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推崇這個「延遲鏡頭」的練習(當然你可以有其他的叫法),通過這個練習,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在學習寫作中的觀察能力和描摹能力。這個練習適合那些對「描寫」感覺頭痛的孩子,無論小學生,還是中學生,都可以嘗試。
任務驅動是寫作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可以窺見部分語文老師,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一些看似有趣的實驗,生動的表演,特別安排一些情景,製造寫作的話題和氣氛。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創設這樣的場景,我們每一個家長也可以勝任作文指導的工作。在創設的場景中,我們需要了解「時間」在描寫中所佔據的分量。
語文教育界的王榮生老師曾經說過,我們學習寫作文,老師會要求我們要寫得生動,生動不是言辭方面的問題,生動的核心是具體,只有寫具體才能生動。而描寫,實際上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把瞬間發生的事情展開來;另一件事情是把綜合性的事情分解開來。(見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麼》)
於是,我創造了「延遲鏡頭」的訓練方法。首先,可以讀一些場景描寫,特別是「群像」描寫。最經典的「群像」描寫就是《紅樓夢》中的一段笑的場景,眾人的笑各不相同。我們一起想想,假如將這個鏡頭拍攝出來,那會是多久的時間呢?很顯然,幾秒而已。
《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經典選段
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裡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裡,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裡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裡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然而這個場景通過作者的筆下細緻地描寫,我們仿佛覺得時間在延長,這時的鏡頭,並沒有立刻轉向情節的,在「笑」這一場,「導演」延遲了鏡頭,給足了時間,孩子在寫作文時,就是一個「導演」,他們應該學會如何有效利用「鏡頭」,並嘗試駕馭「時間」。
上面這幅圖片是宮崎駿的動畫片《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荒野女巫失去魔力後的情景。我們適當設置一個練習,要求延長鏡頭,將這個幾秒的畫面拓展成幾百字的描寫,儘可能地延長時間,看最後能寫出多少字?
我們很難想像下面這段文字出自一個小學四、五年級孩子之手,這個孩子在練習「鏡頭延遲」之前,前後觀看過宮崎駿早期和中期的其他作品,並進行過作品與作品的創新對比閱讀。
婆婆坐在壁爐的對面,手裡端著一杯熱咖啡,咖啡的熱氣嫋嫋上升,但絲毫沒有阻礙她的視線。她的雙眼直直地盯著對面的那團熊熊跳躍的小或,仿佛那團火苗是巨大的磁場,她的雙眼是鐵石,被一股無形的磁力牽引,無法移動。婆婆的嘴唇皺縮著,滿臉的贅肉橫行著,突然,一絲莫名的笑從她的嘴角泛起,臉頰頓時隆起兩塊肌肉,醜陋地堆砌著,微微地泛著紅光,她喃喃道:「多帥的小火!」。
此刻的荒野女巫已經變成了無力的老嫗,但她似乎仍舊沒有忘記那團火——哈爾的心臟。那火在她的眼中是多麼誘惑啊,那火是哈爾年輕善良的心,那才是真正的英俊的哈爾,只要吞下這顆心,她就會重新恢復原來的魔力,重新擁有神氣的力量。慢慢地,她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挪動著臃腫的身軀,一步一步走向小火。小火驚恐地瞪大了雙眼,他從婆婆直直的眼神中看到了貪婪、兇殘,他不停地向上躥,試圖逃離眼前的危險,可他現在不是哈爾,他只是交換哈爾年輕善良的良心的火,他逃不掉的。荒野女巫哆哆嗦嗦地伸出了她布滿皺紋的手,仿佛是千年的老藤舒展了邪惡的臂膀,再也沒有什麼比這一刻更有力了,倏地,她把小火捧在手心,射出直直的貪婪的光。「多帥的小火啊!」她張開皺縮的嘴唇,用盡氣力準備吞下小火。
原則上,我們不刻意追求這種細緻的描摹,但是如果在經過長期大量地閱讀和練習後,可以內化為孩子自身的能力,那也是令人欣喜的。
外出旅遊,也有機會練習「鏡頭延遲」。我們來看上海附近一處人少清靜的去處,適逢踏青,大家不妨嘗試一番。
(吳縣四柏中的「古」)
同樣是孩子的練習,這次延遲的時間也應該足夠長了。把佇立樹前的想法一股腦兒地呈現出來了。如果是鏡頭拍攝,應該不單單是樹吧,似乎還會穿插「鐵馬兵戈」的場景吧。
它沒有樹葉,孤寂而又頑強地佇立在空曠的地面,默默無語。
它高大,它扭曲,它古老……
它粗壯的身軀,幾人也合抱不住,樹幹彎曲盤旋著向上。噢,它靜默,卻又仿佛在述說著幾年前的滄桑。
再走進了看,那樹皮的紋理上了下,下了上,一次一次旋轉,一點一點上升。「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它輕輕地喃喃著。
在樹皮的螺旋紋理中,老皮一層層地硬了,新皮一層層地長出。唐、宋、元、明、清……去的總是要去的,來的總是要來。一個又一個時代總逃不過歲月的碾壓,成為老皮,漸漸在風雨中硬了,失去了昔日的輝煌,成為了過去。
盤旋著上升的樹皮間,總有清晰可見的裂紋。長的、短的、深的、淺的……一條條同樣扭曲的裂紋仿佛是要把整棵的樹撕碎、分解。它知道,時代中的動蕩也許是無法避免的。人心的不合,朝廷的腐敗,自然的災害……這些,讓朝代更迭,讓農民起義,讓國力衰弱……它沉吟,它低語,它喟嘆……
它的身上長著青苔和黴斑,綠色,褐色,白色。它疑惑:它們表達了什麼?是輝煌歷史故事的沉積?是小人的挑撥離間和破壞?還是代表忠臣的鞠躬盡瘁的遺骸?
它就站在這兒,千百年來,從未移動。它幾乎目睹了一切。也許,士兵曾揮舞著刀、槍、劍、戟從它身旁經過;也許,琴師曾拿著古琴也在它聲旁安詳坐下……
它像一部歷史,古老,滄桑,偉大……
它是吳縣四柏「清、奇、古、怪」中的「古」!
創新寫作十課之四——聯想
創新寫作十課之三——繪本極妙
創新寫作十課之二——想像力
創新寫作十課之一繪本句型
(掃描二維碼加關注阿黛閱讀,關註上海素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