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繭房不斷約束了自己的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心智模型?

2020-12-11 日可讀書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我們提出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第五項修煉》

為什麼說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麼每一個人讀《紅樓夢》,從裡面看到的都不一樣?

在作者高德的《智商稅》裡寫到每一個人不同的心智模式會帶來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視角又帶來不同的看法。所以心智模式就是我們看待世界的一面窗戶,它決定我們如何看這個世界。

很多時候你可能認為理所當然的時候,那只不過是自己習慣依據自己的「窗戶」選擇性的世界,然後通過不斷去主動或被動地去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是你終究會發現,那些主宰你生活,原以為毫無疑問的看法,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可靠。

就像今年高考江蘇卷語文作文標題一樣「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次情不自禁地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智能網際網路的時代給我們每一個人都帶來了信息的繭房。你以為你自己看到了世界,其實你看到的是自己的窗戶。所以說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生活的方式,也決定了我們頭腦中的智慧,甚至決定了你在金字塔中的位置。

那麼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在書中,作者為我們講述了6種方法:

自省與反省

自省是改善心智模型的核心原則。吾日三省吾身,通過自省,我們得以發現自己內心深處隱藏的成見、假設、邏輯、規則,並對其進行檢視。自省也可以讓自己以更加開闊的心態接納不同的意見,同時反思自己。

獲取並審視新的信息

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時每刻都有新的信息在更新。通過獲取新的信息,可以修正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導向,不斷優化自己的心智模型。

但是現在大數據技術使每一個人給自己創造了一個繭房,每一個瀏覽,每一個點讚都給自己包了越來越厚重的繭,越來越影響自己去了解全面的世界。所以要想不被自己的繭房束縛住,就要擴大獲取信息的途徑。

積極向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學習,再來進行「自我判斷」,不要全盤接收,也不要封閉自己的思想,要對信息進行歸類,吸收對自己有益的東西。

不迴避和隱藏問題

當老辦法行不通時,要敢於做出調整,不要迴避和隱藏問題,而是積極地面對問題,認真分析原因。只有將原因分析透徹,那麼自己的成長無疑是很大的。

破除「路勁依賴」

更換和適應新的環境,讓更加豐富、新穎的體驗和感受不斷衝擊自己的原有印象。就像很多人去香港,就會覺得自己更加努力奮鬥;很多人去重慶,從而給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煙火氣。

所以自己要有意識地給自己創造條件,讓自己在不同環境、不同生活中學習新的知識,領悟到新的道理。

選擇性觀察

當我們心中有了新的想法之後,通過選擇性觀察來印證自己的想法,從而堅定或否定自己的判斷。當有了新的信息,我們就可以產生新的思考和新的判斷來優化自己的心智模型。

持續性修煉

外在的條件只能是促進或者是激發自己產生變化,但是其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修煉。如果要想對當下的邏輯、環境和形式的變化產生敏銳的察覺,那麼你就要不斷地深度學習,要持續性的自我修煉。

相關焦點

  • 織就「信息繭房」的人,或許就是你自己
    你聽說過「信息繭房」嗎?近段時間,與「信息繭房」有關的討論,幾乎是社交網絡上最受大眾關注的專業話題。說它備受關注,是因為隨手打開微博、論壇,便不難覓得這四個字的身影;而說它是專業話題,則是因為這個生動的比喻,出自美國法學家凱斯·桑斯坦早年在其著作《信息烏託邦》中提出的一個學理性概念。事實上,當很多人興致勃勃地談論「信息繭房」時,他們並沒有仔細思考是誰織就了「信息繭房」,自己又身處怎樣的信息環境之中。
  • 「信息繭房」是個偽概念
    一、「信息繭房」的前世今生「信息繭房」這個概念,最為人熟知的來源是美國法學教授凱斯·桑斯坦的《信息烏託邦》。該書出版於2006年,儘管為時尚早,但彼時信息的個人化、定製化已經成為一大趨勢。早在1995年,比爾·蓋茨就曾預言:在未來世界,量身定製的信息將自然增加,每個人都可以編排一份完全符合自己興趣的「日報」。
  • 算法摩登時代:比「信息繭房」更可怕的是「信息牢房」
    但所謂的時限卻並不再由雙方的需求及能力來確定,而是由平臺自己來決定。目前不同平臺及團隊都構建了自己的智能接單配送系統,力求達到所謂的「萬單對萬人」的秒級求解。但這種所謂的最優,可能由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就打破,算法無力識別及應對這種由自然天氣帶來的突發變化。同時,為了最大化接單量,一個騎手會被安排接近能力極限的訂單量。
  • 信息繭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信息繭房名詞解釋先睹為快
    信息繭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信息繭房名詞解釋先睹為快時間:2020-07-07 17:2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息繭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信息繭房名詞解釋先睹為快 信息繭房是什麼意思?
  • 彭蘭:導致信息繭房的多重因素及「破繭」路徑
    一、信息繭房:並非新問題  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這個概念來自美國學者桑斯坦,他在《信息烏託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一書中指出,信息繭房意味著,我們只聽我們選擇和愉悅我們的東西。[1]而他提出這一問題的主要背景,是數字時代的個性化信息服務的逐步興起。
  • 「信息繭房」「過濾氣泡」與「回音室效應」傻傻分不清?
    ❶ 「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是由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歐巴馬總統的法律顧問凱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烏託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中提出的,指的是在信息傳播中,因公眾自身的信息需求並非全方位的,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通訊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
  • 信息繭房與內捲化
    1 先來看定義: 信息繭房是指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由於信息技術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間和任何領域的巨量知識,一些人還可能進一步逃避社會中的種種矛盾,成為與世隔絕的孤立者。
  • ——從江蘇高考作文看信息繭房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競爭情報雜誌;作者:陳煦今年的江蘇高考語文卷中提到「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這似乎說的就是「信息繭房」。顧名思義,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指的是在信息傳播中,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信息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這一概念由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歐巴馬總統的法律顧問凱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烏託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中提出。
  • 識破信息陷阱的誘餌與偽裝——「信息繭房」系列談之三
    提起「信息繭房」這幾個字,很多人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愚蠢、無知、偏激、自大等一系列貶義的聯想,因此對其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儘管大家都知道「信息繭房」是個壞東西,但我們在實踐中卻不難發現,不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人,或多或少都難以擺脫大大小小的「信息繭房」的束縛。
  • 抖音、技術與「信息繭房」
    而技術是否應當、又該在何種程度上為「信息繭房」負責?以此為發端,圍爐展開了討論。崔 | 是的,感覺抖音、快手這些平臺一方面給普通人提供了更多被看到、被取悅的機會,另一方面算法還是希望儘可能留存用戶,延長其使用時長,而平臺並沒有責任去提升使用者的智識水平,那麼這些問題會在「信息繭房」下變得越來越糟。
  • 2020高考作文:誰把我關進了信息繭房?生存於媒介化社會關鍵在於
    麗仔自己分析了幾個題目的方向:全國卷:用戶畫像和鏡中我北京卷:資訊時代和媒介建構上海卷:馬哲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江蘇卷:信息繭房 回音室效應 單向度的人和擬態環境某流量明星拍攝的「信息繭房」主題海報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好幾個題目都涉及到了信息甄別和自我身份認知,其背後的關鍵問題其實是我們如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自處
  • 2020高考作文:誰把我關進了信息繭房?生存於媒介化社會關鍵在於
    >江蘇卷:信息繭房 回音室效應 單向度的人和擬態環境某流量明星拍攝的「信息繭房」主題海報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好幾個題目都涉及到了信息甄別和自我身份認知,其背後的關鍵問題其實是我們如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自處
  • 專訪施展:在信息繭房時代,如何《破繭》躍遷?
    近年來的全球社會撕裂與信息繭房有什麼關係?如何突破信息繭房,看清世界真相?如何在大洗牌的時代構想未來?施展給出了他的解釋。您在《破繭》一書的第一部分仔細分析了信息繭房的問題,並認為近年來社會的嚴重撕裂與信息繭房有關,在您看來,各種「測不準」與信息繭房是否也有關係呢?施展:「測不準」和觀念撕裂,同樣都是量子躍遷時期的常見特徵。
  • 信息繭房時代:偏見、撕裂與群氓 O信息繭房時代:...
    信息繭房時代:偏見、撕裂與群氓 O信息繭房時代:...
  • 中首清算 |「信息繭房」會使人見識短淺嗎?
    中首清算發現,2020 年高考江蘇卷作文提到了「信息繭房」這一概念。如果你是今年江蘇省的高考生,不知道你的心理陰影面積會是多少?這種每個字都認識卻一言難盡的感覺,果然還是熟悉的江蘇卷味道。隨著「高考作文」登上熱搜,網友紛紛表示:幸虧我畢業得早! 當然,學霸的你可能立馬就從中聯繫到了一個著名的傳播學理論——「信息繭房」,那麼,何為「信息繭房」?
  • 打造與升級自己的「心智模型」
    由於長期的實踐經驗,我們掌握了很多的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步驟,我們傾向於把它們集合在一起整合成一套固定的程序,就像手機中的一款「應用軟體」一樣,這個稱之為「心智模型」。打個比方,對於醫院窗口的接待人員來說,給病患分類及掛號是他的心智模型,而一個抽血中心的護士,他的心智模型就是找準合適的位置抽血。丹尼爾·卡爾曼認為,人有兩套分析機制,一套是自動機制,速度快、無意識地反應;另一套是受控機制,會有意識地分析和推理,這兩套機制通常都會同時作用。面對一個情境,自動機制和受控機制都會運行,但是參與程度不一樣。
  • 現實版楚門的世界正在發生——新型信息繭房!
    圖源百度我認為人生來都是愛自由的,所以在人一生中,總會有各種拼搏爭取,每一次進步是一次圈子的突破,前兩年信息繭房這個詞剛出來的時候只是覺得驚奇,到如今有點細思極恐的意味在裡頭了。愛上網衝浪的朋友都會發現,大數據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大數據的不斷完善,我們普通百姓也是真真正正享受到了大數據紅利,直觀體驗到了各種便捷,然而越深度使用熟悉的場景之後,我卻越來越恐慌,那種活在一個固定圈子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今天就來嘮嘮嗑!
  • 2020江蘇高考作文:智能網際網路帶來的到底是同聲相應還是信息繭房
    人們總是喜歡關注自己喜歡的人和事。如果說,在傳統媒體時代這還只是一種選擇性心理的話,那在智能網際網路時代,它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技術,稱為「個性化推薦」。信息爆炸時代內容泛濫,我們確實需要處理能力更強的技術來幫助我們進行信息篩選,但久而久之,機器「餵」給我們的這些「悅耳但同質化」的內容會使我們被同類信息環繞,陷入自己為自己構築的「信息繭房」中。
  • 結合現實談談你對「信息繭房」的理解|19北師大新傳專碩真題解析
    參考答案 一、信息繭房「信息繭房」理論由哈佛教授凱斯·桑斯坦於2006年在其著作《信息烏託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中提出。通過對網際網路環境中人們信息選擇方式的考察,他認為人們在網際網路中對信息的選擇是不全面的,人們通常偏向於選擇接觸自己感興趣或者更了解的領域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諸多領域,從而將自己的生活禁錮在一個蠶繭般的「繭房」中。
  • 從即興述評的角度解江蘇卷高考作文題——「信息繭房」圈住了你?
    不少學傳播學的朋友看到江蘇卷的作文題目後,驚呼「這不就是信息繭房嗎?」那麼,江蘇卷中的「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到底是什麼意思?「信息繭房」又是什麼東西?如果這道題目給到你,讓你來做即興述評,你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