腦海裡不斷模擬,聯繫自己的知識經驗,將所有的步驟梳理一遍。經過無數次這樣的深入思考,藉助觀察,將新舊知識結合,將理論聯繫實際,知識就會變成條件反射。
  • 打造與升級自己的「心智模型」
    由於長期的實踐經驗,我們掌握了很多的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步驟,我們傾向於把它們集合在一起整合成一套固定的程序,就像手機中的一款「應用軟體」一樣,這個稱之為「心智模型」。打個比方,對於醫院窗口的接待人員來說,給病患分類及掛號是他的心智模型,而一個抽血中心的護士,他的心智模型就是找準合適的位置抽血。丹尼爾·卡爾曼認為,人有兩套分析機制,一套是自動機制,速度快、無意識地反應;另一套是受控機制,會有意識地分析和推理,這兩套機制通常都會同時作用。面對一個情境,自動機制和受控機制都會運行,但是參與程度不一樣。
  • 2個方法,1種思維打造你的心智模型,讓你成為高效學習者
    大多數人對於目標處於模糊的狀態,沒有清楚的剖析將目標清晰化、具體化。導致學習知識時抓不住重點,找不到具體可以的方法。2、避免無能之錯,降低錯誤率我們需要學習越來越多的知識,我們的大腦早已不堪重負,但錯誤還是無法避免。人類的錯誤分為兩大類型,「無知之錯」,可以原諒;「無能之錯」,不被原諒。
  •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了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 大師級的心智模式成長模型
    筆者給出了答案——知識是別人的,心智是自己的。只有覺知到心智模式,才是自我超越的起點。有很多種方法,我們給出了一個全新心智模式成長模型。所謂心智模式,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如何認知外部事物?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我們把人的一生分為7種心智模式,分別是吸收性心智、他律性心智、自我性心智、選擇性心智、對標性心智、成長性心智和覺知性心智。
  • 《好好思考》:學了知識不會應用?3個方法幫你將知識內化為能力
    成甲針對這個問題,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筆記法,叫做「五星筆記法」。目的是幫助學習者在記錄顯性知識的同時,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知識體系,並且深入挖掘隱性知識,幫助自己提升能力內核。什麼是五星筆記法?所謂的五星筆記法,就是在記筆記之前先畫出一個五角星,五個角分別代表五個問題。當我們學習或者讀書的時候,要以弄清楚這五個問題為目的,帶著問題去閱讀和學習。
  • 一篇文章為你搞懂用戶心智模型
    唐納德·諾曼在《設計心理學》一書中的解釋:心智模型是存在於用戶頭腦中對一個產品應具有的概念和行為的知識。這種知識可能來源於用戶以前使用類似產品沉澱下來的經驗,或者是用戶根據使用該產品要達到的目標而對產品概念和行為的一種期望。是不是已經暈了?
  • 《認知天性》學習焦慮:高層次的學習者,是怎麼培養學習能力的?
    關於學習,90%的人都是沿襲了過往數代人的苦讀學習方式,相信勤奮能攻破一切難題,只有極少數人明白該如何做到舉一反三,以及如何快速有效解決問題,因為他們懂得建立自己的心智模型,將那些刻板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能力體系。
  • 「後刻意練習」時代:構建「心智模型」擺脫「假努力」
    (2)認為掌握的知識越多,學習能力就越強不少人以為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多就是學霸,其實不然,真正的高手是有創新能力的人,只有堅持主動性學習,他們的能力才能保持越強。先是改變方法,再從方法到行為模式,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心智模型。所謂的心智模型是刻意練習後的一種人本能的條件發射,是一種不用思考的下意識行為,而處理不同的事情需要建立不同的心智模型。
  • 多元思維模型:普通人學習知識,牛人學習思維模型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能力離自己很遠,以自己的智商和閱歷,永遠也不會具備如此的洞察力。其實你錯了,智力真的不能決定什麼,至少我們99.9%的人都還達不到拼智力的時候。我個人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我的智商絕對不算高,甚至有可能在中下。高中的時候,我幾乎是整個年級最勤奮的人,但是同學、老師都用心疼的眼神看著我。
  • 搞清定義好上路:構建心智模型,升級認知
    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16年近一年思索反思以及講課裡多次提及「努力決定下限,思維決定上限」,從哪個思維維度考慮問題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參加李笑來的新生大學,也強調如何提高元認知以及認知升級;最後16年末有幸學習接觸投資大家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綜合以上決定清零重頭學習相關知識,希望個人兩年左右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維體系。
  • 探索用戶心智模型
    Mental-model是心智模型的意思,也可以稱為概念模型,說的通俗一點,其實就是人是如何認識,定義一個事物的。最近,越發覺得,在用戶研究中,很核心的一個環節就是要理解用戶的心智模型,因為, ...Mental-model是心智模型的意思,也可以稱為概念模型,說的通俗一點,其實就是人是如何認識,定義一個事物的。最近,越發覺得,在用戶研究中,很核心的一個環節就是要理解用戶的心智模型,因為,只有理解了用戶是怎麼樣定義,表徵一個(類)產品的,才能更好地去挖掘和預測用戶的態度,期望,行為。但是,應當如何理解用戶的的心智模型呢?
  • 《組織行為學》第二十一講∶共享心智-怎麼管理組織的知識資產
    忽略對隱性知識的管理,可能造成如下兩種後果:一,由於沒有及時進行隱性知識的定義與存儲,公司內部重複勞動的現象比較嚴重,很多事情其實已經有人做過了,有著寶貴的經驗和技巧,但是由於這些經驗與技巧沒有被發掘或記錄下來,新來的員工無法明確了解公司內部存在哪些知識,仍須重頭再來。
  • 岑逾豪:提升學習收穫、促進心智發展
    再上一個層級,要求學生認識並反思大學經歷中的「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或收穫,包括學業知識技能的習得、個人意識的萌發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達到金字塔頂層要求個體在意義建構(心智或思維方式)上得到「發展」(development),在認識論維度、個人內在維度以及人際間維度走出「人云亦云」的思維定式,發展內心聲音以協調外部影響。
  • 分享小課堂:心智模型理論
    理論分享:心智模型理論(mental models theory)心智模型理論考察了在完成組織使命、戰略和目標的過程中,管理者如何使用心智模型去影響他們的決策制定和戰略選擇。該理論假設那些更有能力對他們所面臨的商業環境建構和使用準確的心智模型的組織比那些不能這樣做的組織更成功。該理論還假設,能對他們的組織能力以及所面臨商業環境的關鍵原則形成更全面、更準確理解的管理者比那些不能這樣做的管理者績效水平更高(Cockburn,Henderson,&Stern,2000;Gary&Wood,2011)。
  • 創業者必讀:學會這16種高效「心智模型」,才能贏得市場
    心智模型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以及我們所作出的相關結論。它們會增加你成功的機會,讓你避開失敗。心智模型就好比是我們大腦的作業系統,它們一刻不停地在運行,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從你獲得的經驗和信息中學習,不斷完善這個系統。搭建「格狀(latticework)」心智模型的概念是由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的。
  • 心理學、理性決策與認知模型
    要提高理性決策能力,查理認為,需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思維模型,在思考解決問題、做決策的時候,擁有更多元的思維模型的人往往能表現更優秀。網絡上可以看到一些人總結的類似於《查理 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的內容,其實很多都不是查理 芒格的,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參考著學習也不會把你帶偏。
  • 優化心智模型,孩子受益終身|中國父母需多學習理論知識
    我們首先要教導告訴孩子處理事情就是要進行完這個四個大的板塊,這能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問題。這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板塊包含了八個操作步驟:1、計劃部分--分析現狀;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篩選出主要的原因;制定相關計劃措施。
  • 我是如何學會的——簡析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去學習一些技能,既有知識心智方面的,也有動作技能方面的,而不管是哪種技能,都需要有一定的學習過程和步驟,如果不按照既定的步驟進行的話,可能會造成不良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這就形成了很多有關於技能形成的理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其中的一個部分——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論。那麼什麼是心智技能呢?
  • 《認知天性》11位心理學家教你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高效學習
    《認知天性》這本書主要從兩個方面內容闡述了作者對於學習方法的觀點:一是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二是打造學習心智模型。接下來,先說說何為正確的學習方法。5、將知識內化成能力更重要知識不是越多越好,只有當它轉化成能力的時候,才能真正幫助到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