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陸一鳴 新周刊

「這麼有名的書你都沒聽說過?」

人們對這些成語產生興趣,始於「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但也只能止於「奇怪的知識增加了」。要是想藉此裝一把,以達成「妹子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的效果,我勸你還是省省吧。

「你是無中生有,暗度陳倉,你在汙言穢語,咎由自取……」

幾個月前沉迷於郭老師成語小課堂的網友們,大概怎麼也想不到,如今的網際網路上,到處都是自己的一字之師。

就在前幾天,有網友發現一些看起來簡直像AI自動生成的詞,如「酒店猛狗」「藥店飛龍」「蛤蟆夜哭」「冬日可愛」「慘綠少年」等,不但確有其詞,甚至還都是成語,各自有其典故出處。

多少人以為「酒店猛狗」是這樣的。

那時候微博還沒被沒收熱搜鍵,盤點「那些不像成語的成語」的話題還登上了熱搜。

然而,在順勢惡補了一圈奇奇怪怪的小眾成語知識後,我就一個感想——

這些生僻成語,可真是憑實力把自己「作」成瀕危的。

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

就拿這批冷門成語軍團的vocal擔當——「蛤蟆夜哭」來說吧。

這個特別有畫面感的成語,形容的是「毫無根據誣陷好人」。

凡是成語,皆有出處。「蛤蟆夜哭」也不例外,它出自相傳是蘇軾編撰的《艾子雜說》。這裡面收錄的都是一些借古諷今的小故事,你把它當文化人版《笑林廣記》就完事了。

「從前有一個瓜老漢,他啥也不會幹……」

當然了,歷史上也並沒有「艾子」這麼個人,只不過假借這麼一個工具人來講道理,就相當於我們經常在故事裡見到的「小明」。

蛤蟆夜哭的故事,是說有一天艾子出海,無意間聽見了鼉(也就是揚子鱷)跟蛤蟆的一場對話——

鼉說:「昨天龍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斬首。我尾巴那麼老長,哭也就哭了,可你又哭個什麼勁?」

蛤蟆說:「我現在是沒有尾巴,但也架不住龍王要追究我當蝌蚪時的事啊?」

故事到這兒就戛然而止了,也算是意味深長。不過歸根到底,跟「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含義也差不多。

可你要光看它的字面跟解釋,誰知道背後還有這麼一出冤案?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說蛤蟆誣陷好人。

再加上蛤蟆在咱們傳統文化的認知裡,形象實在不咋地,任何人只要稍微結合一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癩蛤蟆趴腳面,不咬人噁心人」之類的熟語,分分鐘就能腦補一出「醜人多作怪」「惡人先告狀」的古裝靈異志怪大戲。

如今的網際網路產品,都特愛講究一個詞叫「用戶友好」。當然不是說用戶都得慈眉善目的,而是說你這個產品要好上手,讓用戶容易接受。

把這個概念放到成語領域也是一樣。

即便是競技類綜藝上,也少見生僻成語的身影。/《中國成語大會》第二季

一個「用戶友好」的成語,怎麼也得是兼具好念、好記、好理解的「三好成語」。而冷門成語,通常連一條都滿足不了,對普通人來說特別不友好。

尤其是對生於網際網路、長在屏幕前的新一代來說,平時生活太忙亂,沒有時間吃飯,上網到眼睛酸……哪有功夫給你挨個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去?何況考試又不考這些。

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慘綠少年,才不是慘遭被綠的少年

作為一種相沿習用的具有書面語色彩的詞語,有一些詞由於用途不夠廣泛逐漸凋零,如前面提到的各種冷門成語。

而順利沿用下來的,多數也經過了不斷演變與完善。

比如著名的「紙上談兵」,這是對「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生動的概括,通常認為典出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的敗軍之將趙括。但趙括所在的時代還沒有出現紙,這個成語顯然經過了後世提煉與總結。

趙括那個時代,用的是竹簡。/《大秦帝國之崛起》

也有些成語,在流傳過程中意思發生改變,如「七月流火」原指天氣轉涼,由於望文生義的人太多,現在也可指天氣炎熱。

而有一些成語變得小眾冷門,正是因為構成這些成語的要素出現了其他含義。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莫過於這兩天紅得發紫的「慘綠少年」。

現在說到這個詞,大多數人的反應,估計就跟下面這位網友差不多。

這個原本用來稱讚青年男子儀容出眾的詞,隨著「綠」這個詞感情色彩的變化,也令人產生了不一樣的聯想。

當然,大多數人連它是個成語都不知道,就更不要說區分褒義貶義了。

但再早幾年,這個詞絕對說不上冷門。

遠的不說,張雨生的《石頭》歌詞裡就提到過慘綠少年——

「我想你會笑著說

石頭只是石頭

不再有慘綠年少

編織的純情

酒脫的性情

飛揚翻騰熱情如火」

黃耀明的《親愛的瑪嘉烈》裡,也有一句「慘綠青年,你短髮密且軟」,顯然是對這個成語的化用。

受累於多重含義而變得小眾的成語還有很多。

比如「一瓜共食」,這個出自二十四史之一《北史》的詞,最初指的是將領愛兵如子,延伸起來也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意思。

但由於近年來「吃瓜」含義的變化,再看到「一瓜共食」這個詞,就很難不令人聯想到娛樂八卦,而且顯然還得是一個足以讓微博伺服器宕機的驚天巨瓜,畢竟「瓜之大,一人吃不下」。

同樣地,「人事代謝」也並不是在討論你HR的腸胃問題,而是說一種新舊更替的自然規律。

但這並不一定是壞事,人們往往能從這種詞義錯位中獲得快樂。

這些年流行起來的成語新解,就是網友們利用諧音將司空見慣的成語玩成了一種新型的網絡梗。

從日本傳來的「社畜」一詞,在微博上剛剛流行起來的時候,許多人都從自身境地出發,「社身畜地」對一些已有的成語進行了再創造——

比如「一無是畜」指的是一個人什麼也沒有,所以去做社畜;「畜目驚心」就是看到了今年的找工形勢;「絕畜逢生」即在山窮水盡前找到了工作。

再比如,每天都看到同事們在加班,可以說是「畜景傷情」;起早貪黑還買不起房,就只能「無地自畜」;還有那些終於熬出頭,當上大老闆的社畜,簡直就是「一畜即發」了。

當然,也不乏有人對這種玩梗嗤之以鼻,認為不夠嚴肅。但換個角度想想,成語怎麼就必須得是古籍中出現過的呢?近代以降誕生的新式成語要想「扶正」,難道一定要等網絡時代也成為上古?

靠冷門成語很裝?洗洗睡吧

網友們對「冷門成語」的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人們對這些成語產生興趣,始於「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但也只能止於「奇怪的知識增加了」。要是想藉此裝一把,以達成「妹子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的效果,我勸你還是省省吧。

語言的價值在於架起溝通的橋梁,而非豎起認知的壁壘。

還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考試裡有一個成語填空:「一( )千金」。

這道題,100個人裡得有99個會寫「一諾千金」,畢竟「季布的故事」就寫在課後的延伸閱讀裡。

但我當時剛好看到《史記·淮陰侯列傳》,對韓信知恩圖報的故事很是神往,於是鬼使神差般寫下了「一飯千金」。

「胯下之辱」「一飯千金」「多多益善」……這些成語都與韓信有關。/《楚漢傳奇》

可惜標準答案有它自己的想法,語文老師給我打了個大大的鮮紅的叉。

因為這事,我還一度覺得這位老師挺無知的。但後來想想,成語的意義,不就在於能用較短的篇幅,來指代一個複雜的現象麼?當你說了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詞,你得花百倍的力氣再去解釋這個詞,又何必呢?

舉個例子,比如「瘠牛僨豚」,意思是再瘦的牛也能把豬壓垮。而當你想要運用它的時候,就會發現——

對面的人百分之百聽不懂你在說哪幾個字,寫下來也未必知道是什麼意思。即便逐字解釋清楚了,多半也會收穫一句「顯擺什麼呀,就你懂?」的質疑。

畢竟,有這個時間跟精力,還不如直接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些詞,被同義詞或者類似的表述所取代,不是沒有道理的。

還有些成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再能反映實際情況了。

比如「蹇人上天」,蹇就是跛足的意思,意為不可能的事。但在現代語境下,腿腳不靈便的人想上天卻沒什麼不可能,只要他掏得起一張機票。

再比如,「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當然了這並不是成語,但作為一句盡人皆知的俗語,它的地位也越來越尷尬了。原因無他,如今「吃過豬肉」的門檻,要遠遠低於「見過豬跑」。

現代人見的豬跑,多半是在表情包裡。

說來諷刺,這些原本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固定詞組,已經不再能反映社會現實。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成語是有保質期的。過了保質期的成語,就只有觀賞價值了。

就像5G時代的年輕人們,已經很難辨認出電子文檔裡的保存符號是軟盤,打電話手勢也不再是比劃一個6放在耳邊。這些變化儘管令人唏噓,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國外一網友家小孩,以為軟盤是保存鍵的周邊。

不管在車裡,還是在車底,誰也擋不住時代車輪的滾滾前進。

原標題:《你用成語裝×的樣子,真是太爹味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冷門成語大賞:酒店猛狗、盤龍之癖是啥玩意?
    有些成語膾炙人口,甚至是日常交流中的高頻詞彙;也有的成語卻很冷門,望文生義還可能鬧笑話,比如「酒店猛狗」、「一龍一豬」,是什麼意思,您可能一時真想不出來呢。
  • 江蘇狀元無緣清北,一點都不冤
    江蘇人都知道,這名女生一點都不冤~這種事其實經常發生,只不過以前都發生在「市狀元」身上,今年是省狀元,有炒作噱頭而已。狀元,僅是3門總分的狀元,並不是9門總分的狀元。真正冤的是別的同學:3門總分略低去不了清北復交,但選測等級雙A+。這些同學不偏科,而且人數不少。為什麼呢?
  • 「加減乘除」「阿貓阿狗」竟然是成語?看看你知道幾個冷門成語…
    看看你知道幾個冷門成語… 2020-08-25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形容女子風致的冷門成語
    提起形容女子的成語,大家肯定會想到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國色天香,小家碧玉,楚楚可憐,亭亭玉立,嫋嫋婷婷等等一大堆的成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形容女子的冷門成語。——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八回8.宜嗔宜喜(chēn)多指女子生氣時高興時都很美麗。9.妍姿豔質形容女子的體態容貌很美。
  • 幹卿何事、矯情鎮物……這些冷門成語竟然都是「南京籍」!
    李白、杜牧、劉禹錫……都在這裡留下千古佳句,描繪了他們心中的金陵。但是你知道嗎?南京也是一座成語之城。東山再起、一往情深、天花亂墜、衣錦還鄉……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出生」在南京。▲光是一條烏衣巷,就有東床快婿、入木三分、畫龍點睛等成語。
  • 律師參與套路貸,被判刑,一點都不冤
    至於,這個案件的性質本身,是不是喪盡天良,是不是對受害者造成重大影響,又或是對社會造成衝擊,一律不在很多律師考慮的範圍之內。因為律師在打官司的時候,看的就是結果,你給我錢,我就給你把官司打贏,輸贏才是律師最關注的。有些律師,將從不打敗官司視為職業生涯的重大成就,打官司勝率越高,就會有更多的人去找他打官司。
  • 你用成語裝×的樣子,真是太爹味了
    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就拿這批冷門成語軍團的vocal擔當——「蛤蟆夜哭」來說吧。這個特別有畫面感的成語,形容的是「毫無根據誣陷好人」。凡是成語,皆有出處。「蛤蟆夜哭」也不例外,它出自相傳是蘇軾編撰的《艾子雜說》。這裡面收錄的都是一些借古諷今的小故事,你把它當文化人版《笑林廣記》就完事了。
  • 蛤蟆夜哭又是什麼意思,成語為何變冷門?
    中國的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的一大成果,每一個成語都有它的典故出處,因此說話論道能不能時不時吐出點成語或詩句,也是古今中國人判斷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水準的重要標誌之一。當然現代中國人的成語水平比起古代的文化人還是差了一截,但是還是有很多好的成語伴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承一代代地沿用了下來,在人們的語言運用中還是經久不衰,比如胯下之辱、多多益善、一諾千金、心想事成、七上八下、一勞永逸等都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些成語。
  • 你用成語裝×的樣子,真是太爹味了|原創
    然而,在順勢惡補了一圈奇奇怪怪的小眾成語知識後,我就一個感想——這些生僻成語,可真是憑實力把自己「作」成瀕危的。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就拿這批冷門成語軍團的vocal擔當——「蛤蟆夜哭」來說吧。這個特別有畫面感的成語,形容的是「毫無根據誣陷好人」。
  • 你用成語裝×的樣子,真是太爹味了-虎嗅網
    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就拿這批冷門成語軍團的vocal擔當——「蛤蟆夜哭」來說吧。這個特別有畫面感的成語,形容的是「毫無根據誣陷好人」。凡是成語,皆有出處。「蛤蟆夜哭」也不例外,它相傳是出自蘇軾編撰的《艾子雜說》。
  • 原因是……網友:一點都不冤!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裡吹起了一股「知識答題」風,人人爭當學霸!
  • 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些冷門成語的無限魅力!
    上回我們說到一些冷門卻驚豔無比的成語,讀起來不禁讓人思緒萬千,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來盤點一下其他咋一看起來便具有萬千魅力的成語吧!看看這些冷門卻驚豔無比的成語01光風霽月這裡提到的第一個成語呀,跟我們上一期說到的一個有相似的意思
  • 這些冷門成語知識,你知道幾個?
    這五個看著不像成語的成語,哪一個顛覆了你的三觀?最後一個你一定想不到。第五名:冬日可愛出自《左傳》,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像冬天的太陽,值得人們去喜愛。冷門知識需要多看多學,成語的作用在於言簡意賅的表達,太普通反而會有就不像成語的既視感。這一次知識分享你記住了嗎?
  • 看看這些冷門卻驚豔無比的成語
    成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總會運用到不少成語來幫助我們活絡語句,亦或是增長文字的魅力,使觀文之人有眼前一亮之感。那麼,這次我來考考大家,小夥伴們知道七月流火是什麼嗎?那冰壺秋月又是形容美景的嗎?
  • 成語系列之冷門成語:瀾翻雲詭、皮裡陽秋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偉大祖國的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而成語又是漢語言的精華所在,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多的成語, 所以 上一篇文章 和大家介紹了幾個很冷門的成語,今天我們接著為大家在介紹幾個成語。繪事後素「繪事後素」這個成語是在《論語》中孔子和子夏的對話中出現的,孔子用這個詞語比喻一些事情和繪畫一樣,要先有非常優質的畫布做為底色,然後才能開始美麗的畫作。但是孔子說的這個詞語是根據《考工記》裡面的對繪畫工藝的描寫而來的。關於這個詞形容的是什麼樣的美術工藝說法有很多種,而且在各種不同的時期也有不一樣的理解。
  • 這些考研0分試卷,一點都不冤
    這張字體如此不清晰的試卷,最近在考研圈瘋傳。如果你是老師,你會給這張卷面幾分?不給0分說不過去的樣子,祝這位同學未來好運吧……除了字跡不清晰會直接影響題目的得分,還有一些狀況會讓卷子直接得0分,咱們今天就一起看看吧~這兩天
  • 別拿「傳統」說事 張雲雷挨罵一點都不冤
    別拿「傳統」說事 張雲雷挨罵一點都不冤  ◎滿羿  張雲雷在一段相聲裡用不雅詞彙拿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京劇名家張火丁「砸掛」,引起軒然大波。以公序良俗的標準來看,這樣的詞語實在侮辱女性,毫無道德。  不過,也有人認為相聲用戲曲演員「砸掛」不是什麼新鮮事,是相聲的表現手段而已。
  • 一點都不冤!
    這張字體如此不清晰的試卷,最近在考研圈瘋傳。如果你是老師,你會給這張卷面幾分?不給0分說不過去的樣子,祝這位同學未來好運吧……>浙江和內蒙地區都公布一批在全國研究生考試中違規考生,涉及百餘人。有人攜帶作弊器材、有人攜帶相關材料、還有人直接打開筆記開始抄襲……取消考試成績,一點都不冤。違紀和作弊這種情況一定會被判0分,還有哪些情況會被判0分呢?
  • 成語系列之冷門成語,「七月流火」不是炎熱的意思,而是天氣轉涼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我們中華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成語是我國漢語文化的精華,用區區幾個字就可以代表一件事情或者是對某件事情的比喻。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冷門的成語,平時很少有人用,但是這些成語代表的意義,我們在日常中經常能用到。
  • 那些冷門卻又可愛的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