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朝天門,這裡是重慶大劇院……」眼前,一張長約1.5米、寬約0.7米的黑色長桌上,擺著一座「重慶城」,各色建築錯落有致,高低不一,還有跨江大橋……如此惟妙惟肖的城池,竟是用200盒訂書釘搭建。
搭建者名叫王江,家住南岸區,是一名攝影師,也是一名音樂人。在網上,王江搭的這座「重慶城」,很快紅透半邊天。
9月16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王江的工作室,聽他講述了用訂書釘搭建重慶城背後的故事。
從未涉足手工,但決定用訂書釘搭建重慶城
說起用訂書釘搭建重慶城,王江說,他的初衷是為了攝影,靈感則是來源於偶然看到國外藝術家用文具搭建城市的視頻。
「我打算拍一組黑金風格的照片,就想到訂書釘的金屬感,很符合我的要求。於是,便在網上買了200盒大大小小的訂書釘。」王江讀書時學的是舞蹈,工作後和音樂打交道,業餘時間會攝影,但對於手工,從未涉足過。
那麼,這座用訂書釘壘起來的重慶城,究竟是怎麼搭建完成的呢?
「起初,我沒想過大規模搭建,只是準備用訂書釘搭建幾條街道,以及朝天門和來福士。這就比較簡單,沒多久就完成了。完成以後我一看,效果還不錯,於是就準備繼續搭建。」王江的決定一出,便一發不可收拾。
朝天門和來福士搭建完了,開始搭建大劇院,隨後又是南濱路,路上的建築、大橋、江面的船……
就這樣,兩天以後,一座惟妙惟肖的重慶城便誕生了。王江很開心,拿起相機拍攝,並把照片傳到朋友圈等相關社交平臺,沒想到照片走紅的同時,模型也走紅了,並獲得好評無數。
搭建時訂書釘被碰倒一大片,他差點想放棄
談起搭建過程,王江表示,真的有那麼一刻,自己差點想把所有訂書釘都推倒在地。
「這是一件需要專注和耐心的事,尤其搭建到後來,建築與建築之間越來越密集,我的手能操作的範圍就越來越小,稍不注意,就會碰倒一大片。」王江說,搭建大橋是最難的。
由於橋墩所用的訂書釘比較小,此次搭建,也沒有用膠水固定,因此要考慮承重問題,王江反覆搭建了好幾次才完成。而模型街道裡的建築,除了要考慮手操作的空間,還要考慮它的美感,這需要對整個重慶城的建築分布、特色,有一個大框架的整體了解。
「克服這些難點後,搭建過程相對就比較順利。可是,當我就快完成時,因為太專注,起身時沒注意,碰到了桌子,訂書釘瞬間倒了一大片。當時,我真的急得就想全部推倒算了!」王江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但一想到現在推倒,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於是又咬著牙繼續搭建。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座用訂書釘搭建而成的重慶城誕生了。
在攝影前反覆踩點,才讓首次搭建一氣呵成
「能搭建出這座城,其實跟我平時喜歡攝影有關係。」王江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很喜歡用鏡頭記錄美麗的家鄉。
「以前,攝影只是個愛好,不會刻意找地方拍。但一年前,我在機場拍攝的一張計程車照片,被某手機品牌選入當壁紙。當時,覺得自己的作品被認可了,於是瞬間燃起了我對攝影的熱情。」就這樣,王江先用手機,接著用相機,試圖在不同地點,通過不同角度,拍攝重慶城。
有一次,為了拍攝元旦時解放碑的樣子,王江提前了三個月踩點,跑遍了解放碑周邊所有較高的建築,只為尋找一個最佳拍攝點。
還有一次,為拍攝大橋和夕陽,王江選好地點後,每天都在一座天橋上,等待夕陽落到橋中央。
「拍攝時機很重要,晚霞不夠好看,雲層太厚,夕陽沒有準時落到橋中央,都無法完成那張照片。為了尋找最佳時機,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去,後來終於拍出了自己想要的效果。」王江說,這種反反覆覆的踩點,找時機,對於攝影者來說,是常有的事。
而正是因為這樣反覆的尋找、踩點,才讓他清楚重慶所有地標所處的方位,整個重慶城的輪廓才瞭然於心,搭建起來,才能結合自己的想像,一氣呵成。
「通過這次搭建,我發現,用訂書釘搭建的重慶城,有一種別樣的美。」王江表示,以後,他會繼續用訂書釘搭建重慶的其他區域,以及其他自己喜歡的城市。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範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