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飄揚~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趙桂蘭家的小院,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伴著國歌聲冉冉升起,飄揚在小院上空,當夕陽西下,映著落日餘暉,五星紅旗徐徐降下。70歲的趙桂蘭老人用自己的執著和熱情,23年,8200多個清晨日夜,寒來暑往從未間斷,讓五星紅旗一直在農家小院高高升起。而趙桂蘭老人也被周圍人親切的稱為「國旗奶奶」。4日,記者走進這個五星紅旗飄揚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去傾聽「國旗奶奶」的故事。
「國旗奶奶」升國旗感人場面
「國旗奶奶」23年裡
每天在小院升降國旗
趙桂蘭家在農安縣開安鎮萬來村張家屯,她家很好找,因為一進到村子裡,很快就能看到飄揚著的五星紅旗。院子的門開著,門口旗杆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小院很整潔,種著蔬菜和鮮花,五顏六色的小院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房前掛著「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條幅,趙桂蘭和老伴祁洪喜都是1949年出生的,老兩口和共和國同齡。
趙桂蘭小時候因家裡兄弟姐妹多,只上了一年學,認識的字不多。她經歷了祖國的發展變遷,目睹了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日子越來越好,趙桂蘭心裡滿滿的感激,可她又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表達出這份感激之情。「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做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表達我對祖國的熱愛和感激,後來,我想到在自家院子裡升國旗,又怕村裡人說我出風頭,猶豫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鼓起勇氣,自己親手縫製了一面五星紅旗。」趙桂蘭穿著紅色上衣黑色褲子,腳上一雙小白鞋,雖然皮膚黝黑,可是很有精氣神。回想起第一次升旗的情景,老人眼裡閃爍著激動、興奮的光。當年,一遍遍畫五角星,對角度,深夜縫製的情形還歷歷在目。
趙桂蘭在院子門口豬圈邊立起一根木桿,因高度不夠,她又接上一段竹竿,這樣旗杆準備好了。1996年10月1日太陽剛剛升起,趙桂蘭踩著凳子,爬上豬圈頂,把自己親手縫製的五星紅旗一點一點升起來,她大聲唱著國歌,看著飄起的五星紅旗,激動得淚流滿面,那一刻,她的心一下踏實了。這是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小院升起,從此,23年再未間斷。
送兒子一面親手做的國旗
寄託母親囑託
看母親每天踩著凳子爬到豬圈頂很危險,趙桂蘭的小兒子為母親做了一個梯子,可是每天爬上爬下,家人還是擔心,後來小兒子把自家架設電視天線的鐵桿拿來當旗杆,立在院子門口,這樣趙桂蘭升降國旗方便多了。
趙桂蘭有兩兒一女,沒有文化的她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三個孩子兩個大學畢業,一個高中畢業。20年前大兒子大學畢業要去新疆工作,趙桂蘭親手縫製了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送給兒子。「我告訴他,遇到困難,看看五星紅旗,心裡就敞亮了,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五星紅旗是國家的象徵,它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的,要尊重五星紅旗,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愛國。」趙桂蘭把自己的愛國情言傳身教給子女。
60歲圓夢成為一名黨員
趙桂蘭年輕時就有入黨的夢,可她沒想到,這個夢會在她花甲之年實現。2009年趙桂蘭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我老伴是我們家第一個黨員,現在,家裡黨員越來越多,黨員就要給群眾做榜樣,是群眾的依靠,遇到事情衝鋒在前,帶好頭。」趙桂蘭入黨後,學習的勁頭更足了,她的書桌上,放著一摞書,一副老花鏡,一本磨的很舊的字典。「咱不會的可以學,入黨後,每次黨員學習,鎮上的領導會送書給我。比如我看完《抗日英雄故事》願意講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們多了解這些歷史,好好學習。」趙桂蘭時常被邀請到鎮上的中心小學給孩子講講五星紅旗背後的故事。
在趙桂蘭家門口有兩個大喇叭,她用廣播喇叭每天早上會播放半小時新聞,村子裡的人都能聽得到。「我每天早上六點半到七點用喇叭給全村轉播新聞,差不多有20年了,讓咱村裡的百姓知道國家政策、發展變化,這麼好的生活咱得感恩,得珍惜。」趙桂蘭一直都很喜歡聽新聞、看新聞,在她的帶動下,全村人都養成了聽新聞的習慣。
子女出資修建愛國教育活動室
幾年前,趙桂蘭的三個子女共同出錢在家對面蓋了一所房子,給她當愛國教育活動室,方便村裡的大人和孩子一起進行愛國主義學習。「這些桌椅是小兒子從長春僱車給我送回來的,村裡的人有空就會過來,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學習。」趙桂蘭帶記者走進活動室,屋子裡擺放著24張舊桌椅,牆上掛著一面黑板,桌子上還有很多書,雖然簡陋,可是村民們閒暇時都願意來學習。
「我沒什麼愛好,如果大家閒著了,一起學習挺好的。」趙桂蘭介紹,在張家屯有60戶村民,很多人外出打工,她願意組織留在村裡的人共同學習。家人的支持,讓她更有動力,也更促進了她學習的積極性。
把熱愛寫進歌詞裡
希望有人幫她譜成曲
碰到升國旗,有村民路過會駐足注目,孩子們會行禮。趕上周末和假期,村子裡的孩子們一早就會跑到趙桂蘭家和老人一起升國旗,他們親切的叫她「國旗奶奶」。「我真的不敢當,我做的事太小,孩子們給的榮譽太高了。」趙桂蘭話語樸實,每天升降國旗讓她內心充實。「作為一個農村老太太,我做不了什麼大事,可是我願意學習,咱不能落伍,要跟上時代。」記者注意到,趙桂蘭老人的微信名叫「我愛你中國」,雖然微信很多功能她不會用,但是碰到村裡的年輕人,她就會去請教。
「藍藍天下紅旗飄,祖國建設少不了。它能爬高山,它能過大海,它能漂流到海外,奧運會上奪金牌……」這是小學一年級文化水平的趙桂蘭寫的,筆記本上字跡很稚嫩。「我希望有人能幫我譜曲,把它唱出來。」趙桂蘭翻著她的記事本,上面寫滿她對祖國的熱愛,她歌頌五星紅旗,她感恩美好生活。
趙桂蘭有一個箱子,裡面裝著她的寶貝。23年,趙桂蘭親手縫製了15面五星紅旗,2面黨旗。有些五星紅旗已經褪色,黃色的星星褪色成白色,每一面她都整齊地疊好,小心存放。近幾年年歲大了,眼神不好,她很少自己縫製五星紅旗。
去北京看升旗是老人70歲的生日願望
再過十幾天,就是趙桂蘭70歲生日,多年來,她一直都有一個願望,去北京天安門看升旗儀式。「70歲的生日願望就是去北京天安門看升國旗,我想做一面五星紅旗送給能收藏國旗的部門,表達我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趙桂蘭最願意看電視裡的升國旗儀式,她想趁著自己身體硬朗,去北京看升國旗。
對未來的打算,趙桂蘭說,升國旗這事不能耽誤,她傳承的不是升旗儀式是對國家的深深熱愛之情。有人說,堅持21天可以養成一種習慣,23年的堅持是趙桂蘭可敬的愛國情懷,老人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她默默帶動和影響著身邊人尊重五星紅旗,熱愛祖國。
赤子心隨國旗紅
一位老人,一面國旗,一種信念,23年,8200多個日子。無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國旗每天準時升起,五星映亮鄉村。
「國旗奶奶」 把升旗當成了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次升國旗,在趙桂蘭心目中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儀式,而是一種信仰、一種致敬。中國國力強大了,老百姓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蒸蒸日上,心懷感恩的趙桂蘭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將此化成了每天升國旗的動力,建起了愛國活動室,完成著一次次以國旗為出發點的愛國敘事。國旗是國家的重要象徵,五星紅旗維繫著「國旗奶奶」的家國情懷。美麗鄉村每天升國旗的過程,也在完成著一場愛國教育,影響著周圍的父老鄉親,一起來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一位普通國民的赤子之心,隨國旗而紅。
——者東
◆來源:長春晚報微信 記者:李奔 孫丹 王海濤 孫建一視頻編輯:張麗銳
本期編輯:雙雙