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7-07 14:18:33|
產品設計 3,760摘要:Allen Copper 大人在他的經典作品「about-face」中專門寫一章節:「Implementation-Models-and-Mental-Models」。Mental-model是心智模型的意思,也可以稱為概念模型,說的通俗一點,其實就是人是如何認識,定義一個事物的。最近,越發覺得,在用戶研究中,很核心的一個環節就是要理解用戶的心智模型,因為, ...
Allen Copper 大人在他的經典作品「about-face」中專門寫一章節:「Implementation-Models-and-Mental-Models」。Mental-model是心智模型的意思,也可以稱為概念模型,說的通俗一點,其實就是人是如何認識,定義一個事物的。最近,越發覺得,在用戶研究中,很核心的一個環節就是要理解用戶的心智模型,因為,只有理解了用戶是怎麼樣定義,表徵一個(類)產品的,才能更好地去挖掘和預測用戶的態度,期望,行為。
但是,應當如何理解用戶的的心智模型呢?
「The deepest form of understanding another person is empathy…[which] involves a shift from…observing how you seem on the outside, to…imagining what it feels like to be you on the inside.」
上面一段話的意思是說,要理解一個人,最深入的方式是「移情」,不僅要細緻地觀察,還要將自己代入其中,感受和體會。同時,其作者還強調了,這種「移情」 並非簡單地研究他人是如何使用產品的。而是要更深入地了解人們要使用產品完成什麼,也就是理解人的目標,動機,情感以及其所遵從的哲學和程序。
上面的這段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可操作性並不強。拋開這些不談,其實,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可以將心智模型看作一種「關係圖表」。這種圖表表現了一 些互相聯繫的事物。要理解這一點,可以想像在我們的大腦中,知識就好像一個個小點,彼此之間相互聯繫,形成巨大的網絡,而在這一網絡中,那些彼此聯繫緊密 的,就聚合成一個概念,只要有一個點被激活,其他的也迅速被激活。這樣,人就可以理解一個事物。簡單的例子,比如對於我來說,「豆漿」和「包子」就是兩個 聯繫緊密的點,它們共同連接一個中心的概念——「早飯」。
而以Gmail為例,有用戶將Gmail 看作神經中樞,其中涉及到多個相互關聯的產品。而用戶的目的,是使用Gmail來方便有效地來管理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多種事物。
看到上圖,可以理解為什麼用戶喜歡使用Gmail,因為Gmail一直在朝著用戶的心智模型努力,變成越來越強大的管理工具,而非一個簡單的郵件收發工具。
在最近的項目中,我嘗試使用卡片分類法來獲得用戶腦中的「關係圖表」,效果不錯。通過讓用戶將各種不同的功能以及產品進行歸類,發現用戶對於某一類產品的 心智模型,結論對於指導產品的開發設計有很好的參考作用。不僅如此,卡片分類法也是最常見,最好操作的一種方法。只是,在設計卡片之前,還需要通過其他方 法,如實地觀察,訪談法等,來獲得假設,這樣可以減少卡片數目,從而使得分類法獲得更好的結果。
下面,再分享另一個使用多維尺度分析法獲得用戶心智模型的研究。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Game Usability and Design: Metal Model Development in Novice Real-Time Stratergy Games
研究假設:
隨著經驗的增加,用戶的心智模型會由貧乏的基於遊戲系統表面特徵的模型轉向基於AI agent功能的心智模型。
方法:
通過多維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la scaling)作為研究用戶心智模型的工具。所使用的數據為用戶對不同AI agent的相似性評分。
多維度尺度分析介紹
在具體研究中,使用多維尺度分析來研究用戶的心智模型是一個好的方法。但是,存在兩個問題:
1. 被試的數目不能太大
2. 作為對比用的屬性,功能或者其他元素不能過多
心智模型,是用戶研究中極具吸引力的一個領域,以後,還會分享更多有趣的研究~敬請期待~
本期採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