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為你的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嗎?
你會帶孩子去上一堂免費的早教體驗課嗎?
回答問題之前,先看一個有趣的採訪:
在受訪的300名家長(80-90後)中,有107位家長已經為自己的孩子選擇相關的早教產品或者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早教機構接受教育。
有125位家長是有意願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早期教育或者是自己在家裡已經有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早期教育,只是因為找不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早教產品;
至於剩下的68位家長則是對早期教育這方面沒有了解過,或者是完全沒有意願。
也就是說,每三個家長就有兩個會想著為自己孩子選擇早期教育!而其中一位已經行動了!
△你願意為你的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嗎?
確實,新生代的爸爸媽媽們在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上越來越重視。在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去了解各個早教機構,為孩子的早教做準備。很多媽媽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帶孩子去上早教體驗課了!
每個孩子都需要上一堂早教體驗課
但是早教體驗課到底為什麼要上呢?
體驗課上孩子的各種表現都代表著什麼?
是否孩子哭鬧就是不適合上早教呢?
Gymbo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
孩子在體驗課上不哭不鬧,而且還能跟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有效互動,媽媽一看孩子開心高興,立馬報課!
但是,也會有一些孩子是這樣子的:
剛進到教室瞟一眼就哭,別人跟他打招呼哭,別人碰一下哭,關上門更哭,爸爸媽媽一走開狂哭 ……
孩子這一開始哭鬧,媽媽們可就不淡定了,認為這個早教不好,原因是——孩子不喜歡……
這種邏輯雖然看似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其實是一個誤區,事實上:如果您的孩子在早教體驗課上哭,不但不能說這個早教不好,而是一定要讓孩子去上早教!
因為早教體驗課是測試孩子發展情況的重要場景之一,像上面的情況就是測試觸覺失調非常重要的依據之一。
那麼除了上面的情況,早教體驗課到底還在測孩子的什麼呢?
1、聽覺能力、音樂感受力、模仿力
音樂響起孩子是跟著音樂自由擺動,還是模仿老師,是能跟上老師的節奏還是慢半拍,是坐著不動,是先坐著不動然後又起來跟隨著,還是自己跟著哼,這又是對聽覺能力、音樂感受力及模仿力,以及肢體的協調能力,甚至是孩子的氣質狀態的了解……
2、視覺、觸覺
老師開始玩彩虹傘
孩子是一下子衝進去,還是躲起來,又或者靜靜的站在那裡讓彩虹傘從自己的臉上滑下來,這又是視覺和觸覺的測試……
老師放一把米在孩子的手裡
他是抓起來讓米從手指縫裡漏下去,還是拋灑出去,還是把掉在外面的米一粒粒的撿起來,還是不想碰,這又是對孩子的觸覺,小肌肉動作發展的測試……
老師給了一盤染料
是無所顧及的馬上就開始玩, 還是先試探一下,還是蘸在手指上就想馬上擦掉,還是試都不試把小手一直藏在背後?這又是測孩子的觸覺失調程度的重要依據……
3、前庭覺、本體覺
讓孩子坐上轉盤,孩子是暈,還是不暈,還是哭著不上,這又是對孩子的前庭覺和本體覺的測試……
4、自我意識、社會交往程度及模式
體驗課程結束之後,可不可以自己喝水,教具是自己收拾起來,還是直接放在那裡啊,還是要人提醒才做,這些現象又會透露出孩子的自理能力及自我服務的意識。
結束之後小朋友有沒有跟其它小朋友有交集
沒有,是自己獨自玩耍,還是看旁邊的小朋友玩;
有,是玩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還是聯合遊戲?
與小朋友有語言交流,還是肢體交流,還是通過哭來引起別人注意…… 這又是測孩子的社會交往程度及模式的……
關於早教體驗課裡所涉及的內容很多,每一個動作背後都有一個針對孩子觀察與測試。
針對於兒童的測試再也不是單純的通過固定環境和器具的測試了,更是一個動態的觀察。
以上每個環節又是對孩子敏感期的了解,對兒童大腦發展情況的捕捉。
所以說早教體驗課是一個測試課,如果孩子有不妥了,更要引起你的注意,並向老師諮詢,不管是孩子還是你,都需要馬上調整。
你和寶貝最珍貴的親子時光
只差一個和金寶貝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