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舊衣回收疏於管理遭賊手,愛心公益變生意!

2020-12-19 東南早報

本報訊(記者 魏婧琳 實習生 翁欣桐 黃敏 文/圖)「放著礙事,丟了可惜,想投放進街上那些舊衣回收箱,又擔心是不是真的做公益?」年關臨近,除舊迎新,不少市民為一堆舊衣物發了愁,撥打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諮詢。

記者走訪發現,泉州大街小巷乃至一些小區分布著不少「舊衣回收箱」。這些回收箱,多數寫有公益字眼。遺憾的是,他們有的隨意擺放,佔據了主幹道或停車位;有的破損嚴重,被當成垃圾桶;有的則被廢品撿拾者甚至不法分子盯上,衣物遭竊。種種問題,難免引起市民擔憂,讓公益蒙塵。

如何讓舊衣回收箱運行得更加規範,走得更遠,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收到的衣服越來越少

亂象

分布雜亂無規律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泉州市區的舊衣回收箱分布雜亂無規律。

有的一條街道上放置了多個,有的則一個也沒有。比如刺桐北路近100米的路段就有3個,塗門街上則沒有。

有的放置太隨意,影響了交通。比如溫陵路九一街口和小商品街口各有一個回收箱,距離不到百米,都佔用了非機動車輛停車位。

問題還不僅如此。在美食街附近,一個舊衣回收箱被放置在電箱旁,投放口還面朝電箱,背朝馬路,嚴重影響投放收取。在聖湖小區內,一個回收箱被放置在垃圾箱後,現場散發出的異味讓人不想靠近。

破損被當垃圾箱

走訪中,記者隨意翻看了部分舊衣回收箱,發現裡面除了一些舊衣以外,更多的是塑料瓶、宣傳單和其他雜物,儼然成了垃圾箱。

位於龍宮市場附近的一個綠皮回收箱,在八卦溝邊上,鐵皮已經生鏽,且有凹損痕跡。在旁邊擺攤賣菜的商販告訴記者,這個回收箱已經放了一年多,定期有人來開箱收走舊衣。不過,因為上面生鏽了,又落了不少灰塵,有的人就把它當做垃圾箱了。

在刺桐北路,有一個舊衣回收箱的門框嚴重變形。記者往裡一看,裡面根本沒有什麼舊衣,全是廢棄的宣傳單之類的垃圾。

位於龍宮市場附近的一個舊衣回收箱

疏於管理遭賊手

目前,中心市區投放的舊衣回收箱外觀不同、顏色不一,大部分沒有註明回收單位或投放機構,有些甚至沒有相關聯繫方式。

市民黃先生說,他看到有人不定期來開箱收走舊衣,不過他們都沒有穿著明顯工作單位的服裝或者開貼有標誌的車,「這樣管理不規範,容易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偷走衣服。」

記者走訪了解到,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在晉江投放了一些舊衣物環保回收箱,用於慈善捐贈和回收利用。2018年11月下旬,三明人曾某駕駛麵包車在晉江市區各小區轉悠,發現了這些回收箱,就偷走裡面的舊衣物賣給回收站。當月19日,兒童基金會的志願者陳先生回收時發現衣物銳減,懷疑有人偷取衣物。於是,他向基金會申請購買了一個定位裝置,放置在回收箱的衣物裡。果不其然,次月8日,他發現定位裝置移動了。他一路追蹤來到晉江磁灶鎮一家舊衣物回收站,循跡抓獲了曾某。據曾某交代,他共作案5次,偷走10個回收箱裡面的舊衣物達200餘斤。

愛心公益變生意

「我是不太信任的,誰知道他們把衣服運到什麼地方了?真的做公益了嗎?」走訪中,一些市民對於舊衣回收箱存懷疑態度。他們擔心,有公司回收衣物後會將衣物二次流向市場賺取利潤。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早在2016年,泉州市區就有人打著公益團隊的名義投放舊衣回收箱,實則私人投放牟利。這種打著公益旗號謀私利的行為,在國內其他地區也時有發生。

泉州垃圾分類工作也提到廢舊衣物回收

調查

數據:至少6家公司在回收舊衣

記者了解到,泉州街頭的舊衣回收箱,不少是屬於泉州環保科技公司的。該公司負責泉州市區舊衣回收的大林先生介紹,該公司以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為主,總共投放了100多個回收箱。

他表示,根據《慈善法》《慈善組織認定辦法》《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的規定,投放舊衣回收箱需要滿足政府基礎建設規劃並取得相關部門認定的資格。據他所知,目前還有另外5家公司或機構也在泉州進行舊衣公益回收。

流向:約兩成衣物用於直接捐贈

對於舊衣物如何處置,大林先生表示,他們會對舊衣通過破損和使用程度進行質量分類,質量好的用於公益活動,平均佔比15%。「破爛髒」一類的主要進行破碎,做成大棚蔬菜的保溫棉,供貨給需要的商戶。

這和記者了解到的數據差不多。2017年,蘇州一家再生資源公司在泉州投放舊衣回收箱近300個。該公司的微信公眾號上介紹,回收來的衣物大部分直接運送到蘇州,通過挑揀,約有20%的衣物用於捐贈,剩下80%的衣物用來生產再生紗、車裝飾材料、建築保溫材料、傳送帶、毛氈、農業大棚等。

在晉江,一些舊衣回收箱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投放。基金會發起「一家衣善」項目在全國各地投放。據介紹,「一家衣善」捐贈衣服由專職管理員、志願者統一收取分揀到各地的物資基地。八成新以上的衣物,統一清洗、消毒、整理後轉贈給貧困兒童家庭。不適用於轉贈的舊衣物,交由有行業資質的消納公司,所產生的收益將全部進入專項基金,用於項目自循環及其他扶貧項目。

困境:市民不信任致回收量劇減

對於市民的擔憂,大林先生表示,他們也是有苦難言。

「全市100多個投放點,每隔3-5天要安排人進行回收,每個回收箱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工費、運輸、定點,成本相當高。」他說,回收箱帶給企業的除了管理上的疑難雜症,還有如何維持下去的資金壓力。

「舊衣回收箱剛開始投放市場時,每一家企業每個月都能收到七八噸舊衣,可現在少得可憐。」他說,這緣於投放回收箱的企業增多,其中難免有不正規的,導致市民對此存在不信任感。再加上一些社區因為回收箱的髒亂問題,也開始拒絕回收箱的投放。

而對於市民反映的管理不到位問題,他表示,因為成本問題,他們也不可能時刻盯著回收箱。對於一些收廢品的人惡意破壞回收箱並取走舊衣服的行為,他們也很無奈。不過,針對記者反映的亂象,他們會進行必要的清理整頓。

位於美食街口的一個舊衣回收箱成擺設

出路

規範整治 明確責任管理部門

早在2017年,泉州市政府就出臺了關於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舊衣回收箱進小區,與小區物業攜手,與業委會溝通協商,在回收箱滿的時候通知去清理,方便管理也使得回收箱的實施更規範化。

「『進小區』是舊衣回收未來的規範化發展之路,這是舊衣回收企業負責人的共識。」大林先生表示,現在回收箱多放置在路邊,滿了來不及清理,市民也不方便投放。遺憾的是,找不到主體管理部門,舊衣回收企業也難以施展拳腳。

記者了解到,除了工商部門對回收廢品發放許可證,具體關於舊衣回收這塊,並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

大林先生建議,公益回收舊衣是環保也是公益,政府部門應該明確管理部門,規範秩序。比如在小區、街道統一地點設置,給公益組織的舊衣回收箱設計統一標誌,制定規範的管理制度,公布正規的回收機構。在激發市民捐贈舊衣服,宣揚社會正能量同時,要將那些偽公益回收箱清出城市街面,避免因捐贈信息不暢、回收箱亂擺放影響道路通行等諸多原因,讓公益性的舊衣回收箱受傷害。

整合發展 成立回收公益聯盟

「光靠公益組織舉辦宣傳活動現場收集廢舊衣並非長久之計,只有將回收箱網點全面鋪開,引導居民主動投放廢舊衣,才能形成長期的舊衣回收機制。」泉州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的愛心團隊很少開展舊衣服回收的活動。因為回收來的舊衣服要經過洗滌、烘乾、消毒、翻新、整理裝袋等多道程序,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必須考慮到受贈者的想法。

「我女兒有很多很好的衣服想捐,有人跟我說要自己整理好,自己聯繫受捐人士,還要自己打包送到郵政,這實在太過麻煩了。」家住泉州市區的老人陳先生告訴記者,他覺得捐舊衣舊物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如果過程過於煩瑣會降低大家的捐助熱情,希望可以成立相關組織,讓大家足不出戶也可以捐贈衣物。

老人建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牽頭,整合多家回收單位的資源,組成舊衣回收公益聯盟。通過這個聯盟有計劃地做好舊衣服回收箱的設置與布點工作,同時開展上門回收服務。

位於刺桐北路的一個舊衣回收箱表面汙損

透明管理 公開回收流程信息

部分市民不信任舊衣回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回收流程的不透明。

市民莊女士建議,相關管理單位如果能藉助技術手段,建立信息網,將回收流程做成「物流信息」,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展現在市民面前,將流程透明化,就能大幅度提升市民對於回收箱的信任。一旦建立信任關係,就會有更多人將舊衣投放到回收箱,這一項公益事業也將日益好轉。

莊女士說,對愛心慈善這一行業的透明管理訴求一直存在,也在被不斷加強。如果構建遠程監控體系,對回收的流程進行實時監控,無疑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回收流程的透明度,對促使裝卸環節和清潔整理的規範操作起到有效監督的作用。進而,也將倒逼管理單位更為重視先進回收整理技術的應用,以及加強員工職業道德的培養和積極提升管理能力。

多方監管 引入第三方公益組織

「公益就是沒有收益的事,有人願意做是很好的。」華僑大學周老師學習的是行政管理,談起舊衣回收箱,他十分支持,「要持續發展下去,政府的支持是很必要的。」

他表示,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社會公共資源的投入,支持民間公益組織的建設與發展。對於舊衣回收管理亂象和信任度低的問題,政府應鼓勵民間公益組織對開展舊衣回收的公益性企業活動進行監管。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分擔民間公益組織的監管成本,對公益性企業實施獎勵,多方位推動這一公益之舉良性發展。

相關焦點

  • 舊衣回收疏於管理遭賊手 愛心公益變生意
    「放著礙事,丟了可惜,想投放進街上那些舊衣回收箱,又擔心是不是真的做公益?」年關臨近,除舊迎新,不少市民為一堆舊衣物發了愁,撥打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諮詢。  市區舊衣回收箱樣式各異,分屬多家回收機構。  記者走訪發現,泉州大街小巷乃至一些小區分布著不少「舊衣回收箱」。這些回收箱,多數寫有公益字眼。
  • 舊衣回收,公益還是生意?
    從校園宿舍到現在的住所,樓下總是有衣物捐贈的箱子,上面寫著舊衣回收,愛心濟困。對我而言,這實在太棒了。於是我把我的破洞牛仔褲、女朋友的緊身熱褲通通丟進了回收箱,希望貧困地區的朋友,也儘可能穿的時尚。除了線下捐贈,我還曾聯繫線上組織捐衣服,從夏天的T恤到冬天的羽絨服,打包了滿滿兩大包。線上捐贈一般是上門回收,包郵捐贈。
  • 泉州10多個小區現舊衣回收箱 有人回收轉賣有人為公益
    閩南網11月12日訊 近日,不少網友紛紛報料,泉州市區多個小區,出現專門的「舊衣回收箱」,並拍攝圖片@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帖子一發,圍觀的網友一時炸開了鍋。舊衣收購站的回收箱  有人為舊衣服終於有去處,鬆了口氣,也有人質疑,會不會是打著愛心的幌子,做回收生意牟利?  海都記者連日走訪發現,目前泉州市區內10多個小區,都設置了專門的「舊衣回收箱」。
  • 舊衣回收 是做生意還是做公益?
    雖然有的箱子上寫著公益捐贈的旗號,但名稱不一。那麼,這些舊衣回收箱是否符合規範?箱中的舊衣物何去何從?五顏六色的舊衣回收箱「家裡堆積了不少舊衣物,有些還特別新,如果就這樣扔了實在可惜,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那是好事。」
  • 愛心?生意?街頭出現可疑回收舊衣「綠房子」
    2019-01-22 11:4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潘旭萍執法人員處理仿冒「綠房子」回收舊衣本是一件好事,既讓大家穿不完的衣服有了好去處,也奉獻了愛心、參與了環保。可近日發生在台州溫嶺的一樁事,卻讓很多人開始質疑:我的愛心被拿去做什麼了?近日,溫嶺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澤國分局發現了一批可疑的舊衣回收箱,模樣和慈善總會的捐衣箱類似,唯獨缺少所屬單位、聯繫方式等信息。可疑的箱子一經查處,執法分局就陸續收到了各地群眾的舉報:我家樓下也有!有的放了好幾年,有的才短短數月。
  • 衣麥麥攜手泉大青協開展舊衣回收活動,推動晉江助學公益事業發展
    為宣導舊衣回收可持續理念,加強青年大學生的環保公益意識,推動助學公益事業發展,11月26日衣麥麥攜手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開展「衣」心一意舊衣回收活動,本次活動積極倡導大學生樹立合理消費以及節約資源的社會價值觀,並解決大學生舊衣閒置浪費問題,讓閒置舊衣能夠常態化循環利用。
  • 小區舊衣回收箱如何不再成擺設?
    例如,多家舊衣物回收機構在北京投放回收箱,數量已經超過3000個;舊衣回收機構「白鯨魚」在杭州有2000個舊衣回收箱;從事舊衣回收的公益組織「同心互惠」在北京、濟南兩地投放的舊衣回收箱超過500個。記者近期在北京、山東等地走訪發現,小區中的二手衣物回收箱使用情況並不理想。在濟南二環南路的一處小區內,兩個回收箱被放置在小區角落裡,無人問津。
  • 不法分子盯上「舊衣捐贈」箱 公益回收亂需整治
    人們將衣物通過愛心捐贈的方式送到需要的人手中,這種既公益環保又具愛心的二手衣物處理方式越來越為公眾推崇。不料,不法分子卻從愛心慈善中挖出「商機」,設下陷阱矇騙牟利,讓愛心事業蒙塵,也挫傷了人們的公益熱心。  不法分子能從公益捐贈中「揩油」得逞,暴露了舊衣公益回收工作的管理漏洞。
  • 獻愛心變黑心買賣:青島街頭的舊衣回收站暗藏貓膩,衣物經處理後...
    7月11日,青島電視臺「蛤蜊幫」一篇《青島街頭的舊衣回收站暗藏貓膩,衣物經處理後出口非洲!獻愛心不成,竟變成了黑心買賣!》引發熱議。 點擊觀看視頻 近來,人們對街邊的舊衣回收箱開始產生懷疑。 「這個日照市依舊愛公益環保項目舊衣物回收箱並沒有在我們這裡登記,也沒有獲得批准。」相關負責人稱,如果該公司是江蘇的機構,即使在江蘇取得了相關批准,但是來到日照還是需要日照民政局再批准才可從事公益事業,民間組織在民政部門註冊登記後,還將接受民政部門和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的監管。 距離上次的報導已經過去近8個月了,直播日照了解到,目前日照不少小區仍然放置著這種舊物回收箱。
  • 舊衣回收箱魚龍混雜 我的愛心放哪兒才靠譜?
    溫州網訊 綠色、低碳、環保、公益……無論是社區還是繁華街市,各色標明「支持垃圾分類、愛心捐贈」的舊衣回收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對於這個新生事物,不少市民覺得,在支持綠色公益的時候更加便利省事了,但也有不少疑慮和擔憂。  市民疑問  舊衣箱形形色色該如何選擇?
  • 街上的舊衣愛心捐贈回收,是愛心的力量!還是唯利是圖?
    那街頭有印著舊衣捐贈回收箱是怎麼回事呢?綠色,低碳,循環,節能環保——這些元素並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們已經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最近兩年在四川各地,無論是社區還是繁華街市,各色標明「愛心捐贈 舊衣回收」的回收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解決了居民家庭處理舊衣物時「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煩惱,回收後的舊衣物在經過清洗消毒後也可以再生利用。「家裡有很多舊衣服不知道怎麼處理,有些衣服還不是很舊,平時也有想捐贈的想法,卻也不知道怎麼捐。」
  • 廈門一些小區悄然出現環保舊衣回收箱 如何平衡公益與盈利?
    「所回收舊衣做何用處?」「會不會借公益的名義行轉賣舊衣牟利之實?」「公益回收機構靠什麼盈利?」  舊衣回收如何平衡公益與盈利,關係到公益道路能走多遠。在監管與規範的同時,並引入競爭機制,被認為可能是眼下較為可行的妙方。
  • 愛心衣物丟地上、箱子緊挨垃圾桶 濰坊舊衣回收箱管理待規範
    齊魯網濰坊12月21日訊近年來,在濰坊各個社區內,以「公益回收」名義出現的愛心衣服回收箱日漸被市民熟知。一旦有穿不著的衣服,一些市民都會將衣服整理好,放到回收箱內。對於這些回收箱回收清理不及時等問題,家住濰坊潤澤苑小區的譚先生也提出了質疑。
  • 業主不知情物業不制止 小區舊衣回收箱是公益還是生意?
    業主不知情 物業不制止——小區舊衣回收箱,是公益還是生意?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聊城市各個小區陸續出現「舊衣物回收箱」的身影,這個以「環保」名義入駐小區的回收箱輕易就贏得了很多業主的信任,他們紛紛將穿不著的舊衣服塞到箱子裡。
  • 舊衣回收 | 「衣」舊情深,愛心暖流
    2018年4月21日下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經貿學院夢飛揚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協助愛心協會展開舊衣回收的環保公益活動。志願者們正走向宿舍樓活動途中,志願者們熱情滿滿,耐心地向每個宿舍的同學們講述舊衣回收活動的意義。
  • 舊衣回收箱變垃圾箱?我市回收箱管理亟待加強
    而在靈峰街附近工作的市民李先生也表示,他不久前才將家中的舊衣進行整理,十幾件舊衣服全都打包好放到了舊衣回收箱中。其他受訪市民也表示對舊衣回收比較支持,在舊衣回收箱未普及前,舊衣回收困難,而回收箱的出現極大地便利了市民。除此之外,部分符合規格的舊衣還能捐給一些生活條件差的人,既解決舊衣回收問題,還能為慈善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 社區舊衣回收應規範透明
    據報導,在一些社區出現的舊衣物回收箱暗藏貓膩,少數人和機構打著慈善的名義,開展舊衣收集、處理業務,卻將回收的愛心衣物拿去變賣或深加工牟利。每到換季,一些家庭清理衣櫃就會產生大量的舊衣服,舊衣服如何處理讓很多人頭疼。
  • 中民惠眾舊衣回收中心頒發2017年愛心捐贈證書!
    2017年中民惠眾舊衣回收中心在大家一起同心協力的堅持下,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在其中,不乏有一直默默堅持環保和公益的個人與團隊,無論從舊衣回收的宣傳工作,還是為大家解決舊衣閒置問題上以及在捐贈舊衣的數量上都有著突出的貢獻。
  • 「激活」舊衣回收箱 要靠規範化運營
    舊衣回收業務既能實現舊衣物的循環利用,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同時也是一項「微公益」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困難群眾奉獻愛心。 不過,一直以來,舊衣回收箱都處於無序投放、無人監管的「散養」狀態。一方面,投放主體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機構、企業都有。只需要和居委會和小區物業打個招呼,回收箱就可以隨意投放。
  • 奔跑吧大同,迎賓路社區環保&公益舊衣回收活動開跑
    傳遍全中國、全世界2018年4月18日大同迎賓路社區聯合中民惠眾(大同)舊衣回收中心在金地福苑小區廣場內開展了環保與公益的舊衣回收活動志願者座談,為新加入的志願者傳遞環保與公益理念志願者們耐心的為居民講解舊衣回收的環保與公益性活動期間附近居民紛紛送來家裡閒置的衣物並且主動的諮詢舊衣的去向從談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