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用戶心智模型

2020-12-11 網際網路的那點事

探索用戶心智模型

P迪

|

2009-07-07 14:18:33

|

產品設計 3,760

摘要:Allen Copper 大人在他的經典作品「about-face」中專門寫一章節:「Implementation-Models-and-Mental-Models」。Mental-model是心智模型的意思,也可以稱為概念模型,說的通俗一點,其實就是人是如何認識,定義一個事物的。最近,越發覺得,在用戶研究中,很核心的一個環節就是要理解用戶的心智模型,因為, ...

Allen Copper 大人在他的經典作品「about-face」中專門寫一章節:「Implementation-Models-and-Mental-Models」。Mental-model是心智模型的意思,也可以稱為概念模型,說的通俗一點,其實就是人是如何認識,定義一個事物的。最近,越發覺得,在用戶研究中,很核心的一個環節就是要理解用戶的心智模型,因為,只有理解了用戶是怎麼樣定義,表徵一個(類)產品的,才能更好地去挖掘和預測用戶的態度,期望,行為。

但是,應當如何理解用戶的的心智模型呢?

「The deepest form of understanding another person is empathy…[which] involves a shift from…observing how you seem on the outside, to…imagining what it feels like to be you on the inside.」

上面一段話的意思是說,要理解一個人,最深入的方式是「移情」,不僅要細緻地觀察,還要將自己代入其中,感受和體會。同時,其作者還強調了,這種「移情」 並非簡單地研究他人是如何使用產品的。而是要更深入地了解人們要使用產品完成什麼,也就是理解人的目標,動機,情感以及其所遵從的哲學和程序。
上面的這段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可操作性並不強。拋開這些不談,其實,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可以將心智模型看作一種「關係圖表」。這種圖表表現了一 些互相聯繫的事物。要理解這一點,可以想像在我們的大腦中,知識就好像一個個小點,彼此之間相互聯繫,形成巨大的網絡,而在這一網絡中,那些彼此聯繫緊密 的,就聚合成一個概念,只要有一個點被激活,其他的也迅速被激活。這樣,人就可以理解一個事物。簡單的例子,比如對於我來說,「豆漿」和「包子」就是兩個 聯繫緊密的點,它們共同連接一個中心的概念——「早飯」。

而以Gmail為例,有用戶將Gmail 看作神經中樞,其中涉及到多個相互關聯的產品。而用戶的目的,是使用Gmail來方便有效地來管理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多種事物。

看到上圖,可以理解為什麼用戶喜歡使用Gmail,因為Gmail一直在朝著用戶的心智模型努力,變成越來越強大的管理工具,而非一個簡單的郵件收發工具。

在最近的項目中,我嘗試使用卡片分類法來獲得用戶腦中的「關係圖表」,效果不錯。通過讓用戶將各種不同的功能以及產品進行歸類,發現用戶對於某一類產品的 心智模型,結論對於指導產品的開發設計有很好的參考作用。不僅如此,卡片分類法也是最常見,最好操作的一種方法。只是,在設計卡片之前,還需要通過其他方 法,如實地觀察,訪談法等,來獲得假設,這樣可以減少卡片數目,從而使得分類法獲得更好的結果。

下面,再分享另一個使用多維尺度分析法獲得用戶心智模型的研究。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Game Usability and Design: Metal Model Development in Novice Real-Time Stratergy Games

研究假設:
隨著經驗的增加,用戶的心智模型會由貧乏的基於遊戲系統表面特徵的模型轉向基於AI agent功能的心智模型。

方法:
通過多維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la scaling)作為研究用戶心智模型的工具。所使用的數據為用戶對不同AI agent的相似性評分。

多維度尺度分析介紹
在具體研究中,使用多維尺度分析來研究用戶的心智模型是一個好的方法。但是,存在兩個問題:
1. 被試的數目不能太大
2. 作為對比用的屬性,功能或者其他元素不能過多
心智模型,是用戶研究中極具吸引力的一個領域,以後,還會分享更多有趣的研究~敬請期待~

本期採茶人: ++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為你搞懂用戶心智模型
    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幾乎全部都會涉及到心智模型,小到一個圓角的大小,大到整個產品的定位和功能。我們常說得為了用戶體驗去了解用戶、接近用戶、挖掘用戶真實的需求,其實說的就是了解用戶的心智模型。按照慣例先列一個大綱。心智是個啥?心智模型是個啥?
  • 高效佔據用戶心智 阿里巴巴聯合BCG發布數位化品牌資產DeEP模型
    該模型充分結合了BCG的行業經驗和阿里巴巴的生態資源,為品牌提供一套實時快速、「品」「效」結合、跨觸點可衡量品牌效果的評估體系,幫助品牌打透用戶心智提供全面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建立數位化品牌資產。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天貓平臺營運事業部總經理 劉博(花名家洛)表示:「我們發布DeEP品牌資產體系,是為了讓品牌更加清晰地看到數字運營過程中的方向、程度、效果和潛力。
  • 分享小課堂:心智模型理論
    理論分享:心智模型理論(mental models theory)心智模型理論考察了在完成組織使命、戰略和目標的過程中,管理者如何使用心智模型去影響他們的決策制定和戰略選擇。心智模型有三個基本預測:1)人們通常僅對他們認為真實的東西建立心智模型;2)人們通常只建構一個而不是多個心智模型;3)人們傾向於只從他們建構的一個心智模型中提取數據與信息做出決策與選擇。
  • 打造與升級自己的「心智模型」
    由於長期的實踐經驗,我們掌握了很多的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步驟,我們傾向於把它們集合在一起整合成一套固定的程序,就像手機中的一款「應用軟體」一樣,這個稱之為「心智模型」。打個比方,對於醫院窗口的接待人員來說,給病患分類及掛號是他的心智模型,而一個抽血中心的護士,他的心智模型就是找準合適的位置抽血。丹尼爾·卡爾曼認為,人有兩套分析機制,一套是自動機制,速度快、無意識地反應;另一套是受控機制,會有意識地分析和推理,這兩套機制通常都會同時作用。面對一個情境,自動機制和受控機制都會運行,但是參與程度不一樣。
  • 基於心智模型,解析蜻蜓Fm「搜索」功能
    本文以心智模型為理論依據,分析了蜻蜓Fm【搜索】功能的用戶操作路徑以及app設計。最近在做搜索相關的改版設計工作,以下是我在體驗現有搜索邏輯的情況下,產生的一些想法:對於搜索這個功能,用戶到底是怎麼認知這個功能的,我們還能做什麼?
  • 搞清定義好上路:構建心智模型,升級認知
    這些能力首先應該是心智能力。 希望5年後自己可以有個較為清晰的答案和可能可以給予年輕人解惑。 我們經常聽到認知升級,但有多少人知道認知升級的定義是什麼?先來看一組詞:元認知、心流、認知模型、心智模式、思維方式、思維模式、思維模型…… 這些概念都跟認知升級有關,但你真的懂每個概念的含義嗎?
  • 大師級的心智模式成長模型
    筆者給出了答案——知識是別人的,心智是自己的。只有覺知到心智模式,才是自我超越的起點。去年,美團王慧文的一個朋友圈引發熱議:他轉發了上面這個模型,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並附上自己的解讀:有擔當的管理者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把下屬從愚昧之巔推到絕望之谷,至於他能否爬上開悟之坡,就看個人造化了。
  • 「碎片式」教育造成「元認知假象」,了解「心智模型」,輕鬆學習
    02▊ 什麼是心智模型?心智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思維的高級建構,是經過學習和經驗之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既定的預設。心智模型的產生對於孩子養成歸納總結、建立學習體系有很好的幫助。這就是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心智模型實質上就是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而建立心智模型的過程,同樣有跡可循。
  • 常見用戶行為分析模型解析(7)――用戶分群
    間隔分析從事件發生的時間間隔維度來探索用戶行為數據價值,它能夠科學地反映特定用戶群體(如北京地區年齡 30 歲以上女士),發生指定行為事件( 如事件 A 到 B 的轉化、金融用戶的二次投資等)的時間間隔及數據分布情況。不同數據組的偏態和重尾可反饋用戶路徑過程中的應用體驗,並藉此評估產品設置的合理性。
  • 得到是如何一步步佔領用戶心智的?
    不過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不是時間的朋友,而是另外一個話題——得到是如何佔領用戶心智的,時間的朋友是如何佔領用戶心智的。對於這個話題其實起源於我之前尋找書的經歷。年底了,想要給自己立一些flag,其中有一個小目標就是關於閱讀的,但是讀什麼呢,我卻不知道。
  • 特勞特全球總裁鄧德隆:在用戶心智上市比在股票市場上市更重要 |...
    我們認為主要由科技創新和資本擴張所驅動增長的經濟模型可以被認為是新經濟,這個領域裡有許多正在高速成長的,了不起的新經濟公司。從任何角度來看,他們既顛覆了行業,也推動了行業發展,更深刻地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優信上市了,瓜子是否上市、何時上市還沒有消息。
  • 創業者必讀:學會這16種高效「心智模型」,才能贏得市場
    心智模型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以及我們所作出的相關結論。它們會增加你成功的機會,讓你避開失敗。心智模型就好比是我們大腦的作業系統,它們一刻不停地在運行,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從你獲得的經驗和信息中學習,不斷完善這個系統。搭建「格狀(latticework)」心智模型的概念是由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的。
  • 智匯糖兒童心智培養早教機:積極探索兒童心智教育
    智匯糖兒童心智培養早教機:積極探索兒童心智教育 2019-04-08 16:40:54來源:北國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四象模型(工具產品設計及體驗模型)|How it comes?
    於「人」而言,即工具產品的用戶,包含不同的用戶角色以及角色擁有不同的心智、行為模式;就「工具」而言,橫向的「功能」與縱向的「性能」則是最核心的內容,功能達成用戶的場景目標,性能則幫助功能穩定、高效的實現。那麼,對於目標是提升生產力的設計工具來說,最重要的四個維度則呼之欲出——「角色」、「心智」、「功能」、「性能」。
  • 「後刻意練習」時代:構建「心智模型」擺脫「假努力」
    先是改變方法,再從方法到行為模式,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心智模型。所謂的心智模型是刻意練習後的一種人本能的條件發射,是一種不用思考的下意識行為,而處理不同的事情需要建立不同的心智模型。這個真實的案例,就是一次運用了高水準心智模型解決突發事件的完美演繹。
  • 還不懂這7個心智模型?小心來自AI的暴擊
    今天,和你聊點AI 做不到、人類獨一份的本事:高效營銷的心智模型,以及最重要的——在實戰中的應用方法。畢竟,不給方法,只給你一堆名詞解釋:xx 效應、xx原理、xx模型,那你不如去看百度百科!很多朋友可能沒聽說過心智模型,或者聽說過但有點懵,不知道具體怎麼用。
  • 信息的繭房不斷約束了自己的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心智模型?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我們提出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在作者高德的《智商稅》裡寫到每一個人不同的心智模式會帶來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視角又帶來不同的看法。所以心智模式就是我們看待世界的一面窗戶,它決定我們如何看這個世界。很多時候你可能認為理所當然的時候,那只不過是自己習慣依據自己的「窗戶」選擇性的世界,然後通過不斷去主動或被動地去證明自己是對的。
  • 一汽-大眾段寧: 找準品牌定位 一點點佔領用戶心智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導「勝負在客戶的心智,這是定位理論中最基本的概念,消費者做品牌決策時,品牌認知的作用大於事實本身。在『Z世代』青年成為消費主力軍的當下,面對市場快速變化,如何通過品牌營銷觸達『Z世代』用戶群體是當下車企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何做好汽車品牌營銷以及找準品牌定位?
  • 途牛副總裁王樹柏:營銷核心目標之一在於搶佔心智流量用戶
    原標題:途牛副總裁王樹柏:營銷核心目標之一在於搶佔心智流量用戶  日前,2017梅花網傳播業大展(MEXPO)在上海舉辦,途牛旅遊網副總裁王樹柏應邀出席高峰論壇,就「流量爭奪戰」議題發表《人即流量 營銷「以客戶為中心」法則》主題演講,與到場嘉賓分享了他對「心智流量」的獨特見解。
  • 工作筆記:關於用戶成熟度與產品設計策略
    內容更偏重於產品設計的初期探索,而非具體的設計層面的技術與方法。今天梳理的話題如下。我可能缺少一名插畫設計師做搭檔。關鍵詞:引發興趣,體現價值,引導行為中級用戶產品設計目標:培養使用習慣,建立/刷新心智模型,塑造用戶從「產生需求動機」到「自然而然想到並使用產品」的行為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