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6月6日報導 (編譯:Loci)
編者註:本文作者Michael Karnjanaprakorn是提供商界信息與全球人才網站skillshare的CEO,也曾領導Hot Potato項目,後被Facebook收購。
心智模型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以及我們所作出的相關結論。它們會增加你成功的機會,讓你避開失敗。
心智模型就好比是我們大腦的作業系統,它們一刻不停地在運行,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從你獲得的經驗和信息中學習,不斷完善這個系統。
搭建「格狀(latticework)」心智模型的概念是由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的。引用法納姆街博客上的名言:
心智模型就是你的大腦做決定時所用的工具箱。工具箱裡有的工具越多,你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心智模型對於做重大決策、領導團隊以及贏取市場等各方面都非常重要。以下是我領導公司時自己會用的16個心智模型:
做決定
1.巴菲特的雙列表系統
巴菲特與他的飛行員Mike Flint有一段小故事。Mike Flint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飛行員,他為巴菲特開過10年私人飛機。一次Flint與巴菲特討論起職業追求的重要性順序,巴菲特便要求他做兩件事:
- 寫下25個最重要的職業生涯目標。
- 圈出這張列表中最重要的5個目標。
現在Flint有了兩張列表:圈出的5個目標是列表A,其餘20個則是列表B。Flint表示他將立刻為完成這5個目標努力。但巴菲特問道:「那麼列表B呢?你打算怎麼處置這些任務呢?」
Flint自信地答道: 「列表A將是我的首要關注對象,但列表B也很重要。我將立刻著手實現最重要的5個目標,剩餘的20個我則會放在空閒時間做,慢慢實現它們。」
但巴菲特卻表示:「不,Mike,你錯了。那些你沒有圈出的20個目標,你應該竭盡全力避開它們。無論發生多大的事,千萬不要在列表B的任務上花任何時間和精力,除非你列表A中的5個目標已經實現。」
這個故事很好地告訴了我們,應該怎麼優先做重要的事。我個人把列表A的任務數量從5個減為了3個,以此來提高我的集中力。最優先項當然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2.10/10/10 原則
有個錯誤很多人都會犯:做決策時沒有考慮長遠後果。10/10/10原則可以促使你長期考慮,你只需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 10分鐘後我會怎麼想?
- 10個月後呢?
- 10年後呢?
這三個問題可以幫你更理智地考慮問題,迫使你為長遠考慮。
3.忽視結果
人們經常落入一個陷阱,那就是以結果判斷表現。參照「撲克女公爵」Annie Duke的說法:「如果他們贏了,他們就認為他們做的決定是正確的。如果他們輸了,那就是因為運氣不好。」
在Annie Duke看來,做決策時我們掌握的信息肯定是不完全的——這是無可避免的。但即使信息不完整,做決策的過程是你可以掌控的。
「每次做重要決定時,我會諮詢身邊的所有人——我的管理團隊,董事會,員工,客戶等等,參考所有人的意見。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及時避開風險。」
「當事情進行得格外順利或是格外不順利時,你都要穩住。只有挺過這兩種情況,你才能避開歸因偏差。」
忽視結果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做出更正確的決定。
4.正確與非共識
「每天人們都要做很多決定,而每一個決定都會有相應的後果。你的人生就取決於你做的所有決定的累積質量。」
「在市場上只有獨立思考的人才會成功,因為有共識就意味著高成本。你必須從與眾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想要在股市或創業中成功,你一定不能和大眾共識做同樣的選擇,而且你還要賭得對。」
——Ray Dalio
總而言之,想要獲得成功,你就不能遵循常規,而且你還要選得對。這套理論實行起來很難,因為大多數時候你選的都會是錯的。但倘若你選對了,市場給你的回報可能是幾何倍的。
5.三的法訣
「在麥肯錫工作時,我的導師曾教過我3的法訣。當你想就某件事勸說別人時,永遠給出3個理由。不要多也不要少,堅持3個理由的法則。」—— Ameet Ranadive
個人而言,我無論是區別優先順序或是給別人推薦什麼東西時,這個法訣都很適用。
做戰略
6.經濟護城河
在古時,城堡周圍一定會有護城河。護城河越寬,城堡就越難被敵人攻破。護城河要是太窄就失去了防禦作用,因為敵人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入城堡。以巴菲特看來,城堡就是業務,而護城河就是公司具備的競爭優勢。他希望經營者們可以不斷地拓寬城堡周圍的護城河。
這張圖很好地解釋了護城河到底是什麼。你可以看到Facebook幾乎是把所有的都用上了:高轉移成本,網絡效應,以及有效規模。
當你在想公司的戰略和競爭優勢時,一定要考慮你長期往後到底準備打造什麼樣的護城河。設計合理的護城河可以讓你抵禦任何競爭對手的進攻,取得長期勝利。
7.網絡效應與群聚效應
對於一款好的產品而言,每一位用戶對其他人的影響都是品牌價值的一部分。如果有了網絡效應,那麼一款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就取決於用戶數量。
沒有哪個產品的規模化能比軟體業務進行得更快。而對於軟體業務而言,想要打造不可攻破的護城河,沒有什麼比網絡效應更有效。
網絡效應如今已經成為了公司的戰略必備。典型套路是在網際網路上群聚效應達到臨界的公司打下整片市場,這項成就也就是創業公司的終極聖杯。
8.集中、分散和分布
區塊鏈無論從政治上還是構造上講都是分散式——它們既不受人控制,又沒有單點故障機制。但邏輯上而言,區塊鏈是集中式的,因為在共同模式下整個系統可以像單臺電腦一樣運行。
打造網絡效應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建立分布和分散式模型,把權利交給個人。
9.博弈論
博弈論研究的是人們在戰略態勢中的行為。「戰略」指的是一個人需要從數個選項中做出選擇、並考慮他人會對此作出反應的情況。戰略思維不僅在西洋棋和象棋中至關重要,在很多商業決策中也必不可少。
——Greg Mankiw(格裡高利·曼昆)
要是用一句話來總結博弈論,那應該就是:選擇能把你對手的最強優勢最小化的選項。
10.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可以讓公司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達到幾何倍增長。
軟體創業公司就是規模經濟的受益人之一。像Google、Facebook和Twitter這些公司不用增加成本就能吸引更多用戶。相比之下,服務類企業就更難擴大規模。
領導力
11.金字塔原則
金字塔原則提倡的是:「創意在書面解釋時應該都能表現成以一個想法為中心的金字塔。」
金字塔原則的關鍵知識點有三:
1.先從答案開始
2.把你的正面論點總結分類
3.將正面論點以邏輯順序排列
當我和別人一起構思時,我基本都會用到金字塔原則。以答案為先,然後再一步步解答。這種思路能較快地獲得結論,也方便大家坦率交流。
12.99/50/1
這套辦法指的就是你應該與產品團隊相互確認的幾個時間點,分別為以下三點:
- 項目剛剛起步,99%的事情還沒做時
- 項目進行到一半,進度條到50%的時候
- 終點就在眼前,離成功只剩下1%時
我的口頭禪之一就是「儘早同步,經常同步」。這就意味著在項目幹起步時要更多地參與,隨著項目的進展漸漸把掌控權交給負責團隊。
13.直接負責個人
Apple有一個公司管理概念,那就是只有具備專門負責人的項目才會出好結果。
如果直接負責人超過一個,那就等於沒有。我發現很多情況下指定直接負責人,可以讓做決策的過程加速不少。
14.團隊中的團隊
團隊中的團隊是一種運營模式,把不同團隊(和他們的成員)組合在一起,建立新的無縫網絡組織。
在團隊中的團隊,決策權不再集中在一個領導人手中,而是分配給每個小團隊的負責人。最高領導人的任務也不再是為組織做所有決定,而是將信息和內容提供給每個團隊,讓他們共同承擔一個目標,儘量確保他們掌握全面的信息。
15.坦誠相待
如果縱軸為「關心個人感受」,橫軸為直接挑戰,那麼你的反饋意見最好處在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就是所謂的「坦誠相待」。
16.傾聽,決定,溝通
如果你的身份是CEO或是任何領導人,那麼傾聽、決定、溝通這三者的順序非常重要。
這是Twitter前CEO Dick Costolo提出的溝通模型。該方法的使用訣竅就是嚴守順序,儘量減小每一步之間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