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子沒寫點東西了。
提起筆來,還是沒有想到主題。於是隨手翻翻自己的朋友圈,看看最近都記錄了什麼事情。說到朋友圈,據我觀察,但凡有點心機或城府的人,一般是不發朋友圈的。經常發朋友圈的,大抵都是如我這般比較單純的人。寫出單純這倆字,又刪掉,想要換個別的詞,想了想總歸不如意,還是留下吧。單純,也沒什麼不好,不過在有人看來,年近不惑,依然單純,顯得很可悲吧。
寫過一篇文章,叫《善良的成熟》,其實單純,也可以分很多種,有傻裡傻氣的單純,也有成熟的單純。童年的單純,應該是屬於前者。對於成年人來說,這種單純,則多了幾分成熟和對這個世界的幾分通透。
常聽到有人嘆息想回到童年,大聲疾呼地要留住童年,留住單純,單純的價值在此可見一斑。這似乎是屬於生命本身的一種東西,缺少不得。而可悲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幾乎註定要失去單純,就像手握細沙,緊緊抓住卻更流失了它。即使是強行留下的單純,也是那種屬於童年的東西,是種摻雜著幼稚和無知的混合物。
在當今混雜的社會,就是由於這種混雜了幼稚和無知的單純,成為了某些人藉口自己容易被傷害的原因,同樣讓很多人一度想放棄自己的單純。好在單純失去之後,還可以重尋。 單純不是幼稚,更不是無知,它應該是一種對生活對世界本質的完全相信,相信痛苦的背後會有幸福,相信背叛和欺騙的背後會有善良,相信在這個宣洩的的龐雜的背後總有些支撐著世界運轉的東西。
回到我自己,其實我深知這個世界的複雜多變,深知這個世界上人心叵測,然而我依然願意去欣賞這個世界美好的一面。依然願意單純地去對待這個世界。我覺得這種單純,就是一種成熟的單純。
想起了夫子的一句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意思是,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現在看來,更多的人則是擔心別人太了解自己,所以要加上層層的偽裝,甚至要做出一個套子來,成為一個新式樣的「套中人」。在我看來,這樣的人,一輩子活得太累。
正如我經常跟學生說的那樣,十六七的時候我們學化妝,偽裝成熟,到了四十六七的時候你們又開始扮嫩,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做一次真正的自己?
所以,我寧願以本來的面目示眾,也懶得去偽裝自己。高興,我就是高興了,不快,我就是不快了。我是一個凡人,也是一個真人,所以有七情六慾,有煩惱,也有快樂。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告訴我們:「真」比一切都重要。
一個「真」字廓清了幾千年來中國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虛假偽善的塵垢,指明了現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質的屬性。作為一名教師,教學生求真知,學真本領,養真道德,說真話,識真才,辦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實在是分所應當。一名好老師,就應該以「真」字作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書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從教師先做真人做起。一個老師,為了所謂的「師道尊嚴」,遮遮掩掩,把自己包裝成聖人一般,實在是大可不必。
《李衛當官》裡有一句歌詞,我非常喜歡:「心底無私天地寬,亂拳打死老師傅。」好一個「無私」,好一個「亂拳」,正因為無私,所以天地才寬了,正因為不按套路出牌,才打死了墨守成規的老師傅。
人是複雜的,包括我在內,換句話說,我並不單純,但是我願意單純地去對待這個世界。前些日子,一位領導跟我說,他多麼多麼了解我,我在電話的另一頭啞然失笑,其實,連我自己可能都不能了解我自己,何況是他呢。所謂的了解我,大概是從朋友圈了解的我吧,呵呵。寫到這裡,又有些想笑了。如果從朋友圈就能了解一個人,那麼我覺得完全可以用上「單純」這個詞了。
佛家的一句「境由心造」,我一直很欣賞。你願意用什麼樣的眼光就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以什麼樣的面目展現你面前。所以,我寧願做一個善良單純的人,願意看到這個世界用善意和單純來回報我。
人生短暫,還是活得智慧一些,灑脫一些,隨緣一些比較好,不拘於時,不拘於物,以優雅的姿態活在這個世界上,真好。
很幸運,這輩子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很幸運,這輩子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所以,我愛著我的職業,愛著我的學生,愛著我的生活,我也願意用一種優雅的姿態去教會我的學生,讓他們也優雅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如果有來生,我依然會選擇當老師,真的。
摘抄一段話,作為結尾:
我選擇善良,不是我軟弱,因為我明白,因果不空,善惡終有報應;
我選擇寬容,不是我怯懦,因為我明白,寬容了他人,就是寬容自己;
我選擇糊塗,不是我真糊塗,因為我明白,有些東西爭不來,有些不爭也會來;
我選擇平淡生活,不是我不奢望繁華,因為我明白,功名利祿皆浮雲,耐得住寂寞才能升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